
杭州西溪有关的人物资料.doc
16页杭州西溪有关的人物资料杭州西溪有关的人物资料洪昇 红楼传奇在西溪字昉思,号稗畦、稗村(1645 —1704年),钱塘人我国古代著名戏曲家他的传奇剧本《 长生殿 》,费十年之功,是描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他与孔尚任(代表作《 桃花扇》)并称,誉为 “南洪北孔 ”此外,他还有杂剧本《四婵居》与诗集《稗畦集》、《稗畦续集 》等他一生坎坷,生活贫困,但仍清高孤傲据《西溪》一书记载,他是明代西溪大族 ——明代功臣洪钟的第六代孙子 他的先祖世代居住在西溪洪家湾《清史列传 》为之立传记述有学者提出,洪昇是《 红楼梦》的作者,西溪洪园是大观园的原型施耐庵 水浒孕育在西溪元末明初钱塘(今杭州)人,生平不祥他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 水浒传》的作者据专家考证,在《水浒传》中较多地提到或描绘古代大西溪范围内的山水风光, 书中写到许多地名, 如石人岭、美人峰、秦亭山、古塘(荡) 、桃源岭等都是历史上西溪的地名, 至今沿用因此有专2/16家、学者认为《水浒传》有西溪的影子,可把他列入西溪名人之中,为西溪增加文化内容赵 构 西溪且留下字德基(1107-1187年) ,是北宋徽宗第九子《宋史》本传载少年时资性郎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
宣和三年(1121年)封康王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康王赵构奉旨前往金兵营中谈判, 途经磁州,被宋臣宗泽劝留 后奉旨任河北兵马大元帅 次年四月,金兵攻下汴京,俘徽、钦二帝北去,北宋宣告结束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赵构在抗金军民的拥戴下,于南宋(河南商丘)即皇位,史称南宋,改年号为建炎,成为南宋等一位皇帝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在金兵的威胁下逃至杭州, 途经西溪市, 赵构见此地开阔,风水极佳,符合建皇宫的条件,但南宋王朝刚刚建立,恐劳民伤财,赵构只能放弃,曰“西溪且留下 ”后来, “西溪市 ”改名为留下镇赵构到 “西溪市 ”入 酒肆,喜其供奉,御书界牌曰“不为酒税处 ”自赵构过西溪后, “西溪且留下 ” 五个字,成了杭州市民的骄傲3/16周庆云 重建秋雪庵字景星,号湘舲,自署梦坡(1864 —1933年),吴兴人光绪七年(1881年)考中秀才,后以附贡授直隶知州 其家为湖州南浔大富商、近代实业家、儒商曾任两浙盐运使、苏浙沪盐业公堂总经理,创办了杭州天章丝厂、长兴煤矿等他精通诗、书、画、金石等,著有《中国盐业通志 》、《南浔志》、《历代两浙词人小传》、《梦坡丛书 》等他对西溪的贡献,是他在民国八年(1919年) 捐资重建秋雪庵与历代两浙词人祠并撰《 西溪秋雪庵志 》,全面记述西溪的形胜、建置、人物、艺文, “体例精详,搜罗丰富 ”,是研究西溪人文历史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今《 南浔镇志 》为之立传记载郁达夫 散文诗词留西溪字文(1895 —1945年),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1年考入杭州府中,1914年东渡日本留学 1921年与郭沫若等在东京成立创造社, 开始作家生涯不久回国,三十年代,他开始移居杭州大学路场官弄新居,4/16自称 “风雨茅庐 ”他除了游览西湖之外, 也多次游览过西溪,到过花坞、龙门山、古荡、东岳庙、茭芦庵、秋雪庵、风木庵、法华寺与蒹葭深处等地著有《 西溪的晴雨 》、《花坞》、《龙门山路 》及诗和小说, 记录他对西溪山水风景的描述 