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源循环经济标准化.doc
2页济源:玉川产业集聚区成为首家创建河南省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园区试点单位 发布日期:2012-09-10 10:00:29 来源:[济源之窗-中国中小企业河南网] 8月17日,我市玉川产业集聚区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文批复,开展“河南省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园区试点”工作,成为河南省地级市首家创建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园区单位目前,玉川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5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2011年完成企业营业收入247亿元,税收6.9亿元,实现利税25亿元,工业增加值50亿元,预计到2012年底,入驻亿元以上企业将超过60家,预计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实现就业3万人以上 一、规划高起点――把科学规划布局作为第一前提 一是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原则,玉川产业集聚区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条件、产业特色、发展空间、功能区块、基础设施、环境容量等因素,按照建设济源市北部新城的总体目标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总要求,坚持把循环经济作为聚集区发展的主攻方向,努力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条式延伸、企业集群式布局、资源循环式利用二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核心,围绕节水、节能、节材、节油、回收技术应用和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实施循环经济技术标准化战略,在产业聚集区内围绕铅、锌等有色金属产业规划了废渣料多金属综合回收、蓄电池、铜加工、有机肥、电动车等五大专业园区。
目前,济源市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前期规划、土地审批、环评等前期手续正在加紧办理;水、电、路、气、标准厂房、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招商引资工作也正在加快进行,山东方圆、江苏双登、浙江天能、安徽铜陵、江苏新日等多个招商项目正在积极洽谈 二、服务高标准――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第一宗旨 一是组织专人,聘请专家多次深入区内4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全面摸排产业园区内企业的产业结构,经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初步确立了以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为主线,以豫光金铅、豫光锌业、柿槟实业等几家企业为重点,紧扣循环经济标准化主题,做到产业相连优势互补初步构建了“铅锌—铅锌合金—蓄电池—电动车、电动汽车—再生铅”、“铅锌—铅锌合金—铅锌合金加工—机械加工”、“锌—镀锌钢板—汽车工业”、“废渣料—铜—铜管、管件、铜棒—电线”“二氧化硫—硫酸—化肥—磷石膏—石膏板”产业链二是深入与产业链紧密相关的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和相关局委进行沟通座谈,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成立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领导小组和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园区创建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帮助,使产业链上的这些企业积极参与到标准化创建活动之中。
三、目标高质量――把创建工作目标作为第一抓手 一是建立健全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立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内容覆盖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链所有企业的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二是组织实施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贯彻落实工作,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试点企业的标准培训率达到100%,标准贯彻执行率达到100%三是构建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多种媒介手段,加强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的宣传和贯彻,总结企业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经验引导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构建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技术和信息服务平台,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标准化试点效应,提升社会各界对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的认识通过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实施,力争使全区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4.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4.5% 四、实施分步骤――把实施创建活动的全过程抓实抓好 第一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根据园区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制定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表,并收集、制订相关标准。
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开展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的宣传和贯彻,在全区和试点企业对标准体系进行试运行 第三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对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运行进行自我评估,查找问题,实施改进对运行状况进行总结,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考核申请,接受检查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