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宗原料基础知识及品控.ppt

97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70920978
  • 上传时间:2024-08-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55MB
  • / 9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宗原料基础知识大宗原料基础知识与品质控制与品质控制张翼飞2009年12月30日 玉米的品质控制玉米的品质控制•玉米的种类及质量差异•玉米的后熟期及其对质量的影响•玉米的仓储管理•玉米霉变规律及霉菌毒素控制标准•玉米检测项目及意义 玉米的种类玉米的种类•马齿型:籽粒呈马齿形,胚乳的两侧为角质,中央和顶端均为粉质•硬粒型:籽粒呈圆形或短方形,胚乳周围全是角质•中间型:马齿型和硬粒型各占一半•硬偏马型:硬粒型占75%左右•马偏硬型:马齿型占75%左右 1级为最硬玉米     5级为最软玉米 玉米籽粒结构玉米籽粒结构 不同品种的质量差异不同品种的质量差异1、胚乳糊粉层     不论硬度如何,糊粉层细胞只有一层,糊粉粒密度结构一样2、角质胚乳     硬度越高角质胚乳越厚,占胚乳比例越高,而且角质胚乳中淀粉粒间充满了胶体状碳水化合物,淀粉被胶质包被,呈透明状软质玉米的角质胚乳占胚乳比例少,而且角质胚乳中的淀粉结构疏松,淀粉粒大而园3、粉质胚乳     软质玉米中粉质胚乳占胚乳比例大,其内部组织淀粉粒大多为圆形,间隙大,有明显淀粉核,基质蛋白散布于淀粉粒间,结构松散而硬质玉米中粉质胚乳占胚乳比例小,其内部组织细胞结构致密,细胞较小,淀粉粒呈方形或多角形,呈半透明状,基质蛋白呈鞘状结缔状态,蛋白与淀粉结合紧密。

      4、吸水性     硬质玉米与软质玉米在pH值为4.20~4.50,水温为55~60℃条件下浸泡,考察两种玉米的吸水情况;结果表明,软质玉米的吸水速率比硬质玉米要快,提前2~3h达到40%以上5、蛋白消化率     由于硬质玉米中的蛋白与淀粉结合紧密,其消化利用率较低而软质玉米中蛋白散布于淀粉粒间,结构松散,容易消化,利用率较高 不同品种玉米在应用上的要求不同品种玉米在应用上的要求1、猪料特别是乳猪料一定要选用软质玉米,有利于消化吸收2、禽料对玉米的要求没有严格界线,各种玉米都可以使用3、硬质玉米由于其结构致密,粉碎难度大,而且粉碎的玉米呈粒状,面粉状物料占比例低,不好制粒因此,在制粒时要添加小麦、次粉或油糠等粘性物质 粮食的生命活动         粮食是具有生命的活体,时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其生理活动主要包括呼吸、后熟和发芽1、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有氧呼吸: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                  C6H12O6= 6CO2+6H2O+2821KJ(2)无氧呼吸: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籽粒内部自身也会发生氧化与还原反应,把有机物分解成乙醇和CO2,并释放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117KJ     在粮食仓储过程中,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并且水分和温度越高,其呼吸作用越快越强,粮堆越容易发热水分(水分14%,温度,温度13℃℃是呼吸作用的临界点)是呼吸作用的临界点) 呼吸作用的强弱特点呼吸作用的强弱特点•籽粒胚部越大呼吸作用越强,因此相同条件下玉米比小麦呼吸作用强•未成熟粒较完熟粮粒的呼吸作用强•当年新粮比陈粮呼吸作用旺盛•破碎粒较完整籽粒呼吸作用强•带菌量大的籽粒较带菌量小的粮食呼吸作用强 粮食的后熟粮食的后熟•粮食的成熟:生长成熟与生理成熟1)生长成熟:收获成熟,表示可以收割2)生理成熟:胚的继续发育,发芽率到达80%以上•粮食的后熟主要是指“胚的进一步成熟”,后熟期以合成作用为主,分解作用次之主要是各种低分子化合物继续转变为高分子化合物:氨基酸减少蛋白质增加,脂肪酸减少脂肪增加,可溶性糖减少淀粉增加•不同粮食后熟期不同,小麦为3个月,玉米为20天•后熟作用完成后,粮粒内合成酶的活力急剧下降,甚至消失水解酶的活力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储粮的稳定性相应增强 粮食后熟对仓储的影响粮食后熟对仓储的影响•“出汗”   粮食后熟期,酶的活性很强,在物质合成和旺盛的呼吸作用中,能释放出较多的水分,这些水分如不能及时散发,在粮堆局部积聚,造成局部“出汗”。

      •“乱温”    旺盛的呼吸作用除释放水分外,还产生大量热量,使微生物得以滋生,从而使粮堆温度升高或出现粮堆各部分温度不均匀,这就是“乱温”现象    “出汗”和“乱温”造成了粮食储藏稳定性差,所以对处于后熟期的粮堆,要勤检查、严管理,注意散温散湿 粮食陈化对其品质的影响粮食陈化对其品质的影响•粮食陈化的生理变化:酶活力的降低和代谢水平的降低•粮食陈化的组织变化:(1)脂肪被水解为游离脂肪酸,进一步氧化可生成小分子的醛和酮类挥发性物质,散发出异味“哈喇味”;(2)对于碳水化合物而言,在新鲜的粮食中,淀粉酶活跃,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糊精,粘度高,口感好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麦芽糖和糊精继续水解,生成还原糖的量增加,糊精相对减少,粘度下降,开始出现陈化,储藏时间继续延长,还原糖可继续氧化,产生乙醇或乙酸,粮食带有“酒味或酸味”3)蛋白质表现为水解和变性,蛋白质水解成游离氨基酸使粮食酸度上升蛋白质变性,其非极性基团外露,亲水基团内藏,蛋白质变为凝胶,导致蛋白质的溶解性下降高温或高湿环境会加快粮食的陈化进度高温或高湿环境会加快粮食的陈化进度杂质和虫害也会加速陈化!杂质和虫害也会加速陈化! 影响玉米仓储质量的因素影响玉米仓储质量的因素•杂质对储粮的危害(1)有机杂质:植物的根、茎、叶、壳、杆等(2)无机杂质:沙石、泥块等。

