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囱筒身施工方案1.doc
38页目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 3第二章 编制依据 3第三章 烟囱主要工作量 4第四章 烟囱主要几何尺寸及有关数据 5第五章 施工准备 6第六章 附图 7第1节 烟囱电动提模装置图 7第2节 吊笼坑、预埋件、预留孔平面布置图 9第3节 卷扬机布置图 11第4节 烟囱施工平面布置图 12第5节 高压水泵布置及基础图 14第七章 主要施工机械及工器具的配置 14第八章 施工方案的选择 15第九章 施工技术措施 16第1节 电动提升装置安装前的筒壁及灰斗平台施工 16第2节 电动提升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17第3节 利用提升装置系统的筒壁施工 23第十章 质量保证措施 28第十一章 劳动力组织 31第十二章 安全施工及文明施工措施 31第1节 安全管理目标 32第2节 防范重点 32第3节 安全施工措施 32第4节 外扒杆选型及计算 39第十三章 工程施工综合进度 40第一章 工程概况某电厂2×135MW机组二期工程两炉合用一座烟囱,由某设计院设计,某公司施工,设计标高±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4.5m(85国家高程),中心坐标A=710.77、B=1134.08,烟囱高度180m,顶部出口直径5.6m,±0.0m处外直径17.0m,积灰平台标高8.9m,烟囱外信号平台二层,标高分别为125.0m、173.5m。
外爬梯设在东北方向,烟囱108—180m刷红白相间5m的航空标志漆,烟囱内采用耐酸胶泥砌筑耐火砖,隔热层采用增水性膨胀珍珠岩,以专用的珍珠岩粘结剂砌筑,筒中外设有四个检测孔,标高分别为25.0m、75.0m、126.50m、175.0m、,筒身0.5m处设有沉降观测标,在175m处设有四个倾斜观测标第二章 编制依据2.1图纸《180/5. 6m钢筋混凝土烟囱结构图》32—F1262S—T04022.2《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土建工程篇2.3《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78—85)2.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SDJ69—87)2.5《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1)2.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92)2.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2.8《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2.9图纸相关的设计变更2.10其它同类型工程施工经验总结2.11图纸会审交底及会议纪要第三章 烟囱主要工作量序号工 程 项 目工 作 量1筒壁钢筋195t2筒壁模板4286m23筒壁砼1823m34内衬耐酸砖600m35信号平台钢结构5.76t6外爬梯4.6t7内衬隔热层310m38避雷系统1.7t9航空色标 1727m2第四章 烟囱主要几何尺寸及有关数据标高(m)外半径(m)壁厚(cm)坡度砼强度等级0.08.5500.08C408.97.7885030.06.15040.05.34750.04.54760.03.74770.03.47470.023C3080.03.244690.03.2440.004100.03.1640110.03.1240120.03.0830130.02.96300.012140.02.9300.006150.02.9300.0175.02.920180.03.220-0.06第五章 施工准备5.1按照程序进行图纸质量、技术、安全交底、会审工作。
5.2认真编写好作业指导书,组织学习有关规范、标准规定5.3做好施工用的卷扬机、搅拌机、高压水泵、施工平台上的提升系统、操作系统、电气系统、电气及通讯系统准备工作5.4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平整工作;水、电及通讯接通5.5做好施工场地临建的布置及准备工作5.6根据测量控制网点,测放烟囱的中心坐标位置、零米基本高程点及室外爬梯中心线位置,并经有关部门复检5.7施工前对所有施工机械进行检修,确保机械工况良好5.8施工前,根据作业指导书对施工人员进行认真的施工技术、安全文明施工交底,并做好记录登记5.9组织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工作第六章 附图附图1 烟囱电动提模装置图附图2 吊笼坑、预埋件、预留孔平面布置图附图3 卷扬机布置图附图4 烟囱施工平面布置图附图5 高压水泵布置及基础图第1节 烟囱电动提模装置图第2节 吊笼坑、预埋件、预留孔平面布置图第3节 卷扬机布置图第4节 烟囱施工平面布置图第5节 高压水泵布置及基础图第七章 主要施工机械及工器具的配置机械名称数量机械名称数量机械名称数量350L搅拌机2台3t倒链10只砂轮机1台套丝机1台钢筋切断机1台高扬水泵1台50m钢卷尺2把砼翻斗车2台 经纬仪2台双筒5t卷扬机2台2t倒链10只木工园锯、平刨各1台无齿锯1台钢筋对焊机1台50型拖拉机1台电动提升装置1套电渣压力焊机3台水准仪1台单筒5t卷扬机1台手提砂轮机3台无线电对讲机2对5t倒链10只氧气乙炔设备2套砼振捣器2台钢筋弯曲机1台电焊机2台单筒1t卷扬机1台3t开口滑子16只第八章 施工方案的选择根据本工程的特点,0~13.5m采用常规翻模施工;13.5m以上采用电动提升平台翻模施工方法,筒身施工与内衬施工同步进行。
