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视角下技工院校英语跨文化理解有效教学研究.docx
6页核心素养视角下技工院校英语跨文化理解有效教学研究 周子钰[摘 要]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进一步要求,是目前教育界各学科的研究重点;跨文化理解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之一,是实现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使用英语交流的重要保障探讨技工院校阶段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英语跨文化理解的有效教学,对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关 键 词] 核心素养;技工院校;跨文化理解;有效教学[] G712 [文献标志码] A [] 2096-0603(2021)21-0178-02一、引言自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核心素养”的重要概念以来,“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的研究重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就是关注人才类型的培养2020年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以及自主学习其中,跨文化理解是指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中外优秀文化,拓展国际视野,正确认识外国文化、深刻认知中华优秀文化及客观了解中外企业文化,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多元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
本文将有效教学理解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策略,成功激发学生高效率地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发展技工院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技工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探讨技工院校阶段核心素养视角下英语跨文化理解的有效教学,对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二、核心素养视角下技工院校英语跨文化理解教学现状(一)教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意识不强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概念后,各学科相继推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意识能促使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效果的改进在英语作为基础学科的技工院校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意识仅停留在为专业服务上,教學重点在解读教学大纲、教材和语法知识点上,未研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重点讲解专业词汇和语言知识,梳理语篇内容,对相关文化知识更多地仅是提供信息材料给学生知晓,未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语篇中的文化内涵,未注重帮助学生内化为自身的个人修养,忽视了学生英语学科素养中跨文化理解的培养二)英语教材、教学条件等客观原因未充分体现跨文化理解英语学习侧重于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所以英语教材内容以语言知识与技能为主。
大部分英语教材每单元选取一个话题为主线,将词汇语法知识,听说读写译技能作为主要内容进行编排,所涉及的小部分英语文化内容,常以知识背景点缀其间,以碎片化的方式出现,这导致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仅停留在了解层面英语教学学时、语音教学设备等教学条件限制了听说训练、场景交际、朗诵配音等实操活动的开展,导致文化教学缺乏运用手段,学生的文化知识得不到充分操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跨文化理解的培养三)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强,跨文化理解不深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对英语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的持久性较短,在英语学习上较难获得成就感,导致学生对学好英语缺乏自信心部分学生认为,他们今后工作不需要使用英语,导致其不重视英语的学习,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单纯地是为了通过学科考试,学习动机不强,缺乏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大部分技工院校的学生在英语课程的跨文化知识方面,对西方节日、与生活实际联系较紧的密礼仪差异等跨文化话题比较熟悉,很少关注时事、政治、经济等具体文化现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系统性的掌握这说明,学生只关注一些跨文化现象的表层,未能深入思考与剖析此类现象的内涵,在深入跨文化理解、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亟须进一步引导。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技工院校英语跨文化理解的有效教学探索与实践(一)转变教育理念,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意识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首要前提在终身学习理念下,技工院校英语教师要主动关注教育界的热点,尤其是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学习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转变教育理念,将传统英语教育中重语言轻文化的教育思想转变为不仅讲授英语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塑造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把培养兼具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理解的学生,作为英语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方面,应充分认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主动参加与跨文化理解教学相关的教学教研活动,拓宽文化视角,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以适应英语学素养的跨文化理解教学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应帮助学生客观地了解外国文化,还应引导其熟知本国文化,能批判性地认知外国文化,有针对性地向世界传递中华优秀文化二)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落实跨文化理解学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训练有限是限制其跨文化理解的主要因素在教材改革中,应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深层次文化元素,把语言知识技能和文化知识进行深度融合,将语言教学融入文化教育中,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将文化知识内化成为自身的情感与价值观,传递优秀文化。
英语教师可将现有教材的内容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提炼英语知识中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实施深度跨文化理解教学笔者在计算机英语Development of IT Tech-nology语篇教学时,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个转变”,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from ‘made in China to ‘created in China);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from ‘China speed to ‘China quality);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from ‘Chinese products to ‘Chinese br-ands)引入课堂帮助学生在认识中外IT技术差异的同时,意识到在国家科技创新环境下,更加需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具备创新能力,才能实现三个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帮助学生将所学文化知识内化为文化修养的教学目标,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跨文化理解的有效教学策略不仅包括教学内容中的文化知识渗透,还包括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感,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例如,在购物(Shopping)话题教学中,可将学生较为熟悉的国内“双十一”和美国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设计成学习小组口语介绍任务。
对于熟悉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致高,也就降低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并在积极参与过程中,收获喜悦和成就感,增强英语学习动机通过这一任务的完成,将中外文化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美国感恩节过后的“黑五”是圣诞打折季的前期,商业气息浓厚,是商家促销的好时期学生在客观了解其文化背景后,以开口说英语的方式表达出来,有效地实现英语口语教学和跨文化理解的有机结合三)增设对跨文化理解的评价,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如何评估和评价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是衡量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理解是否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学评价目标应与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相一致,在评价体系中,增加对跨文化理解的评价,以考核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不仅要感知和获取文化知识,还要内化为人文修养,进而全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素养例如,笔者在英语2 Dining导入部分,将中国食物音译词(如,tofu-bean cake,zongzi-rice dumpling)提供给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美食的影响力;同时,在单元评价中要求每个学习小组选取1个音译词的中国食物和1种外国食物进行中外美食介绍,对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进行评价反馈,达到帮助学生认识中外饮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并为学生今后的跨文化交际打下基础,推动文化传播。
四、结语语言与文化的并重是学习外语的关键,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技工院校英语教师要以有效教学为支点,树立新的课堂观和教学观,培养新时代新型社会需要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认识中外文化差异,理解本国文化并内化为自身文化修养,恰当得体地进行英语语言交际,担负起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的时代重任参考文献:[1]教育部关于发布中等職业学校艺术、英语等2门课程标准的公告[EB/OL].[2020-03-09].http://[2]吴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听说有效教学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9.[3]王巍萍.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提问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8.[4]马丽萍.浅论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方法[J].外语外文,2018(49):106-107.编辑 薛直艳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