      •虫害威胁着储粮安全•微生物的存在加速了粮食变质的风险 杂质对储粮的危害杂质对储粮的危害•有机杂质具有较强的呼吸能力,使储粮稳定性下降•有机杂质是虫霉的滋生场所,给储粮发热霉变提供了条件•杂质聚集的地方,改变了粮堆内部原有的空隙度,给储粮发热霉变提供了条件•杂质含量的高低可以改变粮食原来的散落性 虫害对储粮的威胁虫害对储粮的威胁•虫害侵蚀粮食的营养物质,使粮食营养下降,根据侵蚀的程度,可使营养物质下降10-20%•虫害在取食、呼吸、排泄和变态等生命活动中散发着热量,使储粮发热,造成霉变•虫害的分泌物、粪变对粮食造成污染,造成细菌污染,影响畜禽健康 微生物对储粮的威胁微生物对储粮的威胁•粮食微生物就是寄附在粮食籽粒及其加工产品和副产品上的微生物,可以分为:田间微生物区系和储藏微生物区系如交链孢霉是田间真菌的代表;曲霉和青霉是储藏真菌的代表•由于微生物含有多种酶类,它们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不同的有机物质,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热量,使粮堆内聚集热量导致储粮发热霉变 粮食中化学成分变化与储藏粮食中化学成分变化与储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酶类 碳水化合物与储藏变化碳水化合物与储藏变化•碳水化合物包括两大类:不溶性糖和可溶性糖。

      •可溶性糖:在子粒中含量不高,一般占干物质的2%,主要是蔗糖,大量分布在胚芽及外周(种皮、糊粉层及胚乳外层),未成熟种子的单糖含量高,子粒成熟度越高可溶性糖越低不良的储藏条件也会引起可溶性糖含量增高,如30℃储藏2个月其还原糖含量相当于10℃储藏1年的含量•不可溶性糖: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淀粉是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20-25%为直链淀粉,75-80%为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可消化性差、粘性低,在小肠中不被利用,在大肠中可被肠菌群发酵利用支链淀粉可以完全被消化利用、粘性大,糯质的大米和玉米中仅有支链淀粉在储藏过程中受淀粉酶活性影响较大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是细胞壁的主要构成成分,结构紧密,储藏过程中稳定烘干的玉米,由于淀粉受热影响,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导致消化率降低新收割的玉米直链淀粉含量相对也较高,经过后熟期,淀粉结构发生变化,支链淀粉开始增加,玉米的质量得到提高但储藏过久的粮食,其直链淀粉的含量也会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淀粉分子与脂肪酸之间相互作用而改变了淀粉的性质,另一方面是淀粉间的分子聚合反应 蛋白质与储藏变化蛋白质与储藏变化•粮食中的蛋白质分为:(1)清蛋白(水溶性蛋白)(2)球蛋白(盐溶蛋白)(3)醇溶蛋白(溶于70%乙醇中)(4)谷蛋白(溶于稀酸或稀碱)•禾谷类子粒中蛋白质主要是醇溶蛋白和谷蛋白。

      豆类和油料作物中大多数为球蛋白•蛋白质在储藏过程中相对稳定,主要受微生物感染的影响较大 脂类与储藏变化脂类与储藏变化•脂类物质包括脂肪和磷脂1)磷脂在子粒中属于淀粉脂,处于紧密结合状态,稳定性较好2)脂肪在子粒中属于非淀粉脂,容易分离,不稳定•脂类在储藏过程中变化较大,一是氧化,二是水解,低水分粮食中脂类的分解以氧化为主,生成醛和酮类物质,出现“哈喇味”高水分粮食中脂类的分解以水解为主,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玉米出现劣变时脂肪酸值会升高(新玉米的脂肪酸值一般在20以内,储藏过程脂肪酸值超过60一般就不能做猪料使用,会影响适口性)正常含水量的粮食两种脂解作用可交互或同时发生•小麦的脂肪酶主要存在于“麦麸”中,麦胚中也含有麦芽脂肪酶,但这种酶在正常情况下没有活性麦麸中的脂肪酶活性较高,受水分影响小,试验证明水分低于5%仍活跃,因此,麦麸不易储存,保质期短,现生产现用较好,否则会影响猪的适口性纯麦胚的稳定性较好,但混有麦麸的麦胚更不稳定,因为麦胚为麦麸中的脂肪酶提供了额外丰富的底物•稻谷中的脂肪酶主要集中在“糠层”,所以全脂米糠不易存放控制脂肪酶活性的有效方法是对麦麸或米糠进行蒸煮处理 酶酶•粮食营养成分的分解变化主要受子粒中酶的影响,子粒在形成时主要依靠各种合成酶合成酶的作用来合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等营养物质。

      成熟的子粒在储藏过程中受各种分解酶分解酶的影响,造成营养物质的分解变质种子在发芽的过程中也是依靠子粒中的各种分解酶来分解养分供应胚芽能量和氨基酸等营养,促进种子发芽生长•淀粉酶:α-淀粉酶(糊精化酶)、β-淀粉酶(糖化酶)及异淀粉酶,受水分影响大,水分越高活性越强•蛋白酶:在未发芽的子粒中活性较低,受微生物感染时活性增强,粮食易腐烂•脂肪水解酶:主要水解粮食中的脂肪,对粮食储存稳定性影响大•脂肪氧化酶:把不饱和脂肪和游离脂肪酸氧化成具有共轭双键的过氧化物,使面粉或副产品产生苦味•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容易使粮食在储存过程中变苦 储粮生态系统的组成储粮生态系统的组成 粮食安全储藏的要求粮食安全储藏的要求•保持粮食干燥•在较低的温度下储藏•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控制生物因子的干扰 储粮的维护结构特点与安全储粮的维护结构特点与安全•钢板仓立筒库:有良好的气密性,不易受有害生物的侵染,但隔热性能差,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夏季,会严重影响储藏的安全性,当早晚温差比较大时,在钢板仓的内壁会出现结露现象,所以钢板仓只能做周转仓用,注意通风,不易久藏•混砖仓立筒库:有良好的气密性,不易受有害生物的侵染,隔热性能好,但防潮性能差,特别是夏季多雨,会严重影响储藏的安全性,若做好了防水防潮处理,粮食也可以长期安全储藏。

