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牧-电影视听语言06—特写.doc
3页苏牧苏牧- -电影视听语言电影视听语言 0606——特写特写四、特写特写是电影元素中的一种特殊元素,它多用来表现人的头部,和被摄主体的细部特写元素在电影中的作用:1、特写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主要标志2、特写能够有力地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和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是电影通过细节刻划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巴拉兹讲:“我们能在电影孤立的特写里,通过面部肌肉的细微活动,看到即使是目光最敏锐的谈话对方也难以洞察的心灵最深处的东西 ”让·爱浦斯坦在《你好,电影》一文中讲:“特写镜头通过近在咫尺的印象增加戏剧性心中的痛苦也仿佛伸手可及如果我伸出双臂,我就会碰到你,感到不安我悉数着根根痛苦的睫毛我简直可以感到你的泪水的滋味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脸这样贴近我的脸……”3、特写能够帮助观众更直接、更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加深观众对事物和对生活的认识巴拉兹讲:“一个蚁堆从远处看来仿佛是静止的,但是走近一看,这里却是一片忙碌的活动如果我们能够很仔细地通过特写来观察灰暗、沉闷的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细微的戏剧性现象,我们便不难发现其中是有着许多非常动人的事情的。
”巴拉兹讲:“我们对生活面貌认识模糊不清,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感觉迟钝、眼光短浅和观察不深我们只是滑行在生活的表层摄影机已经为我们揭示出作为一切重大事件产生根源的各个重要问题的内核:因为最重大的事件只不过是各个微小因素运动的最后结合一连串的特写可以使我们看到一个整体变成各个个体的那一刹那间特写镜头不仅扩大了而且加深了我们对生活的观察 ”4、特写与“好莱坞的介绍方式”“好莱坞的介绍方式”:例子:《鸟人》:例子:《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心在手上”《花边女工》结尾:《我的美国叔叔》《红色的沙漠》《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的特写特写其实是把一些平时我们肉眼不易察觉的东西,放大、夸张给我们看放大和夸张固然是好,但是,如果都是放大和夸张其实也就没有放大和夸张了特写如同音乐中的高音,音乐中不可能都是高音国产电影中特写镜头过多,其弊病是:①、由于都是“突出” ,结果到了真正应该突出的地方也不能“突出”了②、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不重要的人物和细节上去,干扰了影片的叙事和主题所以,特写镜头不能滥用五、景别元素的简单评价我认为:在一部影视作品中,表面上看,就象我们前面所讲述的那样:景别决定了被摄主体在画格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所以,不同的景别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换句话说景别是电影影像语言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述语言。
但是,如果我们作更进一步地分析,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那么,我们还应该对景别建立以下认识:①、景别的主观性:在电影的诸多视听元素中“没有比景别再主观的东西了” 这其实是说:景别集中地体现了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创作者想让他的观众在观看他的作品的时候,到底要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形象一点说,创作者是在“叫你看什么!” ,还是在“随你看什么 ”一般来说,较小的景别,由于被摄主体在画格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或者说在画格中被强调、被夸张、被放大处理,所以,它往往是创作者带有较强指令性地在“叫”欣赏者来观看被摄对象,即所谓的“叫你看什么!”或者说是“你们看看呀,这是一张多么沧桑的脸呀!这是一只多么动人的手呀!你们看看,一颗多么晶莹的泪珠现在流出了这双美丽的眼睛呀!……”②、景别决定影片的风格:与第一点相关联,在一部电影中,它的景别元素的运用,直接决定了这部影片的风格特征如戏剧性因素较强的影片, (不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 ,它们必然要运用或者说是依赖近景、特写等较小的景别,来突出其戏剧化特征,来把观众带入其波澜曲折、催人泪下的戏剧化情境;与它相反,戏剧性因素较弱,追求生活化的电影,它们则也必然更多地使用全景、远景等较大的景别,来减弱人为的戏剧化的倾向,把观众带入那种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非戏剧化情境。
注:学生特写元素作业《朋友》见“学生短片剧本(一) 、 (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