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药-基-本-知-识-培-训教学文案.doc
13页精品文档农药基本知识培训农药 :农药主要是指用于防治为害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有害生物(虫、螨、线虫、病菌、杂草及鼠害等)和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药品及生物药品农药的含义和范围,古代和近代有所不同古代主要是指天然的植物性、动物性、矿物性物质;近代主要是指人工合成的化工产品和生物制品不同国家亦有所差异美国将农药与化学肥料一起合称为“农业化学品” 德国称为“植物保护剂” 法国称为“植物消毒剂” 日本称为“农乐”,其范围包括天敌生物中国所用“农药”一词也源于日本农药用于农业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防除称为化学保护或化学防治,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称为化学控制世界农药发展史(一)公元前 9 世纪的古希腊诗人 Honer 曾提到燃烧的硫磺可作为熏蒸剂古罗马学者 Pliny 长老曾提倡用砷作为杀虫剂,并言及用苏打和橄榄油处理豆科植物的种子公元 79 年,维苏威火山爆发, Pliny 死于带有燃烧硫磺气味的火山烟雾,体验了硫磺烟雾的非选择性毒杀16 世纪,我国开始使用砷化物作为杀虫剂此后从烟叶中提取的烟碱 (尼古丁 )也成功地用于象鼻虫的防治19 世纪,除虫菊和肥皂用于防治害虫 烟草、硫磺和石灰混合液用于病虫的防治。
世界农药发展史(二)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9 世纪中叶作物化学保护方面第一次系统科学地研究 1867 年巴黎应用一种不纯的亚砷酸铜美国,亚砷酸铜用于控制私罗拉多甲虫的蔓延,并在 1900 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的农药波尔多液(硫酸铜与石灰的混合液 )于 1885 年开始用于防治葡萄藤的茸毛霉菌二十世纪初,石灰与硫磺混合物 (石硫合剂 )已开始在欧洲和美国用来作为杀菌剂防治果树的病害世界农药发展史(三)1896 年,法国葡萄种植主将波尔多液用于葡萄藤时, 黄色野芥的叶子变黑了化除)不久硫酸铁用于谷类作物防治双子叶杂草,结果草死了作物却没有受到危害一战前 1913 年在德国首次应用有机汞化合物作为种子处理剂 (治疗梅毒)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化学药剂迅速增长例如,焦油用于防治休眠树木上的蚜虫卵:二硝基邻甲酚于 1932 年在法国获得专利,用于谷类作物的杂草防除; 1934 年第一个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菌剂——福美双于在美获得专利中国农药发展史(一)中国是使用农药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历史公元前 3~5 世纪即用牡鞠、芥草、蜃炭灰灭杀害虫,用含砷矿物杀鼠公元前 32 年用附子、干艾等植物防虫和储存种子。
公元 25—200 年,东汉用炼丹术制造白砒治虫,并记载用硫磺杀虫、治疥唐代用砷化物防治庭院虫害的记载明代的《本草纲目》中介绍了不少杀虫物质、砒石、雄黄、百部等中国农药发展史(二)1930 年,浙江省植物病虫防治所建立了药剂研究室,这是中国最早的农药研究机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构1935 年开始使用农药防治棉花、蔬菜蚜虫和红蜘蛛1943 年在四川省重庆市江北建立了首家农药厂,所生产的均为一些含砷无机化合物及植物性农药1946 年开始小规模生产 DDT 1950 年开始生产六六六,并于 1951 年中国首次使用飞机喷洒 DDT 、六六六灭蚊治蝗中国农药发展史(三) :1957 年建成了第一家生产有机磷杀虫剂的农药厂——天津农药厂,开始了有机磷农药 1605、1059、3911、敌百虫等品种的生产在 60 年代和 70 年代,它是我国生产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品种的主要基地70 年代杀菌剂和除草剂也得到了相应发展,生产了几十个品种;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有所发展1973 年,中国停止使用汞制剂, 并开发了稻瘟净、 多菌灵等杀菌剂以替代汞制剂中国农药发展史(四)1983 年,中国停止了高残留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 DDT 的生产,取而代之的是扩大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的产量,并开发了拟除虫菊酯类及其它杀虫剂。
同时,甲霜灵、三唑酮、三环唑、代森锰锌、百菌清等高效杀菌剂也相继投产,有效的控制了水稻、小麦、棉花、蔬菜、果树等各种作物的病虫害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量亦迅速增加,丁草胺、灭草丹、绿麦隆、草甘磷、灭草松、磺酰脲类除草剂及矮壮素、乙烯利也投入了市场2005 年全面禁止 5 种高毒有机磷农药使用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农药基本知识 :用途:用于防治危害农作物及其产品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及用于调控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物质优点:防效好、 效率高、增产增收效益好!农药分类:按成分来源分为无机、有机和生物;按防治对象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虫剂 按作用方式分为:触杀、胃毒、内吸、杀卵、熏蒸以及特异性杀虫剂,包括调节昆虫生长、引诱、拒食、驱避和不育等杀菌剂 作用机理包括保护作用、内吸作用和免疫作用保护作用主要是杀死植物体表和体外的病原菌,阻止孢子萌发内吸作用是可杀死植物组织内的病原菌,具有治疗效果免疫作用是药剂本身对病菌没有活性,必须被植物吸收后改变植物体内代谢产物,从而获得对病菌的杀灭效果除草剂 按作用性质可分为选择性和灭生性;按作用方式分为内吸型和触杀型;按使用方法分为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剂。