这些诗文,是民国期间西溪历史的珍贵史料马潮水 越剧首演创始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于嵊县马仁村一家农户 15岁学唱落地唱书, 拜相来炳为师,成为北派艺人 他随师傅在杭嘉湖平原和西溪一带唱书,由于嗓音宏亮,唱书灵敏,善于发挥,成为负有盛名的唱书人之一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明节前,北派艺人在余杭蒋村陈家庄唱书,当马潮水听到南派艺人在于潜搭稻桶登台演出受人欢迎时,在财主陈万元支持下,在客厅中用3张八仙桌搭台演出 《珍珠塔》,把落地唱书搬上了舞台 后来,马潮水从余杭回嵊县,继续演出于乡间, 成为北派艺人第一副专业戏班,于1918年闯大上海演出, 成为越剧首演创始人。
解放后,曾任浙江越剧实验剧团导演,并撰写《 越剧史稿 》,珍藏在嵊州越剧博物5/16馆1974年,九十岁高龄亡故周邦彦 魂归西溪字成美,号清真居士(1056-1121年),钱塘(今杭州)人宋代著名词人他博涉百家,在太学读书时,曾以《 汴京赋 》闻名京都,受到宋神宗的称赞官历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今江苏溧水县)知县、秘书省正字、明州(浙江宁波)知府与提举大成府(主管音乐的机构)等他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等,注意词曲的巧妙融合卒赠宣奉大夫著有《清真居士集 》,今存《片玉词》,开一代词风《宋史》为之立传记述他的墓在南荡山,古属西溪范围蒋崇仁 蒋村之始祖两宋之际钱塘西溪人因排行第七,人称蒋七郎,誉为蒋相公他的先祖以贩粮致富,他却“乐于赈施 ”闻名,岁歉荒时,他以平价崇出,救济平民他临终时,又嘱咐两位弟弟: “须存仁心,力行好事 ”三人之行,枚人 “德而祀之 ”朝廷封他三兄弟孚顺候、孚惠候、孚祐候,在盐6/16桥旁建广福庙祭祀后在家乡西溪也建家庙祭拜蒋村之名,也由他家而定,这可说是 “蒋村 ” 之始祖洪瞻祖 撰写《西溪志》洪钟的曾孙,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官历兵部郎中、右都御史、江西巡抚等。
不久辞官归乡, 隐居40年余 他对西溪的最大贡献是撰写《西溪志》,是第一本关于西溪历史、地理、人物、名胜古迹与民俗等的最早乡土志本志虽已轶失,但万历《 钱塘县志 》已收录了部分文字,对研究西溪的历史文化极为珍贵冯梦祯 西溪草堂庄主字开之,号具区,秀水(今嘉兴)人(1548 —1605)万历丁丑(1557年)进士,会试第一,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教育部长) 他一生好学不倦,博涉经史,著名有《快雪堂集 》、《快雪堂漫录 》等他曾多次游览西溪, 记颂西溪,而且在西溪建立别墅,取名西溪草堂 他还多次为西溪寺庵题匾撰碑文,如为法华律院《 晓祥师塔记 》、永兴寺7/16《西溪忏堂缘起记 》、《法华寺看梅遂至西溪记 》、《贺通庵东晖禅师塔记 》等他尤称赞 “西溪茶利,十倍龙井 ”冯梦祯墓在留下安乐桥北古神仙宫吴本泰 撰写《西溪梵隐志 》字梅里,初籍海宁人少年时喜读书,知识广博,时人称为 “渊海 ”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授官行人,负责朝廷的传旨、册封及出使接待宾客的官员 他对儒学深有研究, 尤精历代官制、财政国计、河渠水利等官至吏部文选郎、尚宝司丞等明亡后,开始隐居,顺治四年(1647年)正式迁居西溪河渚,并入钱塘县籍。
