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教案《斗笠》.doc
3页《斗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感情细腻、真挚的现代诗本诗以一位母亲的口吻,叮嘱即将远行的孩子戴上故乡的斗笠,表达了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尤以诗句“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回旋反复吟咏,奈人寻味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笠”,正确规范地书写“笠、戴、蘑、菇、袭、熄”,自主积累“我的词语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艺,感悟诗中浓浓的乡情,暖暖的母爱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读通诗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整体感知诗歌,初步感受斗笠饱含的深情 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律美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读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意,感受母爱激发学生感激母亲、热爱母亲的情感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文本感受母爱,从生活的点滴体验亲情的无处不在及伟大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触发情思美 1、课件出示斗笠图片,认识斗笠 2、课件出示课题“斗笠”,认识生字“笠” 3、师述:斗笠,这种古老的挡雨遮阳的器具,至今在山村水乡仍随处可见更有一些旅游胜地,将斗笠作为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工艺品明码标价,十分受人欢迎。
许多家庭,还在墙上挂上一顶斗笠,作为装饰,令人赏心悦目作者王宜振也对斗笠有份特殊的情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愿意听老师先来读读这篇课文吗?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师范读课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同时播放伴奏音乐 2、听完老师的朗读,你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 3、自读课文,说说自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课文,感悟意境美 1、同学们,读课文时,你把自己当谁了?(一个孩子的母亲)那你对“孩子”说了什么呢? 2、分节品味课文 (1)谁来当一回母亲,读一读你最喜欢的那一节?读出了母亲的心情吗?(评议朗读)母亲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一节?(引导学生说出语言美、情感美和想像美 (2)谁再来读读自己喜欢的诗节?还有不同的读法吗?“编进的鸟鸣”会是怎样一种声音啊?你听到了吗? (3)当有学生读到最后一节时,相机分析:“让他照在你的头顶,成为一盏不熄的灯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3、小组内自选诗节朗读课文,互相评议 4、组代表汇报朗读情况 5、喜欢整篇课文的同学请你们一起大声地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能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6、课堂小结,找关键词,课件板书 四、即兴作诗,实现创造美 过渡:孩子们,此时此刻,老师也想当一回诗人,想写写这样深情的诗歌 1、教师即兴作诗模仿书中诗节作诗) 2、你们能行吗?(模仿作诗) 3、假如你就是那“孩子”,会用什么样的诗歌来回答“母亲“呢?课后用文字的形式告诉老师吧!(拓展延伸) 4、此时,老师还想唱一曲,让我们一起来唱一曲《他*的吻》,以表达对他*的爱吧!(课件出示《他*的吻》之歌,学生随音乐唱起来,课堂到此结束 板书设计: 做 故乡的蘑菇 听 故乡的声音 乡情 斗笠 感 故乡的温暖 闻 故乡的芬芳 母爱 戴 故乡的明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感受及体会母爱,并从生活的点滴体验亲情的无处不在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词 2.配乐朗读课文 3.谈读文的感受——母爱 二.品读课文,感悟情感 1.组织自学集体交流,师随机指导,读中感悟: a.你觉得“编进的鸟鸣”会有怎样的声音?读到这里你的脑海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b.“故乡的声音”会是怎样的?诗句让你想起了怎样的情景? c.在你心中“明月”、“不熄的灯”可以干什么?有何作用?(带来光明、温暖、信心、勇气等允许学生畅谈,引导学生感受孩子是母亲的希望,其中渗透着浓浓的母爱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诗节 2.借助课文结构图师生合作背诵诗歌 三.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讨论:本诗为什么以“斗笠”为题?(一物寄情深) 2.说一说:生活中哪件事物令你想起浓浓的亲情? (每天的营养早餐、整洁舒适的卧室、凝聚爱心的药丸、温暖贴心的毛衣……) 3.齐读《游子吟》交流: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 (感受母爱,感谢母亲,激发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 四.实践作业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阅读有关亲情的文章、诗歌。
(推荐:《同步阅读》之《慈母情深》、《我的母亲》等) 3.有兴趣的同学可选一个体现母子情的事物,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自创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