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语4-6节读后感1600字.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7573106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76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语4-6节读后感1600字    第四章 里仁这一章主要讲的是仁道修养,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没有仁道修养的人,不可能长久在简约的环境中淡泊宁静,快乐自处;在安逸的环境中也不会长久保持心情的平和愉悦只有潜心于仁道修养的人才会在这两种不同的环境中安泰仁和等而下之,真正的聪明人知道仁道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他会努力向仁的境界靠近只有智慧修养达到仁的境界,才会在贫富之际,得失之间,乐天知命,安之若素;为人之不能为,行人之不能行此外,只有具备仁道修养的人才具有洞察人的智慧,才真正明白什么人值得亲近,什么人不值得亲近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辱矣 本章最后一段用子游的话结尾,说做人难,求仁更难,做人的学问不能死搬硬套仁道是一门做人的学问,必须“学而时习之”,要多体会,多实践,才能求仁得仁,求义得义对于本章,我领悟最深的便是懂得仁道修养的仁者虽然有洞察人的智慧,有判别君子和小人的能力但是真正有志于仁道修养的人不会厌恶人,不会用好与坏的简单绝对的概念去判断人第五章 公治长论语第五章《公治长》,里面的好多句子寓意深刻,从中也受益匪浅,对于这一章中最有感触的便是: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这句话主要谈的是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人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这一章节中虽然说颜回很聪明,能够听一知十,触类旁通,道出了颜回的知识的渊博,然而,对于这两人,相比而言,我更欣赏子贡,因为他能够很用心的观察周围的人,且给予正确的评价,不恭维不嫉妒从这一章节中我领悟到,不要无视别人的长处,更不要把别人的优点看做诋毁别人的工具,平心静气的向别人学习才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同样如此,我们都是平凡人不可能事事优秀,处处突出,十全十美,我们身边有好多学习的榜样,只要虚心请教,就会发现你每天都在进步同时,我以后要多总结自己的失败之处,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要闻一知十,推知全体,融会贯通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生活中也要不耻下问,只要比自己优秀的,就要向他学习第六章 雍也 从这一章中,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仁道是一种上乘的修养功夫在圣人的弟子中,颜回能在仁的至圣境界中三个月静定不变,而其它同学只是偶尔一天或几天或一个月中达到一次。

      从这一章节中我领悟到了坚持的含义,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难就难在这“恒心”二字换句话说,叫做“贵在坚持”此外,本章最深的体会便是感悟到了仁与圣的差别,子贡曰:“如果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实际上就是“他为老百姓谋幸福,他是老百姓的大救星”的境界,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必也圣乎!”的境界这当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不仅一般人做不到,在孔子看来,就连尧舜那样的圣人也没有完全做到 而仁的境界就不一样了,只要你努力就能达到,因为那不过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罢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当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也想到别人想做什么将心比己,推己及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圣的境界是天才和英雄的境界所谓时势造英雄,天才和英雄的业绩实际上不是单凭个人努力就能创造出来的换句话说,圣的境界实际上不是个人的境界而仁的境界则是普通人所能企及的境界,是从我们自己身边做起的境界所以,我们所能做到的,也不过是努力,实行仁道,使人人都有一颗仁爱的心第二篇:感受经典--《论语》导读 4400字感受经典——《论语》导读教学设想:《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的语言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并且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然而对于现今的学生来说,这些经典却只是历史书上记载的一个名字,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所以带领学生重拾经典,从经典中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次导读课就是从这个理念出发,由老师从《论语》中选择有关立德修身和理想治学方面的篇目进行讲解并带领学生集体讨论,希望通过朗读、理解、联系现实等各个步骤立体的展示《论语》的独特魅力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加强对《论语》的语言感知2、加深对《论语》内容的了解3、探讨《论语》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疏通这十则《论语》中的生僻字词2、带领学生明确十则《论语》的意思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这十则《论语》出发联系自身进行反思2、讨论并明确《论语》的现实意义教学步骤:一、 导入教师配乐朗读《史记·孔子世家》中最后一段太史公对于孔子的评论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適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这段文字是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仅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寥寥八个字就突出了孔子在我过历史上的地位之高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这部语录体的主走中,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感受“传十馀世,学者宗之”的孔子魅力吧!二、教学目标展示1、通过诵读加强对《论语》的语言感知2、加深对《论语》内容的了解3、探讨《论语》的现实意义三、《论语》内容介绍《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但是主要可分为做人和做学问两个方面其中做人就是指教人如何立德修身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而做学问就是指理想治学多媒体展示:做人 立德修身做学问四、诵读1)介绍诵读要求①意读准字音②意把握语速、语调③注意语句的停顿 理想治学2)教师带读十则《论语》多媒体展示:立德修身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③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④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理想治学⑥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⑦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⑧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⑨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⑩子曰:学如不及,尤恐失之3)学生齐读,共同感受五、释义1)学生自由讨论,并分组负责讲解其中的几则2)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明确①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入、出:入是指进到父亲的住处,或说在家出是与“入”相对应,指外出拜师学习弟:通“悌”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谨:寡言少语 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有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②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富:指升官发财 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执鞭之士:指地位很低下的职业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富贵不合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做事③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④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孙:同“逊”,恭顺不孙:意为越礼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译文: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俭节了就显得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箪: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乐:乐于学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⑥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人名,姓仲名由,字子路 女:同“汝”,你译文:孔子说:“由,我教导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⑦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说:同“悦” 画:划定界限,停止前进译文: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走到半途(力量用尽不得已)才放弃而停止,但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定了界限不想前进。

      ⑧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意动用法,以……为乐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⑨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篑(音kuì):土筐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土成山,虽然只倒了一筐,这时继续(堆土)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坚持前进的⑩子曰:学如不及,尤恐失之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就象追赶什么而追不上那样,(追上了)还会担心再丢失它六、合作讨论1、以上十则《论语》哪一则对你的触动最大?说说你的感受由学生自由讨论,可分为做人和做学问两个部分来谈)2、《论语》在现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1)学生自由讨论并派代表来谈2)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明确做人方面(立德修身)① 唤起道德追求,提高道德境界当今社会,拜金主义流行,处处向“钱”看,很多人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不惜出卖朋友,泯灭良心,更有甚者欺诈哄骗,贪赃枉法,赌博贩毒等是无恶不作而《论语》正是一部挽救社会道德的著作,它的思想深入浅出,覆盖面广,全书以“仁”为基础,包含了孝悌、交友、守仁等,“仁”即爱人,本书把“仁”看做是最高的道德原则和人生理想。

      ② 促进人际关系协调《论语》中所提倡的勤奋、诚实、节俭,相辅相助的伦理观念,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礼仪廉耻、慎独、以礼待人等都是现代社会为人处事中所应重视和遵循的法则做学问方面(理想治学)① 端正学习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学习要踏踏实实,默默记住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要知难而进,专心致志,如“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就强调学习要坚持;第四,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 明确学习目的学习的目的不在于高官厚禄,而是在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