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pdf
36页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单元概述:单元概述: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编排了《观潮》 《走月亮》 《现代诗二首》 《繁星》四篇课文 《观潮》 写钱塘潮这一 “天下奇观” , 在潮来潮去中展现了一幅幅雄奇多姿的画卷; 《走月亮》写“我”和阿妈在秋夜月光下散步的所见所想,展现了一幅幅乡村静谧、清幽的夜景图;现代诗《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倦鸟归巢和红霞满天的美景, 《花牛歌》描绘了草地里悠然自得的花牛; 《繁星》描绘了作者眼中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满天繁星1 1 观观 潮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 1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 ,会写“潮、据”等 15 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 14 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3~4 自然段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5.读诗歌《浪淘沙》 (其七) ,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第第 1 1 课时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认识“盐、屹”等 1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 ,会写“潮、据”等 15 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 14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学习课文第 1~2 自然段,想象潮来前的画面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看图诵诗,激趣导入一、看图诵诗,激趣导入1.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 1 -(1)出示单元篇章页,引导:观察图画,说说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2)引读诗句:滔滔江水,流长邈远;重重青山,若有若无这便是——学生齐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3)明确主题:这一单元的课文展示了大自然美丽多姿的画卷我们学习时要边读边想象画面,去感受自然之美2.课题导入1)课件出示诗句课件出示: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望江台》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刘禹锡《浪淘沙》 (其七)(2)学生齐读猜一猜:这几句诗是写什么的?(3)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 《观潮》 , 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读“资料袋” ,了解“潮” ①出示课后“资料袋” ,指名读②教师补充介绍: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第一组:屹立昂首第二组:顿时人声鼎沸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震动第三组:霎时余波(1)指名认读词语,相机正音 “屹”读 yì, “鼎、崩”是后鼻音, “震”是前鼻音2)同桌交流,自主识记3)重点指导动作演示:屹立、昂首归类识记:顿时、霎时 2 -看图识记:鼎、沸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2)梳理写作顺序:说一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3)梳理句子: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指名读,相机出示句子课件出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霎时,潮头奔腾西去……(4)再读前面的三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第一组写的是潮来前,第二组写的是潮来时,第三组写的是潮去后)三、了解大潮,领略奇观三、了解大潮,领略奇观1.学习第 1 自然段1)浏览课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钱塘江大潮的?(2)指名说,相机理解词语:自古以来、天下奇观 (出示第 1 自然段)(3)齐读4)小结:这段话概括地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板书:天下奇观)过渡:我们先来领略一下潮来前的奇观。
2.学习“潮来前” ,领略“潮之奇” 1)想画面:①自由读第 2 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登上海塘大堤看到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相关景物②一边读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一边想象画面2)说画面:指名交流印象深刻的画面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江面、屹立的古塔、云雾中的小山、人山人海的海塘大堤)(3)讲体会:读了描写观潮者的语句,你感受到什么?(4)指导朗读:朗读这一部分,要想象钱塘江横卧眼前的情景,读出平静和期待,语速要缓慢,声音不要高5)指名读,齐读 3 -四、观察比较,学写汉字四、观察比较,学写汉字1.读字组词1)课件出示课后田字格中的汉字2)指名读注意“堤” “阔” “滚”的读音2.观察字形,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如“顿” “逐” 3.观察结构,分类指导书写1)引导观察并分类课件出示:左右结构:潮、据、堤、盼、滚、顿、渐、堵、犹上下结构:崩、震、霎、余半包围结构:阔、逐(2)分类指导书写①教师分类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据、提、盼、滚、堵、犹”左窄右宽; “崩、震、霎”上扁下大,注意上下部分要写紧凑②学生临摹练习③互评再练习4.课堂小结5.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第第 2 2 课时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3.读诗歌《浪淘沙》 (其七) ,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读词语课件出示: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1)指名读词语2)齐读词语3)根据词语想象画面钱塘江大潮来啦!读了这些词语想象一下,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4 -2.说画面1)指名交流2)过渡: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呢?二、想象画面,感受奇观二、想象画面,感受奇观1.聚焦“潮来时” ,感受“潮之奇” 1)引导发现描写顺序①自由读课文,思考:潮是怎样过来的?请圈出表示方位变化的词课件出示:午后一点左右, ( 从远处 )传来隆隆的响声过了一会儿, ( 水天相接的地方 )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 很快地移来 )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再近些 ) ,白浪形成一堵水墙 ( 浪潮越来越近 ) ,犹如万马奔腾,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③交流: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的?④小结: 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把潮来时的雄伟壮观景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板书:远——近)(2)教师范读课文第 3~4 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印象深刻的语句。
