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间脑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医学.ppt

90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69919842
  • 上传时间:2024-07-3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51MB
  • / 9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间脑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芮德源 教授-1- 间脑的位置l中脑的前上方l两个大脑半球之间l胼胝体的下方l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l除腹侧部之外,全为大脑所覆盖l图-2- 图图1 1-3-图1 间脑的境界l背侧面:以大脑小脑裂与悬突其上方的 大脑半球相隔l外侧面:与大脑愈合,内囊是其外侧界l内侧面:第三脑室l腹侧部:借漏斗与垂体相连,向下逐渐与中脑融合-4- 间脑的区分l间脑分为六部分:l 丘脑;l 丘脑上部;l 丘脑后部;l 丘脑下部;l 丘脑底部;l 第三脑室-5- 丘脑的外形l丘脑为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块l位置:l 内侧面:第三脑l 外侧面:内囊l 上面:是侧脑室的一部分l 下面:为丘脑下部、丘脑底部、中脑l 前面:尾状核头及穹窿l 后面:四迭体、侧脑室三角区 丘脑的外形l体积(大小):l 长4cm(平均3.8cm);l 宽2cm(平均1.4cm);l 高1.4cml方向:两侧均斜向前内l区分:丘脑前结节、丘脑枕、内侧膝状体、下丘臂、外侧膝状体、上丘臂 丘脑的内部结构l丘脑占间脑的大部,由近40个核团组成,核的结构、配列颇为复杂,有些核的功能意义不清l丘脑的上面及外侧面包被一层薄的白质带状层叫外髓板l在外髓板的外侧有一薄层灰质叫丘脑网状核l丘脑网状核的外侧与内囊接让 丘脑的内部结构l在丘脑实质内部(在切面上)可以看到:l由上面的带状层白质呈Y字形向内部延伸的一层白质叫内髓板,将丘脑内部分隔为:l1.丘脑前核l2.丘脑外侧核l3.丘脑内侧核l4.板内核(在内髓板的实质内) 丘脑的主要核团l一、丘脑前核一、丘脑前核l(一)位置位置 在内髓板分叉处的前方l(二)纤维联系纤维联系:l 乳头丘脑束 额叶皮质l乳头体 丘脑前核 扣带回前部 (三)功能功能:与内脏活动有关 是边缘系统重要环路的中间站 丘脑的主要核团l二、丘脑内侧核二、丘脑内侧核l(一)位置位置 位于内髓板的内侧l(二)纤维联系纤维联系l 室壁灰质(三脑室) 1.内侧部 丘脑下部l 眶回皮质 2.外侧部 (1)不直接接受上行感觉纤维 (2)与丘脑其它核团有广泛联系 (三)功能功能:是联合躯体、内脏、感觉冲动的 整合中枢 丘脑的主要核团三、丘脑外侧核三、丘脑外侧核((1)背侧部)背侧部 背外侧核、后外侧核 ((2)腹侧部)腹侧部 1)腹前核)腹前核 与纹状体有联系 苍白球→腹前核 纹状体 额叶 受损时→短暂舞蹈样手足徐动 2)腹外侧核)腹外侧核 与小脑有联系 ①传出:至运动皮质  ┌→红核─ ②传入:小脑齿状核→结合臂→腹外侧核 ③此核受损 小脑性共济失调 意向性肢体震颤 丘脑主要核团 腹外核的纤维联系 豆核襻苍白球 豆核束小脑齿状核→结合臂 腹外核 中央前 红核 回丘脑内侧核、背外侧核、枕核 间脑的核团 3)腹后核)腹后核 又分为腹后内、外侧核①脊髓丘脑束 ( 见教科书P118-F110) 腹后外侧核 内囊枕 中央 内侧丘系 后回1、2、3区 损害时 四肢躯干的深浅感觉障碍。

