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必修湘教版宇宙中的地球学考教案.docx
6页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地理必修Ⅰ㈠宇宙中的地球【天体系统及层次·识记】 宇宙中的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和彗星等各种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 都在有序地运动着; 它们是以大小不等的核心天体为中心, 形成不同等级的绕转系统, 依据肯定轨道, 有规律地运动着的; 在天文学上把这种天体相互绕转的运动 系统, 叫做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以地球为核心天体,月球为绕转天体的天体系统, 叫做地月系; 它是最低层次的天体系统, 以地球为核心天体的地月系半径只有大约 38 万千米;以太阳为核心天体,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小行星和行星际物质为绕转天体的天体系统, 叫做太阳系; 比太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是由几十亿乃至几千亿颗 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叫做银河系, 通称星系; 它是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直径约为 10 万光年;在银河系之外,仍有仍有大约 1250 亿个与银河系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称为河外星系; 银河系和全部的河外星系合在一起构成的最大天体系统, 称为总星系; 它包含了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的全部天体,也是可见的宇宙;下图为天体系统层次图;中心天体:太阳地球太阳系地月系月球其他七大行星系银河系 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总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世界【太阳系概况及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识记】 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环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依据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是依据自西向东沿着近似正圆的 椭圆形轨道绕日运行, 公转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以地球为界, 把八大行星分为地内行星(水星和金星)和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八大行星仍可以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巨行星(木星和土星)和远日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是小行星带;地球是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 1.5 亿千米;【地球是太阳系中一般而特别的行星·识记】 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与其他 7 颗行星都具有的特点是: ①都是不透亮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②本身不发射可见光; ③ 环绕自己的轴不停的自转, 除金星外, 其他都是自西向东自转; 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 ;⑤八大行星的物质构成都有肯定的相像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 特别是高级聪明生命, 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的特别行星: ①安全而稳固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互不干扰; 从地球的产生到地球上有生物的几十亿年期间, 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 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 直较稳固, 生命演化没有中断; ②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 使地球表面有相宜的温度条件, 保证有液态水存在的温度范畴, 为生物生存制造了条件; 相宜的质量和体积, 使地球引力足以保证大量的气体集聚在地球的四周, 并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上有大量的水;【太阳辐射的概况·识记】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畴在 0.15 ~4 微米之间,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 50%;【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懂得】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自然界的影响,它维护地球表面的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其次个方面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能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懂得】 太阳大气层(外部圈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太阳的可见光是从光球层发出的; 色球层和日冕层要用特别的仪器才能观看到;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固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如太阳黑子、 耀斑、 日珥和太阳风;太阳黑子出在光球层中,即光球层上的一些暗黑的斑点; 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变化周期约为 11 年;太阳黑子数目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其他形式太阳活动显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和日珥显现在色球层中,耀斑爆发时,以无线电波、紫外线、 X 射线、 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等形式向外释放大量的能量;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显示; 在日冕层, 大量的高速带电粒子摆脱太阳的引力逃离太阳,称为太阳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当太阳活动剧烈时, 地球上的气候会显现反常的变化; 但目前就导致这种变化的缘由、变化的规律尚未揭示清晰;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当太阳活动剧烈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的扰动, 对依靠电离层反射来实现的无线电短波通讯会受到严峻影响, 甚至中断; 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当太阳活动剧烈时, 会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④产生极光现象;当太阳活动剧烈时,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与大气层中的大气分子相互作用,在高纬度地区产生绚丽多彩的大气发光现象;极光是一种不行多得的旅行资源,但当极光产生时,地面供电系统极易受到破坏;【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识记】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自转速度分角速度和线速度: 角速度,即地表各处的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除极点为 0 外,各处相等,约为 15° / 时;线速度,即地表各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路程,赤道最大, 由此向两极递减; 自转周期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之分 (右图):名称 参照物 转过角度 时长 应用在地球上看到的除太阳以外的恒星其东恒星日 无限远处的恒星 360° 23 时 56 分 4 秒升西落的周期太阳日 太阳 360° 59′ 24 时 太阳东升西落的周期,即昼夜更替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综合应用】 ⑴产生昼夜交替:昼夜现象产生的缘由为地球是一个不透亮的球体; 昼夜交替是指昼和夜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交替显现; 造成昼夜交替的主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要缘由为地球的自转; 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⑵产生地方时差: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 自转,导致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早;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相差 1°, 地方时相差 4 分钟;经度相差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时区和区时: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极不便利;国际上把经度相差 15°的区域划分成一个一个的时区,这样,全球理 论上可以分为 24 个时区;详细操作是这样的:把 0°经线作为中时区的中心经线,中时区 的范畴为 7.5° W~ 7.5° E;中时区以东为东时区,自西向东从东 1 区到东 12 区;中时区以西是西时区,自东向西从西 1 区到西 12 区;东 12 区和西 12 区分别分布在 180°经线的西侧和东侧,各占 7.5°,以 180°经线为共同的中心经线;每个时区的中心经线居于该时区的中间位置, 可以按以下规律推算: 中时区为 0°经线,东 1 区为 15° E,东 2 区为 30° E ,东 8 区为 120° E,即时区序数× 15°=该时区中心经线的经度数,假如为东时区就为东经度,为西时区就为西经度;任意经度所在的时区的确定方法是: 该经度÷ 15,商按四舍五入的原就取整数, 该整数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 假如该经度为东经就为东时区, 为西经就为西时区; 每个时区都以该时区中心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共同使用时间, 该时间就叫该时区的区时; 时差的运算: 依据经度差运算地方时差 已知东边的地方时求西边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 4 分钟; 已知西边的地方时求东边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 4 分钟; 区时换算 已知东边的区时求西边的区时=已知区时-两地相差的时区数;已知西边的区时求东边的区时=已知区时+两地相差的时区数; 国际日期变更线与日期变更: 180°经线是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共同中心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跨越时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跨过时日期要加一天;国际日期变更线并非与 180°经线完全一样);⑶产生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肯定偏转, 产生这种偏转的力叫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识记】 公转方向: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与地球自转方向一样; 公转轨道(右图) :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之上, 地球在公转运动中,有时离太阳近,称近日点,地球在 1 月初通过;有时离太阳远,称远日点,地球在 7 月初通过;公转速度: 平均公转线速度约 30km/s ,近日点时快, 远日点时慢; 平均角速度约 1° /d ,同样也是近日点时快,远日点时慢;公转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有恒星年和回来年;名称参照物转过角度时长应用恒星年无限远处的恒星360°365d6h9m10s公转运动的真正周期回来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360 °365d5h48m46s地球上季节更替的周期【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综合应用】 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指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交角 (左图中的 A),其大小为 23° 26′;在地球上,南、北回来线的纬度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 即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交角(左图中的 B),其大小为 66°34′;在地球上,南、北极 圈的纬度等于该交角的度数; 黄赤交角的度数与该交角度数互 余;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 间的规律性移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 3 月 21 日前后(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随后向北移动; 6 月 22 日前后(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来线,随后向南运动; 9 月 23 日前后(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随后连续向南移动; 12 月 22 日前后(冬至日) ,太阳直射南回来线,随后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的规律性移动导致地球上的季节更替; 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动周期为一个回来年;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⑴昼夜长短的变化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是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