3)自由读课文第 3~4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4)品读重点语句,倾听声音课件出示:➢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要被震得颤动起来①联系生活经验想象你听过闷雷声吗?潮来时首先传来的声音就好像闷雷滚动②理解“山崩地裂” ,想象声势③课件播放音频:潮来时的声音④指导朗读:想象大潮的声音,读出大潮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指名读——齐读)(5)品读重点语句,观察样子课件出示: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 5 -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①“一条白线”指的是什么?(浪潮)②读句子,想象画面:浪潮是怎样变化的?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指名交流)引导: “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是怎样的情景?“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的情景?③观看视频出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④指导朗读:想象大潮的样子,读出大潮由远及近的变化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6)小结:课文从声音和样子两个方面来描写潮来时的景象。
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 (板书:声音样子)2.学习“潮去后” ,深化“潮之奇” 1)想画面:自由读第5 自然段,圈画描写潮去后的词句,想象潮头西去的情景指名读,课件出示第 5 自然段)(2)说画面:余波漫天卷地是怎样的画面?江面风号浪吼是怎样的情景?(3)指导朗读:想象潮去后的画面,读出气势4)感受“奇” :潮来前、潮去后出现两次“平静” ,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吗?三、借助诗歌,感受奇观三、借助诗歌,感受奇观1.读《浪淘沙》 (其七) ,想象画面[课件出示刘禹锡的《浪淘沙》 (其七)](1)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交流预设:写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 “吼”写出了大潮之声,突出了潮来的气势; “头高数丈”写出了大潮之形,体现了大潮的壮观3)学生齐读全诗4)找出课文中与诗的内容相关的语句5)师生合作朗读教师分行读诗,学生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2.搭支架,背诵第 3~4 自然段1)看关键词背诵第 3 自然段:传来隆隆的响声→江面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一条白线2)用填空的形式引导背诵 6 -那条白线__________再近些,__________。
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_;那声音__________3)全班一齐背诵四、内化语言,迁移运用四、内化语言,迁移运用1.小组活动:我来做导游1)教师倡议: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我们来做一次小导游吧,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2)明确要求课件出示: “我来做导游”活动建议:①在“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中,任选一部分介绍②介绍时可以用文中的语言,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或运用相关资料③介绍时语言要符合导游这一身份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2.仿照第 3~4 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事物的变化过程 (课内指导,课后完成)提示:按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观察顺序,借助连接词写清变化过程,可以写这些事物变化的情景,如,月亮出现在天空中;蒲公英渐渐飞远;小猫听到动静……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 1 观潮观潮2 2 走月亮走月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鹅、卵”等 8 个生字,会写“淘、牵”等 15 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 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 自然段3.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 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 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4.能仿照课文第 6 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7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2.能仿照课文第 6 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第第 1 1 课时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认识“鹅、卵”等 8 个生字,会写“淘、牵”等 15 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 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学习课文第 1~3 自然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展示月夜图,配以抒情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1)激起回忆,找体验教师:同学们有和亲人在月下漫步、闲聊的经历吗?当时你有怎样的感受?(指名交流)(2)过渡:月下漫步,别有一番情趣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月亮》 ,去感受月下的诗情画意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 “走月亮”是什么意思?过渡: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2.检查字词。