      ②三叉丘脑束 腹后内侧核 中央后回下部(头面部感觉区) 损害时 头、而部感觉障碍 丘脑的核团 躯体感觉在腹后的定位躯体感觉在腹后的定位:来自面舌的纤维 腹后核的最内下部来自小腿的纤维 腹后核的最外上部深部感觉 腹后核前部浅部感觉 腹后核后部 丘脑的核团四、内、外侧膝状体四、内、外侧膝状体 听放射 1下丘臂(听F) 内侧膝状体 颞横回 视放射 2视束 外侧膝状体 枕叶视皮质 丘脑的核团五、其它较小的核群五、其它较小的核群(一)中线核群(一)中线核群 1位置 第三脑侧壁室管膜下,中央灰质内 2。

      纤维联系 (1)传入:1)脊髓丘脑束、三叉丘脑束、内侧丘系上行纤维的侧支;2)中脑被盖区;3)其它丘脑核 (2)传出:1)丘脑下部;2)基底神经节;3)丘脑内、外侧核 3功能:与内脏活动及痛觉的整作用有关 丘脑的核团(二)板内核群(二)板内核群 1位置 内髓板的实质内及其附近 2包括的核群 (1)中央正中核 最大 (2)束旁核 在内髓板的内侧,丘脑背内侧核下方 丘脑的核团 3纤维联系:中央被盖束三叉、迷走感觉冲动 中央正中核 壳 丘脑背内侧核 尾状核 4功能:与痛觉有关 5此核受损 自发痛自发痛其它板内核群: 旁中央核;中央外侧核 其功能意义不甚了解 丘脑主要核团总结表丘脑主要核团总结表丘脑前核丘脑内侧核 背内侧核;中央核丘脑外侧核 背侧核:外侧背核;外侧后核 腹侧核:腹侧前核; 腹侧外核; 腹侧后核:腹侧后内核;腹侧后外核。

      中线核内髓板核网状核 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按进化程序与功能特点分群)概述: 丘脑各核团之间,丘脑与大脑半球(嗅脑、额叶皮质、基底节、丘脑下部、中脑被盖等)都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从进化程序和功能特点上看,丘脑核团可分古、旧、新三群,各有其特殊联系和功能特点 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第一群:古丘脑)l第一群:最古老的核团第一群:最古老的核团(非特异性非特异性核群)1包括的核群包括的核群:中线核、板内核、背内侧核的大细胞部、丘脑网状核、腹前核等纤维联系纤维联系 主要到嗅脑、丘脑下部、纹状体、中脑被盖网状结构,并同这些结构有往返复杂的联系功能:完成内脏、躯体反射的整合作用 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古丘脑的功能古丘脑的功能: 古丘脑,其中以中央正中核、丘脑网状核、腹前核等,它们接受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并弥散地投射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调节大脑皮质的活动,使其处于清醒清醒状态, 病变时可致昏睡、昏迷 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按进化程序和功能特点分群)第二群:旧核群(感觉接替核群)第二群:旧核群(感觉接替核群) 概述概述:旧丘脑属于大脑新皮质的接力核。

      随着大脑皮质的发展,丘脑出现与皮质往返联系的核团 旧丘脑代表演化上较新的部分它们接受脊髓和脑干发出的外部感受和本体感受的冲动,它们发出的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故旧丘脑各核团又称驿站核 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第二群——旧核群)1包括的核群包括的核群: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腹外核2纤维联系纤维联系:(1)内侧丘系 腹后外侧核 中央后回 脊髓丘脑系(2)三叉丘系 腹后内侧核 中央后回 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第二核群:旧核群纤维联系纤维联系(3)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视皮质(4)外侧丘系 内侧膝状体 听放射 颞叶听皮质5)结合臂 腹外核 中央前回运动区3功能:感觉传递——特异性感觉传导的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第三群(第三群——联络核群)联络核群)概述概述: 联络核群属新丘脑新丘脑代表丘脑演化上最新的部分,它与丘脑内的古、旧核团都有联系,发出的纤维 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运动、感觉区以外的皮质区域运动、感觉区以外的皮质区域。

