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pdf
9页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80 年代以来,台湾当局陆续投入巨资用于其军队指挥自动化建设, 将大量高新技术运用于C3I 系统, 并按照“平战结合、战略战术指挥结合”,“情报资源共享、系统之间互通”的原则,规划和发展指挥系统,使三军自动化建设既自成体系,又互相融通其中,参谋本部的自动化系统作为战略性指挥中枢, 是台军整体C3I 系统的核心, 同时也是情报汇集与联合作战指挥的中心;陆、海、空三军自动化指挥系统,既是相对独立的机构,分别担负着本军种情报信息传递、部队指挥控制等任务,又是互相统一的有机整体,可与友邻沟通信息、协调作战指挥等一、指挥控制系统目前,台军的指挥控制系统最主要的有四个,即“衡山”系统、 “陆资”系统、 “大成”系统以及“强网”系统如图 7 — 5 所示一)“衡山”系统即参谋本部的“衡山战情资讯管理系统”,于1992 年4 月建成衡山”系统是台军的战略指挥控制中心,它不仅与各军兵种联网运行,还将建立海上指挥船队,并将其部署在台湾东部海区,战时,一旦岛上指挥中心被毁,军方高级指挥人员将可在该船队上指挥作战该系统通过专用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处理和显示设备,与各军兵种、各战区和防卫部等单位相连接,基本实现了信息传输与指挥协调自动化,以辅助决策机构加强对各军、兵种和战区、防卫部的指挥与控制。
系统内的“国防资讯库”(亦称“战情资讯管理系统”),由知识库和态势数据库组成知识库输入有台岛地区的作战预案、武器装备、兵力部署、通信网路诸元、后勤保障和各种军事资料、图表、图形及我军的基本资料态势数据库则包括台湾周边(含金、 马)地区的海情、 空情、气象情况和陆、海、空三军的实时动态,它与各军种C3I 系统联机接口, 能实时汇集状况数据、信息报告、 部队动态等同时,台军十分重视卫星在军事上的应用,已建立了卫星监测设施,利用国外的地球资源卫星资料,对我军纵深地区进行动态监测,以扩大情报来源二)“陆资”系统即陆军的“战情资讯自动化系统”陆资”系统是大型数据资料库,储存有敌情资料、编制实力、部队部署、武器装备、作战预案、后勤保障、战场设施等方面的内容,并具体到每一门火炮和班哨据点的详细资料,以及各单位每日情况报告和基本资料变化等该系统共有130 多个子系统,分别以陆总、作战区与防卫部为节点,连接旅以上单位,基本实现了作战资料数据共享的目的三)“大成”系统该系统是台军筹建最早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大成”系统设在海军总部作战中心内,由海情侦搜、指挥控制、通信传输三部分组成,构成了海军总部作战中心至地区作战中心、海军联络组、中程转达站、技侦系统、岸舰导弹和主战舰只的“一体化”自动化网络,并与参谋本部主系统和陆、空军分系统联网, 能及时、全面监视本岛附近海域目标动态,迅速下达作战指令。
四)“强网”系统1979 年,台湾空军建成了半自动化的“天网”防空作战指挥系统, 但该系统自动化程度低,低空目标探测能力差,预警时间短, 联网能力弱 为解决“天网”系统存在的不足,台湾当局从1988 年开始投资 10 亿美元,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设计制造了全自动化防空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即“强网”系统该系统将空军作战中心、空中管制中心与各雷达站、机场、防空导弹和高炮部队联成一体,能迅速汇集、分配和处理各种信息资料其主要特点:一是自动化程度高,三军融通性强,实现了从目标判断——选择作战方案——下达作战命令——指挥引导拦截等防空作战的全部自动化,实现了海、陆、空军防空一体化;二是预警时间长,反应速度快,能迅速将所发现的目标机型、速度、高度、航向等数据提供给拦截任务机;三是侦测范围广,低空探测能力强,对低空飞机的搜索、探测距离可达400 公里,低空导弹可达270 公里;四是主要设备地下化,战时生存能力强该系统将空中作战指挥控制中心地下化,其隐蔽性、抗毁性明显提高目前,“强网”系统已构成了高、中、低空和远、中、近程相结合的防空体系,在未来作战中将发挥远程预警、快速反应、争夺制空权等重要作用二、通信系统台军的通信系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民用通信系统,平时由政、警、民、军共用,以民用为主,战时可重点保障军用;二是军、警单位共用的专用系统,又可分为陆海空三军通用与军种运用两大类。
