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业区划:第六章 农业资源评价方法.ppt

72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86753054
  • 上传时间:2024-09-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13MB
  • / 7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6 农业资源评价方法农业资源评价方法 6.1 农业资源评价的概念、意义和原则农业资源评价的概念、意义和原则 6.2 农业自然资源评价农业自然资源评价 6.3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评价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评价 6.4 农业资源综合评价农业资源综合评价 6.1 农业资源评价的概念、意义和原则农业资源评价的概念、意义和原则1、农业资源评价的基本概念、农业资源评价的基本概念 从个人和社会需要两个方面来评价资从个人和社会需要两个方面来评价资源、环境对人类有用程度,其任务是确定源、环境对人类有用程度,其任务是确定资源、环境的某方面是否能供给、支持或资源、环境的某方面是否能供给、支持或服务于人类,成为提供人类需要的物品和服务于人类,成为提供人类需要的物品和服务的来源服务的来源 6.1 农业资源评价的概念和目的意义农业资源评价的概念和目的意义 农业资源评价是针对农业资源评价是针对资源数量上的有资源数量上的有限性和质量、分布及其结构功能的差异性限性和质量、分布及其结构功能的差异性而进行的评述而进行的评述 6.2 农业资源评价的目标和原则农业资源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1、农业资源评价的目标、农业资源评价的目标农业资源评价目标的确定,必须农业资源评价目标的确定,必须围绕资源围绕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突出资源条件的自然适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突出资源条件的自然适应性与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应性与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6.2 农业资源评价的目标和原则农业资源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2、农业资源评价的原则、农业资源评价的原则 •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找出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全面分析评价找出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全面分析评价•依据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依据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发挥地区优势 6.3 农业自然资源评价内容及步骤农业自然资源评价内容及步骤1)查明资源的种类、总量和可利用量,)查明资源的种类、总量和可利用量,确定各种资确定各种资源利用量在资源总量和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比源利用量在资源总量和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比重及可利用的前景;重及可利用的前景;2)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质量评价,)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质量评价,包括资源的丰富包括资源的丰富度、位置和生产潜力等,主要研究资源的适宜性度、位置和生产潜力等,主要研究资源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因素;和限制性因素;3)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生态评价;)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生态评价;4)在永续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提出各地区)在永续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提出各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各种备选方案。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各种备选方案 6.3.1 农业气候资源评价农业气候资源评价 1、光能资源、光能资源•日照时数:日照时数:从日出到日落大阳直接照射时间从日出到日落大阳直接照射时间•大阳总辐射:大阳总辐射:包括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包括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合有效辐射:390~760nm波长的可见光部分波长的可见光部分 6.3.1 农业气候资源评价农业气候资源评价 农业界限温度和积温农业界限温度和积温积温积温——在其他生活因子基本满足的条件下,在一定温度范在其他生活因子基本满足的条件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和植物生长发育成正比,而且只有当温度累积到一围内,温度和植物生长发育成正比,而且只有当温度累积到一定的总量(或总和)时,植物发育才能完成这一温度总量叫定的总量(或总和)时,植物发育才能完成这一温度总量叫做做积温积温.•活动积温活动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之和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之和•有效积温有效积温——某一时段内日有效温度某一时段内日有效温度(即日平均温度(即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的差值的)减去生物学零度的差值的)总和2、热量资源、热量资源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1、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1)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以及土地的环境条件对农林牧业的以及土地的环境条件对农林牧业的适宜性适宜性和和限制性限制性程度进行评价。

