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本科高校科学研究发展的思考.docx
7页地方本科高校科学研究发展的思考 摘要:远离中心城市的绝大多数综合类、师范类本科高校,科研力量分散,缺乏承担高层次科研项目的能力,且科研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强化科研基本功训练,加强科研方向与科研力量的整合,以市场需求与社会需求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合作,尽快形成地域性的研究中心,是一般地方本科高校科学研究发展的基础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出路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学研究;发展 一般意义上的地方高校,泛指归口地方政府管理的普通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原部委所属的高校有部分划归地方政府管理,地方高校的性质、类别、办学规划、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结构、科研力量和科研水平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许多高校之间缺乏可比性研究地方高校的科学研究问题,必须探寻其规律性、可比性的问题本文拟就地方高校中远离中心城市的综合类、师范类高校的科学发展进行分析,探索其科学研究的发展思路 一、一般地方本科高校科学研究的现状分析 据教育部《2001年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统计分析,除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海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台湾、香港和澳门特区外,在其余22个相对高等学校较多的省(区)中,随机选取了 43所不在省会城市的综合类、师范类一般本科高等学校,并以这43所高校的科技活动总情况为基数,分别与西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进行比较,来分析一般地方本科高校的科研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具体见表一: 表一:43所高校和西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科技活动情况学校教学科研人员(人)科技活动人员(人)科技经费(千元)科技课题科技成果及技术转让成果授奖合计其中高级人员合计其中高级人员全时人数当年收入课题总数(项)当年投入数专著(部)学术论文鉴定成果项技术转让收入合计其中国家级奖政府资金企事业单位委托其他合计国外及全国性刊物43所高校128333770467321632030301361281874912761635626209367584286230西北大学10353377933133713683980320357414141224857632020华东师大1495494606358418323721218899235846641765155822040 根据表一统计数据,分析43所高校与西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各类科技活动情况比例分布,见表二: 根据表一、表二统计数据,分析如下: 1.43所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科技活动人员,以及其中的高级人员和全时人数远远高于西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可以说明,43所高校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在教学和财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2.从当年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来看,43所高校的总经费达不到西北大学或华东师范大学一所学校的经费,这一方面说明43所高校承担、争取科技项目的能力弱,另一方面说明43所高校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横向科技活动方面实力不强 3.从科技活动人员人均科技经费来看,43所高校人均8.7千元/年,西北大学人均56.5千元/年,华东师范大学人均89.94千元/年,说明43所高校科研条件严重不足尽管科技课题数和当年投入数高于西北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这反而说明43所高校的课题以小课题为主,缺乏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 表二:43所高校与西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科技活动情况比例分析学校教学科研人员(人)科技活动人员(人)科技经费(千元)科技课题科技成果合计高级人员合计高级人员全时人数当年收入课题总数(项)当年投人数专著部学术论文政府资金企事业单位委托其他合计国外及全国性刊物43所高校:西北大学12.4:111:15.9:16.9:15.5:10.8:10.16:13.6:13.9:14.4:15:114:143所高校:华东师范大学9.3:16.8:17.7:16:14:10.9:10.1:10.8:12.2:12.5:13.7:19:13.8:1 4.从科技成果来看,43所高校的总数大于西北大学或华东师范大学,但数量的优势并不能说明质量与水平也占优势。
尤其从科技活动人员人均科技经费的分析出发,一般情况下充足的科技经费是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的基础 5.从技术转让的收入来看,当年收入43所高校不及西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尽管当年没有收入,但也不能绝对说明没有技术转让可见43所高校总体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能力不强 6.从成果授奖看,尽管43所高校总数较大,但平均每所高校仅0.5项,且获奖成果的级别、等级无法分析,也不能说明授奖多科技水平就高 二、一般地方本科高校科学研究发展的思路 根据43所地方本科高校2001年科技活动情况与西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比较分析,远离中心城市的综合类、师范类地方本科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承担项目的能力不强,科研水平不高,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科技服务和为地方服务方面不具备实力等等因此,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一方面要符合地方高校的实际进行正确定位,另一方面不能盲目进行攀比,只有认真、科学地分析自身的实际,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才有可能实现科学研究某一方面的突破 1.强化科研基础功训练,提高整体科研能力地方高校的科技活动人员按学校人员的比例区分,尽管并不算低;但科研工作相对重点高校来说,则显得十分薄弱,43所地方高校中许多学校的科技经费仅仅几十万元,不少学校不足10万元,只有个别学校超过100万元。
