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早期矫治临床体会.doc
3页1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早期矫治临床体会【摘要】 目的:在青春发育高峰期前解除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前后向不调,内收上前牙,纠正前牙区深覆盖,恢复理想磨牙咬合关系和侧貌方法: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 25 例,其中 10 例使用口外唇弓矫治器,15 例使用头帽 Activator 矫治器结果:25 例患者上前牙唇倾度及前牙覆盖减小,下颌后缩、上颌前突改善,软组织侧貌恢复正常,磨牙远中咬合调整为Ⅰ类咬合关系结论:口外唇弓矫治器、头帽Activator 矫治器对于替牙期、恒牙初期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的矫治有着决定性意义,可获得拔牙矫治达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 安氏Ⅱ类Ⅰ分类;口外唇弓;头帽 Activator 矫治器前牙唇倾度大、上颌骨前突是临床常见的病例在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期如果加以调控,可较理想地缩小上下颌骨矢状向差值 ANB 角,使患者的侧貌得到明显改善但若不及时治疗,即使通过固定矫治器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下颌、下牙弓长度较小,或二者兼之临床表现为磨牙远中错合关系,上颌切牙的唇向倾斜,前牙深覆盖,颏部后缩从面型看一般分两种:一种仅表现为开唇露齿,下颌颏部基本正常;另一种表现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给人“小下颌”的感觉,侧貌不美观。
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院口腔正畸门诊患者 25 例,其中男 11 例,女 14 例,年龄 9~14岁,平均 10.3 岁其中上前牙唇倾度大、磨牙远中咬合关系,患者表现为开唇露齿 10 例,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前牙区深覆盖 15 例,其中 ANB>5.9°患者 10 例21.2 方法 10 例开唇露齿患者选择口外唇弓矫治器[1]矫治,分为面弓和头帽两部分面弓固定于上颌第一磨牙带环的颊面管中,而头帽直接与弓丝相连通常口外弓在牙合平面之上,前牙唇侧距切缘 1/3~1/2 处牵引钩末端向髁突方向弯一角度,约 20°~40°,牵引力值 400~500g,每日夜间睡眠配戴 8~12 小时15 例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前牙区深覆盖患者选择头帽 Activator 矫治器[2]矫治:取上下颌模型(系带、粘膜均完整),咬合蜡记录为下颌向前运动至最极限处所咬蜡记录,模型上牙合架,上颌腭侧用 1.2mm 不锈钢丝弯制∩形曲,口外牵引面弓也为 1.2mm 不锈钢丝弯制,牵引力 400~500g,每日夜间睡眠配戴 8~12 小时矫治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 X 光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挑选有代表性的上颌骨相对于颅骨的失状向关系(SNA)、下颌骨相对于颅骨的失状向关系(SNB)及二者的差值(ANB)进行前后对比。
SNA 的测量方法:蝶鞍点 S、鼻根点 N、上齿槽座点 A连线;SNB 的测量方法:蝶鞍点 S、鼻根点 N、下齿槽座点 B 连线;ANB 为二者差值SNA 正常值为 82.8°±4.0°;SNB 正常值 80.1°±3.9°;ANB 正常值 2.7°±2.0° 2 结果25 例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 X 光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定上颌骨相对于颅骨的失状向关系(SNA)、下颌骨相对于颅骨的失状向关系(SNB)、及二者的差值(ANB)25 例患者均达到满意疗效前牙唇倾度变小,前牙内收,开唇露齿得到改善,ANB 在正常范围之内上颌前突下颌后缩侧貌改变,基本恢复正常 E-Line疗程最短为 6 个月,最长为 20 个月,平均为 12 个月见表 1表 1 25 例患者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平均值*与治疗前行 t 检验比较 P<0.0533 讨论牙性安氏Ⅱ类患者仅仅需要移动牙齿,骨性安氏Ⅱ类患者早期整形矫治主要是改善颌骨关系对于下颌后缩患者,早期用功能矫治器促进下颌向前生长;轻度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患者,用口外弓抑制上颌向前生长或功能矫治器促进下颌向前生长;上颌前突患者,口外弓将上颌推向远中;对于牙性Ⅱ类,骨性Ⅰ类患者,早期用口外弓将磨牙推向远中。
下颌骨是人体骨骼中生长持续时间最长的骨骼,一般男性要持续生长到 23 岁,女性持续生长到 20 岁从替牙期到恒牙初期,下颌骨增长迅速在此阶段,用头帽 Activator 矫治器来刺激促进下颌的向前生长,对安氏Ⅱ类错牙合、前牙深覆盖和远中磨牙关系的矫正有好的效果[3]对有上颌前突倾向或前牙唇倾度过大的Ⅱ类Ⅰ分类患者,在生长早期使用口外唇弓限制上颌向前生长,与此同时,下颌能自主地发育追赶上颌,最终建立正常的上下颌矢状关系口外唇弓虽然不能减小SNA 角,却可以减小 ANB 角,同时口外唇弓对控制后部齿槽高度有较好的效果[4]口外唇弓牵引中,应注意牵引力方向,高角病例采用高位牵引,低角病例采用颈牵引在矫治过程中,患者的配合非常重要口外唇弓一般每日配戴大于 8 小时,5~6 个月见明显效果头帽 Activator 矫治器因其基托较大,更强调配合,每日配戴大于 9 小时,3 个月就可见明显疗效需注意的是口内部分唇舌系带处的避让,口外部分牵引面弓应远离颊面部配戴矫治器严格注意口腔卫生在替牙期及恒牙初期采用口外唇弓或头帽 Activator 矫治,对于上颌前牙角度及软组织侧貌的改变效果是明显的,是后期固定矫治技术达不到的。
通过这种治疗的患者中,有一部4分可免除固定矫治器治疗参考文献】[1] 黄勉芳.口外唇弓推磨牙向后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7):87-89.[2] 李立.口外力和 Activator 联合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软、硬组织改变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2):95-96.[3] 张玉峰,罗三莲.Activator 矫治安氏Ⅱ1 错牙合 6 例疗效观察[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10):666-667.[4] 姜萃长,黄玉.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矫治安氏Ⅱ1 错牙合 19 例报告[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9):564-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