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2025年度四川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答案.docx

48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593718321
  • 上传时间:2024-09-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4.06KB
  • / 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4-2025年度四川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已知在25℃,101 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 kJA.C8H18(1)+12.5O2(g)=8CO2(g)+9H2O(g)△H=-48.40 kJ·mol-1B.C8H18(1)+12.5O2(g)=8CO2(g)+9H2O(1)△H=-5517.6 kJ·mol-1C.C8H18(1)+12.5O2(g)=8CO2(g)+9H2O(1)△H=+5517.6 kJ·mol-1D.C8H18(1)+12.5O2(g)=8CO2(g)+9H2O(1)△H=-48.40 kJ·mol-1【答案】 B2、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答案】 C3、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答案】 B4、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干冰可用作制冷剂B.铝不与空气反应,铝制品可不用涂保护层来防腐C.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小苏打可制作发酵粉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答案】 B5、下列实验操作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所测定的pH值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消耗标准溶液体积D.测定中和热实验时,将碱溶液缓慢倒人酸中使其充分反应,所测得中和热【答案】 B6、讲授法是以化学教学内容的某种主体为中心,有组织地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方法下面关于讲授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讲授法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知识B.讲授法的最大缺点是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C.讲授法就是照本宣科,不再适用于当今化学教学D.讲授法中可以用启发式教学【答案】 C7、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 )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C.答卷费时,速度慢D.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答案】 B8、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 )。

      A.化学实验科学化B.化学实验清洁化C.化学实验微型化D.化学实验简便化【答案】 B9、化学教学媒体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 D10、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答案】 D11、教师在讲授“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因而可用于灭火”这一内容时.根据的思想是(  )A.物质性质决定用途B.定性与定量的关系C.一般与特殊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答案】 A12、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本身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是( )A.教学认知能力B.教学监控能力C.教学操作能力D.教学沟通能力【答案】 B13、随着电子的发现,人类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道尔顿C.阿伏加德罗D.汤姆生【答案】 D1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

      A.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答案】 D15、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B.教学内容的设计C.教学方法的实施D.教学方法的选择【答案】 A16、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B.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D.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答案】 B17、实验室中,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B.液溴用水封保存C.烧碱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D.浓硝酸存在棕色细口瓶中【答案】 C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7H16的烷烃,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B.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04酸性溶液褪色C.甲苯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D.相同质量的甲烷和乙烷完全燃烧.乙烷耗氧量多【答案】 A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

      A.“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B.“三个面向”和“八荣八耻”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D.“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答案】 D20、高中化学课程中,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侧重探究能力和方法培养的是( )A.实验教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有机化学基础【答案】 A2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 )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A.综合课程B.研究课程C.活动课程D.选修课程【答案】 D22、某学生在进行“氯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一部分的学习时,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正确地闻气味该学生运用的主要学习策略是( )A.多重联系策略B.多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C.练习一反馈策略D.元认知策略【答案】 B23、听评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 )部分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②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④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施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 D24、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的是(  )A.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B.物质的化学变化C.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D.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答案】 B25、下列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是( )。

      A.识别B.认同C.发展D.模仿【答案】 D26、在讲解“电化学”内容之前.教师通过测试,对学生知识准备情况所做的评价属于(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D27、石油运输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运输驱动能源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可再生能源B.石油中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C.在炼制过程中,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密度不同,将它们分离D.石油易燃,提炼石油时不能加热【答案】 B2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CCI4的密度比H2O的大,可用于萃取Br2和 l2B.Si 能与强碱反应,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C.CI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杀菌消毒D.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答案】 C29、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控制教学节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教师需要注意的方面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30、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  )。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 A31、STS思想的实质是( )A.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B.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C.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D.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答案】 C32、某教师在讲述金属钠的性质时,向学生演示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了金属钠所具有的部分性质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 )的化学教学原则A.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相结合B.年龄特征与化学语言相适应C.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答案】 C33、下列表述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是( )A.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B.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C.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D.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答案】 A34、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电子数B.质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答案】 B35、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 )A.知道D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C.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D.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答案】 B36、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