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分水高中2024学年化学高三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20页2024学年高三上化学期中模拟测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与H2O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过氧化铬(CrO5),过氧化铬的结构式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CrO5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B.可发生反应:4CrO5+12H+=4Cr3++7O2↑+6H2OC.CrO5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D.过氧化铬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2、下列化学用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A.离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35Cl-,也可以表示37Cl-B.电子式:可以表示羟基,也可以表示氢氧根离子C.比例模型: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也可以表示四氯化碳分子D.结构简式(CH3)2CHOH:表示的是1—丙醇3、在可逆反应中,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的限度关系正确的是( )A.K越大,反应程度越大 B.K越大,反应程度越小C.K的大小与反应程度无关 D.升高温度,K增大4、下列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B.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AlO2-+4CO2+2H2O=Al3++4HCO3-C.过量的铁和稀硝酸反应:3Fe + 2NO3- + 8H+ = 3Fe2+ + 2NO↑+ 4H2OD.NH4HCO3溶液与足量 NaOH 溶液混合:HCO3-+OH- =CO32-+H2O5、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2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离器中的物质分离操作为过滤B.膜反应器中,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速率和HI的平衡转化率C.该工艺中I2和HI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D.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2SO2+4H2O+ I2=H2+2H2SO4+2HI6、2019年《Science》杂志报道了王浩天教授团队发明的制取H2O2的绿色方法,原理如图所示(已知:H2O2H++HO,Ka=2.4×10-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膜为阳离子交换膜B.每生成1molH2O2外电路通过4mole-C.催化剂可加快单位时间内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数目D.a极上的电极反应为:H2-2e-=2H+7、H2A为二元酸,其电离过程:H2AH++HA-,HA-H++A2-常温时,向15mL0.1mol/LH2A水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H2A、HA-和A-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H2A的Kal的数量级为10-1B.当溶液中c(H2A)=c(A2-)时,pH=2.9C.当溶液中c(Na+)=2c(A2-)+c(HA-)时,加入V(NaOH溶液)>15mLD.向pH=4.2的溶液中持续滴加NaOH溶液,水的电离程度持续变大8、一种基于光催化剂MeOx(某金属氧化物)催化氮还原制取氨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图中h+表示空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能转变为化学能B.H+是反应的中间体C.导带上发生的反应为2H2O +4h+= 4H++ O2↑D.该过程总反应可表示为N2 +3H22NH39、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硫酸亚铁装入下图所示的装置a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加热。
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有SO3、SO2 ,应该先检验SO3B.装置b中的试剂为Ba(NO3)2溶液,反应后有白色沉淀生成C.装置c中的试剂为酸性KMnO4溶液,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D.装置d中的试剂为石灰水,是尾气处理装置10、足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盐酸 D.稀硝酸11、体积为1L的某溶液可能含有Cl-、NO3-、SO42-、CO32-、NH4+、Fe2+、Al3+、Ba2+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的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主要离子仅为SO42-、Fe2+、NH4+B.Cl—一定存在,且c(Cl—)=0.2mol·L-1C.向原溶液中加入硫酸,可能有气体生成D.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12、25℃时,将10mL 质量分数为50%(密度为1.4g/cm3)的硫酸稀释成100m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100mL稀硫酸中含溶质14g,该稀硫酸不属于电解质B.上述稀释过程所需要的蒸馏水为90mLC.50%的硫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7.14mol/LD.俯视容量瓶颈刻度线定容,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13、如图所示为800℃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A(g)2B(g)+C(g)B.前2 min A的分解速率为0.1 mol·L-1·min-1C.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达平衡后,若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14、某新型水系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TiO2光电极能使电池在太阳光照下充电,充电时Na2S4还原为Na2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B.放电时,a极为负极C.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I--2e-= I3-D.M是阴离子交换膜15、莽草酸结构简式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B.1mol莽草酸与Na反应最多生成4mol氢气C.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16、25 ℃时,对于pH=2的CH3COOH溶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c(H+)增大,也增大B.通入少量HCl气体,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CH3COO-)减小,Ka减小C.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H+)减小,Ka不变D.升高温度,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pH增大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吸水性高分子材料PAA、接枝PAA、用于化妆品的化合物己的合成路线如图:已知:Ⅰ.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两个羟基之间容易失去一分子水Ⅱ.两个羧酸分子的羧基之间能失去一分子水Ⅲ.请回答:(1)D中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1)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F→PA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①X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②Y→W所需要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B为中学常见有机物,甲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丙中的两个取代基互为邻位.①甲→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关于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b.与有机物B互为同系物c.不存在芳香醇类的同分异构体(6)丁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种峰,在酸性条件下能水解,水解产物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1.己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化合物G是一种药物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已知:R1CH2COOCH2CH3+R2COOCH2CH3 +CH3CH2OH(1)化合物B的名称是__。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__3)写出D到E的反应方程式___4)E、F、G中相同官能团的名称是__5)X是G的同分异构体,X具有五元碳环结构,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四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2:1:1X的结构简式为__(任写其一,不考虑立体异构)19、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1)氨的制备与利用 ① 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②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2)氨的定量检测水体中氨气和铵根离子(统称氨氮)总量的检测备受关注利用氨气传感器检测水体中氨氮含量的示意图如下:① 利用平衡原理分析含氨氮水样中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② 若利用氨气传感器将1 L水样中的氨氮完全转化为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10-4 mol,则水样中氨氮(以氨气计)含量为________mg·L-13)氨的转化与去除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现代化氨氮去除技术下图为MFC碳氮联合同时去除的氮转化系统原理示意图已知A、B两极生成CO2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 2,写出A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20、某实验小组探究和的反应规律。
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实验及试剂编号无色溶液用量试管中溶液颜色淀粉KI试剂颜色10.5mL浅黄色无色20.20mL深黄色无色30.25mL浅黄色蓝色40.30mL无色蓝色(1)取实验2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经康康同学检验,上述白色沉淀是写出加入0.20mL 后,溶液中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2)查阅资料:一定条件下,和都可以被氧化成作出假设:溶液用量增加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过量的溶液与(1)中的反应产物继续反应,同时生成进行实验:①取少量实验4中的无色溶液进行以下实验,进一步佐证其中含有其中试剂X可以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 碘水 b 溶液 c 溶液 d 溶液②李政同学提出,仅通过润湿淀粉试纸变蓝的现象不能说明生成,理由是_______,便补充了如下实验:将实验4中的湿润淀粉试纸替换为________,在滴加溶液后,发现________,进一步佐证实验4中生成了21、有机物N()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生产中用途广泛有机物A为原料合成M和N的路线如下所示:已知:I.R-CH=CH2+HBr R-CH2CH2BrII.R-CH2-CN R-CH2-COOH 请回答下列问题:(1)A分子中共面的原子数最多为___________个,-CN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②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E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M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5)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且能与钠反应放出H2的共有___________种,写出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比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