课件出示:鹅卵石风俗跃出稻穗镀亮田埂闪闪烁烁- 8 -(1)认读正音:指名读,重点指导 “卵、穗、埂、烁”的读音2)识记字形:熟字加偏旁,例如:谷——俗、度——镀、更——埂、惠——穗、乐——烁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全文,教师相机指导4.学生默读课文,用“△”标出“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的地方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小路、溪边、村道、田埂5.梳理脉络1)引导: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几次,请用“____”标出来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啊,我和阿妈走月亮……(3)教师点拨:“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串联全文,这句话将课文分成了四个部分,请填写下表课件出示:第( 1 )~( 3 )自然段第( 4 )~( 5 )自然段第( 6 )~( 7 )自然段第( 8 )~( 9 )自然段小路上走月亮溪边走月亮村道、田埂上走月亮总结全文三、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三、朗读课文,想象画面1.师生合作朗读第 1~3 自然段2.朗读课文,想象“月亮升起”图1)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读第 1~3 自然段,思考: “我”和阿妈走月亮,走在村间小路上看到了什么?(2)汇报交流3)赏读第 2 自然段课件出示: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①朗读发现。
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时,运用了什么手法?②听读想象展开想象,跟随作者一起看月光照亮的景物,你脑海中的画面在怎样变- 9 -化?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③朗读体会月光好像把地上的一切都依次照亮了,月光是那样明亮、柔和!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④小结: “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看到了月光下的山、树、路,一切都那么明亮、柔和四、观察比较,练习写字四、观察比较,练习写字1.引导分类 (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1)引导观察:请认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看看可以分成几类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左右结构淘洼坑填稼稻俗跃鹅卵上下结构葡萄熟上中下结构牵半包围结构庄2.分类指导书写1)指导左窄右宽的字,范写“稻” ,其余的字提醒关键笔画和易错的地方2)指导左右等宽的字,范写 “卵” ,提示: “卵”字左边不要少写了长撇3) 范写上下结构的字, 提示: “葡” “萄” 上小下大, “熟” 上大下扁 “葡” 中的“甫”不要忘了写点, “萄”中的“缶”的竖不能出头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3.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第第 2 2 课时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 自然段。
2.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3.能仿照课文第 6 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想象画面,背诵积累一、想象画面,背诵积累- 10 -1.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2)回顾导入:秋夜,月亮从洱海那边升起,月光如洗,照亮了点苍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月光多么明亮、柔和! “我”和阿妈走月亮,那么在走过溪边的时候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2.朗读课文,想象“月下溪边”图1)自由读第 4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用横线画出写景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我”的联想的句子2)朗读写景的句子,引导交流①预设 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a.想象画面: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你比较喜欢哪个词语?b.概括画面:你能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吗? (溪水流香)c.指导朗读:溪水一路欢歌,流淌着花草的清香,流淌着皎洁的月光请用轻柔的语气读出月夜的宁静、美好 (指名读——齐读)②预设 2: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a.想象画面:读了这一句,你脑海中又浮现了怎样的画面?b.换词比较:把“抱着” 换成“映着” ,行吗?( “抱着”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形状以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景象,美好和谐,充满温馨感)c.概括画面:你能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吗? (水塘抱月)d.指导朗读:天上一个月亮,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多么奇妙的景色!谁能想象美景,边做动作边读?(3)朗读写联想的句子,引导交流。
①出示句子课件出示: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②引导: “我”和阿妈在小溪边做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洗衣做船)你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亲子画面,浓浓亲情)3.指导背诵第 4 自然段1)营造朗读氛围:变换句子排列方式,语段变成小诗课件出示:- 11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2)指名比赛读,熟读成诵3)展示背:指名背诵——全班齐背二、自主学习,想象画面二、自主学习,想象画面1.朗读课文第 6 自然段,想象“月下田园”图1)梳理学习方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第 4 自然段的?课件出示:①朗读想象:朗读语句,想象画面②描述画面:描述画面,给画面起名字③交流感受:交流从画面中感受到什么,试着读出来2)学生自主学习:按照学习第 4 自然段的方法进行自学3)小组交流 12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预设 1: (出示句子)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点拨:结合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并描述秋天,果园里一派丰收的景象,硕果累累,果香四溢,沟水欢唱……朗读时表现出丰收的喜悦预设 2: (出示句子)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点拨:这一句是作者由眼前的稻田联想到的种油菜、栽水稻、找兔草、吹蒲公英等一幅幅画面切换,能充分联想到人们辛勤劳作、丰收在望的景象5)赏析重点语句读着语句,想着画面,你发现哪些语句写得很有趣呢?