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e****s
  • 文档编号:214066286
  • 上传时间:2021-1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84.23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贾内容提要 本文对清代圆明园中特殊的景致——买卖街的布局、建筑形式以及经营特点进行了梳理考证,并对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关键词 圆明园 买卖街 市井文化清代离宫圆明园中景象丰富,蔚为大观,其中特别设有以表现闹市形态为主的市肆之景——买卖街,在恬淡幽静的御苑氛围中尤显突兀买卖街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一个 特殊的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当时的市井文化,内涵丰富,也是清代宫苑研究中不可忽 视的一环但由于遗址破坏严重,相关文献较少,至今学术界对于圆明园买卖街的情况 一直所知不多本文拟就现有资料进行整理梳证,试图尽可能地勾勒出买卖街的历史轮廓,并对其景象特点和文化内涵作进一步分析一圆明三园中的买卖街共有两处,一处位于圆明园西部东路的舍卫城之南、同乐园之西,呈“T”字形商业街形式;另一处在长春园含经堂东侧,为单面长排的铺面房 长春园含经堂、淳化轩一组建筑是乾隆帝精心修建以备退位后养老的工程,规模很大从现存的样式雷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东路霞翥楼、渊映斋、戏台的东侧有一 排铺面房,坐西面东,计 40 间,其对面是一些零散的库房关于这组建筑的文献记录 极少,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内务府工程清单记载含经堂东边茶叶铺前曾经拆修拍 子5间[1]。

      2001年4月~2002年12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曾经对含经堂遗址进行了系统发掘,[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圆明园》页220,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20圆明园买卖街钩沉此条买卖街也包含在内从考古发掘简报可知[1],这组铺面房的基址南北总长度为135.65米,东西宽 约6.3米遗址中共发现有28座炉灶,或许其中曾 经设有多处饭馆(图一)目前遗址已经经过整修 并对外开放(图二)相比而言,同乐园买卖街的地位要重要得多, 但《日下旧闻考》对此所记也很简略,惟有“(同 乐园以西)中有南北长街”[2]一句而已这条买卖街 主体为南北向,中间有河流过,河上架设双木板踏 跺桥,名双桥,长街由此被分为双桥南街和北街, 向北延至舍卫城南则形成基本对称的东西二街, 共同组成此组街市格局(图三)其中南北街总长 超过130 米,东西街则很短圆明园中道路绝大多 数曲折蜿蜒,但此买卖街为笔直的通衢位于南街 之东的同乐园是圆明园中的大戏楼,也是清帝最 常去的观戏场所同乐园买卖街上的店铺很多,清道光间大臣 姚元之《竹叶亭杂记》曾载[3] :圆明园福海之东有同乐园,每岁赐诸臣 观剧于此高庙时,每新岁园中设有买卖 街,凡古玩估衣以及茶馆饭肆,一切动用诸 物悉备,外间所有者无不有之,虽至携小筐 卖瓜子者亦备焉。

      乾隆间供奉宫廷的西洋传教士对买卖街也颇为关注,在其书札或著作中曾经提及相关情况如法国的蒋友仁曾记[4]:图一 长春园含经堂买卖街遗址平面图引自《北京圆明园含经堂遗址 2001-2002年度发掘简报》[1]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考古队:《北京圆明园含经堂遗址2001~2002年度发掘简报》,《考古》2004年第2期,页41~65[2]清于敏中等 编撰:《日下旧闻考》页1377,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年[3]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页5,中华书局,1982年[4]王道成 主编:《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页890 ,北京出版社,1999年121故宫博物院 院刊2004年第6期 总第116期(圆明)园中亦有通衢,店铺夹列,每逢佳节,中国、日本、欧洲各国,各种最珍奇之物,群汇于此,如市场 然 同样来自法国的王致诚在书札中的记载更为详细[1]:开埠迎船,陈肆列货丝绸布匹,则各分地段焉磁 货漆器,则各占专巷焉木器衣装,妇女珍饰,则此一方 焉玩好书册,经典巨籍,则彼一地焉亦有酒肆茶坊, 行台村店,果浆走贩,针线游商,揽售牵裾,皆所不禁 现存乾隆间《圆明园内拟定铺面房装修拍子以及招牌幌子 则例》则明确开列了圆明园中一些店铺的种类,计有当铺、首饰 楼、银号、香蜡铺、纸马铺、油盐铺、菜床子、粮食铺、颜料铺、 茶馆、南酒铺、干果铺等[2],从所列货物判断,可能另有兵器铺、鞍鞯铺、文具店等;按前引姚元之、王致诚的记载和其它档案材 料,圆明园中除此之外至少还应该有古玩店、酒馆、饭庄、估衣 铺、瓷器店、漆器店、丝绸店、布店、书店、木器家具店、鸟雀 店等,总计 20 余种以上店铺,另有卖饮料、水果、零食、针线 百货的临时小商贩。

