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万佛忏的功德.doc
9页拜万佛忏的功德、措施及最后目的 念佛小组念佛小组号功能简介劝一人念佛比自己念佛功德大,劝百人念佛就是菩萨,劝万人念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愿与诸位同修一起,续佛慧命,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普利有情,共成佛道!感恩你关注与转发!《佛说佛名经》出自——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14 册 No. 0441 乃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所译佛在祗园无问自说合计佛菩萨及辟支佛名,一万一千九十三尊因此又叫万佛洪名宝忏一、拜万佛忏的功德夫欲礼忏,必须先敬三宝,因此然者,三宝则是一切众生良友福田若能归向者,则灭无量罪长无量福经云: “莫轻小恶觉得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况万余洪名!如若我们至诚忏悔心礼拜万佛,即可依仗佛菩萨功德加持,消除宿世罪业,永不堕恶道正所谓“累积德本”,礼拜万佛忏正是累积德本的一种过程 经中有云:尔时世尊告诸大众汝当谛听我为汝说过去将来目前诸佛名字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诸佛名者是人现世安隐远离诸难及消灭诸罪将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十日读诵思惟是佛名必远离一切业障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心受持读诵彼佛及菩萨名是善男子善女人超越阎浮提微尘数劫得陀罗尼一切诸恶病不及其身若善男子善女人。
与一切众生安隐乐如诸佛者当读诵是诸佛名善男子善女人若有得闻是诸佛名者永离业障不堕恶道若无眼者诵必得眼若善男子善女人十日礼拜读诵是诸佛名远离一切业障永灭诸罪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诸佛名一阿僧祇劫超越世间不入恶道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读诵是贤劫千佛名者必见弥勒世尊及见卢至远离诸难《增一阿含经》云:礼佛有五种功德:(一)相貌端正二)得好声音三)会很富有四)生处高贵五)可生天上二、求忏悔的三种罪相无始以来,众生所作罪业如须弥山之大《佛名经》卷一云:“弟子今日因此忏悔者,正因无始以来在凡夫地,莫问贵贱,罪自无量或因三业而生罪,或从六根而起过,或以内心自邪思惟,或藉外境起于染着,如是乃至十恶增长,八万四千诸尘劳门,然其罪相虽复无量,大而为语,不出有三何等为三:一者烦恼障,两者业障,三者果报障此三种法,能障圣道,及与人天胜妙好事,因此诸佛菩萨教作以便忏悔,除灭此三障者,则六根十恶乃至八万四千诸尘劳门,皆悉清净”三、何为宿世今生的业障?业障的“业”,就是吾人一切善恶思想行为之意今生的根器(即躯体) 是延续前世重大的宿业而来(如身体残缺,六根不全、白痴、重病、夭折等)今世也延续了前世的个性、生活、饮食习性等等。
今生诸多业障,都是今生承续前世不好的习气(如贪、瞋、杀盗、名利、睡眠、淫欲、嫉妒、诤斗等心)再造作的在现实生活中因个性冲动、心情烦躁、轻浮、懒散、心量狭小、嫉妒心重等心理上障碍的因素,而缠结恶缘,遭遇多种病痛、劫难,生活处境恶劣,众生缘不好等等,这是最现实的“现业报”四、用七种心忏悔《佛名经》云:“欲灭此烦恼障、业障、果报障三障罪者,当兴七种心觉得以便,然后此罪乃可得灭何等为七:一者羞愧心,两者恐怖心,三者厌离生死心,四者菩提悲智心,五者怨亲平等心,六者念报佛恩心,七者观罪性本空心”礼忏者要发这七种心,觉悟忏悔的目的,誓不再犯,才干转变自己的恶习与过错的心而一般居士学佛之初,由于自己的个性与习气,而不结识自己的根器与处境,受周遭环境、人事、情缠的牵绊,大都停留在前两个羞愧心与恐怖心的学习阶段,不能进步五、灭罪业的四种观行《佛名经》卷十八云:“当礼忏者依前述七种心至诚发露忏悔,达到身心沉寂、无谄无障的限度,便是内心黑暗清除,善心生起,以新生之心迎向光明的时刻来临了此时更当做四种观行,觉得灭罪作前以便是那四种呢?一者观于因缘,两者观于果报,三者观于我身,四者观如来身”1.因缘观:礼忏者要懂得无论过去世现前的果报及今生再做的罪业,皆由前世及今生自己在多种错综复杂的因缘牵缠下自作自受的成果,不可怨天尤人。