      •普通房式仓:气密性差,易受有害生物的侵染,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很大,防潮性能差,开放式普通房式仓会严重影响储藏的安全性但经过防水防潮和密闭处理的粮食专用房式仓是粮食系统储粮的主要维护结构 粮食在储藏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粮食在储藏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粮食是储粮生态系统中唯一的能量供应者,它通过呼吸作用,分解自身营养物质来维持种子的生命活动,同时它又是储粮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昆虫、螨类、鼠类和微生物)的营养源泉,有害生物的排泄物又进一步污染粮食,其分泌物产生的酶也会使粮食中的营养物质分解,因此粮食储藏过程既是一个污染过程,也是一个分解过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控制粮储过程的控制粮储过程的污染,并把分解反应降到最低污染,并把分解反应降到最低 环境因子对储藏的影响环境因子对储藏的影响•温度(1)仓温的变化:仓温日变的最高值与最低值较外界气温日变推迟1-4小时,一年中气温上升季节,仓温低于气温,气温下降季节,仓温高于气温仓温高低又有分层现象,上部仓温高,下部仓温低2)粮温的变化::粮温日变的最高值与最低值较仓温日变推迟1-2小时,仅限于粮堆表面至30cm处•湿度与粮食水分         仓内及仓堆孔隙中空气湿度对粮食水分含量影响很大,粮食入仓后水分的变化,除漏雨、仓墙或地坪受潮渗漏等原因外,都是空气湿度变化引起的。

      1)粮食水分的再分配:当高水分粮与低水分粮混合堆放时,粮食的水分能通过水分的吸附和解吸作用而转移,环境温度越高转移速度越快,必须把干湿粮食分开堆放2)空气对流引起粮食水分的转移:粮食水分随冷、热空气对流而移动,例如粮堆内部热空气因相对密度小而上升,水汽也随之上升,至表面遇冷,出现结露,于是表层粮食水分增加秋季与春夏交替季节表现明显3)湿热扩散:粮堆内部水分按热流方向转移的现象称为湿热扩散粮堆水分会从温度高的部位向温度低的部位转移,常发生在阴冷的墙壁、柱石、周围和底部,由于温度低,造成水分大,容易发生霉变,影响储粮安全,因此要经常进行倒垛处理、轮换垛位放置、预留通风道、保持粮垛与墙体一定距离等都是现实工作中维护储粮安全的有效措施 储粮过程的三大危害储粮过程的三大危害•结露:在粮堆的表面或内部出现凝结水的现象•发热:由于热量的聚集,使粮堆温度出现不断升高的现象•霉变:发热继续,引起的霉变现象霉变往往伴随着发热 危害之一:结露危害之一:结露•引起储粮结露的主要原因是粮堆不同部位之间出现温差,温差越大结露越严重1、表层结露:多发生在季节转换时期,如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快,仓温和粮堆表层温度形成温差,粮堆内部的热空气向表层扩散,使表层结露。

      2、粮堆内部结露:粮堆内部存在较大温差出现温差的原因:一是粮堆的生物成分,主要是粮虫、螨集聚活动,放出大量的湿热,并向四周扩散,特别是杂质聚集的部位更容易放出大量的呼吸热;二是外温影响使粮堆内部出现严重的粮温分层或向阳面和背阳面出现粮温分层;三是部分高温粮或低温粮混入正常粮堆由于粮堆内温差的存在,在对流作用或湿热扩散作用下,使低温部位湿度增大,产生结露3、热粮结露:热粮入仓遇到库内冷的地坪、墙壁、石柱等,因温差大发生结露4、密封储粮结露:应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储粮时,只要薄膜内外的温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结露如薄膜外温高内温低时,在薄膜外面就会结露,如春夏之交,出现这种情况对储粮影响不大,但应防止露水侵入如薄膜外温低内温高时,在薄膜内面就会结露,如秋冬之交,出现这种情况对储粮影响很大,即使膜内缺氧,也会引起生霉5、其他情况下的结露:如通风不合理、冷空气入仓、粮食水分高等         储粮结露后,使粮食局部水分增加,引起酶活力增强,呼吸作用旺盛,储粮结露后,使粮食局部水分增加,引起酶活力增强,呼吸作用旺盛,储粮中的虫、螨大量生长发育,最终引起粮堆发热、发芽、霉变、腐烂等储粮中的虫、螨大量生长发育,最终引起粮堆发热、发芽、霉变、腐烂等。

      危害之二:发热危害之二:发热   发热的原因1、生物因子的作用:粮食在储藏过程中自身的代谢作用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但由于代谢微弱,不可能导致发热粮食发热的主要因素是有害生物的活动,粮食储藏过程中,储藏真菌逐步取代田间真菌,在湿度达到70-90%时,储藏真菌开始繁殖,特别是以曲霉和青霉为代表的霉菌活动,使粮堆发热在常温下,粮食水分低于14%时,粮食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都很弱,当粮食水分较大时,微生物的呼吸强度要比粮食自身的呼吸强度高百倍乃至万倍,水分越大微生物活动越强,产热量越多,粮堆发热速度越快同时虫和螨对发热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2、物理学因素:储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的活动会产生热量,由于粮堆的空隙小,导热性差,热量很难及时散发,造成热量在粮堆内积聚,更加速了粮堆的发热过程 危害之三:霉变危害之三:霉变     霉变分为三个阶段:1、初期霉变:变质症状(1)变色:粮食失去原有色泽,变灰发暗,如大米的“反白”,玉米的“褐胚”2)轻微异味:玉米有甜味或酒味,出现“闷热气”3)发潮:粮食表面潮润,有“出汗、返潮”现象,手插入粮堆有涩感4)粮粒变软(5)粮温异常2、生霉:变质症状(1)粮温明显升高(2)霉变部位变为灰绿色、黄绿或黄褐、棕色或红色,出现“生毛”、“点翠”现象。