      这些核又称为联络核包括的核群包括的核群:丘脑前核、背内侧核的小细胞部、外侧核的背侧部、枕核 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第三核群——联络核群)纤维联系纤维联系:(1)乳头体 丘脑前核 扣带回皮质(2)丘脑其它核团 背内侧核 额叶前部皮质(3)丘脑其他核团 背外侧核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4)内、外侧膝状体 枕核 枕叶 颞叶后部 丘脑各核团之间的分群(按进化程序与功能特点分群) 综上所述: 1)演化上较古老的古老的丘脑网状系,有弥散的丘脑非特异性纤维投射它们接受网状结构综汇的内、外感受冲动(即非特异性冲动)投射至大脑皮质各叶 2)演化上较新的较新的驿站核,主要接受特异性投射系传来的冲动,并发出纤维至大脑皮质一定区域 3)演化最新的最新的联络核,不接受上行感觉纤维,有广泛的核间联系,也发出巨大的投射纤维至大脑皮质 丘脑的功能 1。

      丘脑是通各大脑的感觉接力站丘脑是通各大脑的感觉接力站 在大脑皮质尚不发达的低等动物,丘脑是最高的相关中枢,此时内脏、躯体冲动 丘脑(整合) 基底核 反应 2丘脑是复杂的分析综合中枢丘脑是复杂的分析综合中枢 古老的中线核团和板内核团有弥散的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各叶进化史上较新的接力核和联合核主要是以丘脑特异性投射纤维到大脑皮质一定区域 从丘脑复杂的纤维联系看(特别是与大脑皮质及丘脑内部本身之间的往返联系),丘脑本身不仅是个简单的中继站,而是个复杂的分析、综合中枢它还是有领略意识的神经基础 丘脑病变的症侯1常见的症侯常见的症侯: 感觉丧失、过敏、失常,并可伴随剧烈的自发性疼痛丘脑的三偏症侯群丘脑的三偏症侯群: 偏身感觉障碍;偏身共济失调;偏盲3丘脑症侯群丘脑症侯群(Dejerine-Roussy 氏症侯群): 病变位于丘脑外侧核的后半部 为丘脑膝状体动脉闭塞所致 丘脑症侯群 1对侧肢体运动障碍对侧肢体运动障碍(1)瞬间偏瘫(2)轻度不随意运动或舞蹈样运动或手足徐动 2。

      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1)对侧面部分离性运动障碍 1)感情性运动障碍 2)躯体性运动正常(2)丘脑至基底节的径路中断所致 丘脑症侯群 3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对侧半身感觉障碍(1)各种感觉均障碍(2)上肢重于下肢,远端重于近端(3)深感觉及触觉重于浅感觉(痛、温觉)障碍(4)实体觉障碍(由 深、浅感觉障碍所致) 丘脑症侯群 4对侧半身自发性疼痛对侧半身自发性疼痛 内髓板核、中央核受损害所致 5对侧半身感觉过敏和感觉过度对侧半身感觉过敏和感觉过度 6丘脑性疼痛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丘脑性疼痛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高血压、心跳快、多汗、高血糖等 红核丘脑症侯群1病变位于丘脑外侧核的前半部2见于丘脑穿动脉闭塞时3临床表现:(1)小脑性共济失调 丘脑腹外侧核受累,使小脑至大脑中央前回的传导功能中断,使小脑失去大脑皮质的支配所致2)意向性震颤 原理同上 红核丘脑症侯群(3)短暂的舞蹈样手足徐动 腹前核受累所致4)对侧头面部感觉障碍 腹后内侧核受累所致症状特点: 不随意运动为主; 伴有静止及意向性震颤 头面部感觉障碍,对侧半身感觉正常 丘脑内侧症侯群1。

