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期末复习唯物论知识.doc

28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84128342
  • 上传时间:2023-0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唯物论 部分逻辑知识线索:1、物质 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的表现:自然界、人类社会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2、绝对运动、相对静止,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世界观)3、规律:含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如何用原理)4、物质决定意识:表现(产生和起源,人脑的机能,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本质);原理5、意识能动作用:意识活动的特点(三性);表现(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调节和控制);意识能动作用原理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如何做到(尊客,发主,两个结合两个反对)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从逻辑上看,需要掌握的内容是:1、世界的物质性:在把握物质、物质性的含义的基础上,了解世界物质性的表现,最终上升为世界物质性原理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关于绝对运动,要掌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以及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关于相对静止,要掌握相对静止的含义和表现;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在世界观上看,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两种错误观点3、规律:了解规律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从而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反对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蛮干。

      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2、物质性的概念:物质性是事物所具有的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属性具有物质性的事物被称为客观事物,与之相对的是主观事物物质与物质性物质是对客观实在的描述;物质性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属性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同属性的概括和总结,是一种哲学抽象,二者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世界物质性的表现(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固有的)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反神创)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简记)(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尊重世界的物质性,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反对的错误倾向:反对违背世界的物质性的主观蛮干二、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1、绝对运动(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物质具体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那会导致形而上学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那只会导致唯心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哲学意义的条件1、条件的含义:A事物的发生引起B事物的发生,那么A就是B的条件2、条件的属性:外在的、相对的、暂时的2、相对静止(1)相对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处于量变没有发生质变),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没有发生某种特殊运动)。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对运动问题的哲学观点的点评1、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河流”,承认了运动是绝对的,是正确的2、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河流”,用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是一种诡辩论3、惠施“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用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是一种诡辩论4、僧肇“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用相对静止否定绝对运动的存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不变论5、芝偌“飞矢不动”,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绝对化,从而陷入了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6、王夫之“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是一种认为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相统一的观点,是正确的7、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认为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是正确的8、慧能“仁者心动”,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

      三、规律1、规律的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对规律的探讨下列属于规律的有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太阳从东方升起 C.铁块生锈(水往低处流) D.我每天早上6:00起床,已经形成了规律第一、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规律现象只是规律的表现,如“苹果落地”;第二、哲学上讲的规律概念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征的概括和总结,决不能等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第三、不能把规则当成是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而规则、守则则是主观的第四、规律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2、规律的客观性的表现: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3、规律的普遍性的表现: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4、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2)方法论:第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第二、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反对的错误倾向(形而上学的表现)第一、反对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蛮干,这只能导致规律的惩罚,其行为必然失败;(主观主义)第二、反对在客观规律面前无所作为,不懂得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保守主义思想保守主义)规律运用的两种情况1、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2、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题目示例1: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材料二: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安全“回家”2007年,中国航天员将实现太空行走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发射了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请运用所学的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材料一中由于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就体现了这一点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材料二中神六“回家”、实行太空行走以及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都体现了这一点题目示例2:材料:“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四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三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两百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问题:有人说,人们能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说明意识能突破规律的制约请你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对这种观点予以评价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因此认为意识能突破规律的制约是错误的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能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是人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结果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人们只是利用了物体运行规律,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从逻辑上看,需要掌握的内容是:1、意识的本质:在把握物质决定意识表现的基础上,理解意识的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最终上升为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意识的作用,要掌握意识活动的特点,理解意识作用的表现为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终上升为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表现,反对违背客观事物与规律的主观主义和保守主义4、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尊重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物质决定意识的表现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物质世界产生意识的过程中,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3)因此,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条件反射分为:由于具体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第一信号系统,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所特有的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那么,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对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4、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如何理解“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1、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指意识是人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