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甲骨档案流失海外的原因、经过及具体分布.docx
23页论甲骨档案流失海外的原因、经过及具体分布论甲骨档案流失海外的原因、经过及具体分布[①]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赵彦昌内容摘要:甲骨档案是我国目前所知最为古老的历史档案,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大量流失海外,现分藏在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德国﹑俄罗斯﹑瑞典﹑瑞士﹑法国﹑新加坡﹑比利时、韩国等家本文在前贤调研的基础上,将甲骨档案流失海外的原因、经过以及目前在各国的具体分布以及编纂出版情况进行了详细总结,以为将来顺利追回这些流失海外的珍贵甲骨档案提供参考关键词:甲骨档案、流失海外、编纂、统计甲骨档案是我国历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地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进程,是我们伟大祖国数不尽的文化宝藏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甲骨档案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进程,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放射着绚丽的光辉1899年甲骨档案被发现以后,因甲骨档案自身较高的经济和学术价值,受到了民间和学术界的极大重视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大量的甲骨档案在清末民初流失海外,“根据我国甲骨学的专家最近所做的最新统计,目前收藏有甲骨文资料的国家共有十二个,流散到这些国家的甲骨文资料总数为26700片。
[1]值得庆幸的是,由于甲骨档案本身极高的学术价值,流散到国外的甲骨档案大部分被较好的保藏了起来,一些国外学者也对所接触到的甲骨档案进行了相关编纂工作,使得流散的大部分甲骨档案得以流传,为甲骨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关于这些胡厚宣在《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商务印书馆,1952年)、董作宾在《甲骨学五十年》(台湾艺文印书馆,1955年7月)、陈梦家在《殷虚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胡厚宣在《八十五年来甲骨文材料之再统计》(《史学月刊》1984年第5期)都做过不同程度的总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流失海外的甲骨档案统计不是特别准确,近年来孙亚冰在《百年来甲骨文材料统计》(《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1期)、王宇信在《中国甲骨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统计,本文在前贤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汇总,以其将流失海外的甲骨档案调查清楚,统计目前在各国的保存现状,为将来追索这些甲骨档案提供参考1. 甲骨档案流失海外的原因及经过就在中国学者发现并开始搜集甲骨档案后不久,一些旅居中国的外国传教士也开始注意甲骨并进行搜集在1928年之前的30年,民间在安阳殷墟发掘的甲骨档案大部分被变卖,大量流散到国外。
此外,国外列强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同样掠夺了我国大量的甲骨档案,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在甲骨档案被发现后的第四年即1903年,美国驻山东潍县传教士方法敛和英国浸礼会驻青州传教士库寿龄在潍县合伙购买了很多甲骨档案,并把其中四百片转卖给了上海英国人所办的亚洲文会博物馆1904年冬天,小屯村地主朱坤掘得的数车甲骨一批批地从河南流至山东,都为库、方二氏所购得1906年后,陆续转卖给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卡内基博物院、苏格兰皇家博物院、大英博物院、美国斐尔德博物院等机构1909年,德国人威尔茨在青岛买了甲骨711片,后来又转卖到德国柏林民俗博物院另一位德国人卫礼贤也曾从青岛买到72片甲骨,后来转卖到了瑞士的巴赛尔人种志博物馆和德国的法兰克福中国学院据估计,早期欧美人搜购的甲骨,至少在五千片以上[2]最早在中国开始购买甲骨的日本人是西村博其次是三井源右卫门,在罗振玉派人到安阳搜集甲骨之前,他就派专人到安阳收购甲骨,他先后共搜购甲骨约在30000片以上日本东京文求堂主人田中救堂早在1905年也买到了100片甲骨,当时在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的林泰辅见到后即买了10片此后,林泰辅又陆续买到600多片甲骨。
