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议论文训练题及答案.doc
7页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①人占了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充盈,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殊不知,以这样的态度讲话,常常损人颜面;以这样的态度为人,往往失了君子风范所以,理直也不必气壮,不妨豁达一些,心平气和地说话,待人如此一来,既不伤人心,又不失人情,最终使人心服口服,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你,岂不更好? ②东吴丞相顾雍,早年遭奸臣吕壹的陷害后来吕壹罪行暴露,被捕下狱,恰逢顾雍受命审理他此时吕壹穿一身囚服,再无昔日风光照理说,顾雍面对曾经迫害自己的小人,是有充足理由和底气对其嘲弄一番的然而,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像对待平常人一样和颜悦色的与之交谈临走时,顾雍再一次问他:“你的意愿都表达清楚了吗?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吕壹感动得只是叩头谢罪,无话可说此时,站在一旁的尚书郎怀叙可没有顾雍那般客气,忍不住怒气冲冲地辱骂起吕壹来顾雍回过头来责备道:“国家有法律惩罚他,何必这样骂人呢足见一代名相的气度和境界③当一个人占理的时候,据理力争,讨回公道,固然无错但这并不能成为不顾及别人尊严,恣意教训、奚落他人的理由试想,当别人得势时,你敢怒不敢言,唯唯诺诺;别人一旦落魄,你便指东道西,不依不饶,看似理直气壮,实际与小人又有何区别?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
④据说,周作人家里以前有个雇工,负责采购之类的杂活儿,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当时用钱,要把银元换成铜币,时价是一块银元换460铜币很少理财的周作人一次与同事聊天时偶然谈及此事,坚持认为一块银元能换300多铜币,并说自家雇工一向就这样对他讲的,同事笑他受了骗后来,他回去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事情果真如此于是,一天晚饭后,周作人把那个雇工唤来,委婉和气地说:“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你还是另谋高就吧对方做了亏心事,自然心虚,当即苦苦求饶周先生见了,心一软,说“唉,刚才的话就当没说,不要在意,要是想留下就留下吧,以后改掉便是了后来,那个雇工彻底改掉了毛病,与周作人一家相处甚洽⑤得理时,讲话的最终目的是明是非,道善恶,是要让对方心服口服,进而改正错误,而非以理压人,制人倘若不依不饶,恶语相待,即使你再占理,也会令理亏之人觉得你是在以理压人所以,周先生理直气不壮,和和气气,点到为止,处处为对方着想,并且给了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最终使其改邪归正胸襟博大,厚德载物,这般君子气度,如何能不令人敬重、信服?⑥所以说,君子理直气不壮,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化解纷争的至高境界 7.对本文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理直气壮,往往失了君子风范。
B.君子应该做到理直气不壮C.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D.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之道8.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列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古代事例,一个是现代事例,这就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B.周作人的做法既表现了他的君子风范,又突出了他为人善良的性格特征C.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举例确凿,说理充分,因而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文章②④两段是举例论证,③⑤两段是说理论证9.对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朗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B.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博大胸怀,表达了敬重之情C.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做法,令人敬重和信服D.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考场作文)①孟鸿寿,自幼患了软骨病,身长腿短,投特别大,脚小而纤细,走起路来很艰难但他下定决心苦学三年,终于成为独树一帜的名丑是挫折与艰辛使他功垂名就②电灯的发明,是发明大师爱迪生经历了上千次失败才发明成功的上千次失败充满了他对广明的渴望,也促使他将失败转化为动力,从而将光明带给人类。
③袁隆平,当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的时候,便对权威发起了挑战,他不再迷信权威,他要为广大的农民兄弟干出自己的一番伟业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他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成为了救饥救贫的人间天使④我不能说挫折就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条件,但我要说,如果没有挫折作为动力,没有经历风雨的洗礼,要想取得成功恐怕是不可能的⑤江淹才思敏捷,妙笔生花,但终究还是“江朗才尽”;方仲永智慧过人,五岁就能“指物作诗立就”,但最终却“泯然众人矣”⑥绚丽的彩虹,成功的果实,决不会青睐那些整日碌碌无为的人⑦如果没有居里夫人夜以继日的研究就没有镭的发现;如果没有阿炳的苦心拉奏,就没有那如泣如诉,哀婉动人的《二泉映月》;如果没有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潜心研究,就没有“神七”、“神八”的升天、祖国的辉煌我们要以勤劳为色彩,绘出我们人生美丽的彩虹经历了风雨,也许我们才会抛弃高不可攀的幻想,才会忘记那不堪回首的沧桑,才会走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迷茫经历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① 的超然;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② 的自信;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③ 的傲骨;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④ 的洒脱。
