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4379461
  • 上传时间:2017-08-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5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规划主要内容(一)城市发展目标把郑州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原城市特色、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1.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金融、物流、商贸、信息、旅游等区域功能,建设国家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现代化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社会事业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3.国际化城市:发挥交通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强化产业支撑,逐步形成国际性贸易城市、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4.信息化城市: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建成高度完善的城市信息化体系5.生态型城市:保护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加强绿化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构筑完善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绿地与其他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向外围疏解老城区人口,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创建宜人的城市环境6.创新型城市: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事业,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文化、管理等多方位、多层次创新。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 7446 平方千米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郑州市行政辖区中心城区范围:郑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面积 990 平方千米三)城市性质河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城市规模与人口素质1.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至 2020 年,市域总人口 1100 万人,城镇人口 880 万人,城镇化水平 80%左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 450 万人建设用地规模:至 2020 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 836 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 95 平方米以内;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400 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 89 平方米以内2.人口素质与人文指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完善人文指标,不断提高人口综合素质1 )人文指标(至 2020 年)教育科技方面:全市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0%,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25 人;市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数量≥600 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100%,人均教育设施用地面积 4.8~5.5 平方米。

      医疗卫生方面:市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70 人,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到≥50 张,人均医疗设施用地面积≥0.8 平方米,平均预期寿命达到 75 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0 元;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5 平方米,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人均建筑面积≥16 平方米;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 0.7~1.0 平方米,人均体育设施用地面积 0.5~0.8 平方米2 )提高人口素质统筹城乡布局,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优化产业结构,满足城市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营造人才创业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历史文化教育,提高市民爱国意识,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及其他流动人口的自身素质五)市域城镇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1.市域城镇空间布局依托交通干线及沿线城镇,在郑州市域范围内构建“一心四城、两轴一带 ”的城镇布局结构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为主体、中等城市为支撑、重点镇为节点、其他小城镇拱卫的层级分明、结构合理、互动发展的网络化城镇体系因地制宜地稳步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其中:一心:包括中心城区及三个外围组团(郑汴—中牟组团、航空港组团和上街—荥阳组团) 四城:巩义市区、新郑市区、新密市区、登封市区四个中等城市两轴:沿连霍高速公路、陇海铁路等交通干线分布的郑州市中心城区、郑汴—中牟组团、上街— 荥阳组团、巩义市区及沿线城镇所构成的东西向发展轴;沿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等交通干线分布的郑州市中心城区、航空港组团、新郑市区等城镇构成的南北向发展轴一带:依托省级交通干线,由登封市区、新密市区和新郑市区等城镇构成的东西向发展带六)中心城区规划1.中心城区布局结构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为“两轴八片多中心”1 )两轴东西向城市发展轴:依托郑—汴— 洛发展带,沿郑上路— 建设路— 金水路—郑开大道、中原路— 东西大街 —郑汴路两条轴线形成中心城区东西向发展轴,作为城市空间拓展的主骨架,集聚区域和城市的主要服务职能,构成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南北向城市发展轴:沿花园路—紫荆山路、中州大道— 机场高速两条轴线形成从惠济片区至航空港组团的南北向发展轴,构建新—郑— 漯产业带的核心区域2 )八片以主要交通干线、基础设施廊道、城市水系和绿化空间为界,中心城区由老城区、郑东新区、经开区片区、南部片区、高新区片区、须水片区、惠济片区、北部片区八个功能片区构成。

      3 )多中心以二七广场商业中心、郑东新区 CBD 和新郑州站交通枢纽中心为核心,构建区域 —城市—片区三个层次的城市中心体系七)产业发展规划1.重点发展产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能源原材料产业创建全国性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构筑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2.产业空间布局城市产业主要向东、东南两个方向展开东部方向:依托郑东新区、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出口加工区、郑汴产业带,推进与开封对接,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及先进制造业东南方向:依托航空港、新郑州站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大力发展航空、铁路、公路联运,重点发展航空物流、保税物流等现代物流业,推进与许昌对接西部方向:依托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荥阳、上街、巩义等城市,加强与偃师、洛阳的衔接,形成郑洛城市工业走廊,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材、煤炭、铝加工、制药、电缆、机械、化工等产业西南方向:依托登封、新密等城市和地域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煤炭、电力、服装等产业北部方向:依托黄河,重点发展生态型产业,建设沿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八)综合交通规划巩固提升郑州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和作用,建成面向国际的大型航空枢纽、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

