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对健康宣教内容需求的调查研究.docx
10页新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对健康宣教内容需求的调查研究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对健康知识和导管维护的需求方向,针对不同的患者在带管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制订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健康宣教的方式,提升患者在使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过程中的质量和满意度 方法 制定血液科个性化PICC置管患者健康宣教需求的调查问卷,对本科室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准备置管、置管一个月内和新置管准备出院的100名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需求问卷调查,搜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患者对于导管的禁忌症和适应症、日常护理居家淋浴及置管处局部感染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的内容比较关注,同时对宣传手册和群的宣教方式比较认可 结论 制定系统的健康宣教方法,对新置管患者建立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内容,同时组织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群,开设公众号由PICC专科护士负责,制作简单易懂的健康宣传手册,发放给新置管的患者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健康宣教近 20 年来,随着日益丰富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显著上升[1]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预计有 1810 万癌症新发病例和 960万癌症死亡病例。
其中,我国新增病例数占 380.4 万例、死亡病例数占 229.6 万例全球每新增100 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就占了 21 个我国每天有超过 1 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有 7 个人被确诊为癌症化学治疗仍然是目前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2]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长时间、长疗程,输入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成为肿瘤病人最为珍贵的生命线[3-4],但 PICC 在临床的应用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5]PICC 作为一项护理专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既给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增加了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风险[6-7]近年来,常见的 PICC的并发症,如相关性血栓、导管脱出、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穿刺点渗液以及接触性皮炎等[8-9]为了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带管的舒适度和满意度,除了护理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手段,患者自身的文化水平,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同时健康宣教的内容的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不同患者,了解其对导管维护和延长留置时间的健康宣教需求是本文的研究的重点,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进入下一步,健康宣教内容的制定和宣教方法的选择。
[10]1.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1.1调查对象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在血液科新置管患者100例,对象选取标准:①准备置PICC导管的患者,其必需了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目的和在治疗中的重要性的患者;②首次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并且其未进行过专业的健康宣教的患者;③首次置管,准备带管出院的患者④调查年龄范围18-78岁,平均年龄48岁,无性别要求排除选取对象:①不愿参加问卷调查的患者;②神志不清,精神疾病,沟通障碍的患者1.2研究方法:依据静脉置管护理的相关执行手册,参考医学文献及临床应用的PICC置管的资料,制定血液科个性化PICC置管患者健康宣教需求的调查问卷,主要从4个方面的内容,组织在院患者进行问卷填写,对本科室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准备置管、置管一个月内和新置管准备出院的100名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需求问卷调查,通过这种问卷的形式,搜集患者资料和健康需求并进行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2.问调结果2.1 参加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表1)100例准备置管、置管一个月内和新置管准备出院的患者调查情况参与问卷调查的患者男性43人,女性57人,平均年龄45-55之间 。
表1 参加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调查项目 产生例数占比例(100%)患者职业工人1515%农民1616%事业单位2020%自由职业55%退休4444%影响置管的因素经济收入55%家人反对11%来院交通不变88%带管繁琐8686%医药费负担自费1414%医保8383%公费33%2.2 调查患者对健康指导的需求(表2)通过问卷调查查看患者对健康知识需求的分布比例,调查结果显示:关于PICC的相关知识:其中置PICC导管的禁忌症和适应症(70%);相关并发症:患肢局部感染(73%);居家导管维护:淋浴(60%)表2 参加问卷调查患者对健康指导的需求比例调查项目 占比例(100%)关于PICC的相关知识置PICC导管的目的37%置PICC导管的优势40%置PICC导管的禁忌症和适应症70%PICC导管与其他导管的区别33%相关并发症静脉炎23%导管堵塞(血栓)27%导管断裂33%患肢局部感染73%穿刺部位渗血/液21%肢体肿胀17%皮肤过敏15%居家导管维护锻炼与休息50%淋浴60%导管维护时间33%心理护理30%2.3患者选择健康宣教的方式(表3)现今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播途径很多,除了面对面的讲解和各种书籍彩页的宣传手册等,网络的公共号,群,自媒体,患者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相关的知识。
表3 患者健康宣教方式的选择(%)调查项目 病房一对一指导病区专题宣教患者经验交流网络公众号群PICC宣传手册关于PICC的相关知识272720334373相关并发症302017274763居家导管维护2317203053703.调查结果讨论3.1制定针对全体置管患者系统化的健康宣教模式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了解患者的需求,对准备置管的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宣教指导,分阶段进行术前宣教,术后第一天,术后一周,术后一月以及新置管患者出院前,根据不同的时期进行不同内容的宣教,健康宣教由专科护士负责,手术前床旁一对一讲解术前准备,术后第一天,进行置管后前三天的观察重点和护理重点,术后一周,组织患者进行专科讲座和视频学习,术后一个月和准备出院的新置管患者加入群,并且向新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发放居家维护导管的宣传手册出院后,在公众号和群内不定期进行PICC导管维护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有针对性的在群里解答患者居家的疑难问题通过这样的形式保证健康宣教贯穿患者的置管全过程 3.2对新置管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内容虽然现今社会信息多元化,但是在45-55之间的年龄层次,中老年人居多,对于网络的应用还是没有那么普及,选择宣传手册获取健康知识的患者人数超过50%以上。
而相对青年人更希望利用网络或者方便快捷的获取那么,根据需求的不同,对于患者从置管开始,到出院后,在使用PICC导管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制订其个人的个性化健康宣教内容和其喜欢的宣教方式3.3培训科内全体护理人员掌握患者健康宣教内容根据科室护士的学历、职称、按照不同的层级,从N0-N3级,制定护士分级培训管理制度通过对不同层级的护士进行培训,最终实现全员掌握患者的健康宣教内容和科室的对置管患者的管理体系此培训可以提高科室护士对患者健康宣教工作的依从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升科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质量和操作规范的水平,同时提高患者对科室PICC导管维护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参考文献:[1] 陈万青, 郑荣寿, 曾红梅,等. 1989-2008 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 2012, 34(7):517-524.[2] Periard D, Monney P, Waeber G,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vs. peripheral catheters for middle duration in-hospitalintravenous therapy[J]. Journal of Thrombosis & Haemostasis, 2010, 6(8):1281-1288.[3] Kang J R, Long L H, YanS W, et 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Related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J]. Clin Appl Thromb Hemost,2017, 23(2):181-186.[4] Zhou L, Wang M, Aping L I.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 Induced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eukemia[J].Iran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7, 46(4):485-490.[5] 李旭英, 谌永毅, 王一任, 等. PICC 专科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依从性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10):1212-1216.[6] Vineet C, O'Horo J C, Rogers M A M, et al. The Risk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Compared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InfectionControl & Hospital Epidemiology, 2013, 34(9):908-918.[7] Hao N, Xie X, Zhou Z, et al. Nomogram predicted risk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1):6344.[8] 吕彦, 卫宝玲, 黄美玲, 等. PICC 与 VPA 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 重庆医学, 2018, 47(4):502-507.[9] 王焕云, 杨琳, 马秀红. 风险管理在预防 PICC 导管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6):110-111.[10] Lee H, Mansouri M, Tajmir S, et al. A Deep-Learning System for Fully-Automated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Tip Detection[J]. Journalof Digital Imaging, 2017, 31(4):1-10.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