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doc

30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45266232
  • 上传时间:2024-02-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5M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主编 邓娅云 鸡市小学目 录《终南望余雪》………………………………………………………………… 1《送灵澈》……………………………………………………………………… 2《月夜》………………………………………………………………………… 3《大林寺桃花》………………………………………………………………… 4《题金陵渡》…………………………………………………………………… 5《杂诗》………………………………………………………………………… 6《渡汉江》……………………………………………………………… ………7《送崔九》……………………………………………………………………… 8《泊秦淮》……………………………………………………………………… 9《逢入京使》…………………………………………………………………… 10《寄扬州韩绰判官》…………………………………………………………… 11《夜雨寄北》…………………………………………………………………… 12《八阵图》……………………………………………………………………… 13《赤壁》………………………………………………………………………… 14《石头城》……………………………………………………………………… 15《登幽州台歌》………………………………………………………………… 16《江南》………………………………………………………………………… 17《敕勒歌》……………………………………………………………………… 18《静夜思》……………………………………………………………………… 19《乌衣巷》……………………………………………………………………… 2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2《望岳》………………………………………………………………………… 23《夏日绝句》…………………………………………………………………… 24《相见欢》……………………………………………………………………… 25《小池》………………………………………………………………………… 2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7《五柳先生》…………………………………………………………………… 28终南①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②明霁色③, 城中增暮寒 【作者介绍】 祖咏(669—746?),洛阳人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他的诗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炼 【注释】①、终南:山名,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面②、林表:树林外层与近空处均称林表③、霁色:雨雪止歇语译】终南山的北岭啊分外地秀,峰顶的积雪啊在云端里浮山林的上空啊天色已放明,长安城里的人家啊饮食感觉晚来天变寒赏析】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五首六韵(十二句),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尽此诗写的是作者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清朝诗人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链接】积累描写雪的诗句: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3、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4、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送灵澈①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②,杳杳③钟声晚。

      荷笠④带斜阳,青山独归远作者介绍】刘长卿(709~786),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代诗人开元年间进士,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大历年间任鄂岳转运使留后,因被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陷而被贬为睦州司马,贞元年间又升任随州刺史刘长卿当时诗名颇大,尤其擅长五律,他曾自称自己的诗为“五言长城”他的山水写景诗风格清淡,与王维、孟浩然颇为接近注释】① 灵澈:诗僧,俗姓汤,字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于云门寺② 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③ 杳杳:远去状④ 荷笠:背负笠帽这时游方僧人代表性的装束语译】竹林寺深藏在青苍之中,告晚的梵钟声,渐远渐杳目送着你远去的身影——背负的斗笠上,一抹夕阳返照归去吧,越中的青山,正迎着你——远行独归人赏析】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链接】 送上人 唐·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月 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①,北斗阑干南斗斜②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作者介绍】刘方平,开元、天宝时人,隐居颖阳太谷,高尚不仕《唐才子传》称他“神意淡泊,善画山水”,“工诗,多悠远之思;陶写性灵,默会风雅故能脱略世故,超然物外”《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十六首注释】①半人家:月影西斜,故月光半照②“北斗”句:更深时星象北斗、南斗俱为星名,古人以二星在空中位置计算夜时阑干,横的意思,与“斜”字互文语译】夜已深,月偏西,清光半照人家;北斗横,南斗斜,星光已依微今夜人不眠,偏感得,春气萌动送暖意;百虫醒,鸣声新,初透窗纱——碧如洗赏析】本诗的前二句写更深景象,“半”字极佳,星光依微,月色半照,这居处半明半暗,静谧到了极处——如全明,便无如此效果——万籁俱寂中窗外忽传来初度的虫鸣,诗人这才惊喜地感知,春,已在夜色中飘然潜回人间;后二句因果导致,因虫声而知春,却于末句写虫声,又不绝的余音新”、“透”、“绿”三字连用,尤宜细细品味,从中似乎可以感到诗人的喜悦之情链接】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大林寺桃花①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②,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③, 不知转入此中来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注释】①大林寺:指庐山上大林寺地址在牯岭西大林峰南,是佛教胜地之一②芳菲:花草 ③长:常语译】人世间的四月,所有的花儿都已凋谢,但高山上的大林寺里,桃花才刚刚盛开人们常常抱怨春天一去难以寻找,却没想到,它反而到这里来了赏析】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链接】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题金陵渡①唐·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②作者介绍】张祜(约782~约852),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

      其诗或感伤时世,或歌咏从军,以乐府宫词著称其宫词写宫女幽怨之情,有感而发,平易自然而不流于浅俗注释】① 金陵渡:渡口名,当指润州西津渡,在今江苏省镇江江边唐时镇江亦曾称金陵② 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象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瓜州:又名瓜洲,瓜埠洲在今江苏江都江边运河口岸,斜对镇江语译】金陵渡畔小山楼,旅人宿,一夜望江自可愁夕潮落,夜江静,明月斜;唯见对岸,两三星火,莫非是瓜州?【赏析】此诗写诗人的旅夜愁怀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诗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的一座小楼里,因为远离了家乡,心里不免泛起一阵淡淡的乡愁三、四两句从“自可愁”引出因胸怀愁闷,所以深夜难眠,在小山楼上推窗远望,只见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茫茫江面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州”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是什么地方?诗人用“是瓜洲”三字作了回答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江上清丽的夜景描绘得美妙如画链接】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杂 诗①唐·无名氏 近寒食②雨草萋萋,著麦苗风③柳映堤等是④有家归未得,杜鹃⑤休向耳边啼注释】① 杂诗:不拘流例,随感而咏之诗② 寒食:民俗清明前二日冷食不举火,称寒食节③ 著麦苗风:吹拂麦苗的风④ 等是:同样是⑤ 杜鹃:相传是蜀王杜宇冤死所化,夜啼至口血滴下,如呼“不如归去”语译】细雨迎寒食,滋润得芳草丰茂萋萋;春风著麦苗,又吹入水边杨柳,袅娜映长堤都是有家不能归,那失国的冤魂杜鹃啊,再不要向我耳边悲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赏析】 本诗的前二句写寒食田野的景象,用词简省著麦苗风柳映堤”,“风”前著麦地后入堤柳,是不可多得的诗化语言也许是这细雨轻风寒日天的景象与诗人家乡的景象太过相似,也许是寒食过后到清明,是祭扫家坟的时节了,因而引动了诗人的归思,这时细雨轻风中传来杜鹃鸟“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声声悲啼,诗人听得心烦,转而向鸟儿怨嗔:我与你还不是一样,都是有家归不得,又何必对我如此聒噪呢?这回事有家无归者特殊的心态的反应,怨鸟之中包蕴了与怨禽同样的愁思链接】 寒 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渡汉江①唐·李频岭外②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作者介绍】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建德李家镇)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历代评李诗“清新警拔”、“清逸精深” 清代建安人郑修楼曾有诗赞曰:“千载嫡仙携手笑,李家天上两诗人”把李频和李白并举《湘口送友人》是李频的代表作之一,受到历代诗家的好评注释】① 本诗应为宋之问诗因李频从未到岭外② 岭外:五岭之南唐时罪官多放岭南语译】身在无领南,中原音书久绝,冬去春来,最怕节侯更今日北渡汉水家乡,不觉情更怯;竟不敢,问来客,家人今如何?【赏析】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