      病变位于丘脑内侧核群2由穿动脉闭塞引起3临床表现:(1)痴呆及各种精神症状 丘脑至边缘系的纤维投射中断(2)睡眠障碍 网状上行激活系经丘脑前核及内侧核向大脑皮质投射径路中断 丘脑内侧症侯群(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体温调节异常、心血管运动障碍、胃肠运动失调4)自发痛 内髓板核、中央核受累 丘脑上部l丘脑上部包括:髓纹、缰三角(缰核)、缰联合、后联合、松果体五个部分((P.125. F.115))1丘脑髓纹丘脑髓纹:是起于半球嗅觉中枢的一个纤维束,止于缰三角内的缰核,并横过正中线形成缰联合自缰核发出的纤维间接地到达脑干各内脏运动核 嗅中枢 丘脑髓纹丘脑髓纹 缰核(同侧) 缰连合 脑干各内脏运动核 缰核(对侧) 丘脑上部2缰三角 是髓纹后端的扩大部分,其内有缰核缰核是嗅觉、内脏传入的一个集汇点,也是边缘系统传出的转折站缰联合 由髓纹终于对侧缰核的纤维和两侧缰核内的连合纤维组成后连合 由横行粗纤维组成,位于中脑水管中脑水管上口背侧壁内上口背侧壁内其组成纤维包括纤维包括::((1))苍白球止于中脑被盖、红核、后联合核、中介核的纤维((2))枕叶皮19区终于对侧上丘的纤维((3))两上丘间的连合纤维 丘脑上部5。

      松果体松果体 位于两个上丘之间,胼胝体压部的下方,上连缰连合,下连后连合是一神经内分泌器官,分泌抗雄性激素,抑制儿童性成熟;分泌松果体激素,有降低血糖作用松果体瘤的症状: 两眼上视不能;性早熟症状 丘脑底部1丘脑底部的位置丘脑底部的位置: 丘脑底部是中脑被盖和丘脑的过渡区 中脑结构延伸至此的还有红核、黑质的头端 此部主要有丘脑底核丘脑底核 丘脑底核2丘脑底核的位置丘脑底核的位置: 在黑质的外侧,大脑脚过渡到内囊附近的背方有一扁圆形灰质块叫丘脑底核 丘脑底核:属锥体外系 与苍白球间有往返纤维联系; 发出纤维到红核、黑质; 为控制运动的锥体外路结构之一 丘脑底核丘脑底核的功能丘脑底核的功能: 对苍白球有抑制和调节作用; 解除此作用→对侧舞蹈症丘脑底核损害症侯丘脑底核损害症侯: 引起舞蹈症: 先发生于肢体远端; 继而发生于面肌及颈肌。

      丘脑后部l1丘脑枕:位于丘脑外侧核后部 纤维联系 其他丘脑核 内侧膝状体 丘脑枕 顶、颞叶后部联合区 外侧膝状体 顶、颞叶后部联合区 丘脑后部l2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 是听觉传导路在丘脑的中继站 纤维联系外侧丘系 下丘臂 内侧膝状体 听皮质大脑皮质听区 豆核下部 损害 听力减退 丘脑后部l3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 是视觉通路在丘脑的中继站 纤维联系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视皮质皮质视区 豆核下部 豆核下部 病变时引起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 丘脑下部概述概述: 体积小(4g),结构及功能复杂、重要 是内脏活动、内分泌和情绪行为之间维持平衡的中枢。

      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及各项植物神经功能的重要的高级中枢 丘脑下部概述: 丘脑下部的结构特点结构特点: 1神经细胞不多,联系广泛复杂有些神经元不仅接受接受神经冲动,而且接受血液、脑脊液中各种理化信息 2除有一般神经元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神经元,即内分泌神经元内分泌神经元,具有神经、内分泌双重功能 丘脑下部丘脑下部的外形丘脑下部的外形: 位于丘脑下方,三脑室下部的两侧,其前方和外侧被大脑及丘脑所包围,后方连接中脑内侧面是三脑室侧壁的下部,以丘脑下沟与丘脑分界,底部外露位于视交叉、视束和大脑脚之间 丘脑下部丘脑下部的内部结构丘脑下部的内部结构: 以穹窿矢状面为界将丘脑下部分为外侧区、内侧区(参考书:P.130 F.121)1丘脑下部外侧区丘脑下部外侧区: 前部前部位于视前区的外侧;后部后部位于乳头体的外侧此区有丘脑下部外侧核、外侧核、内侧前束内侧前束 丘脑下部——内部结构2丘脑下部内侧区:丘脑下部内侧区: 由前向后可分为分为4个小区个小区视前区、视上区、结节区、乳头区1)视前区)视前区: 位置:在视交叉前缘与前连合之间。

