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米和厘米教案.doc
4页二 年级 数学 学科 上 册教案 主备人: 教学内容认识米、米和厘米教学目标认识技能: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 l 米的表象,知道 1 米=100 厘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建立1 米的表象教学难点理解1 米=100 厘米教学准备直尺(米尺)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 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 教师指出: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二.交流合作,探究新知认识米尺: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 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 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 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 1 米。
板书:1 米) 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 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 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观察刻度: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 表示从0 到10 是10 厘米,接 批 注 4 着是20、30、40、……100 1 米里面有几个10 厘米?(10 个10 厘米 1 厘米1 厘米地数,1 米里面有几个l 厘米? (100 个) 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 米=100 厘米) 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 米注意:量时刻度O 对准绳子的左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 米、3 米…… 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X开比划1 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 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三.巩固强化,运用新知1. 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 题) (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 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 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
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 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 3.操作性练习 (l)认识卷尺和皮尺 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 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 题 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 分小组合作测量,4 个人用1 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为什么?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 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把我们的两只手X开,大约是1 米生活中有很多长度是1 米的物品,下课后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四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米的表象巩固练习,强化认知改进意见板书设计书设计 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1 米=100 厘米课后反思4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