      3、霉烂:产生霉、酸、腐臭味      霉变的类型:1、劣质霉变:“三高”粮(杂质大、水分高、碎子多)易霉变,以局部杂质集聚区常发生2、结露霉变3、吸湿霉变4、水浸霉变 霉变玉米的状态表现霉变玉米的状态表现 立筒库的通风散热方式立筒库的通风散热方式一、压入式通风 二、吸出式通风三、压入与吸出相结合 立筒库通风的目的与条件立筒库通风的目的与条件•立筒库通风的目的:降温•允许通风的条件:气温低于粮温8℃;空气干燥•通风结束的条件:粮温降低4℃即可停止通风粮食最高安全储存温度粮食水分%1213141516最高安全储粮温度 3025201510 露天储粮注意事项露天储粮注意事项•地基的建造:堆基高出地面20-30cm,整个堆基地坪中间略高于四周,坡度以1:200逐降,地坪平坦、光滑,无坚硬物,以免损坏铺垫材料•地坪铺垫材料:在堆放粮食前应在地坪上铺垫1层油毡和1层塑料薄膜,防潮防水薄膜要比仓基宽1-1.5m,以便与覆盖篷布重叠•苫盖的选择:(1)篷布:太重,需要不断油漆2)PVC维纶双面涂塑革:较轻,成本低,透气性与隔湿性不理想,怕鼠咬,易破损漏雨•做好日常管理:自然通风,防鼠,防虫(粮面密闭杀虫)。

      玉米霉变与霉菌毒素控制标准玉米霉变与霉菌毒素控制标准•玉米在收获前,由于连阴雨造成玉米在灌浆过程中被田间霉菌感染,主要产生:呕吐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玉米在储藏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储藏过程被储藏霉菌感染,主要产生: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毒性小)玉米霉菌毒素接受控制标准毒素类别乳猪料与母猪料其它猪料呕吐毒素(ppb)≤500≤ 1000黄曲霉毒素(ppb)≤ 30≤ 50玉米赤霉烯酮(ppb)≤ 50≤ 100T-2毒素(ppb)≤50≤100烟曲霉毒素(伏马毒素)(ppb)≤ 100≤500 玉米的化验指标玉米的化验指标•水分•杂质•不完善粒•虫蛀粒与活虫•霉变粒及相关霉菌毒素•感官:色泽、气味、软硬度、热度•脂肪酸值•玉米品评检查(对于仓储时间长的玉米) 玉米品评试验玉米品评试验1、原理    对玉米样品直接评定其色泽、气味后,再将玉米制成玉米面粉,蒸制成窝头,用感官评定窝头的气味、色泽、外观形状、内部性状、滋味等,进一步判定储藏玉米品质的变化2、色泽、气味评定    色泽用“正常或呈现明显发暗、变色”;气味用“正常或有辛辣味、酒味、哈味”等描述。

      3、蒸煮品评3.1窝头蒸制:在铝锅内加入适量水,用电炉加热至沸腾,取下锅盖,将制做成型的窝头放于蒸屉上,盖上锅盖,猛火蒸20min,停止加热3.2品评:将蒸制好的窝头取出,切成小块,趁热品尝趁热品尝3.3品评的基本要求:品评时间应在饭前1h或饭后2h进行3.4品评顺序    先趁热鉴定窝头气味,然后观察窝头色泽、外观形状、内部性状,再通过咀嚼,品评滋味3.5评分    根据窝头的气味、色泽、外观形状、内部性状、滋味,对照参考样品进行评分,将各项得分相加即为品尝评分3.6结果计算    根据每个品评人员的品尝评分结果计算平均值,个别品评误差超过平均值10分以上的数据应舍弃,舍弃后重新计算平均值最后以品尝评分的平均值作为玉米蒸煮品尝评分值 项目分数级别气味(40分) 正常清香:28.0—40分;较浓甜气味或轻微酒味:24.0—27.9分;有辛辣味、哈味:12.0—23.9分;有刺鼻辛辣味、严重哈味:0—11.9分 色泽(10分) 正常:7.0—10分;变淡:6.0—6.9分;发灰发暗:3.0—5.9分;严重发灰发暗:0—2.9分 外观形状(5分) 表皮光滑:3.5—5.0分;表皮光滑,有细小裂纹:3.0—3.4分;表皮粗糙,有较多裂纹:1.5—2.9分;表皮非常粗糙,有较大裂纹:0—1.4分。

       内部性状(5分) 正常,无色浅呈夹生状块:3.5—5.0分;有少许色浅呈夹生块:3.0—3.4分;有较多色浅呈夹生块:1.5—2.9分;严重夹生状结块:0—1.4分 滋味(40分) 玉米固有香味,无异味:28.0—40.0分;较浓甜气味、轻微发酵味:24.0—<27.9分;无香甜味,后味发苦发哈:12.0—<23.9分;严重苦味、哈味、霉味:0—11.9分 总体品分≥70分可以做猪料用玉米品评结果统计 玉米淀粉加工及其副产品利用玉米淀粉加工及其副产品利用•玉米皮(玉米纤维饲料)•喷浆玉米皮(喷浆玉米纤维饲料)•玉米胚芽饼(机榨)•玉米胚芽粕(一次浸出和二次浸出)•喷浆玉米胚芽粕•玉米蛋白粉(CP:45、50、55、60) 玉米淀粉加工玉米淀粉加工—浸泡环节浸泡环节•玉米浸泡过程是用亚硫酸和乳酸共同作用的过程•第一步:玉米与高浓度乳酸浸泡水接触,使玉米胚乳细胞壁上形成洞和坑•第二步:玉米与高浓度的SO2浸泡水接触,由于第一步在胚乳细胞壁上形成许多洞和坑,SO2水更容易进入胚乳内,与胚乳内蛋白质基质反应,解开淀粉与蛋白质连接键•玉米浆的形成:玉米浸泡结束剩余排出的浸泡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稀玉米浆,然后把稀玉米浆送到蒸发工序进行浓缩成含干物质70%的商品玉米浆,它除了含有可溶性蛋白质以外,还含有在浸泡过程中溶出的其他可溶物,如糖分,灰分、乳酸等物质,也含有残留的亚硫酸成分。