读出来与大家分享课件出示:①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②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③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重点引导:第一句: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秋虫、夜鸟、鱼儿发出的声音,是从听觉去感知的你能接着往下写吗?第二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沟水对什么满意?为什么满意呢?第三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好在哪里?2.想象“月亮牵星”图,感受浓浓的亲情1)师生合作朗读师指着板书说: “我”和阿妈走月亮,走过小路,走过溪边,走过村道、田埂,有时,阿妈给“我”讲……走着,走着;生接读四个“走过” 。
2)补白想象: “我”和阿妈就这样手牵着手,走着走着,还会走过哪些地方?(3)看图悟情:如果你和妈妈在月光下这样走着,你会是什么感受?(快乐、兴奋、幸福)(4)理解语句:文中的“我”就跟你们一样无比幸福、快乐,所以月亮牵着小星星,仿佛就是“我”和阿妈手牵着手多么美妙、温馨的画面啊!3.总结: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想象画面,同作者一起走月亮,感受了我国云南洱海边的美丽图景,也感受到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分享了“我”的幸福与快乐 (板- 13 -书:景美情浓)三、迁移运用,读写结合三、迁移运用,读写结合1.朗读第 6 自然段,回顾画面学生自由读后交流汇报2.引导探究写法1)想一想:这些画面中,哪些是“我”的所见?哪些是所想?(2)说一说:说出文中描写“我”的所见所想的语句3)小结:所见,不光是眼睛看到的,还指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是多种感官感受到的现实情景所想,指由现实情景引发的一些联想3.引发学生对生活情景的回想1)引导:你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月亮?在月光下做了什么?预设:与亲人在月下散步,与伙伴在月下游戏,赏月引发种种遐想,等等2)点拨:在月光下,你看到、听到、闻到、想到了什么?4.写一写。
仿照第 6 自然段,从看、听、闻、想等不同角度写自己在月下的某个情景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安排课后完成)5.积累佳句1)找一找: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2)抄一抄:抄写课后第三题中的句子板书设计:板书设计:2 2 走月亮走月亮3*3* 现代诗二首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等 6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14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了解作者一、激趣导入,了解作者1.导入课题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 3 课《现代诗二首》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引导:请打开书,看看两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2.简介作者1)提问: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谁?(2)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课件出示: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现代诗人、文学史家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感情浓烈,语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想象丰富,意境优美二、初读诗文,读好诗句二、初读诗文,读好诗句1.初读诗句,读准字音1)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2)认读字词课件出示:归巢芦苇剪秋罗霸占眠①指名认读提示: “巢”是翘舌音, “眠”不能读成了“民” ②识记生字课件出示“巢”的小篆字形,引导:你怎么记住它?点拨: “巢” 是象形字, 下边是树木, 木上是三只鸟和鸟窝 合起来表示鸟筑巢于树上出示“眠” :你用什么方法识记?引导组词:安眠、睡眠、失眠、冬眠、不眠之夜③看图理解词语出示“芦苇” “剪秋罗”图片,请学生指图读词语3)练读诗歌个人自读——同伴互读——指名朗读 15 -2.再读诗句,读出节奏1)教师范读,指导停顿课件出示: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三、指导自读,想象画面三、指导自读,想象画面1.默读阅读提示课件出示:阅读提示:反复朗读,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自读《秋晚的江上》 ,用横线画出诗中的景物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鸟儿、斜阳、江上、芦苇3.阅读第一小节1)指名读,说说你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预设:倦鸟归巢,斜阳夕照2)引导看图:归巢的鸟儿是怎样飞的?倦了的鸟儿是怎样驮着斜阳的?(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3)品“驮着” :诗中哪个词语让这幅画面充满了动感和诗意?( “驮着” ,把“倦鸟”和“斜阳”联系在一起)(4)齐读第一小节4.阅读第二小节1)指名读,说一说你脑海中又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2)学生描述画面预设:鸟儿翻飞,斜阳一瞬间把江面染红了,把头白的芦苇染红了3)引导:谁来演一演鸟儿“双翅一翻”的动作?(4)看图:鸟儿把斜阳掉到江上,是怎样的画面?(指名交流)课件出示:播放夕阳映照江面,把白色芦苇染红的视频 16 -5.想象画面,齐读全诗四、自主阅读,想象画面四、自主阅读,想象画面1.总结学法:抓关键词,借助插图,边读边想象画面2.自读《花牛歌》 ,想一想:花牛在草地上有哪些不同的活动?学生交流,相机板书:坐、眠、走、做梦3.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学习提示课件出示:学习提示:(1)读一读:小组 4 人轮读诗歌2)找一找: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3)想一想: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一头怎样的花牛?(4)说一说:看文中插图,描述想象的画面。
