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ppt
92页2,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审计学,(第七版),审计的种类,学习内容,内容,2-1,内容,2-3,内容,2-2,内容,2-4,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审计程序,审计的方法,第一节 审计的种类,分类,基本分类,其他分类,主体,内容和目的,独立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独立审计,是指由民间审计组织所执行的审计在我国,民间审计也称为社会审计民间审计组织的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因此,民间审计也称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为独立审计民间审计的特点是受托审计政府审计,也称为国家审计,是指由政府审计机关所执行的审计政府审计机关,代表国家对管理和使用国有资源的单位进行审计,以保护国有资源的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源运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过去也叫官厅审计内部审计,是指由内部审计机构所执行的审计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查错防弊、促进改善经营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提高经济效益独立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方式,受托、有偿,强制、无偿,自愿,对象,营利、非营利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公允,财政收支及公共资金的合理、合法,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目的,发表审计意见,确定受托责任,改善经营管理,性质,外部经济监督,外部行政监督,内部经济监督,权责,发表意见权,处置权,报告权,独立性,双向独立,单向独立,相对独立,返回,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及其会计报表与其他相关资料的公允性所执行的审计。
财经法纪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严重侵占国家资财、严重损失浪费以及其他严重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所进行的专案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其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在国外,经济效益审计也称为,“,三,E,”,审计、绩效审计等三,E,”,审计是经济性(,Economy,)审计、效率性(,Efficiency,)审计、效果性(,Effectiveness,)审计的简称三,E,”,审计又向,“,五,E,”,审计发展,,即增加了环保性(,Environment,)审计和公平性(,Equity,)审计,返回,二、审计的其他分类,1,、按审计范围分类,全部审计,局部审计,专项审计,2,、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3,、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报送审计,就地审计,4,、按审计动机分类,强制审计,任意审计,5,、按审计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分类,预告审计,突击审计,6,、按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分类,账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1,)账表导向审计,也称账目基础审计古代至,20,世纪,30,年代)主要特点:,审计对象范围看,详细审计,对大量的凭证、帐簿、报表逐笔审查。
方法上主要采用查帐的方法,不采用控制测试和统计抽样方法对内部控制制度发表评价意见在着手之前无所谓准备阶段,只求了解被审单位的概况等查证顺序上既有顺查也有逆查2.,系统导向审计,(,2,),系统导向审计,也称制度基础审计从了解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系统入手,根据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中应该检查经济业务的数量、重点和范围,根据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特点:,审计对象:先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对内控的薄弱环节作为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对象采用控制测试,使用统计抽样,并且吸收系统工程中的系统分析法进行审计已经形成标准化的审计程序,重视计划阶段,把评价内控作为关键阶段3,),风险导向审计,它以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一切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现代审计模式,其根本目标是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特点:,从审计目标看,,风险导向审计不仅确定公允性,还要证实可信性,即客户是否存在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分析和决策的重大舞弊从审计资源分配看,,从分析判断审计风险入手,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高风险审计领域,减少低风险领域的工作,从而在保证审计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从审计测试的内容看,,风险导向审计包括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
1.ABC,会计师事务所接受,A,公司的委托对其下属的,B,公司,2009,年的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2.ABC,会计师事务所接受,A,上市公司的委托对其,2009,年的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3.ABC,会计师事务所接受,A,公司的委托对其下属的,B,公司,2009,年的经济效益进行审计4.,审计署对中国工商银行进行,2009,年度的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对照审计依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一、审计方法的选用,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顺查法,逆查法,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详查法,抽查法,二、审计的技术方法,2,、证实客观事务的方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鉴定法,审阅法,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有关书面资料进行仔细观察和阅读来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审阅的技巧,从有关数据的增减变动看有无异常,来鉴别判断被审计单位可能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会计资料的审阅,其他资料的审阅,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包括有关法规文件、内部规章制度、计划预算资料、经济合同、协议书、委托书、考勤记录、生产记录、各种消耗定额、出车记录等等,会计资料本身外在形式上,是否符合会计原理的要求和有关制度的规定;,会计资料记录是否符合要求;,会计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和合理;,有关书面资料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存在、正确。