      程度进行评价•土地的适宜性程度和限制性的强度是土地适土地的适宜性程度和限制性的强度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和核心宜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和核心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1、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2)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是用经济的可比指标,是用经济的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若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评价的第一阶段,若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评价的第一阶段,则土地经济评价是土地评价的结论阶段则土地经济评价是土地评价的结论阶段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2、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是对农村土地利用的细分,是对农村土地利用的细分,如粗放农业、集约农业,林业、渔业等如粗放农业、集约农业,林业、渔业等•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描述作物种植情况、农主要描述作物种植情况、农作制度、管理方法等,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经济作制度、管理方法等,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状况,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及其要和技术条件的状况,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及其要求,求,是土地评价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土地评价的基本组成部分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评价因素的选择、土地评价因素的选择原则:原则:1.首先,首先,要考虑对各种用途起主导限制作用要考虑对各种用途起主导限制作用的因素;的因素;2.其次,其次,要考虑限制因素的持续作用(稳定要考虑限制因素的持续作用(稳定性)性)以及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同时同时还要考虑现有的生产水平和技术装备还要考虑现有的生产水平和技术装备条件条件等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4、土地评价分类系统、土地评价分类系统•土地评价分类系统,通常采用从大到小,土地评价分类系统,通常采用从大到小,从粗到细,从综合到单一的多层续分法从粗到细,从综合到单一的多层续分法•按土地利用方式可分为土地生产潜力分按土地利用方式可分为土地生产潜力分类和土地适宜性分类类和土地适宜性分类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4、土地评价分类系统、土地评价分类系统1)土地生产潜力分类)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以美国土壤保持局的土以美国土壤保持局的土地潜力分类最具代表性它地潜力分类最具代表性。

      它以农业生产为目的,以农业生产为目的,根据一般农作物持续生产的潜力和限制因素而划根据一般农作物持续生产的潜力和限制因素而划分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4、土地评价分类系统、土地评价分类系统2)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以联合国粮农组织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土地适宜性分类最具代表性提出的土地适宜性分类最具代表性依依FAO 《《土地评价纲要土地评价纲要》》,该系统采用逐级递降的,该系统采用逐级递降的四级分类法,即分为纲、级、亚级和单元(土地四级分类法,即分为纲、级、亚级和单元(土地适宜单元)适宜单元)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3)我国土地评价分类系统)我国土地评价分类系统 分为分为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级、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质量等级、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五级续分制级续分制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一级:土地潜力区一级:土地潜力区 以气候因素中的水热条件为依据,反映区以气候因素中的水热条件为依据,反映区域间土地生产潜力的对比差异域间土地生产潜力的对比差异 全国共分为全国共分为 9个土地潜力区:个土地潜力区:华南区、四川华南区、四川盆地盆地—长江中下游区、云贵高原区、华北长江中下游区、云贵高原区、华北—辽南辽南区、黄土高原区、东北区、内蒙古半干旱区、西区、黄土高原区、东北区、内蒙古半干旱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二级:土地适宜类二级:土地适宜类 •是在土地潜力区内依据土地对农林牧业生产是在土地潜力区内依据土地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来划分。

      的适宜性来划分•全国共划分出全国共划分出 8个土地适宜类:个土地适宜类:宜农、宜林、宜农、宜林、宜牧、宜农林、宜农牧、宜林牧、宜农林牧、宜牧、宜农林、宜农牧、宜林牧、宜农林牧、不宜农林牧不宜农林牧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三级:土地质量等级三级:土地质量等级•是在土地适宜类之内,按照土地对农、林、牧是在土地适宜类之内,按照土地对农、林、牧业的适宜程度及生产潜力的高低分为三个土地业的适宜程度及生产潜力的高低分为三个土地质量等级,质量等级,它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它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一等地为对农林牧业无限制或少限制,质量最一等地为对农林牧业无限制或少限制,质量最好的土地;二等地为对农、林、牧业利用有一好的土地;二等地为对农、林、牧业利用有一定限制、质量中等的土地;三等地为对农、林、定限制、质量中等的土地;三等地为对农、林、牧业利用受到较大限制、质量差的土地牧业利用受到较大限制、质量差的土地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四级:土地限制型四级:土地限制型 •是在土地质量等内,按其限制因素及其强是在土地质量等内,按其限制因素及其强度进行划分的同一限制型,具有相同的度进行划分的。