5)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预设 1: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哪些?(草地、花牛、剪秋罗、白云、太阳、青峰)预设 2:第一节,想象画面——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一穗剪秋罗点拨:出示花牛和剪秋罗的配图,借助图片展开想象预设 3:第二节,想象画面——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点拨:抓住“眠” “霸占”两个动作展开想象 “霸占”通过拆字组词来理解预设 4:第三节,想象画面——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点拨: “甩得滴溜溜”是什么样的?可以看到什么样的花牛呢?小尾巴摆得欢快的样子凸显了花牛的可爱,读着充满童趣预设 5:第四节,想象画面——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夕阳偷偷落到了西山的青峰之上点拨: “偷渡”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慢慢落山的样子,可以联系诗句来理解,表明时间悄悄地溜走,花牛玩累了,又进入了梦乡,营造出静谧、安逸的氛围5.朗读全诗1)男女生分小节轮流读引导:边听边想象画面,你发现画面有什么变化吗?(自由发言)(2)小结:第一、三小节的画面充满动感,花牛显得顽皮可爱;第二、四小节的画面变得静谧,花牛又是那么悠闲、自在 (板书:顽皮可爱、悠闲自在)- 17 -(3)指导朗读。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可读得稍重些、慢些,表现花牛的沉重,对被压扁的剪秋罗的些许惋惜;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可读得轻快、 俏皮些, 表现出花牛的顽皮、悠闲4)齐读全诗,读出动静交替的变化6.拓展练笔:花牛在草地上还可能做什么?试着说一说,也可以仿照着写一节(两行)诗板书设计:板书设计:3*3* 现代诗二首现代诗二首4*4* 繁繁 星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昧、坠”等 3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3.能说出自己看夜晚繁星的感受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繁星满天的图片)(1)引导:同学们仰望过星空吗?看到星空,你会产生哪些遐想?- 18 -(2)导入:作家巴金爷爷也喜欢仰望星空,他看到了怎样的星空呢?我们一起走进第4 课《繁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理解课题提问: “繁星”是什么意思?(密密麻麻、星群密布、无数)二、梳理内容,整体感知二、梳理内容,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作者分别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繁星的?看到了怎样的繁星?各有怎样的感受?填写学习单课件出示:时间地点繁星的样子感受2.交流汇报,感知内容1)指名学生交流填写的内容课件出示:时间从前地点家乡庭院繁星的样子密密麻麻星群密布无数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感受最爱光明无处不在觉得自己像小孩睡在母亲的怀里三年前南京菜园如今海上游轮(2)引导:请横着看表格的每一行,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预设:第 1 自然段写“我”从前在家乡庭院纳凉时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第 2 自然段写“我”三年前在南京住所的菜园看繁星,觉得光明无处不在第 3 自然段写“我”如今在海上看繁星,觉得自己像小孩睡在母亲的怀里3)引导:请竖着观察四列表格,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预设:①以时间为线索,围绕繁星,展示了三幅画面②时间在变、地点在变、繁星满天的画面在变,但“我”对繁星的喜爱没变4)引导:请根据表格,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9 -预设:课文讲了“从前”“三年前”“如今”三个不同时间段在三个不同地方观赏繁星的情景和感受三、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三、朗读课文,想象画面1.结合“阅读提示” ,明确目标出示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 ,学生齐读2.学生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写繁星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
3.引导学生交流1)预设 1:交流第 1 自然段课件出示: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①指名朗读②引导想象: “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的?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板书:密密麻麻)(2)预设 2:交流第 2 自然段课件出示: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①指名朗读②引导想象:作者在南京菜园看到的繁星是怎样的?(板书:星群密布)这与在家乡庭院看到的繁星有什么不同?预设: “密密麻麻”是星星又多又密; “星群密布”指星星是一群一群的,密密麻麻地分布③引导:读着这段文字,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④提问:星光微小,作者为什么感觉到“光明无处不在”?预设:虽然星星的光亮很微小,但因为星星一群一群,分布又广又密,所以感觉“光明无处不在” 青年时的巴金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3)预设 3:交流第 3 自然段课件出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①提问: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星星?- 20 -②认读词语:读词语“半明半昧” : “昧”读 mèi,不能读成 wèi;右边的“未”表示树木上部的柔枝嫩叶, “日”和“未”合起来表示“日上树梢” ,这时天还没完全明亮。
读词语“摇摇欲坠” : “坠”读翘舌音,不能读成了平舌音组词:坠落、下坠③引导想象:读着这些语句,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星星悬在空中,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忽闪忽闪的,随船而动,离海面很近,给人摇摇欲坠的感觉4)学习作者的联想部分①引读课文:这样的繁星,让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指名朗读)②引导交流: “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是怎样的画面?③提问:作者为什么感觉“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④出示课文插图,指名交流预设:满天繁星很低很低,像萤火虫一样在“我”身边飞舞,对“我”眨眼睛,同“我”小声说话,给海上的“我”带来了光明和温暖⑤合作朗读:男生读描写繁星的语句,女生读描写联想的语句4.回读课文,发现写法 (课件出示三个写繁星的语段)(1)指名分组读语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繁星的?(数量、光亮、姿态)(2)提问:课文展示了三幅繁星图,作者重点写了哪一幅?是怎样写的?预设:重点写了海上繁星图,先描写星空,再写自己的想象和感受3)小组交流:这三幅繁星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画?说说自己的感受4)有感情地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幅,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段 (指名朗读)点拨:三次看繁星的感受,都流露出作者对繁星的热爱之情,这种感情一层比一层深。