核对法,指将书面资料的相关记录之间,或是书面资料的记录与实物之间,进行相互勾对以验证其是否相符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会计资料间的核对,会计资料与其他资料的核对,有关资料记录与实物的核对,会计资料间的核对,核对记账凭证与所附原始凭证核对时注意两点:,一是核对证与证之间的有关内容是否一致,包括经济业务内容摘要、数量、单价、金额合计等;,二是核对记账凭证上载明的所附凭证张数是否相符核对汇总记账凭证与分录记账凭证合计,视其是否相符核对记账凭证与明细账、日记账及总账,查明账证是否相符核对总账与所属明细账余额之和,查明账账是否相符核对报表与有关总账和明细账,查明账表是否相符核对有关报表,查明报表间的相互项目,或是总表的有关指标与明细表之间是否相符案例一,审计人员审查某厂,2007,年,5,月份的原始凭证,经核对发现一张购买水泥发票与相应验收单金额不同,发票上注明购买水泥,160,吨,单价,300,元而验收单上注明水泥是,100,吨审计人员经过进一步审查并向水泥供货商进行函询,证实购买水泥,100,吨,是采购人员私自修改把,“,100,吨,”,改为,“,160,吨,”,并据以报销,贪污公款,18,,,000,元。
审计人员通过核对法核对相关凭证的有关数据,揭露了上述舞弊行为会计资料与其他资料的核对,核对账单,核对其他原始记录,案例二,审计人员审查某企业在产品成本,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如下:,(1),该企业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甲产品的在产品成本2),甲产品本月完工,120,件,月末在产品,60,件3),甲产品的在产品的投料率为,80,,完工率为,50,4),生产成本明细账如图表,l4,所示2010,年,摘 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 计,月,日,5,1,月初在产品成本,12000,3000,4 500,19 500,31,本月生产费用,55200,7 500,19 500,82200,31,生产费用合计,67200,10500,24000,101 700,31,结转完工产品成本,38000,7000,17200,62200,31,月末在产品成本,29200,3 500,6 800,39 500,根据上述资料,审计人员抽查有关会计凭证,并与产品成本明细账核对,账证相符,盘点在产品实物数量符合实际;验证投料率和完工率也符合实际情况,根据成本计算单,验证在产品成本如下:,直接材料,=67200(120,6080%)(6080,)=19200(,元,),直接人工,=10 500(120,6050%)(6050,)=2100(,元,),制造费用,=24000(120,6050%)(6050,)=4800(,元,),在产品成本合计,=19200+2100+4 800=26100(,元,),则在产品成本:,多计材料费,=29 20019200=10000(,元,),多计人工费,=3 5002100=l 400(,元,),多计制造费用,=6 8004 800=2000(,元,),多计在产品成本合计,=10000+l400+2000=13400(,元,),验算结果表明,该企业多计在产品成本,造成少转完工产品成本,13400,元,经向有关会计人员询问,证实是因计算失误而发生的差错。
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面询,面谈、书面回答;,函询,发函,书面资料同相关标准比较,观察推理、分解和综合,顺查法,指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检查的方法顺查法也称正查法逆查法,指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完全相反的方向,依次进行检查的方法亦称倒查法或溯源法指对被审计单位被查期内的所有活动、工作部门及其经济信息资料,采取精细的审计程序,进行细密周详的审核检查详查法,优点:对会计工作中的错弊行为,均能揭露无遗,能够做出较精确的审计结论缺点:费时、费力,工作效率很低,审计工作成本昂贵适用范围:经济活动简单、业务量极少的小单位,以及对审计目标有重大影响,且认为产生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很大的审计项目,指从作为特定审计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方法,有选择地抽出其中一部分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其检查结果来对其余部分的正确性及恰当性进行推断的一种审计方法抽查法,优点:能使审计人员从简单而繁杂的数字游戏中解脱出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缺点:繁琐,易发生偏差适用范围:内部控制系统比较健全,会计基础较好的企事业单位盘点法,是指通过对有关财产物资的清点、计量,来证实账面反映的财物是否确实存在的一种审计技术适用范围:各种实物的检查,如现金、有价证券、材料、产成品、在产品、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固定资产等,直接盘点,审计人员亲自盘点实物;,监督盘点,经管财产人员等盘点,审计人员监督盘点;适用于数量较大的实物,如原材料等。
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整有关数据,从而求得需要证实的数据的方法若遇有检查日与结账日之间不一致时,应进行必要调整,调节法,结账日账面,应存数,=,盘点日账面应存数,+,盘点日与结账日之间的发出数盘点日与结账日之间的收入数,结账日,实存数,=,盘点日实存数,+,盘点日与结账日之间发出数盘点日与结账日之间收入数,调整公式,调节法应用举例,2010,年,1,月,14,日,审计人员受托对某企业乙种原材料进行审计经查,该企业,2009,年,12,月,31,日乙种原材料账面结存,32000,千克,,2010,年,1,月,14,日盘点实物为,42000,千克2009,年,12,月,31,日至,2010,年,1,月,14,日期间入库数为,50500,千克,出库数为,40000,千克由于实物盘点日与账面结存日不一致,为了验证账面结存数量的正确性,审计人员编制了调节表(表,1,),对相差日期中的账目数字进行了调节表,1,调 节 表,2010,年,1,月,15,日 工作底稿编号:,决算日实有数,=42000-50500+40000=31500,(千克),经上述调节看到,结账日实存乙种原材料比账存数少,500,千克。
对此,审计人员还应进一步查明原因材,料,名,称,审计日盘点情况,结账日至审计日调节情况,决 算 日 情 况,盘点时间,盘点,数量,调节时间,调 节 数 量,决算日,实有数,决算日账面数,差 异,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