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小学高效课堂工作总结.doc
10页文档小学高效课堂工作总结文档小学高效课堂工作总结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我校自 2008 年起开始了构建自能高效课堂工作,一年多以来,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结合外地先进课改经验,深入研究,积极改革,大胆实验,勇于创新,不断打磨提升,探索出了一条高效课堂改革之路,构建起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优质轻负、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大面积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推进构建高效课堂工作回顾 一年多以来,我们以“尝试、自主、建构”理念为指导,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的思路,由点到面,逐步落实,最终达到滚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目的 一转变观念,明确高效课堂内涵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 “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谈讲色变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 ;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 ;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 我们心存疑虑:这样的课堂能高效吗?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就是绝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大面积参与教学,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多的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多的掌握内容因此,我们理解的高效课堂应做到“洞悉、兼顾、参与、多样” 洞悉:洞悉教材、洞悉学生、洞悉课堂内外兼顾:兼顾优生、兼顾差生、面向全体参与:集体参与、共同参与、覆盖面大多样:多样化教学情境、奖励与惩罚兼用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二)查摆问题,明确学科任务 组织全体教干、教师深入课堂,开展“查摆”问题活动,逐科排查制约课堂高效的因素和问题对症下药,拟定整改措施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个中心” 教师仍占据着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主宰甚至霸占着课堂 2. “两个未能”一是有的教师未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 “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没有真正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二是未能关注全体学生 3. “三个形式” 。
一是学生活动流于形式二是教案的使用流于形式三是课堂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4. “四个忽视” 一是强调预习,却忽视了对预习方法的指导二是强调多做作业,却忽视了作业的精心设计和有效练习三是强调知识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四是强调学生学会,却忽视教他们会学,会学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 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高效课堂大家谈”活动,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各学科努力方向,确立了鲜明学科核心任务,努力形成各学科特色,提升学科品位,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总的培养目标概括为十七个字:行为内化;基础扎实;乐学习,勤思考,有兴趣 如:语文学科目标:让读书成为习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善于表达数学学科目标:让思维成为风气,夯实双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品德学科目标:让文明成为自然,培养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三)确立课改理念,明确课改努力方向 在充分学习、查摆问题基础上,根据我校实际,确立了“尝试、自主、建构”为我校总的课改理念确立了语文“以学定教,自主建构”课堂教学策略;数学“目标导学,尝试自主”课堂教学策略;英语“问题导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策略基于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上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一是改革预习结构 “高效的学习必须从高效的预习开始” ,由于小学生没有多少预习能力,我们把预习指导引入课内,重点落实预习策略,确保课外预习高效,实现“课上” “课下”的双高效为此,教师加大预习的指导力度,确立适度的预习目标;安排必要的预习时间,选择明确的预习重点,通过预习指导课帮助学生学会结构化预习;建立“课前预习检查记录制” ,发挥组内成员相互检查进行约束的学习效果监督机制,将学生预习纳入日常学习考核之中,提高预习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通过预习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积累,没有广阔的课外视野和丰厚的课外积累课堂的高效也就无从谈起 二是改革课堂结构由以大班为基本单位变为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为学生提供充分学习、思考、交流、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小组的建立以 4---6 名不同质的学生组成一组一般设立组长、记录员、噪音控制者、鼓动者各一名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其内容是有探究性质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时重点激发全体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特别关注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发挥好“兵教兵”的作用,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三是改革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呈现方式通过展示进行交流、通过展示实现提升、通过纠错进行落实、通过开放实现拓展,实现新课改提出的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四是改革课堂师生、生生关系确立“师亦生、生亦师”观念,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师生、生生之间人格上平等,学习上民主,人人都是共同体的一员,是学习上的合作伙伴,教师是共同体中的首席充分利用“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方式大面积提高学习效率 五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最终实现“自能学习” ,学生必须具备“自能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要有强烈学习的愿望和动机,要有良好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等 比如会倾听、会质疑、会合作等的能力 因此,着力改革学生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们在课堂中着力落实“自能学习”的教学策略如:培养学习愿望;培养学会倾听;培养学会表达; 培养学会质疑;培养学会探究; 培养学会合作;培养学会交流;培养学会预习;学会评价等 六是改革课堂评价由原来的“教师主体评价”转向“学生主体评价” ,由“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由“平面评价”转向“立体评价” ,改变过去“重知识目标、轻情感体验” 、 “重教师讲授,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 “重教师表演、轻学生活动” 、 “重结果、轻过程”等传统教学的评价办法,实现由原来的“教师教”转到“学生学”上来,由“教知识”转到“生智慧”上来,由“被动学”转到“主动学”上来,由“单维、双维”转到“三维”上来,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四)明确职责,齐抓共管 建立教研、教科研、督导、名师联合会等处室合力推进工作的联动机制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的基础上,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①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组织、督促检查、调研、工作推动、经验交流和推广和对常态课堂教学过程督查等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不断推进实践研究活动深入开展②教研室以教材和课堂研究、指导为重点,推进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优化的深度研究,为全校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提供高质量专业服务③教科室以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为科研重点,组织好课题立项、研究、指导、服务和成果推广工作并组织开展高效课堂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为学校提供具体的研究策略和学术支持④督导室加强对“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的专项督导,以此促进学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课堂⑤名师联合会发挥资源优势,保障资源的有效供给,为学校学习实践有效教学及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鲜活案例,努力创建高效教学资源库,构建教师对话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服务功能 (五)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是抓实教师学习,切实解决教师理论“短板”问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理论素养的匮乏是当前制约课堂改革的瓶颈教师理论“短板”问题不解决,课改永远走不远。
为此,几年来,我们把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下大力气抓实抓好把高效课堂理念的学习作为教师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每学期学校都要编印《高效课堂理论学习材料》 ,开展大面积的“高效课堂”专题理论学习活动通过抓学习,转变教师观念,实现理念引领,为我校构建“自能高效、合作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是吸收、移植先进课改经验,搭建课改高平台寻求有影响力的名校,建立长期的联系,先后与苏州市实验小学、绍兴鲁迅小学、常州局前街小学、潍坊奎聚小学等学校建立联谊,经常开展互访交流活动,学习名校名师高效课堂建设经验,并通过名校建立与国家、省级以上专家和学者的联系,以指导我校高效课堂建设,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一年多来,我们先后组织 80 余人次,分别到苏南、北京、青岛、潍坊、莱芜等先进地市参观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避免在课改上“走弯路” 目前,我们主要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有潍坊、泰安、莱芜等地课改经验除了组织部分骨干教师亲赴先进地区学习之外,我们还坚持利用网络与他们联络,开展校际间的网络教研,与他们一起探讨、交流课改,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聘请各级专家、区教研室领导等到校指导,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支招” ,提升课改水平,进一步推动我校高效课堂构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组建课改实验团队,集体攻坚,培植典型一是整合教师资源,打造名师团队组建了校级名师联合会,并设立名师工作室二是在名师联合会的基础上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课改小组课改小组成立后,各小组根据学科特点积极进行了课改实验工作,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的模式,即:语文构建了“以学定教,自主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构建了“目标导学,尝试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英语构建了“问题导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课改小组坚持每周学习制度,由业务校长主持,每周召开课改调度会,课改教师汇报课改得与失,就课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体研究,集体攻坚,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 四是大面积开展“磨课”活动,形成以课促学、以课促研的校本研究模式所谓磨课就是对教师课时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进行精雕细琢,在不断“打磨”中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过程,是最能磨练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基本程序:确定主题——集体备课——一度教学——重构教案——二度教学——反思研讨——提升总结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每个主题确定一名教师进行两次或多次执教, 这种磨课方式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效果十分明显。
另一种是备课组选一主题,两名或者三名教师依次执教,进行“同课异构” ,最大化的发挥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加强课堂研究的力度 同时,为拓宽教师视野,引领教师从多维角度、多重风格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推动我校高效课堂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学校还邀请各地名师与我校教师联袂开展 “同课异构”高效课堂研讨活动通过 “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与省内专家、名师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同课异构”这种特殊的“磨课”活动中,不同的教师将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相同的教材、 以不同的风格诠释对教材的理解,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学思想将产生碰撞与火花,达到博采众长、长善救失的效果 5.整体推进,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在建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开展“树标---学标---达标”活动,从领导班子带头做起,然后是骨干教师,再然后是全体教师,先示范、后观摩、再达标一是教研室、 各校组织各科教师学习 “自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深刻领会教学模式的精神及操作要领二是开展“树标”活动,多层次组织骨干教师上“模式”示范课,组织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模式课学习样板三是在备课中深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四是开展多层次模式课达标验收活动。
由教研室成立验收组,对各科进行抽验,其成绩计入同学科组教师和全校教师课堂成绩各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模式课验收活动,按 A、B、C 三个等次上报教研室五是设立课改贡献奖,评选“课改标兵”活动,充分调动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 通过这些措施, 由 确保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由个体到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