      同一限制型,具有相同的主要限制因素和改造措施主要限制因素和改造措施•土地限制型分为土地限制型分为10个:个:无限制、基岩裸露限无限制、基岩裸露限制、地形坡度限制、土壤侵蚀限制、土壤质制、地形坡度限制、土壤侵蚀限制、土壤质地限制、水文与排水条件限制、土壤块碱化地限制、水文与排水条件限制、土壤块碱化限制、有效土层厚度限制、水分限制、温度限制、有效土层厚度限制、水分限制、温度限制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五级: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土地资源单位 •是土地资源分类系统的基层单位,也是是土地资源分类系统的基层单位,也是制图单位和评价对象,是土地类型和土制图单位和评价对象,是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结合地利用类型的结合 例:例:•2.2.3 土壤条件•本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马沟土和沙壤土,pH值在5.7—6.8之间,土壤中含有镉、汞、砷、铅、铬、铜等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土壤容量平均为1.26g/cm3,总空隙度为52%左右,非毛管孔隙度为7.58%,平均代换量为16.44mg/100g,保肥能力属于中等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为8mg/kg,土壤缺磷比较严重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70mg/kg,属于三级,含量偏低。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5、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的实质土地经济评价的实质是评价在不同的自然是评价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下,不同质量土地上生产条件与经济条件下,不同质量土地上生产耗费量与提供产品量的对比关系,或在相耗费量与提供产品量的对比关系,或在相同投入量下取得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同投入量下取得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需用一些数量经济指标来度量土土地经济评价需用一些数量经济指标来度量土地的经济价值,这些数量指标称为地的经济价值,这些数量指标称为土地经济评土地经济评价指标常用的土地经济评价指标:常用的土地经济评价指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产值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净产值、纯收入 •费用偿还率(纯收入率)费用偿还率(纯收入率)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1)综合分析待评区域的自然条件,人类需要和社会经)综合分析待评区域的自然条件,人类需要和社会经济条件,提出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济条件,提出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2)确定其具体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和环境条件的要)确定其具体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求;3)通过土地资源综合调查得出土地或土地质量特征;)通过土地资源综合调查得出土地或土地质量特征;4)将土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特性或土地质量特征进行)将土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特性或土地质量特征进行比配;比配;5)确定土地的适宜性程度和等级进行经济效益和投入)确定土地的适宜性程度和等级进行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分析,提出土地管理和改良的措施,及优化土产出分析,提出土地管理和改良的措施,及优化土地利用的备选方案。

      地利用的备选方案 6、土地评价的程序、土地评价的程序 6.3.2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图:图: 土地评价工作程序土地评价工作程序 比比比比 配配配配 6.3.3 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 农业用水,主要有河川径流、农业用水,主要有河川径流、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及土壤水等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及土壤水等 6.3.3 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数量构成、水资源数量构成•陆地上的水资源分为陆地上的水资源分为河川径流、湖泊、河川径流、湖泊、冰川积雪和地下水冰川积雪和地下水四部分前三项统四部分前三项统称为地表水资源,是农业用水的主要称为地表水资源,是农业用水的主要部分•降水是决定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位的根降水是决定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位的根本水源 6.3.3 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数量构成、水资源数量构成 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是指在获得稳定的相应是指在获得稳定的相应补给量的前提下,可以开发利用的那部分补给量的前提下,可以开发利用的那部分水量,一般分为水量,一般分为天然地下水资源天然地下水资源和和可开采可开采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两部分。

      两部分 6.3.3 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 2、水资源质量状况、水资源质量状况•水水资源质量评价指对水体质量满足人类生活和农业、资源质量评价指对水体质量满足人类生活和农业、工业生产活动的程度进行鉴定工业生产活动的程度进行鉴定 •水体环境污染程度鉴定通常采用下列指标:水体环境污染程度鉴定通常采用下列指标: 1)综合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2)污染负荷比)污染负荷比3)水质量指数)水质量指数4)污径比)污径比 6.3.3 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 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分为:优、良好、轻度污染、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五个等级五个等级 6.3.3 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 3、、水资源保证程度评价水资源保证程度评价•水资源保证率指年水资源量在多年平均值上出现水资源保证率指年水资源量在多年平均值上出现机会的频率,也称机会的频率,也称累积频率累积频率,是确定各年水资源,是确定各年水资源总量可供开发利用数量的重要参数总量可供开发利用数量的重要参数•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丰水年,平水年,偏枯年,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丰水年,平水年,偏枯年,枯水年,严重枯水年。