      嘉庆九年(1804 年)曾有谕旨:“嗣后大戏 十日后,荤素饭铺也一并撤去[3]可见街上的饭铺还区分荤素 纸马铺是卖丧葬用品的店铺,居然也列于御苑买卖街中,其货品 的齐全程度可见一斑若按蒋友仁的记录,有些店铺还出售一些 来自日本、欧洲的进口商品嘉庆元年(1796年)内务府工程清单上曾记录乾隆五十九 年(1794年)维修同乐园买卖街的情况,特别提到若干店铺的 字号和形制,其中双桥北街东面有圃香馆楼一座三间,街西有 富兴楼并万香楼共六间、后院转角房五间、东西群楼后院净房六座共六间、酒楼一座,双桥北街西临河有茂源号一座三间带图二整修后的长春园含经堂买卖街遗址[1]前揭《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页885[2]王世襄 主编:《清代匠作则例》第1卷,页765,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年图三 圆明园同乐园买卖街平面图根据样式雷图重新绘制[3]张恩荫:《圆明大观话盛衰》页93,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122圆明园买卖街钩沉后抱厦一座,另有酒楼以及带孔雀笼的雀鸟房等[1];舍卫城东西街及并双桥南街黏修铺面、牌楼、拍子共 19 座,计 57 间,包括嫩绿轩、同盛号、魁元堂、兴盛号、韵古斋、广 兴号、聚香斋、德兴号、天祥号、华服斋、居之安、乐婴号、文雅斋、天宝楼、翠云斋、 宝华楼、如意渡等[2]。

      各店铺具体经营性质无详细记载,仅能从名称推断大概,茂源号 是银号,聚香斋是香蜡铺,韵古斋是古玩店,华服斋是估衣店,天宝楼是首饰铺,如此 等等同乐园和含经堂买卖街始创的年代不详,其中同乐园买卖街至迟在乾隆九年(1744 年)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上已经出现;含经堂建筑群于乾隆十二年(1747 年)已大致 建成,其东的买卖街可能也建于这一时期除此之外,圆明园其它景区也有一些零星的店铺建筑,如北远山村设有几间铺面 房,类似山村野店;又如雍正六年(1728 年)六月,雍正帝曾御书对联“麦翻千顷浪, 鱼跃半池珠”,下旨挂在某酒馆内[3],其具体位置不详;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下旨在 西峰秀色后铺面房做匾四面,分别是“川流老铺”、“水玉馆”、“留春居”、“远馥斋”,同 年记载某处河西岸拆修铺面拍子二座,计五间[4];嘉庆元年工程清单载某处修渔家乐窝 铺二座,满换苇席拍子[5]这些同乐园、含经堂以外的铺面房也是园中的一种点缀,但并未形成街市的规模二从乾隆九年《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坐石临流》图上看(图四),同乐园买卖街的店铺以二层楼房与单层坡顶房相错,楼房多为五间悬山建筑,双桥南北岸边各设带前 廊的转角楼房。