      它被发酵工业广泛应用,国内比较大的使用单位是生产抗生素和味精的企业,当作培养基的营养液但是由于近年玉米淀粉生产增长较快,玉米浆的产出量大,一些厂家就将浓缩后的玉米浆掺入玉米纤维麸质饲料和玉米胚芽饼(粕)中 玉米浆的质量玉米浆的质量一、质量标准:干物质40%以上,酸度不大于14% ,蛋白质40%以上(干基),亚硫酸SO2不高于0.3%(以干物计),外观为浓稠不透明黄色或褐色液体玉米浆中乳酸含量较高10-20%,但具体含量与浓缩程度相关二、玉米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低的影响因素:(1)玉米浆中干物蛋白质含量与乳酸含量几乎呈线性关系,乳酸含量大于12%,蛋白质含量则大于40%如有的检测数据显示,乳酸含量为12.51% ,蛋白质含量为44.37%;乳酸含量为13.91% ,蛋白质含量为46.65% ;乳酸含量为18.74% ,蛋白质含量为47.80% 2)提高玉米浆中乳酸含量的措施:适当降低浸渍亚硫酸SO 2含量和降低浸渍温度,延长浸渍时间,坚持逆流循环,必要时将快放罐的老玉米浆少量倒至新加料的第2—3罐,或培养乳酸菌加入系统等 玉米淀粉加工玉米淀粉加工—玉米破碎和胚芽分离玉米破碎和胚芽分离玉米一次破碎第一次分离胚芽、玉米二次破碎第二次分离胚芽 玉米淀粉加工玉米淀粉加工—精磨和纤维分离精磨和纤维分离玉米精磨使用的设备:针磨。

      纤维分离设备:压力曲筛 玉米淀粉加工玉米淀粉加工—淀粉与蛋白分离淀粉与蛋白分离玉米蛋白粉质量的高低与麸质成分分离的干净程度有关玉米蛋白粉中的蛋白主要是醇溶蛋白 玉米淀粉加工副产品检测指标玉米淀粉加工副产品检测指标•水分•粗蛋白(喷浆原料其蛋白高低与喷浆多少有关)•霉菌毒素•灰分•色泽:越浅越好•气味:无焦糊味(特别是胚芽饼)和臭味•口感:酸味(影响适口性)•粗脂肪(饼类)•亚硫酸含量(必要时) 喷浆原料使用中注意问题喷浆原料使用中注意问题•由于玉米浆中含有亚硫酸,对动物消化系统有危害,影响动物的采食,在使用时要注意控制添加量•在生长猪的试验中发现:配合饲料中玉米浆的含量超过2.25%,猪的采食量明显下降•按喷浆玉米皮来计算:纯玉米皮蛋白为8-10%,玉米浆的蛋白为40%,要使喷浆玉米皮的蛋白达到18%,则需要在玉米皮中喷加30%的玉米浆液,也就是说喷浆玉米皮在猪配合料中最高添加量不能超过7%其它原料以此类推 玉米蛋白粉使用中注意问题玉米蛋白粉使用中注意问题•由于玉米蛋白粉中的蛋白主要是醇溶蛋白(不溶于水、酸和碱,只溶于70%的乙醇中)和少量的谷蛋白,质量波动性大(湿料烘干的时间),同时由于其含有亚硫酸,添加量要受到限制,臭味越浓,SO2浓度越高,湿料放置时间越长,霉变的可能性越大。

      特别是幼小动物不要添加,中大禽类以3-5%添加为好 玉米糁生产工艺流程玉米除杂去石浸润粗磨,分离胚芽细磨胚芽分级筛烘干干玉米渣成品玉米面各种等级玉米糁湿玉米渣玉米糁加工及副产品利用玉米糁加工及副产品利用 玉米糁副产品玉米糁副产品•玉米面:可以替代玉米使用使用新鲜货,不易久藏•玉米渣:含玉米皮、少量玉米胚芽、部分玉米面和少量玉米糁检查水分(烘干不彻底,水分偏高)、温度和气味,使用新鲜货,不易久藏•玉米胚芽饼:质量较好,但掺假多,蛋白含量低 酒精加工与副产品利用酒精加工与副产品利用•主原料:玉米、小麦、淀粉•辅助原料:酶制剂、尿素、纯碱、活性干酵母、硫酸(1)酶制剂: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和糊精;糖化酶将麦芽糖和糊精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2)尿素:酵母菌的氮源(3)纯碱:清洗剂,清洗除菌4)活性干酵母:发酵菌种,通过酵母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5)硫酸:调正发酵液的PH值,创造发酵环境 酒精干法加工工艺(国内企业)酒精干法加工工艺(国内企业)全玉米加工 酒精的湿法加工工艺酒精的湿法加工工艺淀粉发酵 DDGS生产工艺生产工艺酒精酒精(酒精发酵塔)(酒精发酵塔) DDGS的营养特性(全脂与脱脂)•DDGS的理化特性:不同来源的DDGS其理化性质也不一样,一般是从颜色,气味,粒度,容积密度,酸碱度(pH),流动性,货架寿命及吸湿性几个特性来判断它的优劣程度。

      高质量的高质量的DDGS表现为金黄色表现为金黄色•(1)玉米本身的色泽对其生产出来的DDGS的颜色有着很明显的影响;•(2)烘干过程中,发酵浓缩液添加的比例不同DDGS的色泽也有差异;•(3)加热的温度、时间等因素对DDGS的外观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温度控制在407~598℃)过高或者过久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氨基酸利用率低•DDGS中营养成分的变异(1)DDGS中DDS的比例不同对其营养成分有很大的影响DDS的比例越高,其蛋的比例越高,其蛋白质的含量越低,脂肪的含量越高,磷的含量也会提高;白质的含量越低,脂肪的含量越高,磷的含量也会提高;(2)DDGS中的赖氨酸和色氨酸缺乏,变异也大赖氨酸含量在0.61%~1.06%之间,平均为0.89%3)DDGS的霉菌毒素一方面受玉米质量的影响 ,另一方面未烘干的DDGS副产品水分含量高,存放时间长,霉菌容易生长,因此霉菌毒素含量很高,可能存在多种霉菌毒素,会引起家畜的霉菌毒素中毒症导致免疫低下和病患率升高,生产性能下降 (4)DDGS中的脂肪含量  DDGS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高,容易发生氧化,能值下降,对动物健康不利,影响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如胴体品质、牛奶的质量。

