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铃儿响叮当[2].doc
3页铃儿响叮当一、首先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1.教材分析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铃儿响叮当》歌曲为再现的三段体结构,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作为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全曲欢快风趣、并有动感,速度稍快,演唱音色清晰明亮,带有活泼喜悦的情绪,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根据歌曲的特点,我以听觉为领先,动态感受为突破口,围绕歌曲活泼轻松的情绪属于教学重点来设计教学等从雪地律动的创设,在游戏中完成副歌的节奏,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尽情的享受,领略冬季的快乐2.教学目标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四年级这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能对歌曲中表现的美好画面展开想象⑵过程与方法:采用运用聆听、模唱、律动的等方式学习歌曲,运用运用小组探究、小组合作(B段:2/4~3/4)的形式进行歌曲创编⑶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尝试用打击乐器伴奏和即兴创造活动当中。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用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4.本课的难点是:掌握歌曲弱起节奏及某些易错乐句的纠正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二、说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利用影像、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创设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三、说学法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导入音乐课堂——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拓展延伸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一)律动,导入音乐课堂(3分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种欢乐的课堂氛围,我让学生在《雪绒花》的音乐中做律动进入教室,通过律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音乐声中享受,领略冬天的快乐二)学唱歌曲(占时25分钟)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歌曲1、借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在听的时候思考问题:这首歌是几拍子?表达了什么情绪?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作答欢快活泼的情绪,感受到孩子们坐上雪橇玩耍和圣诞老人送礼物的喜悦之情)2、这首歌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圣诞歌曲,在学生能理解歌曲情感的基础上,我将完整地范唱歌曲,并请同学们听辨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我将引导学生得出答案:这首歌曲是ABA的三段体结构,第三段和第一段的内容是相似的。
那么,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尝试跟琴轻声演唱第一部分旋律(直接唱词?),这时对于反复记号的正确演唱方式我会加以说明和强调,以免唱错顺序第二遍演唱的时候需要跳过一房子,直接演唱二房子里面的内容)演唱第三部分旋律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最后一个乐句不是速度变慢了,而是从八分音符变成了四分音符,因此在唱的时候时值有所拉长,对此,我也会适当的加以解释与范唱这两段,在学习中孩子们探讨出需要用富有弹性而又跳跃的声音进行演唱3、 B段是主题部分,整段内容多次出现弱起节奏但这首歌曲已被大众熟知,因此,在弱起节奏演唱的地方,我将采取教师范唱、学生分句模唱的方法进行教唱,并在下一乐句开始前给出明显的换气记号4、 ①在演唱“冲破大风雪”处,有的学生可能因为版本问题,会将歌词习惯性的一个字对准一个音,如“(范唱)”,他们会唱成“(错误演唱)”,这时需要提醒他们注意改正“破”字是一字多音,并反复演唱进行强调②在“我们欢笑又歌唱”处,学生会不自觉的演唱“55 42 / 3 —”,这里需要再次改正他们的音准问题,应该是“55 45 / 3 1 ”唱”字只有一拍半,如果拖拍子就会影响到后面歌曲的演唱,在学唱时我会反复提醒。
在这段内容里,引导学生尝试用连贯柔和的声音进行演唱5、在每一段落学会的基础上,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琴完整演唱要求:(1)速度不宜过快,学生用中速跟琴演唱(2)声音自然统一气息通畅,避免让学生用喊叫的声音演唱,注意保护嗓音三)歌曲处理有感情的歌声,永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请学生根据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采取多种演唱形式对歌曲进行有感情的完整演唱1. 领唱与齐唱:第一和第三部分进行齐唱,第二部分请一位同学进行领唱轮唱:第二部分尝试轮唱——把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先演唱,二组晚出来一个小节,但在结尾处做到一起收尾,请同学们在演唱中进行声音和速度的配合并对第二段做出强弱处理,引导学生做出“渐强”的效果2.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选出几位同学用恰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准确的伴奏A段:用响板来代替马蹄声,一拍一下;B段:用手串铃代替铃铛声,两拍一下全班同学一起演唱歌曲,伴奏组为歌曲进行伴奏,培养同学们合作的精神四)创编活动(5分钟)歌曲的尾巴处,是将八分音符变成四分音符,显得速度变慢了,其实只是时值改变了那如果我们想让这首歌曲出现更大的变化,我设置了一个创编环节——改变拍号:请同学们将B段的二四拍改成三四拍,尝试体验拍号改变以后是音乐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演唱时注意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五)拓展延伸 (3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将播放无伴奏合唱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给学生进行欣赏,一来让学生接触到无伴奏合唱,感受并体会这一新的演唱形式;二来再次巩固今天所学的歌曲内容。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铃儿响叮当》的歌曲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歌曲的理解?最后师生在歌曲中愉快的结束本课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花朵,让它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一天的等待与陪伴,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