至1917年,林泰辅把他所收藏的甲骨中比较重要的连同榷古斋所藏甲骨一起拓印成书,编为《龟甲兽骨文字》一书,于1921年以石印方式出版这是日本人所编著的第一本甲骨文著录书为了购买甲骨,林泰辅并于1918年亲自由日本到安阳小屯进行调查,得到一些甲骨,回日本后曾将调查所得进行研究,写成《殷虚遗物研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者利用在华北的特殊地位,大量盗运殷墟文物1937年,金祖同在日本搜拓甲骨,仅东京一地所见河井荃庐、中村不折、堂野前种松、中岛蠔叟、田中救堂、三井源右卫门等六家所藏甲骨,已多达三四千片此外,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有甲骨三千片,其他机构及私人亦有所藏,估计总数当以万计,可惜多数不知下落,亦未见著录根据日本学者的统计,日本先后购到甲骨的学术单位约有三十多个,私人收藏家也在三十个以上,如以这些公私收藏情况为准,流散到日本去的甲骨总数至少在12000片以上外国人中搜集到甲骨数量最大的要数加拿大人明义士1914年春天,明义士在河南安阳作长老会的牧师,当他了解到小屯这一带有带字甲骨出土的情况后,就积极向当地农民购买到了1917年,他已买得甲骨50000片左右,对于甲骨文也有了一定研究。
于是,他从买到的这些甲骨中选出2369片,编成《殷虚卜辞》一书,在上海出版此后,明义土又分别在1923年、1924年、1925年和1926年先后从小屯农民处买到几批甲骨,并从这些甲骨中选拓了1000多片,编成《殷虚文字后编》一稿,后未出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明义士曾将他所收藏的甲骨选出一部分寄存在加拿大使馆,解放后转归南京博物院另一部分存在齐鲁大学,解放后归山东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现存山东博物馆明义士另有一部分甲骨已流散到加拿大,现存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博物馆,约有3000多片,其中不少是极精美的甲骨藏品流散到加拿大的甲骨,除了上述明义士所藏之外,还有一批怀履光旧藏的甲骨及一些碎片,均藏安大略博物馆总之,流散到加拿大的甲骨总数仅次于流散到日本的,约在7000片以上除了上述几批流散到国外去的甲骨之外,先后以各种方式流散到法国、前苏联、比利时、瑞典、瑞士、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甲骨文资料也有相当数量2. 流失日本的甲骨档案的具体分布“国外搜贮的我国殷墟甲骨文,以日本所藏为最多经过日本学者的努力,除个别大宗藏家(如天理参考馆)商未全部公布外,其它主要藏家的甲骨基本上都已公布,为甲骨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
[3]“在甲骨学发展史上,日本在1951年就建立起‘甲骨学会’,同年10月创刊了不定期的《甲骨学》杂志此后研究者日增,研究成果多见于书刊如伊藤道治、松丸道雄、白川静、池田木利、加藤常贤、青木木菟哉等等,都是为推动甲骨学发展而做出过贡献的学者[4]目前流失日本的甲骨档案基本都已公布,共有公家收藏31个单位,甲骨7667片私人收藏30家,甲骨1776片,总计12443片 2.1日本公家收藏的甲骨档案为阅读方便,我们以收藏数量为序制度一个表格 序号 收藏单位收藏数量 备注1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3256片本表及下表资料来源主要根据王宇信《中国甲骨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和孙亚冰《百年来甲骨文材料统计》(《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1期)然而两者在数据上存在一定差距,本着“存疑”的态度,我们以《中国甲骨学》为主,“另说”则出自《百年来甲骨文材料统计》以供读者参考此外,三井源右卫门旧藏3000篇左右,因一部分毁于战火,现仅存1000余片于东洋文化研究所,故私人收藏统计中不在收入三井源右卫门旧藏 2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1641片(另说1356片) 3 