杀鼠剂 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一次取食即可致死,慢性则需要多次取食才可致死植物生长调节剂: 促进生长、疏花疏果、保花保果、促进花芽分化、抑制烟草腋芽、矮化植株、育种杀雄、防止倒伏增加产量、抑制马铃薯块茎芽、抑制生长以及催熟增糖、防腐保鲜等植物病害 按其病原的性质可分为生理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生理病害是由不良自然环境条件引起由于它不是寄生物侵染的结果,所以又称为非侵染性病害,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温度、湿度不适、营养不良、有毒物质的污染、肥害及药害等因素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引起的,常见的生理病害有水稻赤枯病、黄瓜沤根病、番茄脐腐病、大白菜干烧心等诊断生理病害一般可以根据发病情况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植物侵染性病害是指由寄生物引起的一类病害,由于寄生物可以繁殖,因此病害不断积累与蔓延,其危害性比生理性病害更大植物侵染性病害分为八大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真菌、放线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类菌原体和线虫以上八类侵染性病害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真菌,约占植物病害的 80%以上细菌引起的病害常见的有腐烂、萎蔫及畸形病毒引起的病害只能见到症状,比如皱缩、明脉、花叶、黄化和矮缩植物病害常见的症状 :1、变色,即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叶绿体被抑制、破坏;花青素的积累或黑色素的堆积等原因造成的,其中最常见的是花叶、黄化、红斑、白化、明脉、紫脉等。
2、畸形,是由于植物的细胞或组织生长受到抑制或过度生长导致发育比例反常,常见全株性畸形有矮化、丛簇和丛生等,局部则的有丛枝、巨芽、巨花、卷叶、皱缩、蕨叶、癌肿等3、腐烂,即植物体部分或全部组织和器官被破坏所致,一般可分为湿腐和干腐两类湿腐多发生在幼嫩或多汁的组织上,发生时往往有水分流出,失水后变形,如软腐、白腐、褐腐均属此类干腐有人也称坏死,即组织、细胞或器官被破坏后死亡,病部干燥轮廓清晰,仅颜色、形状有变化,这类病状发生在局部的有:叶斑、叶枯、枯斑、角斑、穿孔、枝枯、疮痂、粉痂、溃疡、白穗等,发生在整株的有立枯、猝倒、死苗等4、萎蔫,是植物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输导作用受阻,使寄主植物局部或全部由于失水丧失膨胀压,以致枝叶萎蔫下垂,主要表现为青枯、枯萎、黄萎等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症状除了植物体本身的变化外,还往往在病变处长出各种各样的病原体,这些形态各异的病原体称为病征常见的病征:霉状物,是由真菌菌丝体和 (或)繁殖体所构成的 常见的霉状物有霜霉、 黑霉、灰霉、青霉、绿霉、白霉等粉状物,是由某些真菌一定量的孢子聚集而成,常见的粉状物有白粉、锈病、黑粉、白锈等粒状物,即在病部产生大小、形态及色泽各不相同的颗粒,分别由真菌的孢子器、孢子盘、子囊壳、子座及菌核构成。
脓状物,是细菌病害所具有的特征之一,即由病部表面溢出的细菌和胶质物质聚集而成,常见的有菌脓和溢脓植物害虫的识别 :害虫一般指种群数量大,使植物受害后造成人们不能容忍的经济损失,害虫共有三类,即昆虫、螨类和软体动物,其中绝大多数为昆虫对农作物危害比较大的昆虫均属有翅亚纲,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直翅目:如蝗虫、蟋蟀、蝼蛄;半翅目:如菜蝽、盲蝽、绿蝽;同翅目:蚜虱蚧蝉,如蝉、叶蝉、飞虱、蚧壳虫、蚜虫、粉虱等;缨翅目:如稻蓟马、棉蓟马;鳞翅目:如棉铃虫、菜青虫、水稻螟虫、甜菜夜蛾、玉米螟、烟青虫、小菜蛾;鞘翅目:如天牛、金龟子、瓢虫等膜翅目:如菜叶蜂、梨茎蜂;双翅目:如麦秆蝇、实蝇、韭蛆、蒜蛆等;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螨类:真足螨科(麦圆腿蜘蛛) ;叶螨科(棉叶螨);跗线螨(茶黄螨)及植绥螨 (天敌 )软体动物:蜗牛及蛞蝓等杂草:单子叶和双子叶一般分为:禾本科、阔叶类和莎草科禾本科:马唐、牛筋草、狗牙根、狗尾草、芦苇等;阔叶类:荠菜、麦蒿、蒲公英、刺儿菜、灰菜;莎草科:三棱草、香附子鼠害:分为田鼠和家鼠, 包括啮齿目和兔形目, 啮齿目有 1797 种,我国有 190 余种,专门危害的有 20 种,特征为头骨上下颌有两颗终生生长的大型凿状门齿;兔形目有附加门齿。
比较熟悉的除了上边两类外比较典型的有:达乌尔黄鼠、仓鼠、鼢鼠、跳鼠、岩鼠、旱獭、豪猪等农药的剂型和制剂:制剂包括: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粉剂、可溶性液剂、颗粒剂、烟剂、种衣剂、毒饵等含量 +有效成分 +剂型 =制剂例如:必林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剂型(一):EC:乳油,包括原药、溶剂和乳化剂,由调制釜加工WP:可湿性粉剂,包括原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