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规共聚聚丙烯(PP-R)供水管道施工工艺标准(V103).doc
16页无规共聚聚丙烯(PP-R)供水管道施工工艺标准(V103)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生活给水、生活热水和饮用洁净水的管道系统的施工;系统工作压力不大于l.OMPa,长期工作水温不低于0C,且不高于70Co2 施工准备2.1材料2.1.1供水系统所选用的PP-R管材和管件,应有质量检验部门的产品合格证,卫生防疫部门的检验合格证, 有关部门的检测报告2丄2管材和管件上应标明规格、公称压力、生产厂名或商标等标识,包装上应标有批号、数量、生产日 期和检验代号2.1.3热电熔连接的管道,应山生产厂提供专用配套的热(电)熔焊接机进行热熔连接2.1.4管材和管件的外观质昴应符合下列规定:2.1.4.1管材和管件的内外壁应光滑平桀,不允许有气泡、裂口、裂纹、脱皮、分解变色线和明显的痕纹、 槽沟、凹陷、杂质等,且色泽一致2.1.4.2管材的端面应垂冇于管材的轴线2.1.4.3管件应完幣,无缺损,无变形,合模缝浇口应平報、尢开裂嵌有金属螺纹接头的管件应镶嵌牢固、 无松动,金属接头丝扣应无毛刺、缺扣2.1.4.4管材规格用De表示其公称外径,管材的规格、讎厚及管件承口尺寸的允许偏差分别见表2.144表2.1.4.4 管材规格及允许偏差(mm)公称外径De(mm)壁厚(mm)公称压力PN (MPa)PNI.0PN1.25PN1.6PN2.0PN2.5基本尺寸允许偏差基本尺寸允许偏差基本尺寸允许偏差基本尺寸允许偏差基本尺寸允许偏差+0.4+0.5+0.5+0.6202.002.302.803.40+0.5+0.5+0.6+0.7252.302.803.504.20+0.5+0.5+0.6+0.7+0.8322.403.003.604.405.40+0.5+0.6+0.7+0.8+0.9403.003.704.505.506.70+0.5+0.7+0.8+0.9+ 1.1503.704.605.606.908.40+0.5+0.8+1.0+ 1.1+ 1.3634.705.807」08.7010.50+0.5+0.9+1.1+ 1.3+ 1.5755.606.908.4010.3012.50+0.5+ 1.1+1.3+ 1.5+ 1.7906.708.2010.1012.3015.00+0.5+ 1.2+ 1.5+ 1.8+2.1no&1010.0012.3015.1018.302.1.4.5管材和管件的物理力学性能见表2」.4.5。
表2.1.4.5 管材和管件的物理力学性能公称外径De(mm)承口内径最小承口长度(mm)承口壁厚基本尺寸允许偏差2019.30-0.314.52524.30-0.4163231.30-0.41&04039.20-0.520.5承11壁厚不应小于冋规格管材的壁厚5049.20・0.523.5636210-0.527.57573.950・0.531.0908&850・0.635.5H0108.650-0.641.52.1.4.6 镶嵌有金属螺纹接头的管件,其金属应耐腐蚀,其螺纹应符合有关规定2.1.4.7同一工程的管材、管件应使用同一品牌、同一批原料生产的产品2.2机具设备2.2.1机具:管道切割机、热熔焊机、电熔焊机、电气焊机2・2・2工具:断管器、管子剪、锯弓、刮刀、盒尺、角尺、水平尺、线坠、扳手、钳子、螺丝刀、芻子、手 锤、工作台等2.3作业条件2.3.1施工现场应有封闭的材料堆放场地或库厉2.3.2十-建L2提供施工作业面2.3.3预留的孔洞、沟槽己预检合格2・3・4室内标高线己完成2.4技术准备2.4.1施工图纸和设计说明书己经会审2.4.2管材和管件有出厂合格证并经有关部门检验签认。
2.4.3 (2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3操作工艺3.1 I.艺流程测量放线一预制加1.〜管道敷设卡件固定—►压力试验—►管道连接冲洗消毒|3.2操作方法3.2.1测量放线3.2.1管道安装应测昴好管道坐标、标高、坡度线3.2.2・管道安装吋(热水、采暖管道理地不应有接头),应复核冷、热水管的公称床力、等级和使用场合.管道的标识应而向外侧,处于明显位置3.2.2预制加工3.2.2.1管材切割前,必须止确丈量和计算好所需长度,用铅笔在管表面画出切割线和热熔连接深度线,连接深度应符合表3.2.2.1的规定表3.22.1 热熔连接深度及时间表公称外径(mm)热熔深度(mm)加热时间(s)加工时间(s)冷却时间(min)201454325167433220844402112645022.518656324246675263010890324010811038.5501510注:木表加热时间应按热熔机具产品说明书及施工环境温度调軟若环境温度低于5C,加热时间应延长50%3.222切割管材必须使端而乖直于管轴线管材切割应使用管子剪、断管器或管道切割机,不宜用钢锯锯 断管材的方法若使用时,应用刮刀清除管材锯口的毛边和毛刺。
