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商业评论》:网络公权力.docx
3页《21世纪商业评论》网络公权力 当一个商业机构的每一次决策,都成为影响数亿人“民生”的大事,淘宝、腾讯、Google等互联网巨头,将如何面对“公共平台”的诱惑与挑战?商业利益可以私有,但公权力不可滥用5月4日,就近期一直处在风口浪尖的“淘宝反腐”事件,阿里巴巴(微博)集团发布了一份名为《坚持透明诚信 捍卫大家的淘宝》的公开信信中写道:“部分网商和个别淘宝小二私相授受,破坏了市场规则淘宝已经主动公布了这几起事件,我们决不能容忍几百万网商辛苦经营的家园被腐蚀!”与之同时,阿里巴巴公布了首批“已被淘宝关闭店铺并进入司法程序”的网商名单正如阿里巴巴的公开信所言,数亿淘宝会员、数百万网商、数千名淘宝小二,9年的共同努力,才成就了淘宝这个“价值万亿元的商业生态链”但如今,这个庞大生态系统内部滋生的“细菌病毒”(阿里巴巴如此比喻网商和小二的“不诚信行为”),却让“大家的淘宝”面临被私利操纵的风险事实上,对于当下的整个互联网行业来说,这都是一个全新的管理命题相比传统企业,这些基于互联网的公司具备了更多“公共平台”特征:它们服务于更多的用户,动辄以亿计,而在“开放式平台”概念兴起之后,它们又开始为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商业机构提供“生态系统”。
以淘宝为例,在这个“平台”上,活跃用户(淘宝会员)高达5亿,甚至大大超过了全球人口第三大国美国,而寄身于淘宝体系的网商——包括淘宝网卖家、淘宝商城(天猫)卖家和使用淘宝后台系统的独立网店,数量也高达惊人的600多万并且,淘宝还向数以万计的合作伙伴开放了开发平台,基于淘宝提供的基础服务,为网商和淘宝会员开发第三方工具和服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网络世界日益频繁地逆袭甚至主导现实世界的今天,阿里巴巴(包括淘宝)、腾讯、百度、Google等互联网巨头,正凭借着它们各自的业务优势,成为网络社会中的“管理者”它们订立规则、行使监管与处罚权,以维护各自系统的有序和发展,并最终成为各自帝国中的绝对权威如何考量这些执掌庞大网络帝国的互联网巨头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传统的“企业管理”与“商业伦理”的概念图式,已很难为之提供“范式”放宽视野,从一种类政治的角度去重新定位和思考它们与用户、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更恰当的方式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