      5)DDGS中的纤维含量  玉米DDGS副产品中的纤维含量高,单胃动物利用率低6)DDGS对适口性的影响  玉米DDGS使用不当将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如刚出厂时DDGS酒味很浓,用于生产猪饲料,添加5%~6%就会导致饲料适口性下降,而存放一段时间之后,则刺激性气味明显减弱,适口性有所提高 DDGS的应用的应用•肉小鸡建议用量为肉小鸡建议用量为3%,中大鸡用量,中大鸡用量5-10%,要注意能量水平,要注意能量水平与赖氨酸、蛋氨酸水平的适当调整;蛋小鸡在与赖氨酸、蛋氨酸水平的适当调整;蛋小鸡在5%以内;产蛋以内;产蛋鸡建议在鸡建议在10-15%,同样需调整能量、赖氨酸、蛋氨酸水平,,同样需调整能量、赖氨酸、蛋氨酸水平,否则易造成产蛋率下降(尤其是在夏天进食少)否则易造成产蛋率下降(尤其是在夏天进食少) •DDGS能更好地用于生长肥育猪饲粮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源能更好地用于生长肥育猪饲粮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源另外,另外,DDGS能预防猪肠道消化疾病能预防猪肠道消化疾病DDGS在不同猪日粮的在不同猪日粮的最大用量分别为:仔猪、生长猪、泌乳母猪、后备母猪为最大用量分别为:仔猪、生长猪、泌乳母猪、后备母猪为5-10%,怀孕母猪、空怀母猪为,怀孕母猪、空怀母猪为10-20%,但饲料中需同时添加,但饲料中需同时添加赖氨酸和色氨酸。

      赖氨酸和色氨酸DDGS开始时可以低水平添加,然后逐开始时可以低水平添加,然后逐渐增加用量,直到最高用量,特别是对于母猪)渐增加用量,直到最高用量,特别是对于母猪)•DDGS的粗蛋白含量较高,且降解度较低,因此是反刍动物的粗蛋白含量较高,且降解度较低,因此是反刍动物理想的豆粕替代品理想的豆粕替代品DDGS是较好的过瘤胃蛋白质(是较好的过瘤胃蛋白质(RUP)饲)饲料,且料,且RUP中氨基酸的比例平衡较好用中氨基酸的比例平衡较好用DDGS替代玉米和替代玉米和豆粕,可改善瘤胃内环境,从而改善瘤胃发酵状况豆粕,可改善瘤胃内环境,从而改善瘤胃发酵状况DDGS中粗纤维和脂肪含量较多,可以替代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淀中粗纤维和脂肪含量较多,可以替代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淀粉,有助于维持瘤胃微生态平衡和稳定瘤胃粉,有助于维持瘤胃微生态平衡和稳定瘤胃pH值,减少瘤胃值,减少瘤胃酸中毒在精料中的添加量以酸中毒在精料中的添加量以10%~~20%为宜 DDGS的检测指标•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全脂)•粗灰分•色泽(色泽越黄越好)•气味(发酵酒香味)•酸味•KOH溶解度•霉菌毒素 小麦制粉的前处理工艺小麦制粉的前处理工艺小麦的加水调质作用:一是使麦皮与胚乳结合松弛。

      二是加水后麦皮坚韧而有弹性,加工中麸皮不易碎 小麦制粉小麦制粉 麦胚提取工艺麦胚提取工艺麦胚的分离原理:利用胚乳、麸皮和麦胚的比重不同,麦胚的比重比胚乳轻、比麸皮重,通过重力分选机分离,提取麦胚,经过麦胚压片机压成胚片重力分离机麦胚压片机 麸皮与麦胚的检测指标麸皮与麦胚的检测指标•水分•粗蛋白•粗脂肪(麦胚)•夹杂物(麦胚中含麸皮、麸皮中含麦杂)•新鲜程度(生产日期)•粗灰分 大豆的组成大豆的组成•豆皮:占8%,粗蛋白含量12%•豆仁:占74%,粗蛋白含量47%•豆油:占18%                       43%与46%豆粕的配方原料组成43%豆粕46%豆粕豆皮103豆仁9097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抗营养因子含量危害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2.0增加胰腺的合成与分泌.胰腺肥大,抑制生长 血球凝集素 1.5红血细胞凝集 低聚糖 0.8-5.1肠胃胀气 产雌激素因子 0.26抑制生长,子宫增大 皂苷 0.3-0.5 抑制胰凝乳蛋白酶和胆碱酶的活性 植酸 1.41降低微量元素和生物效价,磷的有效性,降低蛋白质的溶解性和酶的活性  膨化豆粕的加工工艺膨化豆粕的加工工艺蒸脱处理 片状豆粕的加工流程片状豆粕的加工流程 豆粕加工中几个关键环节豆粕加工中几个关键环节•蒸脱或蒸炒环节:一般温度在80℃左右,处理时间 30分钟以上。

      处理时间的长短与豆粕的色泽、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有关•膨化环节:不是为提高豆粕的消化率而考虑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油脂的浸出量,当然对提高消化率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对抗营养因子的处理也起到进一步消除的目的片状豆粕由于缺乏膨化环节,豆粕中残油量大,如果加热适度,片状豆粕的质量比膨化豆粕质量好•由于油厂增加了膨化环节,个别油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人为缩短蒸脱的处理时间,造成豆粕偏生•对于霉变或氧化的变质坏子,在热处理时色泽容易变深,表现为棕红色或褐色,对豆粕的品质影响很大特别是豆粕中出现少量的棕红色或褐色豆粕,这是坏子或过熟粕人为掺杂造成的 豆粕的检测指标豆粕的检测指标•水分•粗蛋白•灰分(含杂量)•尿酶活性(≤0.4)•KOH溶解度(85-75%)•感官指标(色泽、气味、豆皮) 尿酶与蛋白质溶解度测定意义尿酶与蛋白质溶解度测定意义•尿酶活性:是用以鉴定豆粕加热程度是否足以破坏其中大部分抗营养因素的一个指标,由于它无负值所以对加热过度的豆粕意义不大而蛋白质溶解度则可区别加热过度而蛋白质溶解度则可区别加热过度的严重程度,同时它也可鉴别生大豆或加热不足的豆粕,的严重程度,同时它也可鉴别生大豆或加热不足的豆粕,但不够灵敏。

