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学习笔记精编呕心沥血整理版.doc
76页备注:该学习笔记根据教材、优路网校老师讲义以及历年真题编制而成,重点部分已用彩色标注,需重点掌握第1章 重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安全技术措施制定的案例分析第1章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一、重要概念危险?危险——系统中发生的后果超过了人们的承受 R=f(F,C) 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危害因素? 是指能使人死亡、对物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的因素事故隐患?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二、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1、 分为6类37条2、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5 条:\\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8)明火危害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危害(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危害(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3、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4、 2.化学性5条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5、 3. 生物性5条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索6、 4、心理、生理性6条(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7、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5条(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6. 其他危险和危害因素2. 参照事故类别分类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3、按职业健康分类 7类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7类三、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顺序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 9条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措施管理四、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两个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1)对照、经验法2)类比方法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五、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5条(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二)事故预防技术措施分类 4条①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 不出现事故和危害②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防护装置③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④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在实际工作中上述措施常常是综合使用的三)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6条①消除: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 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②预防: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 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预防和隔离的区别是:预防技术措施是在事故发生前采取的技术,而隔 离是在事故发生后的措施③减弱: 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 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 ④隔离: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 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⑤连锁:⑥警告: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 组合报警装置四)事故预防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六、消除、预防和减弱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7条根据预防伤亡事故的原则,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基本对策如下:(一)实行机械化、自动化(二)设置安全装置(三)机械强度试验(四)保证电气安全可靠:(1)安全认证。
(2)备用电源 (3)防触电 (4)电气防火防爆 (5)防静电措施五)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六)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一、 (七)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二、 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法律依据三、 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应当将其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港区内储存的,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存档四、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口企业,应当向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五、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 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范围 不适用于:5条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 军事设施;c) 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危险化学品定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定义: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多品种时:q1/Q1+ q2/Q2+……+ qn/Qn≥1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评价 第一节 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一、 安全生产检查(一) 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六种类型: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一般由生产经营单位 统一组织实施 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车间、班组或岗位组织进行的日常检查对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情况,岗位作业人员应根据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措施的规定,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不需请示,处置后则立即汇报 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如冬季防冻保温、防火、防煤气中毒,夏季防暑降温、防汛、防雷电等检查。
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如对危险性较大的在用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环境条件的管理性或监督性定量检测检验则属专业(项)安全检查 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对生产单位进行的安全检查 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重点查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的保障情况,生产现场的安全状况等 (二)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客: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硬件系统主要是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确定: 对非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特种设备及职业健康7种对矿山企业 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三)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 1.常规检查:通过感观或辅助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2.安全检查表法:一般由工作小组讨论制定,包括检查项目、内容、标准、结果及评价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运行数据具有监视和记录的,可对数据变化趋势分析得出结论。
没有的通过仪器检查法来定量化检验测量四) 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1.安全检查准备:(1)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