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民事诉讼法学》题库100题含答案(第37版).docx
36页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民事诉讼法学》题库100题含答案1. 题型:单选题民事判决应当采用 ( )A书面形式B口头形式C既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D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 答案 A 2. 题型:多选题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可以由人民法院管辖 ( )A票据支付地B原告住所地C被告住所地D票据签发地E票据转让地 答案 A,C 3. 题型:单选题甲诉乙名誉侵权一案,A法院向被告乙送达出庭传票时,乙不在家,法院遂请与其同住的乙的父亲丙转交给乙这种传达方式属于()A直接送达B转交送达C委托送达D留置送达 答案 A 4. 题型:简述题 名词解释非讼程序 解析 非讼程序,是指解决或处理民事非讼案件的程序 5. 题型:单选题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除权判决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 )A公示催告期间无人转让票据B支付人签章同意依据除权判决付款C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决定作出除权判决D申报权利期间,无利害关系人中报或利害关系人申报后被人民法院驳回的 答案 D 6. 题型:多选题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包括 ( )A有助于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B有助于对民事诉讼法的具体程序和制度的正确理解及科学适用C有助于适应民事诉讼中的各种复杂情况,正确、灵活地处理法律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D有助于民事诉讼法各具体程序和制度的指定及其相互问的关系协调E有助于协调民事诉讼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答案 A,B,C,D,E 7. 题型:简述题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李某借给王某人民币5万元,因为二人是朋友关系,李某没有要王某出具借条当李某索要时,王某拒不承认曾有借款一事无奈中,李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开庭过程中,李某拿出王某写给他的一封信,称在该信中王某提及借款一事,可以作为借款的证据1)李某称在该信中王某提及借款一事,可以作为借款的证据此时,该信作为借款的证据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哪一类证据?为什么?(2)王某辩称该信不是他写的,信上的字迹可以为证此时,该信作为是否是王某所写的证据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哪一类证据?为什么?(3)最后,法院将该信指定某鉴定中心进行“认定”,要求其作出信上的字迹是否是王某所写的报告最后,该鉴定中心作出书面报告,“认定”该信是王某所写那么该鉴定中心所作的书面报告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哪一类证据?为什么? 解析 正确答案: (1)李某称在该信中王某提及借款一事,可以作为借款的证据此时,该信作为借款的证据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哪一类证据?为什么?在以该信作为王某向李某借款的证据时,属于书证书证是用文字、符号表达人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本案中,是以信的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来证明王某曾向李某借过款,所以是书证2)王某辩称该信不是他写的,信上的字迹可以为证。
此时,该信作为是否是王某所写的证据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哪一类证据?为什么?该信作为是否是王某所写的证据时,是物证物证是指以其存在、外形、质量、数量、特征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本案中,是以信的字迹,即以信上的字的存在,字的外形、特征来证明信是否属于伪造,不涉及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故属于物证3)最后,法院将该信指定某鉴定中心进行“认定”,要求其作出信上的字迹是否是王某所写的报告最后,该鉴定中心作出书面报告,“认定”该信是王某所写那么该鉴定中心所作的书面报告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哪一类证据?为什么?该鉴定中心所作的书面报告是鉴定意见鉴定意见是指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案件中有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分析所作出的结论性意见本案中,该鉴定中心运用了自己在笔迹识别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在接受法院委托后对信的字迹进行分析鉴别后得出了结论性意见,是典型的鉴定意见教材章节/页面:8- 8. 题型:简述题王某在家洗衣服时不慎将一张银行汇票毁损由于该汇票是姚某质押给王某的,于 是王某急忙告知姚某该事情,并让其协助 防范姚某得知此事后,立即以申请人的 身份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人民法院 受理后立即发布了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 申报权利。
鉴于申请人的汇票是在家里毁 损而非丢失,所以人民法院将申报权利的 期间定为30日,并于受理后的3日后向银 行发出止付通知公告期不到1个月,人民法院决定由公示催告阶段的独任审判员赵某独任审理,作出除权判决,终结了公示催告程序问题:本案件在程序上的错误有哪些? 解析 (1)姚桌不是票据的最后持有人.无权申请公示催告程序根据《担保法》第76条的规定,以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将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质押合同自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即权利质押须转移权利凭证的占有,姚某将银行汇票质押给债权人王某,则该汇票的持有人为其债权人而不是姚某本人《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票据持有人”,是指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前的最后持有人所以,姚某不是汇票的最后持有人,无权中请公示催告 (2)人民法院于受理后的3日以后向银行发出止付通知是错误的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除通知中请人以外,应当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3)人民法院将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的期限定为30日是错误的;根据法律规定,公告期间不得少于60日4)人民法院直接依职权作出除权判决是错误的,应当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除权判决。