      枯水年,严重枯水年 6.3.4 生物资源评价生物资源评价 1、、森林资源评价森林资源评价2、、草场资源评价草场资源评价3、渔业资源评价、渔业资源评价 6.4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评价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评价 6.4.1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农业社会经济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1、、人人口口与与劳劳动动力力资资源源评评价价::主主要要考考虑虑劳劳动动力力资资源源的的数数量量、、质质量量、、利利用用率率、、利利用用结结构构及及其其生生产产率率,,其其中中,,劳劳动动生生产产率率是是分分析析评评价价农农业业生生产产技技术术经经济济效效果果的的综综合合性性指指标标,,也也是是综综合合反映农业劳动力利用的最终指标反映农业劳动力利用的最终指标2、、农农业业资资金金评评价价::着着重重研研究究资资金金来来源源,,投投放放方向和使用效果及农村消费能力等方向和使用效果及农村消费能力等 6.4.1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农业社会经济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3、农业技术装备评价:、农业技术装备评价:1)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技术服务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技术服务的数量数量和和质量质量;;2))农农业业装装备备数数量量、、种种类类及及其其历历年年增增长长变变化化情情况况,,分析其拥有量与需要量的关系;分析其拥有量与需要量的关系;3))主主要要农农业业技技术术装装备备的的组组合合和和分分布布情情况况,,对对当当地地农业生产中的适宜要作出评价;农业生产中的适宜要作出评价;4))分分析析评评价价农农业业技技术术装装备备水水平平在在农农业业生生产产中中的的技技术效果和经济术效果和经济效果效果。

      6.4.1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农业社会经济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4、交通运输条件评价:、交通运输条件评价:1))交交通通运运输输业业的的部部门门结结构构,,运运输输方方式式和和特特点点,,对对农产品运输的适宜性;农产品运输的适宜性;2))农农副副产产品品、、生生产产资资料料和和生生活活资资料料的的流流量量、、流流向向与运输的平衡状况,以及干支线路的合理布局;与运输的平衡状况,以及干支线路的合理布局;3))分分析析评评估估农农副副产产品品的的运运输输费费用用、、损损耗耗和和运运输输管管理等问题理等问题 6.4.1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农业社会经济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5、农业生产历史、现状评价、农业生产历史、现状评价 1)农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成败,找出发展规律;)农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成败,找出发展规律;2))生生产产结结构构和和布布局局的的重重大大变变化化,,农农业业区区域域的的形形成成与演变及其原因与演变及其原因3))现现状状主主要要包包括括农农业业生生产产的的规规模模,,农农业业资资源源利利用用状状况况、、农农业业生生产产结结构构和和生生产产布布局局、、农农业业生生产产水水平平和和农农业业经经济济水水平平、、生生态态效效益益、、经经济济效效益益和和社社会会效效益等。

