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有效学习方法快速记忆总结范文.pdf
8页高中历史有效学习方法快速记忆总结范文高中历史学习方法1合理安排时间复习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国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现代史,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中国古代史、或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或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到前面又忘了后面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1. 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三本教材的复习量(即每天复习多少页)2. 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在固定的50 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 10 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 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3. 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这两本教材的下册,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时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每一遍复习都有侧重点以理解为前提的记忆效果比单纯的记忆要好;为此,要掌握知识应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复习不能简单地循环往复,要有侧重点、针对性;这样可使复习以及对知识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达到理解并记住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第一遍复习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大小子目及具体的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了历史框架,才能将零碎、非有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弄清楚第二遍复习以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拓展为重点从目前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看,历史学科的试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对历史发展沿革(即历史基本线索)的考查,二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及创新能力因此复习时要注重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整理并力所能及地进行学科间的知识渗透,然而学生因能力所限,复习时很难深化与拓展第二遍复习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主高中历史学习方法2首先,先看书,后背书看是全面的看,背是重点的背这理由很简单,它符合人自身大脑的记忆规律所有的东西你都背下来是不可能的,而看书,是缘由于“熟悉”对于事物记忆的帮助很多事情,你没有特意去背,但你却记住了,而且,终生不忘,就在于,它是你所熟悉的。
其次,看书后,不划重点的去做题重点不是不需要划,而是,要看是谁来划,如果是老师,是其他同学给你划,那你便是一个被动的去接受的地位,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而如果你去直接做题,遇到看书时没注意的问题了,再去书中找出来,划上好学校,长此以往,这便是你自己的重点你会发现,无形中,你已经对那些要背的重点了如指掌了,何须再背第三,熟练记忆采分点词汇做过考试练习的同学都知道,考试是按点得分的一道大题的标准答案通常只有几个要点,答出要点就有分,答不出哪怕写再多也没分而要点通常都是很简洁、干净,课本上的一大段内容可能只需要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词一句话就是要点很多同学不放心,大段大段地背课文,而且还要求自己背的与课本内容一字不差这么做,既难以记住又占用大脑空间第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要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你记忆只有你知道怎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书里的话了,你才能够真正的记住它的内涵考试时,你才能够想起书里的采分点有的同学是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展开来写,就把死记硬背的课本内容套进去,其实可能是他对课本内容还不够熟悉这时候不妨多看看书这里更加体现了看书的重要性,平时看书看熟了,在回答大题尤其是主观题时,自然而然会用学科语言展开答题,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写完要点不知如何展开的情况。
第五,勤练习,保持“手感”考试四门考试中,文综是最能拉分的一门毕竟文综三科不像语、数、英是从高一就练起,它是等到高三才开始三合一大综合,大家适应这门考试的时间都不长,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方面夺分的可能性也最大有的同学平时单独做三科中的某一科像历史、地理什么的都挺强的,但一到三合一练习就不行了这种情况,我也有过说到底,就是还不适应要适应的话,有个既笨又土但很有实效的方法:加大练习成绩是其次的,关键是练手,熟悉这门科目的考试感觉做得多了,有些规律也就摸索出来像大家都挺头疼的文综大综合题,其实题目里都会隐藏着线索,做题的时候先要找出这条线索,才能把握答题的方向比如线索是农业,那就调出史、地、政三科有关农业的知识再做题再如做题顺序、做题时间,这些都是在平时的考试、练习中琢磨出来的不要考试到最后,一看没时间了,看到大综合题就乱了阵脚如果平时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给自己定出做选择题、单科大题、最后一题等各用多少时间的话,高考时就可以保证所有的题目都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高中历史学习方法3历史学习方法之逆向思维法、一、换位思考所谓换位思考,就是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正反两方面的特征全部或部分换位后进行思考。
