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必修三教学指导意见(讨论稿.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7444528
  • 上传时间:2021-1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9.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必修三教学指导意见(讨论稿)一、教学内容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历史III》,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思想文 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这一模块共设有8个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3)近代中 国的思想解放潮流;(4)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5)现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与文化;(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 技术的历史足迹;(8)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前五个专题所涵盖的是中 国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些内容,后三个学习专题所涵盖 的是世界史意义上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些内容八个 学习专题共同构成高中历史必修课程《历史111》的主要学习内容人类思想文化的历史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 活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政治、经济领域,它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进 步的基本表征通过对东西方社会思想文化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大的 空间,让学生用更开阔的视野观察人类文明的演进,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由于学时的限制,我们仅能选取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最为 关键的八个专题。

      我们力图通过这八个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 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理解和发展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 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思想的形成(2) 董仲舒和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3)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发展的特点本专题主要内容为儒家思想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的大致经 过及其发展变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特色教学中,要引导 学生着重了解和掌握儒家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2、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 四大发明天文学和数学医学与药物学中国科技发明与世界文明(2) 汉字的演变 绘画艺术成就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3) 诗经 楚辞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4)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本专题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学生需要掌握古代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认识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的 贡献;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掌握各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以及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 “开眼看世界”与新思潮的萌发 “西学东渐” “体”“用”之争 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2)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的发展本专题从思想史的角度讲授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寻求自强救国道路的历 程,包括维新思想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通过讲授,要求 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的过程,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 重要影响;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 发展的深远影响4、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 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3)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本专题讲授20世纪以来对中国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理论成果,即孙 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讲授,使 学生初步了解这些重大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认识这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力地 指导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推动了 20 世纪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巨变;认识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既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 物,又有着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不懈的实践探索 和理论创新精神。

      5、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 “两弹一星” 糊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提出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重大科技成就(2) “双百”方针的提出 “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的摧残 改革开放 后文化艺术事业的成就(3) 建国初期教育事业的兴办 “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摧残 “科 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成就本专题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事业和教育事业发 展的曲折历程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我国科教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 要成就,总结“双百”方针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认识“科教兴国”战略提 出的伟大意义,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勇攀科技高峰的坚定信 念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1)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 人文精神的内涵(2) 薄伽丘、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等人的主 要作品(3)马丁 •路德、加尔文登的主要思想 人文主义的含义(3)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 义思想的发展本专题讲授了西方思想发展的简史,重点突出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形成 和发展的历史。

      要求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人文主义在西方发展的脉络,认识到任何 思想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并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7、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1) 伽利略 牛顿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 发展中的历史地位2) 达尔文 进化论 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3) 瓦特与蒸汽机 法拉第 电磁感应现象 西门子研制发电机 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爱迪生的发明 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4)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量子理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提出的意义(5) 电脑与网络 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本专题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通过讲授,要求学生切 实了解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现象等,认识现代信息科学 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前所未有深刻的影响8、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 拜伦、雪莱、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狄更斯、托尔斯泰、罗曼•罗 兰、海明威、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的文学成就(2) 大卫、德拉克洛瓦、米勒、列宾、凡高、毕加索等任的主要作品及其 艺术价值3) 贝多芬、舒伯特、小约翰•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等人的主要作品 爵士音乐摇滚音乐(4) 电影机的出现 电影技术的进步 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本专题讲授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 文学艺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历史影响,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 其艺术价值,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 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二、教学指导建议及案例评析(一)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必修m模块的教学意图1、 从新旧历史学科体系的对比来看,以往的高中历史课程学科体系过于注 重政治、经济内容,相对忽略思想文化内容《历史in》学习专题的设置,一改 过去高中历史课程学科体系厚此薄彼的弊端,体现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也是人 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政治、经济领域的基本思想这样, 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用更开阔的视野观察人类文明的进 程,从而有助于学生基本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2、 从《历史III》的整体目标来看,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目标的实现:一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和原来的通史性课程体系要求全面不 同,新课程一个单元侧重解决-一个问题根据新课标的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探究学习,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具体知识 例如第八单元是《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本内容相对比较繁杂,流派多、 人物多、作品多,学生识记比较困难。

      在教学中我们只需要的是通过典型文艺作 品的解读,让学生了解不同流派的文艺作品创作风格,以及分析与之相关的历史 背景,从而培养学生从文艺作品中看历史和从历史背景中理解文艺作品的方法和 能力又如:关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教学内容,应该则重通过文 艺作品、宗教改革的内容、启蒙运动的思想等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解读人文主义 精神的内涵和发展二是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方面,适半介绍-•些思想文化名人 的生平事迹、优秀品德、名言名句等,引导学生感悟他们的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 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为理想而献身的高贵品质等,陶冶自己的性情,提升自己 的情操二是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世界各地区、各 国家、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充分认识、理解、尊重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三是不能忘记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不能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丧失自我,增强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全人类的优秀的文化遗产自觉传承三从《历史III》的具体的课程目标来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是什么”和“有 什么“的问题即中外历史不同时期的主流思想和文化、科技是什么,这些人类 历史上的重大文明成果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

      过去的通史教材和纲要的重点在 解决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的问题这种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高中历史编排 体系的变化,必修III的思想、文化、科技的背景主要在必修II和必修I中找到答 案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在教学中就会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延误 模块教学肘间,打乱我们整个教学计划四从《历史川》的主体内容之间的关系来看,我们要理清思想文化、科学技 术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强调两点:一是思想文化成果、科学技术成就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 响,并适当联系必修1和必修2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上任何思想文化、科 学技术成果的产生都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基础为条件的,科学技术作为-种 生产力对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思想文化成果对社会的发展亦有或大或 小的反作用二是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 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的结晶;反之,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 重大进步,也离不开思想文化的更新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二)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1、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熟悉教学内容理清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在新 课程形势下的“一•标多本”,要求我们的教师特别注重课标的地位。

      如果说课程 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能动摇的话,那么编者是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和自身 的综合素质进行教材的编写由于编者关注的着眼点的差异,形成不同版本的教 材所以,我们要在课标的指导下,理解和消化教材2、及时“充电”,补充和拓展相关学科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 适应本模块教学的需要必修三涉及到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较多,我们原有的知 识结构恐怕很难胜任新的教学任务,必须不断地通过多种的方式学习,最捷径的 方式恐怕是通过网络学习和向其他学科教师及时请教交流案例一:必修三第一个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阐述从先 秦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历史,尤其是儒学的发展儒学自孔子以 降,发展到董仲舒时取得国家正统的地位,宋明两代则为儒学的新时代,宋明理 学更是儒学第二期发展的象征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及其思想,从而认识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然而,单纯了解宋明理学家的基本 思想以及代表观点,是不足以认识到宋明理学会被看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