      益等 6.4.1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农业社会经济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6、农村经济结构评价、农村经济结构评价 1))指指农农村村产产业业结结构构、、农农产产品品结结构构、、技技术术结结构构,,劳劳动动力力结结构构和和农农业业生生产产资资料料所所有有制制结结构构等等其其中中,,农村产业结构在农业区划工作中尤为重要农村产业结构在农业区划工作中尤为重要2))农农村村产产业业结结构构指指农农村村各各产产业业,,各各部部门门以以及及这这些些部部门门内内的的各各种种生生产产,,在在整整个个农农村村生生产产中中的的构构成成和和比比重重农农村村产产业业结结构构,,可可用用各各业业总总产产值值、、用用地地构构成、劳动力占用和资金占用构成等指标来反映成、劳动力占用和资金占用构成等指标来反映 6.4.1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农业社会经济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7、农业经济效益评价、农业经济效益评价 1)自然资源收益率)自然资源收益率2)劳动收益率)劳动收益率3)资本收益率)资本收益率 6.4.2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评价方法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评价方法 1、比较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将将调调查查试试验验所所搜搜集集到到的的有有关关数数据据资资料料加加以以整整理理、、归归纳纳,,把把一一系系列列性性质质相相同同的的指指标标进进行行分分析析比比较较,,以区别经济效果的大小,进而选择最优方案。

      以区别经济效果的大小,进而选择最优方案•1))平平行行对对比比法法——是是从从多多方方面面进进行行经经济济效效果果的的平平等等对对比比,,比比如如,,几几种种技技术术措措施施间间经经济济效效果果的的平平行行对对比比,,某某一一技技术术措措施施对对不不同同作作物物或或在在不不同同地地区区、、不同年份所取得的经济效果的平行对比等不同年份所取得的经济效果的平行对比等 6.4.2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评价方法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评价方法 2))分分组组对对比比法法——是是研研究究各各经经济济现现象象之之间间的的依依存存关关系系的的常常用用方方法法通通常常将将研研究究地地区区依依一一定定的的特特征征或或结结构构进进行行分分组组,,然然后后再再按按组组计计算算有有关关技技术术经经济济指标值3))动动态态对对比比法法——是是一一种种动动态态数数列列对对比比分分析析它它是是研研究究农农业业技技术术措措施施、、方方案案或或政政策策采采用用后后经经济济效效果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方法果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方法 6.4.2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评价方法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评价方法 2、试算分析法(、试算分析法(试算比较法)试算比较法)•试试算算分分析析法法是是对对新新技技术术、、新新方方案案的的经经济济效效益益进进行行预算的一种方法。

      预算的一种方法与比较分析法不同之处是:与比较分析法不同之处是: •比比较较分分析析法法是是用用于于事事后后比比较较,,而而试试算算分分析析法法则则为为事前比较,而这种比较建立在试算的基础上;事前比较,而这种比较建立在试算的基础上;•比比较较分分析析法法常常常常用用于于总总结结经经验验教教训训,,而而试试算算分分析析法则往往用于预测和决策法则往往用于预测和决策 6.4.2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评价方法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评价方法 3、因素分析法(连环代替法)、因素分析法(连环代替法)•用来分析和分离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用来分析和分离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因素,对评价对象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的因素,对评价对象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换言之,因素分析法是用来分析多个因素换言之,因素分析法是用来分析多个因素同时影响总体经济指标的一种方法通过同时影响总体经济指标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找出各因素对总体指标的正反影响分析,找出各因素对总体指标的正反影响及其影响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及其影响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 6.4.2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评价方法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评价方法 4、数学模型方法、数学模型方法 •回归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以农业区域差异指数(产量、单位以农业区域差异指数(产量、单位面积产量或产值等综合指标)与相关的社会经济因面积产量或产值等综合指标)与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结构因素建立回归方程,可作为区划与预素,农业结构因素建立回归方程,可作为区划与预测依据。