      但不够灵敏因此,在采购豆粕时尿酶活性与蛋白质溶解度都要测定酶活性过高,说明太生,饲喂动物后易引起腹泻等症状尿酶活性过低,说明加工过度,某些营养物质特别是其巾的氨基酸受到破坏,并产生有害物质•蛋白质溶解度测定原理是:豆粕加热过度使游离氨基酸与其他化合物的基团形成不能为消化酶所打开的分子键和分子内的结合键,因而降低了蛋白质的溶解度蛋白质溶解度越低则说明豆粕加热越过度,动物的消化率越低•尿酶活性低而蛋白质溶解度高的豆粕较好尿酶活性低而蛋白质溶解度高的豆粕较好,尿酶活性高而尿酶活性高而蛋白质溶解度也高的豆粕偏生蛋白质溶解度也高的豆粕偏生,尿酶活性低而蛋白质溶解尿酶活性低而蛋白质溶解度也低的豆粕过熟度也低的豆粕过熟 生大豆中的尿酶含量与抗胰蛋白酶含量相近变化规律相似 大豆水分与热处理时间对尿酶活性的影响 大豆水分和热处理时间对抗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花生中的抗营养因子花生中的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皂甙          危害严重的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通过加热可以处理掉 花生粕加工流程花生粕加工流程花生仁清理分级(大小分开)烘干\冷却70%-75%轧胚蒸炒预榨浸出花生粕25%-30%热风烘炒吸风降温轧糁破碎\脱皮(花生仁皮) 花生仁粕的检测指标花生仁粕的检测指标•水分•粗蛋白•灰分•KOH溶解度•感官(色泽、气味)•黄曲霉毒素 棉籽中抗营养因子棉籽中抗营养因子•棉酚:棉酚:是存在于棉籽色素腺体中的一种毒素。

      棉酚占棉籽重的0.6—1.0%棉酚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两类其中结合棉酚一般不溶于油和有机溶剂、难以被动物消化吸收,可随粪便排出体外,所以主要是游离棉酚有毒性棉酚的中毒表现为:生长受阻,生产能力下降,贫血,呼吸困难,繁殖能力下降甚至不育,严重时死亡棉酚的中毒机理可能如下:棉酚是细胞、血管和神经的毒物,可刺激胃肠黏膜,引起胃肠炎,能损害心、肝、肾等器官在体内可与蛋白质、铁结合,干扰一些重要的功能蛋白质—酶及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降低赖氨酸的有效性,在榨油过程中,棉酚的活性醛基可与赖氨酸的– ﻉ氨基发生Mallard反应,从而降低赖AA的有效性,更加剧了赖AA的不足,导致动物生长受阻,生产性能下降 •环丙烯脂肪酸:环丙烯脂肪酸:棉籽饼残油中含有两种环丙烯脂肪酸,即苹婆酸和锦葵酸二者在棉籽油中的含量约为1-2%,它们可改变鸡、鱼和单胃动物的脂类代谢,对肝微粒中的脂肪酸脱氢酶(使吸收的饱和脂肪酸脱氢变为不饱和脂肪酸)有抑制作用,从而改变组织和乳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单宁和植酸:单宁和植酸:棉籽饼粕均含有一定量的单宁和植酸,对蛋白质、AA和矿物元素利用及动物生产性能均有一定影响。

                通过热处理可以降低游离棉酚的含量通过热处理可以降低游离棉酚的含量 棉粕加工流程棉粕加工流程棉籽清洗脱线剥壳仁壳分离软化轧胚蒸炒预榨浸出棉粕 棉粕的检测指标棉粕的检测指标•水分•粗蛋白•灰分•K0H溶解度•感官(色泽、气味、含绒壳率) 菜籽中的抗营养因子菜籽中的抗营养因子•硫葡萄糖甙:本身无毒,但是,当油菜籽破碎后,在一定的水分和温度条件下,在自身含有的芥子酶的作用下将硫葡萄糖甙水解成有毒物质:(1) 恶唑(zuo)烷硫铜(OZT):阻碍甲状腺素的合成,导致甲状腺肿,动物生长缓慢2) 异硫氰酸酯(ITC):具有辛辣味,严重影响适口性,并对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引起胃肠炎等,还能抑制甲状腺滤泡浓集碘的能力,从而导致甲状腺肿大,降低动物生长速度3) 腈(jing):可引起细胞内窒息,抑制动物生长,引起肝、肾肿大,毒性比OZT和ITC大的多,但它的含量一般较少       总体来说,恶唑(zuo)烷硫铜是菜籽饼中的主要有毒成分,其次是异硫氰酸酯•芥子碱:  是一种芥子酸和胆碱构成的酯,在菜籽饼中的含量为1%左右味苦,可降低饲料的适口性,芥子碱与腥味蛋的产生有关,鸡采食后,芥子碱在肠道分解产生胆碱,进而产生三甲胺,该物质有挥发性,具有鱼腥味,产生腥味蛋。