第九章 施工技术措施第1节 电动提升装置安装前的筒壁及灰斗平台施工8.1.1 根据电动提模系统装置施工的特点筒身施工的组装标高定为13.5m,0~13.5m施工采用常规翻模施工筒身外搭设双排脚手架,内部搭设满堂脚手架筒身内外脚手以钢管相连内部脚手架的搭设应考虑到灰斗平台柱、梁、板的施工模板采用烟囱专用模板,模板以筒身外双排脚手作支撑系统,二道φ33.5钢管作围檩,用φ12对拉螺丝对接加固,筒壁内外模通过φ12对拉螺栓和钢管组成一个整体,固定在内外脚手架上,以模板调节丝杆调节模板半径尺寸施工时分节进行,每次以1.5m为一节壁厚控制用PVC硬塑料管控制电动提模装置系统的组装高度设置在筒壁施工第9节(13.5m)以后进行,轨道模板从第7节开始安装8.1.2灰斗平台的柱、梁、板施工在第6节模板拆除后进行,按照常规施工方法搭设脚手架,平台大梁部位的排梁应满足施工要求,用普通钢模板进行组装,根据施工需要,灰斗平台中间留3×3m的吊笼孔,待筒身施工完毕后再施工平台预留孔洞第2节 电动提升系统的安装和调试8.2.1电动提升装置系统及其组成此烟囱采用电动提升装置施工,该装置共有五大系统;随升井架和平台系统、提升系统、模板系统、起重机械系统和电气操作系统。
8.2.1.1提升系统主要由操作架、提升架、电动提升装置组成,提升架和操作架通过两组滚轮导合,互为轨道,交互上升8.2.1.2随升架和平台系统由中心鼓圈,辐射梁,支撑平台内衬施吊平台组成8.2.1.3模板系统:外模由轨道模板和大模板组成,并配以一定数量的补充模板,内模采用普通模板和调节模板组成8.2.1.4起重机械系统由卷扬机、钢丝绳、吊笼、天地轮、导向轮和小扒杆组成8.2.1.5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卷扬机动力用电,信号控制,电梯防止冒顶和蹲底限位开关及行程控制,电梯控制部份施工照明部份,门架与平台电动提升部份组成8.2.2电动提升装置的组装顺序8.2.2.1该装置在筒壁第9节施工完毕开始组装,组装前将3节轨道模板安装好,其组装顺序为:承重模板安装→中心鼓圈支撑脚手架搭设→操作架、提升架、提模装置地面组装→门架吊装→彻筑平台吊入积灰平台→放置中心鼓圈→平台辐射梁安装→平台连接扁铁安装→铺平台脚手板→井架安装→电气系统安装→支撑中心鼓圈脚手架拆除→彻筑积灰平台安装→彻筑平台脚手板铺设→吊笼及导索的安装→扒杆安装→调 试→荷载试验→验收使用8.2.3承重模板的安装8.2.3.1承重模板的安装是此装置的重点,其安装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提模装置系统。
根据此烟囱的特点,承重模板从第7节开始安装,共安装3节,承重模板安装在筒壁外侧,通过对拉螺栓、剪力环、螺母与内侧模板进行固定连接,安装时以烟道孔中心线为基准均匀布置,共12榀门架,且每榀门架相对圆心的夹角误差不大于1度,其水平高差控制在10mm之内(变坡除外),轨道间接要求平滑,轨道安装完后应对上述要求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8.2.4中心鼓圈的安装准备8.2.4.1中心鼓圈的安装脚手架搭设采用满堂脚手架,其立杆间距控制在80cm左右,搭设面积为半径4.5m的园,顶面用水准仪找平,满铺脚手板并且绑扎牢固,脚手架承载力为中心鼓圈,辐射梁、支撑平台、施工人员总重的5倍,并且要求脚手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8.2.5提升架、操作架的地面组装此部份严格按照组装图在地面组装,并检查是否满足平台组装扩提模要求8.2.6门架的吊装就位门架系统在地面组装好并试运正常后,即可进行门架的吊装,门架共12榀,吊装时利用50T履带吊沿筒壁一周逐品吊装就位(门架与承重模板之间的通过销块进行连接)8.2.7中心鼓圈吊装就位中心鼓圈构件在地面进行组装,吊装前先将烟囱中心线标注在支撑脚手架上,并标出鼓圈的中心线,中心鼓圈利用50T履带吊吊装就位,鼓圈中心必须和烟囱中心相重合,其误差控制在5mm以内,中心鼓圈的起拱量不大于15cm。
8.2.8辐射梁及扁铁的安装待门架与中心鼓圈就位后,利用吊车装辐射梁,逐个吊起与中心鼓圈用销子销好,另一端固定在操作架顶部的滚轮上,辐射梁就位后,根据施工图画出连接扁铁位置,从内到外依次连接牢固辐射梁共12榀8.2.9施工平台脚手板的铺设平台辐射梁及扁铁安装完后,即可进行平台脚手板的铺设,平台脚手板采用60mm厚的优质红白松板,先铺设辐射梁顶面,再铺辐射梁间的空档,辐射梁顶部脚手板用10#铁丝绑牢,平台脚手板钉在辐射梁顶部脚手板上,满铺,施工时在现场放样施工8.2.10斜拉索安装斜拉索利用φ19.5、6×37的钢丝绳,其安装方法如下:将所有斜拉索均布挂好,用3t倒链从外侧对称四点同时拉紧,再四点对称同时拉直至最外侧拉完,其安装要点为每一层钢丝绳受力均匀,最外侧拉完后再拉次外侧,按照上述方法将所有拉索全部拉完,注意钢丝绳卡接头方法应符合规定(正反卡每一节点不少于4只)8.2.11支撑平台安装将支撑平台辐射梁逐个与中心鼓圈安装,并用φ19.5、6×37的钢丝绳与辐射梁安装连接,再安装辐射梁连接扁铁,然后用60mm厚优质白松脚手板铺成宽约1m的环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