读时除了想象画面,还要表现这种感情的变化四、联系生活,仿写“繁星”四、联系生活,仿写“繁星”1.引导学生欣赏繁星图片课件出示繁星图片2.诵读冰心的《繁星(一) 》 课件出示: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天空,- 21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地互相颂赞了3.引导交流:繁星闪烁,引发了作家美妙的联想在你的眼中,夜晚的繁星又是什么样的呢?提示: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看星空?繁星是什么样的?当时有什么感受?4.小练笔: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提示:(1)仿照课文的写法,可以写看到的,也可以写联想到的2)用上积累的语句表达3)写完后,同桌互相交流、评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积极参与话题交流,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2.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调查,发现问题一、课前调查,发现问题1.填写环境问题调查表1)提出问题:在我们的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
22 -课件出示:调查人:年月日地点校园小区公园河流……(2)方法指导提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预设:现场观察、读报、上网、采访群众、看电视、听广播……2.搜集整理资料方法点拨:大家在搜集问题的时候,可以拍照片、搜集图片、录音、做小卡片……二、环境对比,引出话题二、环境对比,引出话题1.欣赏自然美景图课件出示本单元课文插图或美景图,播放背景音乐引导: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让我们心旷神怡,心潮澎湃2.观察课文情境图1)过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可是,我们却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课件出示教材第 11 页的四幅插图2)引导交流:四幅图片反映了哪些环境问题?你想说点什么?(指名交流)3.教师小结:乱扔垃圾,乱排污水,乱排废气,乱砍滥伐……只要大家稍稍留意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在危害着我们的生活这节课我们一起聊聊“我们与环境”这个话题 (板书话题:我们与环境)三、结合调查,交流问题三、结合调查,交流问题1.小组交流引导:课前,同学们对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请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课件出示:交流内容: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什么危害?环境问题及危害我的感受- 23 -➢对环境问题进行归类。
➢推选一名“最佳发言人” 2.全班交流1)各小组推选发言人2)课件出示交流要求课件出示:➢发言时,要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认真倾听,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3)师生交流教师提问:你调查的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什么危害?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交流4)生生评价引导:你们觉得他说得怎样?是否做到了“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5)多向交流引导:关于这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要提问或补充的?3.问题归类引导:刚才大家发现的这些问题,可以归为哪几类?预设: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空气污染……四、创设情境,提出建议四、创设情境,提出建议1.引出话题: 这些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为了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2.创设情境,示范交际1)情境一:开车时停候时间长,小伙伴提议大人将汽车熄火,说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节省燃料 (课件播放视频)①提问:遇到堵车这种情况,怎么做才能保护环境呢?②指名交流,相机提问:这样建议的理由是什么?③引导评议:你觉得这个建议好吗?(2)情境二:课件播放录像——教室无人时灯也开着①设问:教室无人时灯也经常开着,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问题?②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4 -③指名全班交流,师生评议3.教师小结:大家能围绕话题积极发表看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五、自由发言,评选建议五、自由发言,评选建议1.引导交流:针对大家发现的环境问题,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1)明确交际要求课件出示:交际要求:说:围绕话题说建议,不跑题听:判断发言是否跑题,思考提出的建议是否切实可行2)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2.评选保护环境的十条建议1)导入:环境保护迫在眉睫,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各小组围绕环境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建议现在,我们要从中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2)讨论:什么样的建议才能入选?请大家讨论一下入选标准3)学生交流,相机归纳:能否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是否简单易行4)全班讨论、评选①学生推荐,并说出选和不选的理由②归纳十条建议并排序课件出示:一、不要浪费纸张,纸张来之不易!二、不要乱丢乱扔,影响校容校貌!三、出门随手关灯,不浪费一度电!四、用完水关龙头,节约每一滴水!五、不高声喧哗,创一份宁静之美!六、不随地吐痰,留一方卫生之地!七、不使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八、不随意抽烟,给你我洁净空气!- 25 -九、爱护树木花草,共享一片蓝天!十、绿色出行,环保又健康!3.阅读《全球青少年环境公约》 。