      但正常情况下,白壳蛋鸡体内有三甲胺氧化酶,可将三甲胺氧化成三甲胺而除去腥味,故不会产生腥味蛋,而褐壳蛋鸡体内没有这种酶,会产生腥味•植酸•单宁:是一种多元酚化合物,有苦涩味,影响适口性,且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被氧化并产生聚合作用从而使菜籽粕颜色变黑,并产生不良气味多酚化合物还能与蛋白质结合使其营养价值显著降低       热处理可以使芥子酶失活,从而控制硫葡萄糖甙的分解热处理可以使芥子酶失活,从而控制硫葡萄糖甙的分解 菜粕加工流程菜粕加工流程菜粕清洗轧胚蒸炒预榨浸出菜粕 菜粕的检测指标菜粕的检测指标•水分•粗蛋白•灰分•KOH溶解度•感官(色泽、气味) 鱼粉的种类鱼粉的种类•按加工方式:蒸汽鱼粉和直火鱼粉•按鱼粉色泽分:白鱼粉、红鱼粉•按鱼粉品质分:超级鱼粉、台湾级鱼粉、普通鱼粉 鱼种与鱼粉色泽的关系鱼种与鱼粉色泽的关系•鳕鱼:白鱼粉•鲭鱼:黄棕色•沙丁鱼和鳀鱼(凤尾鱼):灰绿色•混杂鱼:正常生产时各种鱼类都混杂在一起,引起鱼粉的色泽深浅不一,但不影响鱼粉的质量 鱼粉的基本品质鱼粉的基本品质•蛋白高灰分低,鱼粉的品质高•蛋白高灰分高,可能存在掺假•蛋白低灰分高,鱼骨多•粗脂肪:8-10%,臭油脂味越浓,脂肪氧化变质越严重•灰分:14-18%•盐分:3-4%•挥发性盐基氮、组胺、游离脂肪酸:越低越好•气味:越清淡越好•外观:膨松、纤维状或颗粒明显,不是细粉状•产量:4吨鲜鱼生产1吨鱼粉 蒸汽鱼粉加工流程蒸汽鱼粉加工流程全鱼切碎蒸煮压榨过滤鱼饼鱼饼与溶浆混合物过滤干燥(80℃)冷却粉碎筛分鱼骨鱼粉鱼汁离心分离鱼溶浆毛鱼油 直火鱼粉加工流程直火鱼粉加工流程全鱼切碎干燥(120℃)压榨过滤鱼饼过滤粉碎筛分鱼骨鱼粉鱼汁毛鱼油 蒸汽与直火加工的不同点蒸汽与直火加工的不同点•蒸汽鱼粉加工的蒸煮环节:100℃将鱼煮熟•蒸汽鱼粉加工的干燥环节:80 ℃低温干燥,鱼饼与蒸汽不接触(蒸汽夹层烘干)。

      •直火鱼粉加工的干燥环节:高温直接对全鱼进行加热(120 ℃ ),加热时间长而且不均匀,鱼与蒸汽直接接触,加热过度产生组胺•同种鱼类,蒸汽鱼粉的品质要优于直火鱼粉 指标超级蒸汽鱼粉 台湾级蒸汽鱼粉普通蒸汽鱼粉酸价≤7≤10≤12挥发性盐基氮≤100≤120≤120组胺≤500≤1000粗蛋白≥67≥66≥65盐分≤3≤4≤4灰分≤16≤17≤18水分≤10≤10≤10开水冲煮气味 有清淡鱼鯹味无臭味有鱼鯹味无臭味有鱼鯹味臭味不浓鱼粉的选用标准鱼粉的选用标准 鱼粉的检测指标鱼粉的检测指标•粗蛋白•水分•灰分•盐分•酸价•挥发性盐基氮•组胺•KOH溶解度•胃蛋白酶消化率•氨基酸分析•镜鉴(掺假) 挥发性盐基氮挥发性盐基氮•指动物性食品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在腐败过程中,使蛋白质分解而产生氨以及胺类等碱性含氮物质此类物质具有挥发性产物其含量越高,表明氨基酸被破坏的越多,特别是蛋氨酸和酪氨酸因此鱼粉的营养价值大受影响 组胺组胺•是生物的敏感毒素,对消化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造成肠胃出血、糜烂,也称糜烂素组胺是原料在加工前被微生物分解的产物,腐烂越严重的鱼加工成的鱼粉组胺含量越高因此组胺是评价原料品质的重要指标。

      酸价酸价•是评价鱼粉中脂肪的氧化程度酸价越高,表明脂肪氧化的越严重其结果是不饱和脂肪酸大量被破坏,鱼粉营养价值降低;产生难闻的气味,影响饲料适口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危害动物体健康 矿物质原料矿物质原料•石粉•磷酸氢钙•麦饭石•沸石粉•膨润土 矿物质原料中的有害因子•氟•砷•铅•镉•汞更换厂家或定期必须对有害因子进行送检更换厂家或定期必须对有害因子进行送检必要时在使用之前到厂家参观必要时在使用之前到厂家参观 磷酸氢钙的质量控制磷酸氢钙的质量控制•磷酸氢钙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枸溶性磷的含量,应不低于16.5%枸溶性磷即枸溶性磷即“ 动物体内弱酸的环境下能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磷动物体内弱酸的环境下能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磷”(1) 化肥型磷酸氢钙: 磷18% ;钙25% ;氟0.05%;枸溶性磷 2.7 %  用1 :1盐酸溶解,颜色发黑钙磷比例失衡)(2)矿物质型(粉末状)磷酸氢钙:为何是粉末状?为了降低成本,不将磷酸里面的杂质除去,在三段中和时,因为存在大量杂质,造成产品的结晶细小产品的外观是粉末状,流动性很差此产品的总磷含量不会高,一般在15.8%~16.6%左右氟合格的情况下,枸溶性磷的含量在13%左右。

      3)矿物质型(颗粒状)磷酸氢钙:是用粉末状磷酸氢钙经加压造粒而成,或是生产结晶状产品时产生的粉尘经造粒而成4)矿物质型(结晶状)磷酸氢钙:生产使用的磷酸经过氧化钙的一段脱氟除杂、二段脱氟除杂、三段和石灰乳中和生成磷酸氢钙因为除去了磷酸中15%的杂质,使磷酸的纯度提高了很多,因而和石灰进行中和反应时,形成了小的结晶颗粒此种磷酸氢钙吸收率高,钙磷比例极其平衡在使用中,粉尘少,流动性好每一个都是一个单独的晶体磷在17%左右;钙在21.3%左右;氟0.15 %左右;砷和铅< 0.002 % ,枸溶性磷16.5%左右 磷酸氢钙工艺流程图磷酸氢钙工艺流程图 石粉的加工方法之一大石块大破碎小破碎筛分大石粒中石粒小石粒细石粉用石头加工的细石粉中会含有部分泥土,造成钙含量偏低用石头加工的细石粉中会含有部分泥土,造成钙含量偏低 石粉的加工方法之二大石块大破碎磨粉(雷蒙磨粉机)沙克龙分离粗石粉面状石粉面状石粉可以根据要求生产不同目数的产品:面状石粉可以根据要求生产不同目数的产品:80-200目目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