      测依据•线性规划方法:线性规划方法:指在一定范围和数量的资源及市场指在一定范围和数量的资源及市场多样需求的约束条件下,以目标函数最大(纯收益、多样需求的约束条件下,以目标函数最大(纯收益、商品产值等)或最小化(成本、总投人等)为前提,商品产值等)或最小化(成本、总投人等)为前提,使资源利用总体上经济效益最好使资源利用总体上经济效益最好 6.5 农业资源综合评价农业资源综合评价 6.5.1 农业资源综合评价的内容农业资源综合评价的内容1、综合评价农业资源的质量和潜力;、综合评价农业资源的质量和潜力;2、评价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探索农业生态、评价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探索农业生态规律,以及各种资源条件对发展农业生适宜性和限规律,以及各种资源条件对发展农业生适宜性和限制性;制性;3、分析各种资源条件在地域上的不同组合,及其对、分析各种资源条件在地域上的不同组合,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4、探讨各地区合理开发的利用、改造和保护农业资、探讨各地区合理开发的利用、改造和保护农业资源的方向,方式和途径,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源的方向,方式和途径,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效益 6.5.1 农业资源综合评价的内容农业资源综合评价的内容农业资源的综合评价,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农业资源的综合评价,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各种资源利用量在资源总量和社会再生产中的地)确定各种资源利用量在资源总量和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比重及其可利用的前景、年限位、比重及其可利用的前景、年限2)注重对农业资源进行质量评价,包括资源的沃度、位)注重对农业资源进行质量评价,包括资源的沃度、位置和生产潜力置和生产潜力3)注重对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进行经济评价和生态经)注重对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进行经济评价和生态经济评价 6.5.2 农业资源综合评价的方法农业资源综合评价的方法 1、两阶段法和平行法:、两阶段法和平行法:1)两阶段法 )两阶段法   第一阶段作基础调查和定性分类评价、或进行第一阶段作基础调查和定性分类评价、或进行农业资源的自然评价;农业资源的自然评价;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社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社会经济分析及定量分类评价,或在自然评价会经济分析及定量分类评价,或在自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社会经济评价,最后提出各的基础上,进行社会经济评价,最后提出各种备选方案。

      作出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决策种备选方案作出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决策 6.5.2 农业资源综合评价的方法农业资源综合评价的方法 2)平行法)平行法  就是在基本调查的基础上,把  就是在基本调查的基础上,把资源的自然因素的评价,同资源利用种类资源的自然因素的评价,同资源利用种类的社会经济分析同时进行的社会经济分析同时进行•采用平行法,有利于缩短调查研究的时间,采用平行法,有利于缩短调查研究的时间,并能在较短时期内提供较精确的成果并能在较短时期内提供较精确的成果 6.5.2 农业资源综合评价的方法农业资源综合评价的方法 6.5.2 农业资源综合评价的方法农业资源综合评价的方法 2、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安安安安全全全全农农农农产产产产品品品品区区区区划划划划评评评评价价价价界界界界面面面面 仪仪征征市市耕耕地地环环境境质质量量评评价价结结果果图图 江江苏苏省省小小麦麦品品质质区区划划图图 系统将江苏省划系统将江苏省划分为分为3个品质生态个品质生态区和区和8个品质生态个品质生态亚区,亚区,3个生态区个生态区为徐连宿淮中筋为徐连宿淮中筋小麦区、盐泰扬小麦区、盐泰扬镇宁中筋弱筋小镇宁中筋弱筋小麦区和南通苏锡麦区和南通苏锡常弱筋中筋小麦常弱筋中筋小麦区,区,8个生态亚区个生态亚区如左图所示。

      如左图所示 土土桥桥镇镇精精确确农农作作示示范范区区播播前前土土壤壤全全氮氮含含量量空空间间差差异异分分布布图图 ——对重庆市丰都县包鸾农业综合 开发区生态农业的综合评价三峡库区生态农业综合评价研究三峡库区生态农业综合评价研究案例:生态农业综合评价的方法 综合评价流程图:确定研究范围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标准的确定应用模糊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解释评价结果,提出相应对策 1 1、层次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AHPAHP法)法)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按一定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们的判断,给出决策因素重要性排序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 2、、Delphi法(专家咨询法)法(专家咨询法)通过匿名征求专家意见的方法得到指标的权重,其步骤如下:(1)将评价小组确定的指标权重发给每个专家,要求专家根据个人意见提出新的指标,去除不合理的指标,并简要陈述理由评价小组根据专家的意见汇总,形成一个增选改进的评价指标权重全集2)将改进的指标权重全集发给专家,由专家对所有指标权重再进行一次评判,由评判小组汇总。

