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48姜夔(四).doc
4页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 48 姜夔(四)我们先讲姜词,再讲吴词我们先看姜夔的一首词《疏影》上次我们引了张惠言的话,说他写的是“以二帝之愤发之”,说他写的是对于徽宗、钦宗被俘虏到北方去的悲愤张惠言这一派批评的方式,一般都是从文字、语言的符码来联想的(以前我们讲温庭筠词时,曾引过西方语言学及符号学的语码之说),那么这首词里有“胡沙”,所以张惠言就由此而联想到了沦陷到北方的徽、钦二宗这就因为他是从外表的文字来联想,而不是从感发来联想的你一定要分别出这两种的不同,他只是从文字来联想,而不是从感发来联想又有人看到了,说他的词除了“胡沙”以外还写了“昭君”昭君是女子,曾经嫁到胡地,所以他们说这个写的就是随着徽宗、钦宗被俘到北方的那些后宫,即后妃所以邓廷桢就说这是“乃为北庭后宫言之”好,总之这一派的说法只是从语言文字上抓到一个“胡沙”,就说是沦陷到北方,抓住一个“昭君”,就说是沦陷北方的后妃,断章取义,从一两个字来猜测,不能够把全首词都讲通但这正是这一类词人写词的办法,也是这一类词评家说词的办法这一类词人怎样写词,现在不是写梅花吗?你就围绕着梅花的周围去写,用你思想的思力所能够想到的与梅花有关系的东西,你就把它写上去,不是从感发写的,是从思索的联想来写的,而他的联想也没有什么系统,这主要因为他没有感发生命的系统。
辛弃疾的“举头西北浮云”一首《水龙吟》,有的时候写得很豪放,有的时候写得很低沉,可是他整个的中心主题,那生命的发源却都是一个如果你没有一个中心的感发生命的发源,就只剩下了旁边的材料,却不能把旁边很多的材料集中成一个感发的生命有人说姜白石是用点染的笔法, 我说姜白石都是旁敲侧击, 都是从旁边想一些有关系的事典来写下面我们看他的《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苔枝缀玉”写得真是好,有人赞他清空骚雅,他的语言文字真是典雅,真是不庸俗,真是不浅薄,写梅花的美丽是“苔枝缀玉”你要知道,梅花里边有一种叫苔梅,苔梅的枝干上都是长着绿色青苔的,所以是苔枝,而青苔都是碧玉的样子,是“苔枝缀玉”而且他说,在梅花的树上有一对翠色的鸟,是“翠禽小小,枝上同宿”这句词可能也有一个典故,据曾慥《类说》卷十二引《异人录》,记载隋代赵师雄曾调任广东罗浮,于天寒日暮中与一美人相遇,共到酒店欢饮,又有一绿衣童子助兴歌舞。
师雄醉卧睡去, 醒时天已破晓, 起视梅花树上有翠羽刺嘈相顾,盖美人即梅花所化,而绿衣童子则翠禽之所化也姜白石咏梅花的词常常引用这一故实,即职其《鬲溪梅令》一词,便也有“翠禽啼一春”之句凡这些词句,应该都有怀念他过去一段情遇的含义当然他也未免有一点对国家的感慨,像《扬州慢》之类的可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他常常写的,根本不能忘记的就是他少年时代在合肥所爱过的一个女子,后来这个女子跟别人结婚了,没有能够跟他结合而她跟那个女子离别的时候是正月的季节,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所以,凡是他写梅花的词,像《江梅引》、《鬲溪梅令》,都是怀念那个女子的他的《鬲溪梅令》是很短的一首小词,开头说“好花不与殢香人”,这个“殢”是沉溺的意思人要是沉溺在喝酒,就说是殢酒,沉溺在赏花,就说是殢香他说这样美丽的花,可是没有把这个花给那个最爱花的人那合肥的女子,没有能够跟最爱她的姜白石结合浪粼粼”,梅花长在水边,水纹的波浪粼粼后面他就说“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想要到有很多梅花的孤山,到孤山的山脚下来寻觅那个盈盈的梅花,梅花就比喻那个美丽的女子,而花已经落了,没有了这首词最后一句是“翠禽啼一春”,就剩下树上的那个翠鸟,在那里啼叫。