特别在明白当处在不可更改现实的因缘环境时,更要接受“安受苦忍及苦应当受”的事实在学佛忏悔的道路上反省与悔过,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2.果报观:任何一种人在过去生中,与无数众生结下了 “杀、盗、淫、妄”等罪业因缘,有些已经受报,尚有的罪孽均未受报你今天忏悔了,并不代表罪业已消定业重罪不可转,就是超脱三界,仍要承受宿世所造的杀、盗、淫、妄等重罪由于仇家不会由于我们修行解脱而变化其报复雪恨之心虽然是佛出世,也不能消除任何人所造的杀盗淫妄等重罪3.自身观:当礼忏者对因缘、果报有了深刻的结识,当进一步反省:出错的因缘与罪报的现前,皆因我的思想、行为被这个没有敏捷觉性的凡夫身躯束缚而引起圣人之因此在宿障现前时,可以面对多种业缘果报的来临而超然承受,就是由于圣人深切地体会出,唯有扭转无始以来与这个浊业色身相应的污秽心境,显现一分如来的光明定慧,才干遇报而心不迷,转凡夫身成圣人身4.佛身观:礼忏者应当观想:唯有佛才干彻底走出世人罪障的阴影虽然成佛不易,但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有悔改业障之心,有痛下决心誓往成佛之路迈进之心,按步就班地朝向前述七种忏悔心的礼忏方向迈进,将来必能业障消除,成佛有期,广度众生六、忏悔法的种类忏悔法有“事忏”和“理忏”两种。
事忏”藉礼拜、赞叹、诵经咒等进行忏悔,又称“随事分别忏”,一般之忏法均属此类理忏,是从理论上观测犯罪理由及动机自我检讨,明白一切罪皆由妄想生,灭罪要从心上做起这又称为“观测实相忏悔”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忏”是内心的,懂得做恶事是羞耻,后来不再作悔”是在外的,要把羞耻向外发露,唯恐人知便是大恶恶业不一定自作才有罪,若教她作果报亦是相似七、忏悔的措施礼拜要五体投地《阿含经》上所说的五体就是五轮,轮就是圆相、轮转的意思即两个手肘,两个膝盖尚有一种头额五轮皆圆,能令上下回转,生福转多礼法有三:(一)口礼(口称佛名)是下礼;(二)曲膝是中礼;(三)头至地是上礼我们礼拜是通三业的,通身口意三业以口唱故闻慧就能成就,以意念观想故思慧就能成就,以身行礼拜故修慧可以成就闻思修三业通过拜佛,称佛名,拜佛就成就了八、灭除罪相的措施《佛名经》云: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已经觉悟欲求佛道,应当先正心诚意,反省、改悔过去及目前因杀、盗、淫、妄所犯将来无量生死重罪而导致的今生及来世的种种逆缘现前便应在佛前昼夜此前述七种忏悔心及四种灭罪观想法,发露、改正、修习并称念佛名,至诚礼忏,求佛摄受、证明:从今日开始,誓随佛学,誓不犯过。
更应明白,一佛名号彰显万佛德行,礼拜一佛即是敬礼诸佛如此昼夜至心改正、念佛、发愿、拜佛满四十九日,长期隐藏在内心的“黑暗阴影、疙瘩”,便会随着你痛哭流涕的尽心礼忏、倾诉,而逐渐转换、净化心量转变”,业障即转,当你的定慧力量达到某一种限度时,便能和出世圣人超然心境同样,在将来宿报现前时,会因自我心量转为忏悔、安静、慈悲、空寂,而在祸难现前(重罪现报)时,坦然、心不颠倒的承受现前的恶报,不起报复心、杀怒心,逆来顺受,以智慧去感化对方对你的仇恨心、报复心,而使今世现前的重业及宿罪现报就此了结,不再与众生纠缠下去除了重大的宿业现前外,其他一切未现前的宿业,及再造作的重罪,都可依学佛修行的力量变化自己不好的习气,转轻前世延续至今生的业障,转重罪成轻受(依心力而言)九、礼忏最后的目的礼忏最后的目的,在于回向发愿回向发愿的作用,便是为了念念加重礼忏者向道的力量,使其借着忏罪“善心”的生起,而生生世世在其回向发愿的结实意念中行进才干彻底达到转变无始垢心成清净道心,灭除罪障的目的《佛名经》云:当礼忏者至诚忏悔无始以来因贪、瞋、痴、慢、疑所造杀、盗、淫、妄等无边罪业后,应当承此忏悔三毒罪障所生善心,发愿回向说:愿我生生世世皆能像今生同样保持这颗忏悔、发愿,随佛修行的心,爱水就此干枯,瞋火从此淡化,贪慢积习减轻……,誓愿学诸佛同样,广度众生;修学圣人所行八正道、三十七助道品;誓愿断尽无明本源,精进不息地向涅盘圣道迈进……,誓修菩萨行愿,誓修菩萨十波罗蜜……,誓成无上佛道,誓度无尽众生……。
并将此礼忏所发清净大愿,回施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均能和我同样生生世世力行忏悔、灭罪、发菩萨成佛行愿之法,未成佛道,永不休止……综上所述,拜万佛忏不仅使罪业尽消,并且能令福报骤增,随心满愿我们千万不应当错过殊胜难得的机会阅读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