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监控量测埋点技术交底.doc
5页沈丹铁路客运专线技术交底纪要技术交底纪要TJ-3 标段项目经理部八工区工程项目: 隧道工程 编 号:记 录 者: (签字)交 底 者: (签字)技术负责: (签字)技术部门: (盖章)日 期:交交 底底 记记 录录工程名称沈丹客运专线分部(分项)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沉降观测埋点交底项目监控量测观测埋点图纸名称、图号《铁路综合接地系统-(2009)9301》交底内容:一、适用范一、适用范围围: :此技术交底适用于沈丹客专 TJ-3 标八工区 II、III、IV、V 级围岩衬砌地段隧道的综合接地施工二、二、编编制依据:制依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 10121 一 2007)三、技三、技术术要求要求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1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沉降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1.2 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 25m 布设一个断面1.3 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 400m、Ⅳ级围岩每 300m、Ⅴ级围岩每 200m 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当长度不足时,每段围岩或不同衬砌段应至少布置一个断面1.4 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1.5 洞口明洞交界处、明暗交界处及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观测断面,观测断面分别位于洞口明洞交界处、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段及变形缝位置两侧0.5m1.6 围岩变化处,较差围岩侧0.5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1.7 隧道洞口若有基础换填段落,该段落内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1.8 地应力较大、断层或隧底溶蚀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特殊基础类型的隧道段落、隧底由于承载力不足进行过换填换填、注浆或其它措施处理的复合地基段落适当加密布设1.9 施工降水范围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1.10 长度大于 20m 的明洞,每 2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11,隧底填充或底板施工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设置 2 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 6.24m 处;明暗交界处、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段及变形缝处每个观测断面设置 4 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约 6m 和变形缝前后各 0.5m处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观测点埋设参考图设置3,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布置原则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 在同一断面里程地表沉降点横向间距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 侧两侧范围不应小于(H0+B)米地表沉降观测点纵向间距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纵向测点间距(m) 2B<<2.5B𝐻020~50 B<≤2B𝐻010~20≤2B𝐻05~104,量测断面布置4.1 拱顶下沉测点应该与净空变化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测点尽量对称布置4.2 监控量测断面间距设置围岩级别断面间距(m)Ⅴ~Ⅵ5~10Ⅳ10~30Ⅲ30~50 注: Ⅱ级围岩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隧道每个量测断面各布置一个拱顶下沉测点和一条水平净空收敛量测基线(台阶法开挖时,在拱脚以上 0.5m 加测一条) 测点布置见图正洞下下下下平行导坑坑底高程下下下下下下250cm下下下下下下下 下 下 下 隧 道 中 线水平收敛测线拱顶下沉测点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接底接底单单位及位及签签字字接底单位负 责 人接底项目日 期接 底 者 签 字顺号姓名职务或职名所 属 单 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