整个春天都在啼叫,而鸟“啼”这个“啼”字,人“啼”哭也用这个“啼”字,鸟的啼也就代表人的哭泣因此“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很可能暗指当年一段情遇虽然对于《疏影》这首词一般都说是喻写徽宗、钦宗沦陷在北方的悲愤,都是从国家的感慨来说的,其实在词中他也揉合了他过去的一段爱情的往事更好的证明就是《暗香》这首词,我们现在也简单看一下他在《暗香》中写道:“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今天晚上的月亮像当年一样的美,我算一算这样美丽的月亮曾经多少次照见我在梅花树边吹起笛子,而且吹的曲子里边有一支叫“梅花落”唤起玉人”,我叫那如玉的美丽的女子,“不管清寒与攀摘”,不怕外边的寒冷,为我折下一枝梅花来何逊而今渐老” , “何逊”又是一个典故何逊是南北朝时候的人,他写过一首《早梅》诗此处姜白石用何逊的典故是说,我也是常常写诗的,像何逊一样,而我现在已经老了, “都忘却春风词笔”笔是笔法、才情我现在老了,当年浪漫的风流的事,跟我所爱的人赏梅花吹玉笛时写词的才情没有了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我就怪,因为我的感情跟当年的不一样了, 我所爱的人也不在这里了, 所以我就怪那个梅花 “竹外疏花” ,那竹外开得稀疏的梅花,在我这样孤独寂寞的时候,把它那种寒冷凄凉的香气,吹到我坐的坐席上面。
瑶席”是美丽的坐席下面他说:“江国,正寂寂”,隔着江水,怀念远方的人,“寂寂”没有消息,没有踪迹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要折一枝梅花寄给我所爱的女子,我就叹息了,因为相隔“路遥”这里又用了一个典故, 据《太平御览》 记载,一个江南人叫陆凯, 他有一个好朋友在北方的长安他怀念他的朋友,当早春的季节,梅花开时,就寄了一枝梅花和一首诗给那个朋友说:“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里用了这个典故,折一枝梅花寄给所怀念的人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半夜下雪,那满树的梅花上都是白雪路遥”,写相隔路远无法折寄,只有徒然的怀念所以下面就说“翠尊易泣”,每当我在梅花前饮酒的时候,一端起这翠绿的酒杯,我就很容易地流下泪来红萼无言耿相忆”,“萼”,是花瓣,红色的花瓣寂寞无言,引起我心里边永远不能熄灭的、永远不能削减的相忆怀念的感情,所以是“红萼无言耿相忆”;下面又说“长记曾携手处”,我永远记得我们携手同游的地点千树压、西湖寒碧”,在西湖的旁边有多少梅花树,我们当年有多少欢乐,现在只剩下忆念了我们知道,他所写的是西湖孤山的梅花,暗中怀想的是合肥的女子,这两个地点并不一致,一点关系也没有,这是诗人运用联想,把它们结合起来的。
联想的线索只因孤山以梅花著你,而梅花正是引起他怀念的媒介和相思的爱情的象征总而言之,他看到梅花,就怀念起一个人又片片吹尽也”,今年的梅花又一片片地吹落了几时见得?”我所怀念的那个女子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呢?所以有的人要完全用徽钦二宗的蒙尘、北宋后妃沦陷到胡地来讲这两首词,是不能完全讲通的他这二首词是把国家之慨与旧情的怀念混合起来写的他在这首《疏影》中说:“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这不必是完全写实,而是写他怀念之中的一些往事,一段爱情的故事客里相逢” , 他现在是住在范成大的家里边,又看到梅花了在一个篱笆的墙角,黄昏的时候,“无言自倚修竹”,是说梅花的美丽,就像一个美丽的女子他这里又用了一个典故,所以我说他用的都是旁敲侧击的笔法他用了一首杜诗,杜甫的《佳人》诗写一个在天宝年间乱离中的女子,说这个女子在战乱之中父母都死丧了,她的丈夫另有了新欢,把她遗弃了最后杜甫写这个女子说:“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说这个女子这么孤单寂寞,在寒冷的日暮,她穿着一件翠色的衣服,衣袖是那样的单薄一般翠色是代表寂寞寒冷的在《暗香》一词中曾有“竹外疏花”之句, 那竹子外面不是美丽的女子,而是梅花树 可是词人心里的这梅花树, 就像杜甫的 《佳人》诗所写的“无言自倚修竹”的女子,寂寞孤独地靠在竹子旁边。
