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33970600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0M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外着名教育家简介镇康县第一中学 罗自良整理一、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家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古人认为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二、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中国战国中期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的教育思想是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而加以发展的1.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明人伦”的君子和大丈夫2.关于教育的作用他强调内心的道德修养,但同时也不否认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3.他注意道德教育的培养和道德意志的锻炼。

      4.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包括深造自得、专心有恒、循序渐进、重思存疑、因材施教等重要着作《孟子》三、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临猗)人,着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功能他认为,学习对人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决定了人后天的成长他指出,知识和德性修养是通过积累而成的他认为学无止境、后来居上《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重要着作《荀子》四、董仲舒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广川郡(今衡水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他是汉代教育的立法者,被称为“汉代的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有影响的教育家在关于文教政策的论述中,董仲舒提出:1.兴学校以广教化、育人才2.行选举以拔擢贤才3.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在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方面,董仲舒主张: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强勉行道;必仁且智;重义轻利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董仲舒提出:强勉学问;节博合宜;专一虚静代表作品《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五、朱熹朱熹(1130—1200年),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生于福建尤溪,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

      中国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 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子“变化气质”;只有从小打下基础,学成技能,长大以后才能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重视教学与读书方法,是朱熹教育思想的又一特点他首先注重学习目的教育,认为一个人要求学,必须先“立志”,“立志不定,如何读书”教师教学要“专一”,不可间断教学中他注意穷理与笃行朱熹还明确提出教师的任务是指引学生读书他强调为学要靠主观努力教师只做得个引路的人指引者,师之功也这正是教师的责任所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他主张严格要求,明细规定,多从积极方面教导,少从消极方面防止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代表作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等六、王夫之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汉族湖南衡阳人 明末清初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他所说的“习成而性与成”,就是认为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而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学和思可以相互促进,博学是思远的基础,而思遇到困难,就会更加勤学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力行实践,即“教必着行”。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努力实行,学以致用,才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他指出了教学过程归根结蒂是教为了学,教师主要起指引的作用他也要求教师须是"善教者",只有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兴趣,觉得有收益,从而“本心乐为”,才能自勉代表作品有《读通鉴论》、《宋论》、《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七、严复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严复提倡教育救国,影响最大的是他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首次把进化论的思想传播到中国,提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他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认为中国之弱,就是因为民智闭塞,学术空疏,缺乏竞争的总体实力,救国的唯一良方“开民智”,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严复提倡西学他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西之学各有其体用,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资产阶级教育方针严复是中国最早论述三育并重的教育家他说:“讲教育者,其事常分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代表作品有,译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赫胥黎《天演论》。

      八、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者,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提倡完全人格教育完全人格”是他要培养的自由、民主、平等社会新人的目标为实现对国民进行完全人格教育,他提出了“五育”并重、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了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2. 力倡“尚自然、展个性” 这与他倡导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民主社会建设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具有完全人格的个体需要靠力倡“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来造就3. 主张教育独立,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大学教育思想在蔡元培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其主要思想为:(1)大学的性质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2)大学办学原则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3)大学学科的设置应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4)实行教授治校代表作品有《蔡元培自述》、《中国伦理学史》九、陶行知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安徽省徽州歙县人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被人们称为“当今圣人”,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开展了七大教育运动,一是发动平民教育运动,二是推行乡村教育运动,三是开展普及教育运动,四是发起国难教育运动,五是投身战时教育运动,六是从事全面教育运动,七是倡导民主教育运动陶行知在批评和继承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思想和总结自己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六大教育理论: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为其三大基本原理二是民主教育理论反对教育脱离大众,仅为少数统治者服务,坚持教育必须属于人民、依靠人民和为了人民的幸福三是全民教育理论他提出扫除文盲、普及教育、治愚与治穷相结合四是全民教育理论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且具有创造精神的人,要心、手、脑并用,真、善、美合一五是全程教育(终身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必须贯穿人生的始终,主张不同阶段的教育应从纵的方面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系列六是创造教育理论他提出教育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郭沫若曾赞道:“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代表作品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等十、徐特立徐特立(1877~1968),原名懋恂,字师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徐特立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活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卓越的教育实践家他重视学习教育和师范教育重视劳苦大众及其子女的教育注重自然科学的教育和自然科学人才的培养重视教学方法他主张理论应联系实际,学生要实习,师范要班附中附小作为实习基地他提出道德教育的内容要以“五爱”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他认为必须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反对体罚他非常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一贯重视体育锻炼和劳逸结合他强调社会尊师,主张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代表作品有《徐特立文集》等十一、晏阳初晏阳初(1890—1990),又名兴复、遇春、云霖,四川巴中人,着名教育家、社会学家主要从事平民教育工作和社会建设工作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渗透在他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理论和实践之中,主要有如下几点:1.办教育为强国救国,培养“四力”新民所谓“四力”,就是知识理、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2.坚持教书育人,教人“做整个的人”。

      整个的人”,第一要有知识力,第二要有生产力,第三要有公德心3.以“开发脑矿”,提高民族素质的办学方针开发脑矿”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除文盲”,开发智力;二是“做新民”,提高觉悟4.“以社会为实验室”,“调查、研究实验”、“表征农家”的实验方法论5.要求乡村改造工作具备四个“C”的素质四个C具体是指能力、创造力、奉献精神和品行6.中等师范学校要“以培养乡村小学师资及农村改造民众教育实施人才为宗旨”代表作品有《平民教育概论》、《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十二、苏格拉底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在教学的方法上,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 “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十三、柏拉图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柏拉图构建的理想教育体系,可以概括为:1.同时提倡公共教育和精英教育包括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教育具有选拔作用2.以培养“哲学王”为最高目的3.理想的社会有三个层次、四种美德:分别是统治者、管理者、生产者和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柏拉图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和普通教育,注重男女平等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他有一句名言: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代表作品有《理想国》、《法律篇》等十四、亚里斯多德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腊着名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西方文化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 论三种灵魂与三种教育。

      他认为人有三种灵魂: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和植物性灵魂根据他的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组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