他研究西溪,撰成《西溪梵隐志》四卷,全面介绍西溪的庵寺、名胜古迹、民间风俗、诗文收录等,内容丰富,是宣传西溪的最早一部乡土志书之一张 岱 梦寻西溪字宗子,号陶庵(1597 —1689年),秀水(今嘉兴)人明清之际的文学家 著有《琅环文集》、《陶庵梦忆 》、《夜航船》、《西湖梦录 》8/16等多种他在《 西湖梦寻 》一书,虽以西湖景观为主,又专立《西溪》一条简要地西溪的历史、地理、人文景观等, 并指出西溪的景观与西湖不同,他说 “欲寻深盤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 ”这是古人十分可贵的评价,对今天西溪湿地保护仍有现实意义 《西溪梵隐志》还记录了他《 秋雪庵》诗一首开头一句是“古荡西溪天下闻 ”孙晴川 撰写《南漳子》字子骏,钱塘人,家住西溪沈家湾,清初经学家康熙年间贡生雍正年间(1723-1735年)在浙江庆元县学担任教谕 他博览群书,精于儒学,又工诗词,著作《 松源集》收入《四库全书 》之中,《清史列传》为之立传介绍他对西溪最大的贡献是撰写《南漳子》一书,分上下两篇,分别详细记述了家乡河渚与西溪的历史、地理、名胜古迹、村庄与民俗等多方面的乡土内容,为西溪的乡土史保存了极珍贵的原始史料。
厉 鹗 酷爱西溪词百首9/16字太鸿,号樊榭(1692-1752年) ,钱塘人清初文学家、浙西词派代表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考中举人考官浙江乡试主考官李绂十分赞赏厉鹗的试卷乾隆元年(1736年) 由于浙江巡抚程元璋的推荐, 参加博学鸿儒科的考试,因误把《 伦》置于《 诗》前,而未被录取从此,终身不仕,从事学术研究、潜心写作在词学造诣尤深著有《 樊榭山房集》、《辽史拾遗 》、《宋诗纪事 》、《南宋杂事诗 》、《东城杂纪 》等多种他酷爱西溪风光,为西溪写下了上百首诗词, 宣传西溪的山山水水与名胜古迹他的墓在西溪花坞(王家坞) ,地近茭芦庵高士奇 西溪山庄赐 “竹窗 ”字澹人,号江村,钱塘人清初官员、学者,精于考订,工诗、善词,博学多才康熙十九年(1680年) 授额外翰林院侍讲, 为康熙所赏识后历任日讲起居住官、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读学士、《大清一统志 》副总裁、东宫詹事府少詹事等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随康熙南巡至杭州康熙驾幸高士奇在西溪的别墅山 10/16庄,并赐匾《 竹窗》他著作丰富,主要有《 春秋地名考略 》、《左传纪事本末 》、《江村销夏录 》、《扈从西巡日录 》、《天禄识余 》与《北墅抱瓮录 》等。
死谥文格《清史列传》、《清史稿 》均为立传记述陈文述 撰写《西溪杂咏 》字退庵,号云伯(1771-1843年) ,钱塘人他从小勤奋学习,小有诗名嘉庆五年(1800年)考中举人,授官江苏江都县知,任职期间颇有政绩他好交友,工诗词,著作较多,有《碧城仙馆诗抄 》、《颐道堂集 》等其中《西泠怀古集 》专门介绍杭州的名胜古迹与名人遗迹《西溪杂咏》一书,集中记述西溪的山水、古迹、庵庙等数十首, 提供了清代西溪的宝贵史料他在西溪有别墅,称《 秋雪渔庄 》《清史列传》为之立传记述徐志摩 情牵西溪存诗篇字槱森,笔名南湖、云中鹤(1896-1931年),浙江海宁人民国著名诗人1920年赴英国入剑桥大学深造, 获硕士学位 回11/16国后,历任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北京晨报 》副刊《 诗镌》主编与《 新月》诗刊总编辑著有《 徐志摩全集 》、《志摩诗 》、《狸虎集》、《落叶集》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为之立传记述他少年时曾就读于今杭一中,在外地工作时,曾与胡适一起多次游览过西湖及西溪《志摩日记 》之《 西湖记》对西溪的芦苇与花坞尤为称赞, 说在白天的日光中看芦花, 不如月光下与夕阳晚风中,能看到芦苇的 “灵魂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