因此,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首先要强化科研意识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是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只有倡导、营造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支持、鼓励广大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并把科学研究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之中,地方高校的科学研究环境才能真正建立起来第二,地方高校的科学研究要强化教师科研基本功的训练在承担高层次科研项目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一方面要苦练基本功,一方面要创造教师开展科研的条件要重视校内科研基金的扶持、育苗工作,加大校管项目的投资力度,为争取高层次科研项目创造条件同时,校内科研项目的研究与考核,要与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注意提高科研能力第三,要重视整体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局部的率先突破地方高校科学研究水平不可能在短期有很大的提高,只有强化整体能力的不断提升,依靠局部率先突破,才能带动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培养具有地方高校特点的科研方向 2.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科研方向与科研力量的结合地方高校科研整体薄弱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明确的、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科研方向同时,科研力量分散,缺乏高水平、学术造诣深、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无法形成科学研究的合力和学科群体,这也是地方高校难以争取承担高层次科研项目的重要原因。
所以,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要重视与学科建设的结合,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提高学科建设的水平,另一方面依靠学科建设形成明确的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科建设整合科研方向和科研力量,培养学术带头人,形成研究梯队,组建科研团队,形成学科群,提升承担高层次科研项目的能力,并在局部突破能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地方高校科学研究要把为学科建设服务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通过学科建设培育科研优势与特色要把科研方向的选择与整合,科研力量的合理配置,作为科研发展的首要任务,特别要善于组织跨系、跨学科的科研方向和科研力量的整合,形成学校的重点科研方向,围绕重点科研方向凝聚一批骨干科研力量 3.立足地方需求,尽快形成地域性研究中心在地方高校现有科研实力的条件下,要围绕国家重大科研目标进行攻关是不现实的因此,地方高校不要盲目参与重大项目的竞争,也不要在经费、项目、成果方面与重点高校相比,并不是不重视科学研究,而是要不断强化科研基础,选择突破口,实现科学研究的尽快突破和科研水平的尽快提高对不在中心城市的地方高校而言,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劣势,但就所处的地域结构特点来说,也具有很大的优势许多地方高校在所在中小城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对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突破,首先要立足于为地方服务,一方面要加强与地方经济部门、科技部门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地方社会发展中选择研究课题,在与地方的结合中,选择科研方向,整合科研力量,形成科研优势其次,地方高校要立足于建设成地域性的文化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一般来说,地方高校容易建成地方的文化中心,要充分发挥文化中心的联系渠道,拓宽生存空间,文化搭台,科研唱戏,要逐步成为地方的科学研究中心,并能在地方的经济、科技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拓展合作渠道,实现科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无论在承担高层次项目方面,还是在建设地域性研究中心方面,仅仅依靠地方高校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不但需要强化与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合作,而且必须主动出击,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依靠合作带动地方高校科学研究上层次、上水平,最终实现科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实现高层次人才的战略合作人是科学研究的首要因素,地方高校缺乏的就是高层次人才,因此,要善于聘请高层次人才进行科研方面的指导,重金聘请兼职学术带头人,不为所有,只为所用,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对校内科研人员的培养、带动作用第二,要加强科研项目申报和科研过程的合作。
一方面在高层次项目申报时,要加强与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申报项目的质量;另一方面在科研过程中要加强与校外科研人员的合作,虚心学习校外科研人员的科研方法和科研经验要通过合作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科研方向第三,要加强信息交流方面的合作,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站在学科的前沿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研合作,不但在于带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提升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层次,依靠合作培养科研人才,依靠合作尽快形成自身的科研特色 5.以社会需求与市场需求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原始性创新积极开展原始性创新是新世纪我国科技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方针,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承担着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尽管地方高校科研力量薄弱,但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中,地方高校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围绕地区目标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的原始性创新地方高校的原始性创新,首先要立足于地方的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研究地方发展中急需的科学技术问题,要逐步成为地方科技创新的基地和人才库第二,要充分发挥人才相对集中的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学校重点科研方向,积极开展知识创新,提高基础理论研究的水平,解决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基础理论问题。
第三,围绕市场目标,加强与企业的科技合作,立足于解决生产中的现实问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地方高校的科研工作既要有准确的定位,又要站在高起点、高层次和科学前沿开展创新,强调科学研究的地方性,并不代表科学水平的地方性,地方性的研究必须站在科学的前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地方性的研究是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甚至会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一流水平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