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计量地理学论文1.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6127447
  • 上传时间:2017-09-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2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Comment [z1]: 数字及英文,尽量采用 Times New Roman字体,下同Comment [z2]: 论文的表述需要严谨,“举世无双”是虚指,可以采用比较客观的描述Comment [z3]: 删除引号,关键词不用引号的Comment [z4]: 这个概念有出处吗?如果有,需要标出1基于集中化分析的云南省“一极集中”现象分析(地理科学 13A,董一凡,134130004)摘要:20 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国开启了举世无双的城镇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行政中心的省会首府往往创造或巩固了其所在行政区经济中心的地位,这一现象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本文是基于集中度指数研究云南省的人口集中进程,阐述本世纪初的 10年,云南省城镇化进程宏观上的得失关键词:集中化指数, “一极集中” ,云南省1. 概念解析1.1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是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的曲线与均匀分布累计频率直线相比,洛伦兹曲线是上凸的洛伦兹曲线上凸水平越高,就意味着数据越集中,研究对象的分布更集中洛伦兹曲线越接近均匀分布累计曲线,就以为数据越分散,研究对象的分布更均匀1.2集中化指数集中化指数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的指数。

      集中化指数越大,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高,反之则集中化程度越低、数据分布越均衡通过计算集中化指数,可以定量化地比较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只有数据个数相同、横坐标划分一致的情况下,才有可比性集中化指数的公式:I=(A-R)/(M-R)其中 A——实际数据的累计百分比总和R——均匀分布时的累计百分比总和M——集中分布时的累计百分比总和1.3“一极集中”这一概念最早是阐述日本在 20世纪 80年代开始经济要素从向“第一国土轴”集中,进一步变成向首都圈单独集中的现象一极集中往往建立在有“中央指向传统”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权威领导和国有企业发挥顶梁柱作用,我国的行政中心往往是区域内最大的城市,更容易形成省会的“一极集中” 22. 数据图像和分析2.1“五普”和“六普” 1各地州常驻人口对比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昭通市楚雄州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版纳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丽江市怒江州迪庆州临沧市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00年 实 际 累 计 百 分 比 2010年 实 际 累 计 百 分 比累 计 均 匀 百 分 比 累 计 集 中 百 分 比两 次 人 口 普 查 常 驻 人 口 洛 伦 兹 曲 线 对 比图一 2000 年和 2010 年云南省常住人口分布洛伦茨曲线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各地州 2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累计百分比为1071.09%。

      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各地州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累计百分比为1076.27%又因为本省共计有十六个地州,可以得出均匀分布的累计百分比为 850%,集中分布的累计百分比为 1600%按照 I=(A-R)/(M-R),可得云南省 2000 年常住人口集中化指数为 29.47%,云南省 2000 年常住人口集中化指数为 30.17%图一的 2000 年实际累计百分比和 2010 年实际累计百分比两条曲线的重合度非常高,表明常住人口分布在过去的十年里变化不大其中,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大理州、楚雄州和红河州六州市组成的“T”字轴的常住人口在 2000 年占到全省的 57%左右,到了2010 年下降了 3%对应的是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和楚雄州组成的滇中地区,常住人口上升了 1%过去全省人口集中在昆明为交点的“T”字轴的情况有所变化,但是常住人口涌入昆明周边的趋势没有改变2.2“五普”和“六普”各地州非农业人口对比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各地州非农业人口占全省非农业人口比例累计百分比为 1202.98%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各地州非农业人口占全省非农业人口比例累计百分比为 1160.03%。

      又因为本省共计有十六个地州,可以得出均匀分布的累计百分比为850%,集中分布的累计百分比为 1600%按照 I=(A-R)/(M-R),可得云南省 2000 年非农业人1即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2昭通等地级市在 2000 年应当为地区,普洱市在当时为思茅市,在此为了和 2010 年作对比特作“市”3口集中化指数为 47.06%,云南省 2000 年非农业人口集中化指数为 41.37%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昭通市楚雄州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版纳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丽江市怒江州迪庆州临沧市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00年 累 计 实 际 百 分 比 2010年 实 际 累 计 百 分 比累 计 均 匀 百 分 比 累 计 集 中 百 分 比两 次 人 口 普 查 非 农 业 人 口 洛 伦 兹 曲 线 对 比10 年的非农业人口分布变化显示,云南省非农业人口集中化指数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在 2000 年,昆明市非农业人口占全省非农业人口比例高达 32.08%进一步统计则表明,四分之一的云南省非农业人口居住在昆明的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和西山区。

      到 2010 年,昆明市非农业人口占全省非农业人口比例下降到了 25.43% “T”字轴地区非农业人口占全省非农业人口比例由 70.49%下降到了 66.08%滇中地区非农业人口占全省非农业人口比例由 47.66%下降到了 45.21%但是在绝对数值上,昆明市非农业人口由 3176380 人上升到了 4116616 人, “T”字轴地区非农业人口由 6980091 人上升到了 10698954 人滇中地区非农业人口由 3177094人上升到了 5696207 人云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显示云南省在这 10 年里城镇化率提高了 14%,即有超过 600 万人实现了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在 T 字轴以外的城镇化进程更快,这和 2000 年后几个地区改为地级市有关Comment [z5]: 改为“与”Comment [z6]: 这个字是不是打错了啊42.32005-2014年间各地州 GDP对比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昭通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丽江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临沧市00.61.22005实 际 累 计 百 分 比 2008实 际 累 计 百 分 比 2011实 际 累 计 百 分 比2014实 际 累 计 百 分 比 累 计 均 匀 百 分 比 累 计 集 中 百 分 比2005-2014年 云 南 省GDP 归 属 洛 伦 兹 曲 线根据数据,2005 年-2014 年的 10年间,GDP 集中化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集中化指数最高值出现在 2009年为 50.53%,次高值是 2005年的 50.35%2010 年后,集中化指数一直低于 48%,在 2014年降低到了 46%左右T”字轴地区的 GDP份额从 74.78%下降到了 70.89%滇中地区的 GDP份额则从58.76%下降到了 55.80%昆明市占全省 GDP份额一直在 28-30%中间摇摆,但是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意味传统的非经济核心区域正在提高自己在全省经济增长大局中的地位3. 结论和反思3.1结论和大众观念中昆明及周边地区发展更快的印象不同,本世纪以来,远离昆明的地区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上,占全省比重都在提高昆明及周边地区组成的滇中地区虽然经济发展较快但是在全省经济人口版图中的地位并没有继续提高滇中以外的“T”字轴地区,也就是省政府提出的大理和蒙开个两个副中心的比重下降更快这与日本、韩国 80年代早期的情况有相似处,即经济要素从 “第一国土轴”向国土两端(边缘)扩散,而首都圈的地位更加巩固参考日韩的经验,笔者认为大理、蒙开个两个地区未来的副中心地位可能会大大衰弱昆明在经过目前的转型期后,可能作为整个滇中地区的领头羊,将云南省经济地理结构带向“一极集中” 。

      未来三分之一个云南省的城市人口和一般的地区生产总值可能来自滇中地区53.2 反思有关人口的数据都来自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时间距现在过远,可能不能更好地反映人口分布集中化指数的变化另外,笔者本来意图证明云南省的经济结构已经到了一极集中的时代,但是最后结论显示云南省还处于经济要素扩散阶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