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建筑设计赋能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以上海市保利大剧院为例.docx
6页现代建筑设计赋能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以上海市保利大剧院为例 城市公共文化建设是城市公共精神与公共价值的建构,是实现现代社会里的文化凝聚、情感维系和精神追求,是对公众文化的整合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而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对城市环境精神地标的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土壤现代建筑设计正是通过对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创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功能性特征和精神性特征,从而推动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本文将结合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的上海保利大剧院,探究现代建筑设计对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一、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城市”承载着与现代人息息相关的经济业态、生活方式、文化面貌,以及对未来人类生存的多元想象公共文化空间的创新再造,正为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也给越来越多城市中的人带来获得感这是一个从物理空间到有意味之场所的营造过程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尤其需要这样一种文化的“场域”,集合人们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并且融合文化经济等要素于一体,这样的场域构建应该成为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再造的目标创意产业向创意经济的转型,为公共文化空间的设计提供了多元综合的思路,其中被赋予的功能和产业内容出现了诸多创新融合的可能。
空间”升级为“场所”,应将其置于社会运营的大环境下,包括周边物理环境、文化环境、业态环境等其中,产业环境是决定一个文化空间可以持续运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公共文化空间打造的过程中,需要将文化空间与地方产业发展进行有机集合产业可以为地方改造提供动力和可持续运转的条件,同时,地方改造所形成的内容可以成为产业的依托和基础,实现双赢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与业态结合,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产业环境——文创产业的大环境在此过程中,如何将这一公共文化空间与产业环境充分融合,也是为空间赋能的重要手段当下,创意产业正经历向创意经济的转变过程创意经济”的外延远超过“创意产业”的范围,由内而外的分析,除了与创意直接相关的工作内容外,它包括更为广泛的传统职业领域,例如常规制造业、一般商业、零售和批发业、金融咨询业等等通过对于创意经济的全面理解和运用,可以解决很多单一面对“创意产业”时产生的困惑,将更为广泛的业态方式结合已有的经济体形成宽基础、高品质、广创意、新标高的“创意经济”结构这样的转型,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定性和内容设计提供了多元综合的思路,文化空间中赋予的功能和产业内容出现了诸多创新融合的可能,同时也与社会性设计和服务设计产生关系。
2. 上海保利大剧院建筑设计与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上海保利大剧院坐落于上海市嘉定区嘉定新城白银路159号,是上海地区拥有广泛影响力、受到大众赞誉的一流剧院,剧院拥有一个1466座的大剧场和一个400座的小剧场 ,以及屋顶剧场和中国首座水景剧场两个非常规剧院,能够满足交响音乐会、大型歌舞剧、戏剧戏曲表演、综合文艺演出及其他各类型节目的演出需要,是上海地区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是上海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剧院建筑是由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完成主形体呈正方形,外墙是一层巨大的透明玻璃幕墙;在这个立方体中五根圆筒状的管道空间相互贯穿,构建出动态的室内空间,同时在外立面上切割出独特造型,构成了它标志性的形体圆筒形空间作为建筑的重要亮点呈现出如万花筒一般丰富多变的面貌安藤忠雄曾在对剧院设计工作的采访中表示,如果不能设计出大胆突破的作品,那不如不做最终,他的设计得到了完美的呈现,不同形体、空间、材料的多元碰撞与交叠,构成了纯粹而又具有丰富内涵的建筑,而这建筑又与周边环境达成完美融合保利大剧院通过独特惊艳的建筑造型,前卫的设计理念,大胆的设计构思传递出了其设立初衷和精神内核:便是提供一个人与自然、与文化碰撞的华丽而盛大的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嘉定新城独一无二的文化新地标。
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也为其功能性特征打下基础,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合理使用,高效使用提供保障剧院建筑中相互交叠的圆筒管道设计,将空间划分成了门厅、室外剧场、观景平台、候演区、观众区等各个独立,各具特点的功能性区域门厅宁静肃穆采用了圆形平面,对称而富有秩序感,弧墙延长了人们的行走路径;候场大厅由两个圆筒交叉,形成异形空间,富有张力;观演大厅气势恢宏,人们通过对称的楼梯进入,拱形楼座壮观大气,墙面装饰华美精致,观众在震撼的空间中完全沉浸到精神世界;水边剧场利用湖景将舞台营造出纵深感,湖光水色的背景使得水边剧场成为结合自然元素的独特舞台保利大剧院的科学设计使得保利大剧院能满足舞剧、歌剧、话剧、交响音乐会、戏曲及综艺汇演等演出使用要求,其声学设计效果也达到建筑声学和舞台设备功能配置的国内顶级水准2. 现代建筑设计赋能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思考保利大剧院作为嘉定公共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在提供公共文化空间、提升文化摄取主动性、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建立城市文化自豪感、引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方向等方面得以实现从市场层面来讲,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为引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开发,推出一系列适应市场的城市更新政策。
通过科学的开发时序和目标统筹,平衡好城市建筑第一层面开放和城市公共文化的互动,协调好城市历史遗存保护和活化利用的价值,处理好当前投入和长远收益的关系,将资金和市场共同引导到长远发展的战略理念上来而作为承载文化的载体,保利大剧院建筑设计外观上极具美感,富有文化感染力,展现精神内核;功能上完备明确,满足现代化使用要求和高级表现水准现代建筑设计使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实现高水平高质量,作为文化传播载体和基础,以其特有的精神内涵和功能特征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参考文献 [1]薛帅.文旅融合赋能公共文化服务区域联动释放全国示范效应[N].中国文化报,2019(11). [2]陈波,张洁娴.城市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现实与未来设计——基于全国 17 省46社 区的考察[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 [3]高小军.深圳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07-120. [4]朱晓慧,汪瑞霞.江南水乡古镇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初探——以孟河镇万绥庙前街为例[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11). [5] 公共艺术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之我见[J].于晨.大众文艺.2011 [6] 城市公共艺术“公共性”实现方法研究[D].王欢.中南大学.2013 [7]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M].孟彤,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8] 中国传统文化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D].王军.吉林大学.2008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