      内有视前室周核室周核、视前内侧核内侧核、视前外侧核外侧核 纤维联系:传入纤维来自隔区和基底嗅区;传出纤维参加内侧前脑束 丘脑下部——内部结构2)视上区)视上区:位于视交叉上方 ①① 视上核视上核:位于视交叉上方,发纤维(视上垂体束)经漏斗至垂体 ②② 室旁核室旁核:位于视上核的背侧,发出纤维(室旁垂体束)经漏斗至垂体后叶③③ 丘脑下部前核丘脑下部前核:位于视上核与室旁核之间,腹内侧核的前方;传入纤维来自终纹及内侧前脑束 丘脑下部——内部结构3)结节区)结节区:位于灰结节的上方① 腹内侧核② 背内侧核③ 后核:位于前二核与乳头体核之间4)乳头区)乳头区:位于乳头体的上方① 内侧核:发出纤维为乳头丘脑束② 外侧核:传入纤维为穹窿③ 中间核:传入纤维为穹窿 丘脑下部——纤维联系(参考书P131-F122)1传入纤维传入纤维(1)嗅区嗅区丘脑下部纤维: 前穿质 丘脑下部外侧区嗅冲动 杏仁核 内侧前脑束 隔区 中脑被盖 丘脑下部——传入纤维(2)皮质皮质丘脑下部纤维 穹窿 额叶额叶海马海马 丘脑下部(乳头体、结节核、齿状回齿状回 运动前区运动前区 视前区) 海马不只和嗅觉有关,而且可接受各种感觉冲动,通过穹窿兴奋丘脑下部,引起广泛的植物性反射 丘脑下部——传入纤维(3)苍白球丘脑下部纤维苍白球丘脑下部纤维运动前区(6、8区) 苍白球 丘脑下部(乳头体、腹内核)(4)丘脑丘脑丘脑下部纤维丘脑内侧核(内侧背核、中线核) 丘脑丘脑下部下部(组成室旁纤维系统,以调节脑干脊髓的植物性反射,丘脑内侧核主要中继额叶的冲动) 丘脑下部——传入纤维((5)上行感觉纤维)上行感觉纤维内侧丘系 乳头体脚 丘脑下部丘脑下部乳头体三叉丘系((6)视网膜)视网膜丘脑下部纤维视束 丘脑下部丘脑下部(视上核、腹内核) 垂体后叶 丘脑下部——传出纤维1。

      传出纤维传出纤维(1)乳头丘脑束乳头丘脑束 乳头丘脑束 丘脑前核 扣带回乳头体 (影响植物中枢活动) 乳头被盖束 中脑被盖的核(2)乳头被盖束乳头被盖束乳头体 乳头被盖束 中脑被盖核团,特别是网状结构 丘脑下部——传出纤维 (3)室周纤维室周纤维 背内则核后核 丘脑 额前区皮质 中线核 丘脑下部室周灰质 顶盖及中脑被盖网状结构 脑干 脑干→副交感核       背侧纵束 网状结构 脊髓侧角此束受损:植物神经征-Horner;颈上部 徐脉 丘脑下部——传出纤维((4)丘脑下部垂体纤维)丘脑下部垂体纤维视上核 抗利尿素室旁核 视上垂体束 垂体后叶结节核 结节垂体束 催产素丘脑下部 垂体门脉系 垂体前叶 丘脑的功能l丘脑下为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调节内脏活动,并参与高级神经活动参与高级神经活动。