      铺前多带有平顶棚子,也有高高的幌子,尚未见冲天牌楼和单层的平顶 房式样南北长街道路宽敞,路面似是砖砌;各店位置略有进退,路两侧散种花木,街 道虽平直,空间仍有一定变化在清代晚期的一张样式雷地盘样上附有南街的平面(图五),其分布格局仍基本可与四十景图相对应,惟有西南侧一座楼房已改为两座三间建筑值得注意的是,图上特[1]前揭《圆明园》页396[2]前揭《圆明园》页406[3]前揭《圆明园》页1198[4]前揭《圆明园》页216[5]前揭《圆明园》页385123故宫博物院 院刊2004年第6期 总第116期别注明了一些建筑的功能,东有库房、鸽子房、奏事处、执事房等,西侧为敬事房、茶房、司 房等,均与店铺无关可能清代后期这组建筑 已经不作买卖街使用,改作同乐园的附属用 房,只是仍保持原有街市建筑形式而已从另一张样式雷图上看,含经堂东侧的铺 面房共有 10座 40间,其中五开间者 6座,三开 间和两开间的各 2 座,均带有前廊(图六)而 经考古发掘的遗址上也有 40间店面,但分9个 单元,自北而南,1~4单元、7~9单元均五间, 第5单元三间,第6单元两间,与样式雷图略有 出入从相关档案来看,清朝中后期这些铺面房曾不断被改造,其造型大多属于楼房、牌楼(或图四《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同乐园买卖街牌坊)、拍子 3 种店铺形式,均为北京常见的店面形式,工程清单中经常提到承重、枋子、带子板、押面枋、顶拍等构件。

      当然,还应该有一些店铺仍采用最普通的单层坡顶 房形式图五 圆明园同乐园买卖街局部平面图根据样式雷图重新绘制图六 长春园含经堂买卖街平面图根据样式雷图重新绘制124圆明园买卖街钩沉梁思成先生在《建筑设计参考图集》中曾经辟有《店面简说》一章[1],对北平的旧式店面进行了搜集分析,大致推定清代北京铺面建筑的大木构架均以《工部工程做法》 中的“小式大木”为准绳,临街一面开敞,店面装修比较轻巧其中拍子即平顶房,形 式最为简单,屋顶上常做栏杆,上面标有字号;檐前带挂檐板,雕刻精美牌楼式店面 最复杂,“为铺面建筑中之铺张最甚者这种牌楼,竟可说是一个大幌子,完全属于装饰 性质,与店铺本身无直接关系”牌楼带有斗 、楼檐,雕式丰富,上须加招牌匾额;较 次的店面则用相对简单的牌坊,不用斗 、楼檐,也不设匾额梁先生文章还特别提到: “门前因牌楼的立法,往往可以标示店铺的性质;如木厂无论门面多少间,只立一间牌 楼,高高耸起香烛店多用重檐牌楼惟有染坊最为特殊,最能表示商品的性质牌坊 上面架起细长的挑杆多根,遇有染好须晾干的布匹之类,便高高挂起垂下楼房则以2 层最为常见,也可多至3~4层,还可在拍子之上加建楼房位于街角的楼式店面常用转 角等方式处理,富有趣味。

      以上研究,可以作为圆明园买卖街店面形式的注脚(图七)参照《圆明园内拟定铺面房装修拍子以及招牌幌子则例》,可将园中部分店铺的大致情形归纳如下(表一)表一圆明园买卖街部分铺面形式[1] 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六卷,页277~290,“建筑设计参考图集店面简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125编号店铺铺面主要装饰形式货物道具1当铺栅栏柱子并上下枋,楼子幌杆, 龙头流云挑杆,香草牙子,重檐楼子2首饰楼如意挑头,流云托子, 吊牌,对联3银号插屏,壶瓶牙子4香蜡铺木塔木雕蜡样,蜡台5纸马铺门神幌子6油盐铺酱醋牌,木柱子枨子盐斗子,小菜斗子7粮食铺竹片栅栏粮食笸箩,面柜8颜料铺9茶馆招牌,茶牌10南酒铺假火腿鸭子11干果铺鲜果幌子123故宫博物院 院刊2004年第6期 总第116期图七清代北京旧式店铺形式 引自《梁思成全集》1 拍子式铺面2 牌楼式铺面3 楼房式铺面梁思成先生在《店面简说》中曾述及:“当铺的门面与其它店铺性质不同,它须具有防范保卫的可能,于是森严的栅栏,便成了当铺的特征[1] 而且当铺前多带有高大的 幌杆,圆明园买卖街的当铺为重檐牌楼式样,也特别做了栅栏和“楼子幌杆”,符合这 项特征。

      此外,纸马铺用门神幌子,首饰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