3・2・2・3管材与管件的连接端面和熔接面必须淸洁、干燥、无油污3・2・2・4熔接弯头或三通等管件时,应注意管道的走向宜先进行预装,校止好方向,用铅笔画出轴向定位 线3.2.3管道敷设3.2.3.1管道嵌墙、直埋敕设吋,宜在砌墙时预留凹槽凹槽尺寸为:深度等于De+20mn1;宽度为De+40〜 60mmo凹槽农面必须平整,不得有尖角等突出物,管道安装、固定、试斥合格后,凹槽用M7.5级水泥砂 浆填补密实3・2・3・2管道在楼(地)坪而层内直埋吋,预留的管槽深度不应小于De+20mm,管槽宽度宜为Dc+40mm管 道安装、固定、试压合格后,管槽用与地坪层相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填补密实3.2.33管道安装时,不得有轴向抓曲穿墙或穿楼板时,不宜强制校止给水PP-R管道与其它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的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小于100mm, HPP-R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3・2・3・4室内明装管道,宜在土建初装完毕后进行,安装前应配合十•建止确预留孔洞和预埋套管3・2・3・5管道穿越楼板时,应设置硬质套管(内径=De+30〜40mm),套管高出地面20—50mm管道穿越屋面 时,应采収严格的防水措施。
3.2.3.6管道穿墙时,应配合土建设置硬质套管,套管两端应与墙的装饰而持平3・2・3・7直埋式敷设在楼(地)坪面层及墙体管槽内的管道,应在封蔽前做好试床和隐蔽工程验收工作3・2・3・8建筑物埋地引入管或室内埋地管道的铺设要求如下:(1) 室内地坪0.00以下管道铺设宜分两阶段进行先进行室内段的铺设,至基础墙外壁500mm为 止;待土建施工结束,且具备管道施工条件后,再进行户外管道的铺设2) 室内地坪以下管道的铺设,应在土建工程冋填土夯实以后,重新开挖管沟,将管道铺设在管沟 内严禁在冋填土之前或在未经夯实的土层中敷设管道3) 管沟底应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硬物体,必要时可铺100mm厚的砂垫层4) 管沟冋填时,管道周Ffl 100mm以内的冋填土不得夹杂尖硬物体应先用砂十•或过筛的颗粒不大 于12mm的泥土,冋填至管顶以上300mm处,经洒水夯实后再用原土冋填至管沟顶而室内埋地管道的埋深不宜小于300mmo(5) 管道出地坪处,应设置保护套管,英高度应高出地坪lOOmmo(6) 管道在穿越基础墙处,应设置金属套管套管顶与基础墙预留孔的孔顶之间的净空高度,应按 建筑物的沉降最确定,但不应小于1 OOmmo(7) 管道在穿越车行道时,覆土厚度不应小于700mm,达不到此厚度时,应采収相应的保护措施。
3.2.4管道连接3.2.4.1同种材质的PP-R管材和管件之间,应采用热熔连接或电熔连接熔接时应使用专用的热熔或电熔 焊接机具直埋在墙体内或地面内的管道,必须采用热(电)熔连接,不得采用丝扣或法兰连接丝扣或法 兰连接的接口必须明露3.2.4.2 PP-R管材与金属管件相连接吋,应采用带金属嵌件的PP-R管件作为过渡,该管件与PP-R管材采 用热(电)熔连接,与金属管件或卫生洁具的五金配件采用丝扣连接3.243便携式热熔焊机适用于公称外径(De)小于等于63mm的管道焊接,台式热熔焊机适用于公称外 径(De)大于等于75mm的管道焊接3.2.4.4热熔连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热熔工具接通电源,待达到工作温度(指示灯壳)后,方能开始热熔2) 加热时,管材应尤旋转地将管端插入加热套内,插入到所标识的连接深度;同时,无旋转地把 管件推到加热头上,并达到规定深度标识处加热时间必须符合表3.221的规定(或见热熔焊机的使用说 明)3) 达到规立的加热时间后,必须立即将管材与管件从加热套和加热头上同时取下,迅速无旋转地沿管材与管件的轴向直线均匀地插入到所标识的深度,使接缝处形成均匀的凸缘4) 在观定的加工时间内(见表322」),刚熔接的接头允许立即校止,但严禁旋转。
5) 在规定的冷却时间内(见表322.1),应扶好管材、管件,使它不受扭、弯和拉伸3・2・4・5电熔连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按设计图将管材插入管件,达到规定的热熔深度,校止好方位2) 将电熔焊机的输出接头与管件上的电阻丝接头夹好,开机通电,达到规定的加热时间后断电(见 电熔焊机的使用说明)3・2・4.6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将法兰盘套在管道上,有止水线的而应相对2) PP-R管过渡接头与管道热熔连接步骤符合323.3款规定3) 校直两个対应的连接件,使连接的两片法兰垂直于管道中心线,表面相互平行4) 法兰的衬垫,应采用耐热无毒橡胶垫5) 应使用相同规格的螺栓,安装方向-•致,螺栓应对称紧周,紧固好的螺栓应露出螺母之外,ft 齐平,螺栓、螺母宜采用镀锌件6) 连接管道的长度精确,紧固螺栓时,不应使管道产生轴向拉力7) 法兰连接部位应设置支架、吊架3.2.5卡架固定3.2.5.1管道安装时,易选用管材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