我们以学习美国内战 为例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独立后南北双方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我们将南北双方换位,进行逆向设问:假如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那么南方能否允许北方奴隶的存在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需要市场、原料和自由劳动力,此其一其二,北方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实力强大和人民支持我们仍将南北双方换位后进行逆向设问:假如北方弱小、南方强大,那么北方还会取胜吗答案仍然是肯定的,只是情况要更复杂,更因难些因为资本主义经济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北方取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而,我们还可以得出更深一层次的结论: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者,任何背离民心者,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由上可知,凡是涉及历史事件双方的结论,以及对历史现象的必然性或偶然性的解析,我们都可以进行换位思考同学们不妨多尝试一下,一定会有不少意外的收获二、换角度思考换角度思考是指我们对历史事物在从常规的、角度思考之后,另辟蹊径从其他角度去思考这既有利于探索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发生的多种因素,又符合历史创新思维的多维性特征我们以学习 隋朝的大运河 为例对大运河的开凿,常规思维一般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它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的繁荣;二是它劳民伤财,地方官吏乘机勒索百姓,造成民怨沸腾,加上隋炀帝本人极尽奢华,腐败,最终导致隋朝灭亡。
我们换角度设问:工程如此巨大,无疑要耗费巨额的财力和物力,假如随朝经济凋敝,国力贫弱,那么能凿成这条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吗当然是不可能的这就从反而证实了教材上的结论:隋朝经济繁荣还有,在长达四五千里的复杂地理和水文环境下,巧妙借用天然河道和古运河通道,这不正好反映了那时的水利勘测和工程设计的高超水平,从而证明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巨大创造力吗这一点也是教材上所没有的,但又是非常值得玩味的三、发散性逆向思考历史是变迁的观察站但通常因为我们习惯于定势思维而堵塞了自己洞悉的目光和创新的思路用逆向思维法 学习历史,能有效地帮助我们打破思维定势,提高对现成观点结论的甄别能力,有利于我们开拓视野,活跃思路,丰富史论;从而使我们的历史学习步入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高中历史学习方法4历史学习方法之六先六后法1. 先计划后学习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浅入深、由少到多、逐步深入的过程只有订好计划再学习,学习才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才能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忙乱性2. 先预习后听讲3. 先复习后做作业复习是巩固、消化和深习内容的重要环节,回家后应把当天学的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的记下来,该理解的理解透了,然后再做作业。
做作业时,第一不要看书,第二不要问别人,第三要有时间限制,只有这样,作业才有实际价值4. 先调整心态后参加考试考试的心态非常重要,同样水平的孩子,以不同的心态走入考场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心态良好、斗志昂扬就会促进思维,临场发挥就好;心态不好、紧张焦虑就会抑制思维,临场发挥就不佳,所以考前一定要调整好心态5. 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所谓学问,就是要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中介,是深钻的体现当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应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求得别人帮助,但最好不要只问答案,而要共同探讨,以求开拓思路6. 先打好基础后灵活思维学习必须先打好基础,就是把书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牢牢掌握,尤其是基本概念如果概念不清楚,即使死记硬背了一些知识,那怕是很用功也是不中用的当然,光打好基础还不行,还要灵活思维要把书本上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变成有血有肉的知识,能发挥,能运用,能创造高中学习方法 5如何快速牢记大事夯实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点首先要准确记住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多看书、常复习、采用一些容易记忆史实的方法,如:比较记忆方法、理解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方法(如时间联想法、人物联想法、事件联想法)等记忆历史史实。
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史实每年高考出什么样的题,学生在考前很难预料,但学生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就是将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如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分界线,是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从国际角度分析是一战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从国内角度分析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北洋军阀统治对内镇压革命对外卖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巴黎外交失败引起了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而五四 运动的条件包括:内部条件经济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阶级)条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民主科学的指导;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的出路,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成为 五四 运动的导火线一个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设问,但回答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史实都是一个,所以对每一个历史知识都要做到全方位地掌握学会以不变应万变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分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知识点的考查具有完整性、跨度大和逐层深入的特点(表现在选择题上);能力的考查体现了 综合 的特点,尤其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的答案来看,精练、概括性强、可操作性强,而且许多答案出自于书上的内容甚至章节目录及标题(表现在式的问答题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