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心理学指导:第八章学习动机.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92723712
  • 上传时间:2022-05-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05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心理学指导:第八章学习动机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动机:(一)含义: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肯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  (二)学习动机的构造(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根底,是激发学生进展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但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意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等于他会为满意学习需要而实行行动,只有消失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所谓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家长的嘉奖、教师的表扬、同伴的赞扬等诱因吸引学生进展定向的学习活动,以到达肯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意  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没有肯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肯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

      当学生到达了某种学习目标,满意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减弱  (三)动机的作用(结合学习活动,谈谈动机具有哪些功能四个功能:(1)激活功能:会引发学生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感动状态2)定向功能:指向肯定的学习目标3)强化功能(4)调整功能:调整学习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二、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乐观的影响成就动机较强的在完成学习任务中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效率相对较高但是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过分剧烈的学习动机往往使学生处于一种紧急的心情之下,留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由此限制了学生正常的智力活动,降低了思维效率因此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水平2)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共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异动机强度的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从事比拟简单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拟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水平点会低些,这就是耶克斯—多德逊定律3)动机强度的点还会因人而异,进展同样难度的学习活动,对有的学生来说,动机强度的水平点高些更为有利,但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水平点低些更有利。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一)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二)(奥苏贝尔)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三)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其次节:学习动机理论  看法大致分三类:(1)强调诱因的直接作用,如斯金纳的强化论,属于行为主义观点2)强调需要的直接作用,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属人本主义观点3)第三类强调需要和诱因并不产生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学生对需要、诱因以及与学习活动本身相关的因素的意识和思索作中介而起作用如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动机归因理论等属于认知观点  一、强化学:(斯金纳)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从前这种行为所受到的强化有很大关系  二、需要层次说:美国-马斯洛:七种根本需要: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敬重需要),生长需要(熟悉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在学校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与那些缺失需要(特殊是爱和自尊的需要)未得到充分满意有很大的关系假如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行能有剧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哪些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让人(特殊是教师)喜爱或不知道自己力量凹凸的学生,往往会作出较“安全”的选择,即随大流,为测验而学习,而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

      因此,在马斯洛看来,要使学生具有制造性,首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是喜爱和敬重自己的,不会由于自己出错而被称赞和惩处  三、动机归因理论:美国的韦纳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展分析,推论这些行为缘由的过程理解学生对胜利或失败所赐予的缘由或归因是一种鉴别掌握学生行为的动机类型的方法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根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根本动因  (1)依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力量会产生更剧烈的心情体验努力而胜利,体验到开心;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惭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舞因此,教师在赐予嘉奖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的进步与努力程度,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掌握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力量低的学生应赐予更多的嘉奖,对力量低而努力的人给以评价,对力量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正确归因2)学生对力量的可控性具有不同的理解力量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但并非完全不行控的,力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和受训练的结果熟悉到这一点有助于鼓励学生加倍努力学习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胜利地进展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想和推断最早由班杜拉提出。

      行为主义的根本论调:当前行为的结果强化了将来的行为班杜拉认为不准确如听课---好成绩,但有力量听懂才情愿听像这种对自己能否进展某种行为的实施力量的推想或推断,是自我效能感当人确信自己有力量进展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展哪一活动  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具有五方面的作用:(1)打算人对活动的选择(2)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3)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4)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5)影响活动时的心情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阅历2)替代阅历(3)言语示意4)心情唤醒  五、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气克制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局部:趋向胜利的倾向和避开失败的倾向如套圈(麦克利兰)解决一个困难任务取得胜利所获得的骄傲感比解决一个简单任务所获得的骄傲感体验更剧烈;在完成一种简单的任务失败时体验到的惭愧感比在完成困难任务失败后体验的惭愧感要强阿特金森)  (1)依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胜利概率为50%的任务,由于这种任务最富有现实的挑战性假如学生认为不管怎样努力也确定会不及格时,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处于极低的水平。

      因此,这需要教师适当地把握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到: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2)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他的成败归因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趋向胜利者有很强的自信念和内归因,胜利增加了使他们想信自己的力量,一旦失败,他们会认为是自己实行了不适宜的策略,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不会将失败视为是缺少力量,因此会更加努力完成任务避开失败的学生正好相反,他们的自信念不强,倾向于外归因由于他们认为自己的力量有限,因而往往设置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不付出足够的努力,于是导致了又一次失败不断的失败导致了他们对自己力量缺乏的固定看法,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力量,而将胜利归因于运气、机遇、任务简洁这样无论胜利还是失败对他们都没有乐观的影响:胜利了,他们不会再付出努力,而一旦失败,却导致他们进一步去避开失败  第三节 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培育  一、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一)家庭、学校和社会:1、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2、学校训练;3、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二)学生的共性特点:犹如样考80分  二、学习需要的培育:(一)进展学习目的训练,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1、引导学生熟悉学习的社会意义2、帮忙学生设置详细的学习目标。

      3、帮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志向二)留意教学的新奇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利用敏捷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忱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奇性,吸引学生的留意力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乐观性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育学生深厚的兴趣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进展学习兴趣四)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观性1、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依据学生的学问根底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节、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一)竞赛的作用:1、乐观作用:在其他条件相等时,个人竞赛比团体竞赛效果好2、消极作用:(1)使学习缓慢的人丢失信念(2)对于知道自己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胜利的人缺乏鼓励3)对某些人有过分的压力(4)对不合作是一种鼓舞此外,还表现在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失败感二)运用原则:1、要慎用少用2、要留意方式:一方面题目不宜过难,另一方面不宜只在少数优秀学生中进展应按(1)力量分组(2)鼓舞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用昨天和今日比  二、正确运用嘉奖和惩处:(一)作用:一般说来,应嘉奖多于惩处。

      嘉奖过多也有负面作用批判更不宜过多,但是适当的批判,尤其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批判能取得肯定好的效果对学生有促进作用,但运用不当,会产生肯定的不良后果二)应留意的问题:1、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把嘉奖与惩处看成是增加学习乐观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2、嘉奖与惩处肯定要公正、适当另外嘉奖的方式应以精神嘉奖为主,物质嘉奖为辅3、奖惩应留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共性特点和性别差异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应作用:(一)学习结果反应的鼓励作用(二)反应的原则:1、学习结果的反应要准时2、学习结果的反应要详细如作文只指优良等,不如用眉批、评语等形成指出优点及缺乏  四、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展正确归因:(1)学生在每次学习之后,总会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查找一些缘由,如“这次成绩好是由于我特别努力”“这次是运气不好”等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左右着学生日后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对下次胜利的高期盼;不良的归因模式不仅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相反还会由于学生总是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力量差,而产生“习得性失败”,因此实行躲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展客观归因,尽量将学习上的胜利归因于自己的力量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对下次学习胜利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胜利。

      2)教师要帮忙学生建立乐观的自我概念乐观的自我概念,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自我概念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把胜利归因于个人的力量和努力程度,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因而失败不仅不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念,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归因模式,首要问题就是帮忙学生树立自我概念 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慎重地对学生作出评价,以引导学生建立乐观的自我概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