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空线路的拉线.doc
3页架空线路的拉线1 范围 本工艺标准运用于 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的拉线安装工程2 施工准备2.1 材料要求:2.1.1 所采用的器材、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格证2.1.2 钢绞线:2.1.2.1 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2.1.2.2 镀锌良好,无锈蚀现象22.1.2.3 最小截面个应小于 25mm22.1.2.4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2.1.3 镀锌铁丝:2.1.3.1 不应有死弯、断裂及破损等缺陷2.1.3.2 镀锌良好,不应锈蚀3.2mm2.1.3.3 拉线主线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 4.0mm ,缠绕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2.1.4 拉线棒:2.1.4.1 不应有死弯、断裂、砂眼、气泡等缺陷2.1.4.2 镀锌良好,不应锈蚀2.1.4 3 最小直径不应小于 16mm 2.1.4.4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2.1.5 混凝土拉线盘2.1.5.1 预制混凝土拉线盘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裂缝等缺陷,强度应满足设计要 求2.1.5.2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2.1.6 拉线绝缘子2.1.6.1 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2.1.6.2 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2.1.6.3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2.1.7 拉线抱箍、 UT 型线夹、楔形线夹、花篮螺栓、双拉线联板、平行挂板、 挂板、心形环、钢线卡、钢套管等2.1.7.1 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浆眼、气泡等缺陷2.1.7.2 应热镀锌,且镀锌良好,无镀锌层剥落锈蚀现象2.1.8 螺栓:2.1.8.1 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层剥落及锈蚀等现象2.1.8.2 螺杆与螺母的配合应良好加大尺寸的内螺纹与有镀层的外螺纹配合,其公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直径 1〜300mm公差》的粗牙三级标准2.1.8.3 螺栓宜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弹力应适宜,厚度应符合规定2.1.9 其它材料:竹套管、油漆、沥青油、玻璃丝布等2.2 主要机具2.2.1 铁铣、夯、紧线器、剪线钳2.2.2 倒链、活扳手、脚扣、安全带等2.3 作业条件2.3.1 各种材料备齐,电杆组立完毕2.3.2 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已完成,并符合施工规范规定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拉线下料 -拉线组合制作 -拉线安装3.2 拉线下料:321 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拉线的组合方式确定拉线上、中、底把的长度及股数。
每把铅丝合成的股数应不少于三股,底把股数应比上、中把多两股3.2.2 当使用铅丝时,应先抻在;使用钢绞线时,应在需要断线处的两侧用绑铅丝缠 绕然后下料3.3 拉线组合制作:3.3.1 使用铅丝时,应将铅丝绞成合股 绞合时,应使每股铅丝受力一致,绞合均匀3.3.2 上、中、底把连接处煨扣鼻圈,安装拉线绝缘子,缠绕制作一般混凝土电杆的拉线可不装设拉线绝缘子, 但穿越导线的拉线及水平拉线应装设绝缘子在断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 2.5m拉线的连接缠绕、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3.3.2.1 铅丝拉线可自身缠绕固定,中把与底把连接处可另敷铅丝缠绕, 缠绕应整齐、紧密,缠绕顺序、圈数及长度见表 3-72所示缠绕顺序、圈数及长度 表3-73股数自身缠绕顺序、圈数中把与底把连接处缠绕长度最小值 (mm)下端花缠上端39、8、7XXXX25010059、 9、 8、 8、 725010079、9、8、8、7、7、63001003.3.2.2 钢绞线拉线可使用钢索卡或铅丝缠绕固定a使用钢线卡固定时,每个连接端不得少于两个钢线卡中把的下端不应单独使用钢 线卡固定,还应用铅丝缠绕固定b使用铅丝缠绕时,应缠绕整齐、紧密,缠绕长度见表 3-74。
缠绕长度最小值 表3-74钢绞线截面缠绕长度(mm)上端中端有绝缘子的两端中把与底把连接处下端花缠上端25200200XXXX25080352502503008050300300250803.3.2.3 使用UT型线夹、楔形线夹时,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可靠固定(可使用铅丝缠绕) 3.3.2.4 UT型线夹或花篮螺栓的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 1/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整后UT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花篮螺栓应封固(可使用铅丝缠绕) 3.3.2.5 拉线棒与接线盘连接后,其圆环开口处应用铅丝缠绕或焊接;当拉线棒与拉线盘的连接使用螺杆时,应垫方形垫圈,并用双螺母固定接线棒露出地面长度为 500700mm3.326 拉线两端的扣鼻圈内应垫好心形环3.4 拉线安装:3.4.1 将已安装好底把的拉线盘滑入坑内,找正后,分层填土夯实用拉线抱箍将拉 线上端固定在电杆上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341.1 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不宜小于 45°,当受环境限制时,不应小于30°水平拉线的拉桩坠线与拉桩杆夹角不应小于 30°3.4.1.2 终端杆及耐胀杆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对正;分角拉线应与线路分角线方向 对正;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
3.4.1.3 拉线盘的埋设深度最低不应低于 1.3m,且应符合设计要求3.4.1.4 水平拉线的拉桩杆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杆长的 1/6,拉线距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拉桩坠线与拉桩杆夹角不应小于 30°,拉桩杆应向张力反方向倾斜 10°〜20°,坠线上端距杆顶应为 250mm ;水平拉线对通车路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5m3.4.1.5 当拉线位于交通要道或人易接触的地方,须加装竹套管保护竹套管上端垂直距地面不应小于 1.8m,并应涂有明显标志(如红、白相间的油漆) 3.4.2 撑杆的安装,撑杆埋深不宜小于 0.5m,并设有防沉措施撑杆与主杆之间夹角应为30°,允许偏差为土 5 °3.4.3 进行拉线中、底把连接可使用紧线器拉紧拉线,并使终端杆及转角杆问拉线侧倾斜,应保证使紧线后的终端杆及转角杆向拉线侧的倾斜不大于一个电杆稍径; 水平拉线的拉桩杆向张力反方向倾斜 xxxx质量标准4.1 保证项目:4.1.1 金具的规格、型号、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结果 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出厂合格证及绝缘子耐压试验记录4.1.2 高压绝缘子表面严禁有裂纹、缺损、瓷釉烧坏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 基本项目:4.2.1 黑色金属金具零件防腐保护完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2 拉线位置与电杆的夹角正确,金具齐全,连接牢固,同杆的各条拉线均受力正 常,无松股、断股和抽筋现象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4.2.3 防沉土台尺寸正确,导线紧线后电杆梢无明显偏移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3 允许偏差项目(表 3-75)承力杆垂直度允许偏差 表3-75项次项 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拉线受力后终端杆或转角杆垂直度(即杆梢向拉线侧倾斜位移)1D经纬仪或拉线、尺量检查注:D为电杆梢径5成品保护5.1 拉线制作后应妥善保管,防止车压等变形5.2 现场运输时,注意防止扭弯拉线及损坏拉线绝缘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