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光中诗歌《乡愁》汇编.docx
8页余光中诗歌《乡愁》余光中诗歌《乡愁》1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後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後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诗歌《乡愁》2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选自《白玉苦瓜》,台湾大地出版社1974年版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很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很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行比拟的特定的广袤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定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验,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将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验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别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行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原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获的心情,假如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凡,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洁,而是明朗、集中、剧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
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犹如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终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改变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整;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改变,就是避开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淌而朝气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留意了长句与短句的改变调整,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优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诗歌《乡愁》3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後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後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一)、意以象言,情以象抒 诗言志,歌咏情,诗歌是情志抒发的艺术,可是这种感情心志的抒发最忌讳抽象说教,空洞无物,为此,诗人们往往选取一些情感对等物(意象)来抒情言志,从而使诗歌具有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表达效果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依次选用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特性风格的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首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培育儿女的甜蜜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诗人漂泊天际的深情呼喊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其次节的海棠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简单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像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酷爱树高千丈,饮水思源;人在旅途,魂归故里。
哪怕天际海角,哪怕沧海桑田,文化的血脉恒久亘古如斯,一脉相连第三节的雪花白则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雪白无瑕隐喻游子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四个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国母亲自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 (二)、联想自然,环环相扣 《乡愁四韵》的高妙之处不仅仅在于精选意象,传情达意,更重要的是,它往往围绕中心愿象绽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极大地丰富和充溢了乡愁的情感内涵第一节由长江水联想到酒,由酒联想到醉酒的味道,再由醉酒的味道联想到乡愁的味道;其余三节分别由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引发联想,思路扩展与第一节类似这些联想,一环套一环,层层推动,步步深化,充分揭示了乡愁的深厚厚重、悠远绵长的特点第一节第一层联想把长江水比作酒,凸现乡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其次层联想由酒到醉酒的味道则顺理成事,自自然然,展示了乡愁撩人情思、令人心醉的特点;第三层联想把乡愁的味道类比醉酒的味道,化抽象为详细,变困难为浅显,使人们特殊是那些未曾离乡背井,游走天际的人们对乡愁有一个详细而明确的感受三层联想,从属于乡愁而又突现乡愁,明白有序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思明显,这比单一的联想比方更具艺术魅力,其余三节的联想扩展作用类似,兹不赘述。
(三)、音韵和谐,一唱三叹 《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诗如同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特别相像,这些相像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这种重章叠句的构思,明显是借鉴了中国民歌的回旋曲式的特点 (四)、无理而妙,富于别趣 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此处别材、别趣指的就是无理而妙的特征,所谓无理是指因这种逆常悖理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乡愁四韵》中,作者不说一张红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腊梅,而偏说一张海棠红、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明显,根据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但是,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红海棠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艳丽绚丽,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芳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假如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绽开。
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才智的意象:海棠,富贵满堂,腊梅,家乡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