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问教学设计.pdf
3页阅读课文不懂就问教学设计路家村联校李淑英教材分析:不懂就问 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明知可能挨打,还是向老师提问的故事,反映了他学习主动、喜欢刨根问底的好品质其中,课文的第三至八节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全文所写内容虽然与当代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但学习孙中山先生敢于质疑、主动学习,依然有着现实意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每天坐在学校里学知识但是古时候,人们把学校不叫学校,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板书:私塾师:想知道那时候孩子们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吗?1.出示第二小节,学生自由读1)这段话中有个生字宝宝,师指:诵(上面有拼音),集体拼读谁记准它的样子了,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 (诵,可以采用熟字换部首的方法识记 )在书写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右上角最后一笔点不能忘我们写写这个字好吗?(田字格指导书写 )(2)私塾里读书的情景怎么样,谁读给大家听?(3)他读得很传神,大家学着他的样子齐读一遍4)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师补充、小结:那时候的私塾老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谁不听话或不认真读书,还会挨老师戒尺的打上课时,学生大多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2出示课文第一节: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集体读过渡:可是,孙中山却敢于不懂就问揭示课题:不懂就问(“懂”用红色和黄色粉笔书写)师:指“懂”,谁做小老师领大家认这个新朋友?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过渡:孙中山怎么敢问老师呢?我们马上翻开课本,探个究竟,好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建议:(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2)边读边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怎样提问的?提问后,同学和先生有什么反应?后来怎样?2、学生自读师巡视,督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3、学习生字:段、糊、涂、但、厉、详(1)这 6 个生字宝宝就藏在课文中,你都认识了吗?我们开小火车认读好吗?(2)出示:厉这个生字宝宝还有个孪生兄弟,出示“历”,你发现他们的秘密了吗?(3)出示:糊谁能在这些生字宝宝中为“糊”找个好朋友?男生读“糊涂”(涂,轻声)引出“糊里糊涂” (涂,扬声)女生读,集体读4)我们比赛,看谁把这六个字都能认准(卡片抽读)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看看大家还认得他吗?指名五个学生按 1、2 节;3 节;47 节;8 节;9、10 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好, 大家课文读得很流利, 我看哪位有心的小朋友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了(指 “自读提示” )。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1、师: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生稍作思考,然后交流师:糊里糊涂是什么意思?如果不糊里糊涂呢?(学习反义词)师:于是,他就(等学生接下去)?生交流,师出示句子: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指名读孙中山怎么问老师的? “壮着胆子” 问是怎么问呢?谁来壮着胆子问一问?(指名读)师:不错,你犹豫了一下,鼓足勇气读下去了谁再来?好,你提问时态度很诚恳,很尊重先生我们一起来提问一次,好吗?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怎么样?(体会孙中山此时紧张的心情)为什么紧张?(初步感受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打, 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可贵精神2、当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后,老师和同学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课文48 节师:谁来说说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学生交流师: “摇头晃脑念书”是怎么念?出示:冬冬爱写诗,作诗时摇头晃脑,真像() 指名填写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描述?出示: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 指名填写谁能给“霎时”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过渡:老师真的打孙中山了?为什么?生交流,师出示:孙中山说着,就把那篇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指名读(注意语调)你为什么要重读“一字不漏”?(体会孙中山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因此,老师没有用戒尺打他 )3、分角色朗读课文4-8 节过渡:既然孙中也怕挨打,那他为什么还要向老师提问呢?读课文第9、10 节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 就是挨打也值得男女生轮读句子齐读句子交流感悟四、小结、拓展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 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你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么做的?拓展作业:课后了解孙中山的其他故事板书设计:不懂就问孙中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