4.设计制作关于保护环境的海报1)小组分工完成海报2)全班交流,评议3)张贴在班级布告栏5.作业:进一步美化海报,打印后张贴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把推荐的某个地方介绍清楚2.能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第第 1 1 课时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能把推荐的某个地方写清楚2.尝试从不同角度推荐,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打开思路一、情境导入,打开思路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 12 页的插图,再补充几幅图片引导:水乡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村- 26 -头的小树林是我们的乐园……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这节课,我们来围绕“推荐一个好地方”写作文 (板书话题)2.理解“好地方” 1)提问:你认为什么样的地方是“好地方”?(学生交流)(2) 引导: 自己喜欢的地方都可以叫“好地方”, 请说说你喜欢的“好地方”的名字3)小结:“好地方”可以是风景名胜,可以是美食广场,可以是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还可以是一个好玩的小花园、小树林……只要我们喜欢,就可以推荐给大家。
3.推荐一个好地方1)教师提问: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课件出示:推荐的地方(2)学生填写推荐表3)同桌交流4)指名学生全班交流提供句式:我 推 荐 的 地 方 是 __________ , 这 个 地 方 在 ____________ 它 的 特 别 之 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明确要求,读中学写二、明确要求,读中学写1.明确要求1)请同学们默读教材,说一说本次的习作要求是什么学生自由读后,指名交流;师点拨总结,明确要求2)课件出示习作要求课件出示: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吸引大家去看看3)过渡:怎样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呢?我们来读一读推荐一个古镇的理由2.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课件出示:推荐一个古镇:位置特别之处- 27 -➢这个古镇很美……➢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1)指名读推荐理由2)小组讨论:这三条推荐理由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来说的?(3)指名交流,相机板书 (从不同的角度写:景色、风俗、美食)3.补充推荐表1)引导:请抓住你推荐的好地方的特别之处,写出 2 条以上的推荐理由。
2)展评:出示学生的推荐理由,师生评议是不是从不同角度来写的4.交流讨论1)引导:如果就用这三句话作为推荐理由,能吸引你去小镇看一看吗?为什么?(2)提问:每个理由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这是什么意思?预设:这三句话是概述,省略号省略了具体内容,即分述部分3)小组讨论:怎样把推荐古镇的理由写清楚,吸引大家去看看呢?(4)课件播放微课小伙伴 1: “这个古镇很美” , 要讲出这个古镇哪些地方美, 美在哪里, 才能让读者对 “这个古镇很美”有较深刻的印象小伙伴 2: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 “小桥流水人家”让人浮想联翩,我仿佛看到了当地的渔民嘿哟嘿哟地使劲划着船,或是走街串巷,去亲戚家做客小伙伴 3: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油饼、麻花、米糕、米酒、汤圆、臭豆腐……瞧!那边有人正吃着黏黏的麦芽糖,看得我垂涎三尺我最喜欢吃臭豆腐,嫩嫩的臭豆腐放入油锅里一炸,金灿灿的,虽然闻起来臭臭的,可是配上甜甜的酱料,味道好极了这里可真是吃货的天堂啊!5.练写片段1)练写:请根据你的推荐表中填写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一条理由写清楚2)展评:课件出示评价单课件出示:➢抓住了特别之处➢写清楚了推荐理由。
①学生自读自评 28 -②同桌互读互评③全班展示,师生评议第第 2 2 课时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完成习作2.修改习作,举办“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例文引路,完成习作一、例文引路,完成习作1.谈话:上节课,同学们抓住“好地方”的特别之处,将一个推荐理由写清楚了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习作,从多个角度抓住它的特别之处,让推荐的理由更充分,让“好地方”更吸引人2.分享下水文课件出示:这个古镇很美清晨,阳光照射到水面上,波光粼粼夜晚,灯火通明,金灿灿的古建筑倒映在水面上,让人陶醉其中风景如画的古镇,令人流连忘返在这里可以了解人们以前的生活 “小桥流水人家”让人浮想联翩,我仿佛看到了当地的渔民嘿哟嘿哟地努力划着船,或是走街串巷,去邻居家做客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油饼、米糕、米酒、臭豆腐……瞧!那边的游人正吃着黏黏的麦芽糖,看得我垂涎三尺我最喜欢吃臭豆腐,嫩嫩的臭豆腐放入油锅里一炸,金灿灿的,虽然闻起来臭臭的,可是配上甜甜的酱料,味道好极了这里可真是吃货的天堂啊!(1)引导:老师写了一篇推荐古镇的下水文,听老师读一读2)引导评议:你们觉得老师写得怎么样?3.学生自主完成习作。
二、评价修改,分享习作二、评价修改,分享习作1.引导评价:同学们都已完成了习作,我们一起来评一评哪些“好地方”能吸引人1)出示习作评价单课件出示:➢介绍清楚★➢理由充分★★★- 29 -能吸引人★说明:“理由充分”共三颗星,有一个特别之处,得一颗星;每增加一个理由,加一颗星2)学生自读自评:有没有把这个地方介绍清楚,有没有把理由写充分根据习作评价表,评评自己能得几颗星2.展示习作,全班评议1)指名朗读习作2)引导交流:预设 1:习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好地方”的特别之处的?能吸引你吗?预设 2:你认为这篇习作能得几颗星?预设 3:你有什么修改建议?3.学生自主修改习作4.小组评议:对比阅读习作,评一评——修改后的习作,能提升“好地方”的吸引力吗?5.展示学生修改前和修改后的习作1)引导交流:你为什么这样改?(2)引导评价:文中哪些地方能吸引你?6.学生再次修改习作,工整规范地誊写习作7.举办“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1)小组推荐; (2)请被推选的同学分享优秀习作; (3)全班展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和同学交流根据词语想象到的画面 30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4.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5.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2.能和同学交流根据词语想象到的画面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第第 1 1 课时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2.能和同学交流根据词语想象到的画面;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交流方法一、回顾课文,交流方法1.联系单元导语1)课件出示单元篇章页2)导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生齐读)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3)提问:请大家回顾本单元的课文,说一说我们是怎么边读边想象画面的2.学生交流,相机引导预设 1: 读《观潮》 , 我边读边想象画面, 仿佛看到了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预设 2:读《走月亮》 ,我随着作者一路走,一路欣赏月下的美景,脑海里不断切换画面。