⑧这些都使我们明白了“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的真理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开篇用多个事例引出中心论点“没有经历风雨的洗礼,要想取得成功恐怕是不可能的”B.第⑥段在文中可以删去,因为本文论述的是挫折、风雨与成功的关系,本段内容与此中心无关C.文中采用了对比论证,用多个事例组成排比句展开论述,使论证更有气势D.本文论述到第⑧段就已经很完整了,但第⑨段不能删去,它用反问句结尾,既呼应了标题,呼应了中心论点,又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发人深思24.将下面四句引用的古诗词合理填入文章的画线处,正确顺序是 (2分)A. “众人皆醉我独醒” B.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C.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 D. “风景这边独好”说幸福要说幸福是什么,先说幸是什么,福是什么幸主要有五种字义,1.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2.福气;3.高兴;4.希望;5.宠爱说起幸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想到外国的幸运草,传说夏娃把四叶草带出伊甸园,每片叶子分别包含了人生梦寐以求的爱情、健康、名誉、财富,而四叶草的花语是幸福。
福是什么,根据方海权集的民间五福是,第一福长寿,第二福富贵,第三福无病,第四福子孙满堂,第五福善终 那幸福是什么呢?作家毕淑敏下了一个定义: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她还说,幸福不是金钱,幸福不是多子多孙,幸福不是科技,幸福不是健康多寿毕淑敏的观点在《庄子》一书中还真有根据,《庄子·天地》篇中一代明君尧说过,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再看毕淑敏幸福定义中的几个关键词语,时间、生活、满足、希望、心情,怎样才能得到幸福,我们就从幸福的定义中几个关键词中寻找 一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我们就会在自己生活中发现幸福,点点滴滴都透露着幸福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二要充满希望和信念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希望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三要知足、别比较高尔基说,其实,做个幸福的人是很简单的!什么是幸福呢?就是知足……别的没有什么……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位子、比房子、比票子……最好比五子登科,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
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而去四要充满爱,讲奉献雨果说,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得很痛苦五要学会珍惜身边的幸福总有人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够完美,不够幸福其实,不管一个人多苦多难,在他的身边总会有幸福和快乐,但要靠每个人自己去发现、去珍惜,才能感受到幸福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值得去珍惜———亲情、友情、爱情人们往往注重友谊地久天长,爱情地老天荒,却容易忽视掉就摆在自己身边的亲情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六要用劳动创造幸福高尔基说,一切用自己的劳动挣来的东西,都是甜蜜的!付出的努力越大,就感到越甜美罗斯福说,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所以说,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劳动创造才能得到幸福幸福是什么?有的说幸福是“童吃鸡”,有的说幸福是“猫吃鱼”,我想每个人给与的答案都不同,幸福是一个人内心深处自然流淌的一种感受,自己觉得幸福了就真是幸福了。
还有一位哲人说,幸福不是道路的终点站,她随时都在道路的两边,就看我们怎样去追寻,去发现既然幸福是一种心情,一种感受,我们善于发现并追寻到了,那幸福的感觉是对美好实实在在的拥有10.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也给“幸福”下一个定义2分)11.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6分)1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4分)13.请你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2分)“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
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