其中三军通用系统是军队通信的主干,具有通信容量大、保密性能好、通信手段齐全、设备先进等特点,主要承担高层次、战略性、地区性通信任务,由参谋本部军事统一通信指挥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下设 5 个通信指挥部和 12 个通信中心; 军种专用系统是台军战役战术通信系统,由各军种通信电子署(处)负责,通过各所属部队的通信部门构成各军种内部的共用和专向通信网络从通信手段上分,台军的通信系统又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包括无线电、微波和卫星通信等)两大类平时,以有线通信为主,无线通信为辅,有线与无线通信系统互为备份,互相接替;战时,以无线通信为主来保障对各级部队不间断的指挥,在部队驻止或需保持无线电静默时,则主要使用有线通信近年来,台军根据军民兼用、平战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通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现已基本实现了参谋本部与三军以及各作战区防卫部间信息传输与指挥通信的自动化,形成了以综合数字传输为主体的多种通信系统并存的通信体系,具有较强的通信保障能力一)有线通信台军的有线通信,主要依靠自己的军用有线干线实施为了提高有线通信系统的生存能力,保障战时不间断的指挥通信,台军十分重视保证通信安全方面的建设,主要通信设施均部署在浅近纵深地区和纵深地区,各级通信枢纽、通信台站均构筑有以坑道为主体的永备工事,顶部一般可承受500 磅炸弹的直接命中。
民用有线通信系统,也是台军实施通信的重要渠道目前,台岛基本实现了民用有线通信光缆化、数字化,可为其提供高速、可靠的通信保障台军现有的共用同轴电缆干线、军用有线干线及光纤通信干线 3 套通信网,具有容量大、质量高、通信距离远、保密性好、生存能力强和稳定可靠的特点,平时基本可以满足台军对陆、海、空三军各级部队、分队指挥和日常通信的需要;战时,民用有线通信系统至少还可提供3.5 万路保障军用由于台军路的建设和台站的分布上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加上民用通信系统分布广泛、质量较高,因此,战时有线通信系统可有效保障参谋本部和三军总部对陆军旅、空军的联队以及海军岸勤机构的指挥通信;可基本保障陆军总部对作战旅和营一级部队、分队的指挥通信,重点方向和既设要点、要塞阵地等可保障到连;加上旅以下部队战时临时建立的野战有线通信系统,基本可以满足台军抗登陆作战中指挥通信的需要二)无线通信保障能力台岛现有 6 套微波通信系统,其中军用 3 套、警用 1 套、共用 2 套,并有 60 多套超短波通信网路和260 余套短波通信网路作为有线和微波通信的补充目前,台岛陆、海、空三军旅以上部队主要利用微波系统进行通信,其中海、空军的指挥、管制和情报传递等主要采用模拟式微波通信;陆军以及海军陆战队等,主要采用数字加密微波通信。
陆、海、空三军的战术通信,主要利用超短波单路话报网台实施,如军兵种近距离战术协同、作战指挥、地空与海空联络、海防观通与雷达情报传递等均以超短波为主要通信手段短波主要为海军及军事情报局等单位使用,陆、空军则将短波通信网作为备份通信手段使用战时,旅以上部队除继续使用微波通信系统外,将利用备份的短波单边带设备,按“区域性”组网原则建立各种短波通信网;旅以下部队除使用以小型人工交换机和机为主的有线通信外,还将使用超短波调频无线电台,建立以话音通信为主、电报通信为辅的射状通信系统三)卫星通信保障能力目前,台军主要使用 2 套卫星通信系统一是利用国际卫星组织的 IS-VF8 卫星组成的外岛通信系统,一是利用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卫星系统由于卫星通信具有可靠、稳定和覆盖面广等特点,可与地缆、光缆、地面微波以及短波等各种有线、无线通信手段一起,组成多手段、多网络的立体战略、战役通信系统,相互间可自动转换,战时一旦局部通信手段被摧毁,即可利用卫星通信手段开通新的网络实施指挥通信,能够充分保障参谋本部及三军总部对旅以上部队实施不间断的指挥纵观以上台湾军队 C3I 系统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台军 C3I 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强化集中管理体制台湾将陆、海、空三军的C3I 系统融为一体,统一纳入参谋本部的军事统一指挥部管辖,促进了台三军C3I 系统建设, 提高了三军协同作战能力二是统一三军装备技术体制台军采取了“车同轨、 书同文”的方针来管理其C3I 系统, 实现了三军装备的一体化三是在防空系统中实现了机、弹、炮一体化四是重视通信系统的建设台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C3I 系统的抗毁性,其指挥部大都建在地下,通信系统以地下通信设施为主体,另外,军用通信网采取的是多层次的叠加网结构,很难用火力将其全面摧毁五是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台军的军用通信干线注重利用民用设施,根据其立法规定,民用通信线路在平时有80% 借军方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