如果申请人朱在公示催告期间届满后的1个月内提出该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5)本案由独任审判员作出除权判决是错误的公示催告程序的两个阶段由不同的审判组织审理公示催告阶段可以由审判员独任审理,但在作出除权判决阶段,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9. 题型:简述题 名词解释诉讼指挥权 解析 诉讼指挥权,是指法院对民事诉讼活动的指导和控制的权力 10. 题型:多选题关于行为保全的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财产纠纷案件,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保全B在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效力方面,行为保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C在非财产纠纷案件中,即使被申请人提供了担保,也不能裁定解除保全D行为保争与财产保全相比,具有更细致 和完善的程序保障E行为保全的程序亦与财产保全的程序完全相同 答案 A,B,C,D 11. 题型:简述题简要回答人民法院裁定执行终结的情形 解析 正确答案: 按照《民事诉讼法》第257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执行:(1)申请人撤销申请2)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
3)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4)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5)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同时没有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6)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教材章节/页面:23- 12. 题型:单选题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主要的解决机构是 ( )A劳动保障部门B人民法院C劳动仲裁委员会D人力资源部门 答案 C 13. 题型:简述题 原告A与被告B因拖欠房租一案开庭审理时,被告B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故拒不到庭合议庭便裁定将被告B拘传到庭开庭审理后,被告B又违反法庭规则,合议庭裁定对其罚款2000元 问题:该案存在哪些问题? 解析 该案存在以下错误: (1)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必须由人民法院决定,而不是裁定,本案中合议庭裁定拘传不妥 (2)本案情况适用缺席判决,而不是拘传因为,如经两次传票传唤仍拒不到庭参加诉讼的,对被告可缺席判决或拘传到庭拘传是对于必须到庭的被告和原告,法院经过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的,人民法院派出司法警察,强制被传唤人到庭参加诉讼活动的一种措施。
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应当按期开庭或者继续开庭审理,对到庭的当事人诉讼请求、双方的诉辩理由以厦已经提交的证据及其他诉讼材料进行审理后,可以依法缺席判决 (3)罚款和拘留由合议庭或者独任审判员提出处理意见,报请院长批准后执行并应当制作决定书;拘传必须用拘传票,并直接送达被拘传人 14. 题型:单选题关于先予执行,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先予执行应当由当事人申请进行B先予执行可以由法院依职权进行C先予执行当事人必须提供担保D当事人不服先予执行的裁定不可以申请复议 答案 A 15. 题型:单选题在基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村民刘某发现选举委员会公布的选民名单中遗漏了同村村民张某的名字,遂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选举委员会认为,刘某不是本案的利害关系人无权提起申诉,故驳回了刘某的申诉,刘某不服诉至法院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张某、刘某和选举委员会的代表都必须参加诉讼B法院应该驳回刘某的起诉,因刘某与案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C选民资格案件关系到公民的重要政治权 利,只能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D法院对选民资格案件做出的判决是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得对此提起上诉 答案 B 16. 题型:单选题当事人及其诉蹬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最迟不得迟于 ( )A举证期限届满前15口B举证期限届满后15日C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D举证期限届满后7日 答案 C 17. 题型:单选题下列关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事人必须通过二审法院提交上诉状B当事人必须通过原审法院提交上诉状C当事人反悔调解协泌的,可以提起上诉D当事人必须以书面形式提起上诉 答案 D 18. 题型:简述题 名词解释先予执行 解析 先予执行,是指在案件受理后,终局判决以前,为了解决当事人一方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急需法院根据其中请,依法裁定对方当事人向其给付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财物,实施或者停止某种行为的措施。
19. 题型:多选题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 )A与案件有一定联系的企业事业单位B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的企业事业单位C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并有利于促成调解的个人D与案件有一定联系的其他组织E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的社会团体 答案 A,B,C,D,E 20. 题型:单选题将应当由主张方负担的证明责任,分配给对方当事人负担,这称为 ( )A证明责任的转移B证明责任的分担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