下面“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他仍然不是写直接的感发,而是用思索想一些与梅花有关的事典他又想到了一个美人昭君他为什么又想昭君了呢?因为他联想到了唐朝王建写的《塞上咏梅》这首诗:“天山路边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意思是说在胡地、天山的路边居然有一棵梅花树本来唐朝王之涣曾有诗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塞外是很少看到春天景色的,而居然有一棵梅花树是开在塞外的,所以他说:“天山路边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本来梅花应开在江南山青水绿的地方,而现在这美丽的梅花,年年花开都是在黄云之下这是因为塞外都是黄沙,风都是带着黄色的沙土吹过来的,天也是一片黄云北方的春天,你们知道有下雨的时候,有下雪的时候而北方有的时候下什么?不是下雨,也不是下雪,而是下黄土这是塞外的情景杜甫有诗说“陇草萧萧白,洮云片片黄”, 意思是陇外的草地是萧条寂寞的白颜色,洮河上的云片片都是黄色的地上是黄沙,天上是黄云,所以王建写塞上的梅花:“天山路边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这个地方有梅花,可能是因为当年汉朝和匈奴通婚的时候,有人带来梅花种在塞外了。
现在出塞和番的昭君死了,通匈奴的汉朝的使者也回去了,就留下一棵孤单寂寞的梅花在塞外的天山路上前后征人”, 远行的到边塞去作战的征人,有多少曾把马拴在梅花树下呢!江南的梅花,流落到北方的黄沙黄云的地带了,美丽的昭君,流落到北方的胡地了这是他的联想后来的人说姜白石这首词是慨叹随徽钦二宗被俘虏北去的那些后妃,这不是不可能的但是事实上姜夔之所以这样说,只是在用一个典故, 用的是王建诗的典故 “昭君不惯胡沙远”,昭君是汉地的女子,她应该不习惯北方胡沙这么远的地方,就是王建天山下的那棵梅花应该不习惯这黄云黄沙的生活但暗忆江南江北”,她心中应该永远地怀念,怀念祖国的江山,怀念江南江北的大好河山现在姜夔所看见的是江南的梅花他在范成大的家里,范成大的别墅是在苏州附近的石湖,所以他说沦落到北方的那个昭君,是梅花象征的那个昭君回来了,回到江南来了想佩环、月夜归来” ,想这是一个美丽的女子, 浑身带着环佩的装饰在半夜的时候,她的魂魄就回来了 “化作此花幽独” ' ,变成了今天我在这里所看到的这一株梅花树它显得这样的幽雅,这样的孤独这里边他又用了一个典故,“佩环月夜归来”,用的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一首怀念昭君的诗。
因为在当年杜甫所经过的湖北秭归县附近的地方,昭君的故乡在这里杜甫诗曾说: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做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当时汉朝的皇帝,后宫佳丽这么多人,不能每一个人都得到皇帝的宠幸,当他要接近哪一个女子的时候,来不及一个一个地选看,就叫画工把宫中的那些女子都画了像,晚上看哪个画像上的女子不错,就叫她来所以后宫的女子就都拿出许多珠宝财物、贿赂画工相传有个画工叫毛延寿,宫中女子都想让他把自己画得美一点,皇帝就可以召见了,要不然她可能住在深宫中五六十年到老死都见不到皇帝一面昭君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知道自己的美丽,她以为她的美丽本来按着公平的做法,是应该得到欣赏的,所以她坚决不贿赂,因此画工把她画得很丑皇帝一直没有选上她,后来匈奴王要求把一个汉朝的女子嫁给他,昭君就嫁给了匈奴临走的时候,昭君上殿跟皇帝告辞,皇帝看后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