预设 3:读《现代诗二首》 ,我一边读一边想象倦鸟驮着夕阳飞翔的样子,仿佛听到了鸟儿的阵阵鸣叫声……预设 4:读《繁星》 ,我仿佛看到了满天繁星向我眨着眼睛,仿佛听到海浪的声音3.引导梳理方法1)引导:边读边想象画面,让我们从课文中感受了自然之美让我们来听一听小伙伴是怎么说的 31 -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2)指 3 名同学朗读3)提问:从小伙伴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了哪些“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教师板书:看样子听声音闻味道)(4)点拨:读文章,我们除了想象文中描写的样子、声音、味道外,还能想象什么?预设: “触摸”的感觉5)小结:读文章时,要调动多种感官去想象画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4.拓展运用方法1)课件出示朱自清《春》片段课件出示:“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kē)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2)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3)引导交流: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5.过渡:汉语富有极强的表现力,不仅句子可以让我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就连一个词语也会使人浮想联翩!二、读记词语,想象画面二、读记词语,想象画面1.读词语,说发现。
1)自由认读:借助拼音把词语读正确2)检查认读:指名读——齐读提示: “悄无声息”的“悄”读第三声3)引导发现:指名学生分行认读,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教材第 13 页的词语4)指名学生交流预设:不同:上面一行形容声音嘈杂,音量大;下面一行形容声音小或没有声音相同:八个词语都是形容声音的,都富有画面感2.读词语,想象画面1)引导交流:读这些词语,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32 -(2)全班交流预设:读“人声鼎沸” ,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人们站在大堤上观潮的场景,听到了人们的喧闹声、欢呼声读 “锣鼓喧天” , 我仿佛看到了过春节的喜庆场面, 人们敲锣打鼓, 扭秧歌, 舞狮舞龙……读“震耳欲聋” ,我想到了惨烈的战争场面,听到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读“响彻云霄” ,我想到了“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情景……读“低声细语” “悄无声息” ,我想到了寂静的月夜,月亮悄无声息地升起来了,星星在低声细语地交谈着读“鸦雀无声” “窃窃私语” ,我想到了夜晚空旷的原野上鸦雀无声,偶尔传来一点动静,想必是蛐蛐在窃窃私语3)填写词语课件出示:老师一走进教室,原本( 人声鼎沸 )的教室立刻变得( 鸦雀无声 ) 。
4)小结:边读词语边想象画面,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3.积累词语,拓展补充1)读记词语2)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形容声音的词语?(声如洪钟、如泣如诉、絮絮叨叨、呢喃细语等)三、运用词语,描述事物三、运用词语,描述事物1.发现规律1)课件出示教材第 13 页“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两组词语2)女生读左边的词语,男生读右边的词语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3)学生讨论交流预设:左边是表示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词语,右边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2.运用词语1)提问:你能用右边的一两个词语,描绘左边的某个事物吗?(2)教师示范课件出示:忽然,哧的一声,一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冲上了天啪!一朵五颜六色的“花”霎- 33 -时在夜空中绽放,美丽极了不一会儿,它又像仙女散花一般落下来了3)练习描绘①梳理方法:选择一种事物,先想想与这种事物相关的场景,再用上加点的词语描绘出事物的变化课件出示:➢想象事物的动态变化➢用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②同桌交流——指名交流4)学生练写:把描绘的画面写下来,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5)全班展评第第 2 2 课时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
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书写提示一、书写提示1.谈话导入:俗话说“字如其人” ,写一手好字能让人终身受益那么,怎样才能写得一手好字呢?2.观察书写范例课件出示:教材第 14 页的书写范例1)引导:这段文字的书写,你认为好在哪里?(整齐、美观)(2)提问:怎样才能把一段话写美观呢?(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字的大小基本一致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3)学生齐读书写提示3.教师示范书写 34 -4.学生练习书写1)学生仿照范例书写2)教师展示学生作业,师生集体评价,找出问题3)同桌交换作业,相互评价4)教师点拨: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5.拓展练习抄写课文中生动优美的句子,进行班级书写展示二、日积月累1.导入古诗同学们,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 “自然之美” , 选编的课文都是写景的美文, 学习这类文章,我们不仅能从中感受到文字之美,还能感受到文字中的风景之美 “日积月累”围绕这一主题选了王维的古诗《鹿柴》 ,这首诗描绘的是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首诗 (课件出示古诗《鹿柴》 )2.朗读古诗。
1)读通读顺借助拼音读: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提示:注意“柴”的读音,不能读成“火柴”的 chái,应该读 zhài2)读出节奏自读感悟——师范读(划分节奏)——齐读3.读懂诗意1)感知诗意:结合插图,练习说诗意2)点拨重点词语的意思鹿柴:辋川(位于陕西西安)的地名柴,同“寨” ,用树木围成的栅栏闻:听见返景:返照的阳光景,同“影” ,日光4.想象诗境1)自由读诗,说说整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 (幽静、深远)(2)提问:哪句诗给你这种感觉?你通过这句诗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5 -点拨:第一句直接写出山的空旷;第二句从听觉的角度,用人的声音衬托出山林的寂静;第三句写出深山幽远的感觉;第四句写夕阳余晖照射在青苔上,更显幽深5.熟读成诵1)师生合作朗读2)同桌赛读3)全班齐诵4)小组比赛背诵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