天理大学参考馆 809片(另说945) 4 书道博物馆 600片 5 东洋 591片 6 东京国立博物馆223 7 东京大学考古部考古学研究室 113片 8 亚非图书馆81片9 京都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 56片 10 大原美术馆 39片 11 富士短期大学 35片 12 东京理科大学人类学室30片 13 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 22片 14 关西大学考古学资料室 22片 15 早稻田大学东洋美术陈列室 21片 16 藤井有邻馆 16片 17 大阪市立美术馆 14片 18 九州大学教养学部资料室 13片 19 明治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 12片 20不言堂美术店12片21 国学院大学文学部考古学资料室11片22 国立京都博物馆10片23 黑川古文化研究所9片24 东阳教育大学东洋史研究室7片25 筑波大学历史人类学系7片26 早稻田大学高等学院6片27 武藏大学历史学研究室5片28 出光美术馆3片29 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美术博物馆1片30 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1片31 桃山中学旧藏1片总计76672.2 日本私人收藏的甲骨档案序号收藏人员所在城市收藏数量1 富冈谦藏旧藏800片2 田中庆太郎旧藏400片3 中岛玉振旧藏200片4 今井凌雪奈良市76片5 小仓武之助习志野市53片6 秋山公道京都市42片7 加藤某氏高松市40片8 小林斗庵川越市33片9 内藤虎次郎旧藏25片10 藤田丰八旧藏20片11 谷边橘南京都市18片12 白川一郎东京都10片13 岩间德也旧藏10片14 工藤愚盦旧藏东京都9片15 川合尚雅堂京都市7片16 小川睦之助京都市7片17 岩井大慧东京都 5 片18 狩野直祯京都市3片19 江口宽京都市3片20 园田湖城京都市3片21 三浦清吾东京都2片22 松谷石韻京都市2片23 佐藤武敏神户市1片24 松丸道雄东京都1片25 菅保原东京都1片26 植村清二东京都1片27 西川静安东京都1片28 长岛健东京都1片29 富冈昌池长野县1片30 曾我部静雄1片合计2.3 日本对甲骨档案的编纂2.3.1 1912年出版的《龟甲兽骨文字》是日本学者林泰辅编纂的第一部刊布我国殷墟甲骨档案的著录书,共收甲骨拓本1023片,序言中作者谈到了此书的编著目的及甲骨的由来:“然殷墟出土之龟甲兽骨,不知几万。
异文逸辞刘氏罗氏所未收者,亦复不鲜我吉金文会(殷周遗文会)有概于此据诸家所藏实物拓本,编印《龟甲兽骨文字》,且抄释其字体明白无疑者,附录卷末,颁之同好,庶几足以助学术研究之一端乎!编中所载与《殷墟书契》同者,系听冰阁所藏实物拓本,非袭《殷墟书契》所录也[5]之后陆续有日本学者下中弥三郎编纂的《书道全集第一卷》,收录甲骨96片;原田淑人编纂的《周汉遗宝》收录甲骨5片;梅原末治编《河南安阳遗宝》收录甲骨144片等2.3.2 1959年3月,日本贝塚茂树将黑川幸七、上野精一和他为京都大学所收藏的甲骨文,编辑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图版篇),分一、二两册,著录甲骨文3246片此书所收甲骨,皆注明拓本为龟甲或是卜骨,按董作宾的五期分期,再进行分类著录,主要分为“祭祀、求年、风雨、旬夕、田猎、往来、方国征伐、使命、疾梦、卜占、贞人、杂卜十二类”[6]本书为收录日本所藏甲骨最多的一部著录书,在甲骨学界和甲骨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地位[7]2.3.3 1958年之后,一些日本学者的编纂成果陆续在日本出版的杂志《甲骨学》上刊登如青木木菟哉编纂的《书道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自1958年到1964年相继刊登在《甲骨学》的6、7、8、9、10期;松丸道雄编纂的《日本散见甲骨文字搜汇》,自1959年到1980年连载在《甲骨学》的7、8、9、10、11、12期,共收录38家藏品560片,甲骨全为摹本,目的在于汇集日本公私家零星所藏,其中有的甲骨虽已著录发表过,但亦在收录之列。
此外,日本学者伊藤道治还在各种日本其他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甲骨档案编纂成果:1966年的《故小川之辅氏藏甲骨文字》、1968年的《大原美术馆所藏甲骨文字》、1971年的《藤井有邻馆所藏甲骨文字》、1972年的《桧桓元吉氏藏甲骨文字》、1977年的《关西大学考古资料室藏甲骨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