      以航空、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骨架,以交通枢纽为节点,构建国际国内通达、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突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公共交通建设,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保证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 35%以上,居民单程出行时间不超过 45 分钟1.航空新郑国际机场适时建设第二条平行跑道、第二航站楼及相关附属设施至 2020 年,机场用地规模 1088.86 公顷,形成 2700 万人次/ 年旅客吞吐量、58 万吨/ 年货物吞吐量的能力2.铁路强化郑州铁路枢纽地位,加快建设京广、徐兰客运专线,形成干线铁路组成的“双十字” 型铁路枢纽规划建设郑州至重庆、郑州至合肥、郑州至济南等铁路,建设新郑州站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适时规划建设郑州第三客站3.城际轨道规划建设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包括郑州至焦作、郑州至新郑国际机场和许昌、郑州至开封、郑州至洛阳、郑州至新乡城际轨道线4.公路完善“ 三纵两横” 的高速公路网络;改造升级干线公路,建立以郑州市中心城区为核心的放射状道路系统,与高速公路形成双通道格局;加快乡村公路的建设与改造,提高连通性和通达深度,实现村村通客车。

      中心城区依托对外通道,规划公路客货运站 14 座其中:公路客运站 9 座,对外客运能力达到 18.7 万人/日;公路货运站 5 座5.城市道路系统在既有“环形加放射” 路网的基础上,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构成功能级配合理的方格网状、开放式城市道路网络布局至 2020 年,中心城区干路网密度达到 3.45 千米/平方千米,支路网密度达到 3~4 千米/ 平方千米6.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三横两纵一环” 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 6 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全长 218.8 千米规划“ 环形加放射” 的城市快速公交线网,包括 12 条 BRT 走廊,全长 261 千米优化公交线网布局,至 2020 年,常规公交车辆的配车指标达到 20~22 标台/万人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坚持郑州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思想,明确保护重点,突出地域特色,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及其历史环境1.总体保护格局建立郑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登封、巩义、新郑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两级名城保护体系建立由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古荥汉文化历史文化片区、嵩山历史文化片区、黄帝故里历史文化片区、河洛历史文化片区构成的整体保护格局。

      2.保护内容保护市域范围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8 处(43 项)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28 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38 处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明确文化遗产所在地身份标识,制定详细规划、保护和管理措施划定书院街、文庙—城隍庙、德化街— 大同路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城市文脉和历史风貌3.保护重点重点保护中心城区 6 处(7 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 23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嵩山历史建筑群包括郑州商代遗址、大河村遗址、西山遗址、小双桥遗址、荥阳故城、古荥冶铁遗址、 “二七” 大本人纪念塔和纪念堂、嵩山历史建筑群十)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证城市建设更好地融入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规划期末,基本建成以循环高效为特征的生态产业体系,以节约集约为基础的资源保障体系,以污染防治为重点的环境保护体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生态人居体系,使郑州成为经济生态高效、环境生态优美、社会生态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至 2020 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市域生态步入良性循环;流域水质标准总体保持Ⅲ类,次级河流全面达到水域功能标准;城市空气质量全面达到二级以上;空气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的 8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 40%左右;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地质环境安全监测体系健全,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中心城区规划公共绿地面积 58.35 平方千米,人均 12.97平方米。

      十一)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合理配置城市资源,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机制,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下达给郑州市的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至 2020 年,全市耕地保有量 33.07 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27.54 万公顷十二)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坚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保证城市水资源和各项能源供应、信息通讯安全快捷、环境清洁卫生,形成系统完善、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的服务能力和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为郑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1.给水与排水按照已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相应的保护规定,加强地表水和地下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至 2020 年,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100%,供水保证率达到 97%以上全市新建水厂 17座,改扩建水厂 7 座,水厂供水能力达到 371.5 万立方米/日中心城区新建水厂 4 座,供水能力达到 221 万立方米/日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排放分十一个系统:金水河、熊耳河、贾鲁河、魏河、七里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潮河、东风渠、索须河、须水河城市污水处理量 190 万立方米/ 日,污水处理率达到 100%,再生水回用量 95 万立方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