      l前内侧前内侧部——副交感副交感神经中枢;l后外侧后外侧部——交感交感神经中枢l实际难以区分,只能大致区分 丘脑下部的功能1调节水代谢调节水代谢: 视上核、室旁核可调节水代谢,二核含有对血液渗透压敏感的感受器 血液渗透增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视上核、室旁核→抗利尿素→视上、室旁垂体束→垂体后叶(调节对水分的重吸收) 抗利尿素缺乏→尿崩症(多饮尿喝) 丘脑下部的功能2调节体温调节体温(1)部位部位: 前内侧部→皮肤血管扩张、排汗→散热 后外侧部→皮肤血管收缩、肌紧张→贮热、生热 丘脑下部的功能——调节体温(2)机制机制:皮温冲动 背侧纵束血液温度 丘脑下部 植物神经核大脑皮质 丘脑下网状束 (脑干) 骨骼肌 甲状腺、肾上腺髓质 血管、汗腺、立毛肌(3)病变病变:前内侧部→体温过高;后外侧部→体温过低 丘脑下部的功能——调节脂肪代谢、性功能3。

      调节脂肪代谢调节脂肪代谢(调节进食功能)(1)破坏猫猴腹内核→肥胖症(动物摄食量增加),并影响胃肠的活动2)人的结节区病变→肥胖症(如丘脑下部肿瘤、颅咽管瘤、垂体瘤等)4调节性功能调节性功能 丘脑下部→垂体门脉系→垂体前叶(影响向性激素排出) 上述途径受损→性机能障碍;性腺萎缩;性机能减退性机能障碍+肥胖=肥胖生殖无能症 丘脑下部的功能——与睡眠有关5与睡眠有关与睡眠有关 可控制丘脑下部后部──→中脑网状结构上行纤维系统→入睡 此部病变(异常兴奋)→嗜眠症(行走、直立可入睡)或昏迷 丘脑下部受损(肿瘤、甲型脑炎)→嗜睡、昏迷;少数病人→失眠 丘脑下部的功能—调节心血管活动6调节心血管活动调节心血管活动((1)机理)机理: 背侧纵束 心丘脑下部 植物性神经核 血管 丘脑下网状束 (脑干) 呼吸肌 前内 降低 缩小丘脑下部 侧核→血压 瞳孔 后外 升高 散大 心跳可缓可速,缓慢多见,也有发作性心悸或节律不齐 丘脑下部的功能—调节心血管活动6。

      调节心血管活动调节心血管活动((2)病变)病变: 丘脑下部病变(尤其肿瘤)→植物神经兴奋症状——血管扩张、流泪、出汗、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转慢、瞳孔散或缩小等,如呈发作性,即出现间脑性癫痫发作,有时有意识障碍(思睡) 丘脑下部的功能——调节肌张力7调节肌张力调节肌张力 影响 丘脑下部异常兴奋 网状结构下行系统→肌张力增高→强直性抽搐 有人认为:强直性抽搐+意识障碍=间脑癫痫;单纯植物性发作是间脑危象 有人认为二者并无区别 丘脑下部的功能——和情绪活动有关和情绪活动有关8和情绪活动有关和情绪活动有关: 剌激动物丘脑下部 假怒; 此部病变 狂躁、兴奋的症状,即间脑癫痫 丘脑下部病变的症状提要1内分泌的症状内分泌的症状(1)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1)肥胖症 2)水代谢障碍 ① 尿崩症 ② 原发性尿少症 3)性腺异常: ① 性早熟;② 麦肯-阿尔布瑞特征; ③ 性功能发育不全:丘脑下部病变 垂体病变 性腺病变 4)代谢异常 5)盐代谢异常 丘脑下部病变的症状2。

      植物神经的症状植物神经的症状1)间脑癫痫2)间脑病3)体温调节障碍4)循环系统调节障碍5)呼吸系统调节障碍6)消化系统调节障碍7)瞳孔改变 丘脑病变的症状3神经系统体症神经系统体症1)视力障碍2)帕里诺德氏征 第三脑室l是间脑内矢状位的狭窄空腔;l可分为上、下、前、后、及两个侧壁;l前上方以室间孔与左、右侧脑室相通;l向后下以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l三脑室病变:1)受压变形、移位; 2)梗阻→脑积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