      3 3、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指标间由于其量纲、与综合效益间的函数关系不同,不具有可比性,无法按照多目标规划的基本思想综合成一个从总体上衡量综合效益的单一指标,为此必须通过建立模糊隶属函数模型对同一指标在不同值下的价值进行量化 实践: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通过对开发区农业、自然气候条件统计资料的分析,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库区农业的实际情况,将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分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并将每个方面细分为若干具体指标,通过 Delphi法,综合专家的意见,形成了一个具有3个层次、20个具体指标的生态农业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农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A经济效益 B1生态效益 B2社会效益 B3人均纯收入 C1土地生产力 C2劳动生产率 C3经济产投比 C4农产品贡献率 C5林草覆盖率 C6系统能量产投比 C7土壤有机质含量 C8光能利用率 C9水土流失面积 C10农村生活废物利用率 C11土地利用率 C12水资源潜力 C13环境满意程度 C14农副产品商品率 C15人均粮食占有量 C16全民文化程度 C17人口增长率 C18发病率 C19劳动力转移指数 C202 生态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3.13.1 构造一级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构造一级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综合效益综合效益 A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B1生态效益生态效益 B2社会效益社会效益 B3权重权重 WjB11230.5390B21/2120.2972B31/31/210.1638 3.2 3.2 构造二级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构造二级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二级判断矩阵经济经济效益效益B1人均收人均收入入C1土地生土地生产率产率C2劳动生劳动生产率产率C3经济产经济产投比投比C4农产品贡农产品贡献率献率C5权重权重Wj1C1123570.4245C21/212460.2728C31/31/21350.1772C41/51/41/3130.0836C51/71/61/51/310.0419 3.3 3.3 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表 指标层C对于目标层A的组合权重指标Index权重Weight指标Index权重Weight指标Index权重Weight指标Index权重WeightC10.2288C60.0856C110.0241C160.0362C20.1466C70.0584C120.0107C170.0233C30.0955C80.0379C130.0107C180.0143C40.0451C90.0390C140.0074C190.0143C50.0226C100.0241C150.0718C200.0065通过一致性检验可知CR=0.0243<0.1,表明C层对于目标层A的层次总排序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可用于生态农业系统的综合评价。

      4模糊综合评判 丰都县包鸾农业综合开发区生态农业系统U=0.5468经济效益W1=0.5390,U1=0.4937 W1i U1iC1:0.4245 0.3858C2:0.2728 0.5394C3:0.1772 0.5623C4:0.0836 0.6907C5:0.0419 0.6071生态效益W2=0.2972,U2=0.6044 Wi U2iC6:0.2880 0.5946C7:0.1965 0.4751C8:0.1275 0.5789C9:0.1275 0.6479C10:0.0812 1.0000C11:0.0812 0.4063C12:0.0361 0.7351C13:0.0361 0.8158C14:0.0248 0.5313社会效益W3=0.1638,U3=0.6283 W3i U3C15:0.4382 0.6933C16:0.2149 0.5333C17:0.1384 0.5455C18:0.0849 0.6194C19:0.0849 0.6182C20:0.0387 0.7586图3 丰都县包鸾农业综合开发区生态农业综合评价 5评价结果Ø通过系统综合评价图可以看出:目前,重庆市丰都通过系统综合评价图可以看出:目前,重庆市丰都县包鸾农业综合开发区生态农业系统综合评价值县包鸾农业综合开发区生态农业系统综合评价值 U==0.5468,可知其生态农业系统的综合效益较差,亟待改,可知其生态农业系统的综合效益较差,亟待改进。

      进Ø3大效益以社会效益最好(大效益以社会效益最好(U3==0.6283),其次为生),其次为生态效益(态效益(U2==0.6044),最差的是经济效益(),最差的是经济效益(U1==0.4937)Ø因此,开发区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发展农业经济,因此,开发区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发展农业经济,提高生态农业系统的经济效益,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提高生态农业系统的经济效益,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