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章政府与经济增长.doc
7页第十三章 政府与经济增长 制作人:公共管理系 张树全 17466933@.com 一、政府的作用一、政府的作用----感性认识感性认识 •朝鲜、韩国 •民主德国、联邦德国•1953 年朝鲜战争结束时,朝鲜和韩国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当时,这两个国家年朝鲜战争结束时,朝鲜和韩国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当时,这两个国家 •都遭受了几十年战争的破坏; •都拥有相同的自然资源禀赋 •相同的教育水平 •以及相同的人均收入 •都享有相同的文化以及 1300 年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历史 •不同 •朝鲜走的是中央计划经济以及与世界其他国家隔离的道路 •韩国具有相对自由的市场以及国际贸易的强烈导向 •尽管韩国的民主是逐步发展的-1961 年和 1980 年成功地实现了两次军事政 变 •到 20 世纪末,韩国实现了真正的民主 •到到 2000 年,朝鲜还遭受了大规模的食品短缺,多年的投资不足和管理不善使其工年,朝鲜还遭受了大规模的食品短缺,多年的投资不足和管理不善使其工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国曾经拥有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国曾经拥有 •相同的文化和历史 •相同的自然资源禀赋 •同样都遭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业资本存量几乎无法恢复。
2000 年韩国人均收入是朝鲜的 16 倍 •不同 •战争之后,民主德国成为了华沙条约组织(Warsaw Pact)和苏联领导的经济 互助理事会(Council for Mutual Economic Cooperation,COMECON)的成员 国 •联邦德国则坚定地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结盟,并成为欧洲经济联合体(现称“欧盟”)的发起 国,采取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 •民主德国在经济上是华约集团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但却严重地拖累了联邦 德国 •联邦德国经济的标志是梅赛德斯一奔驰和宝马汽车; •民主德国的标志是特拉贝特(Trabant),一种空间狭小、噪音大、污染严重 的塑料和玻璃纤维做成的汽车,最高时速只有 97 公里1957 年以后,这 种汽车的设计几乎就没有改进过,但是想买这种汽车的人却要排队等上好 几年时间 •联邦德国经济上的成功与民主德国的萧条形成了反差,这使民主德国不得 不在 1990 年解体 经济增长如何随政府政策的变化经济增长如何随政府政策的变化•1958 年, “大跃进”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使中国在几年之内实现现代化 •“大跃进”的政策遭到了失败。
•人民公社的农民也几乎没有任何有效工作的积极性•大炼钢铁生产的铁,质量太差,没有什么用处 •地方官员报告食品产量增加的伪造的信息,政府计划人员依据这些伪造的信息而减 少种植粮食的土地面积,并将上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项目上,建设大坝和公路 等公共工程•1958-1960 年三年间,粮食产量下降了约 25%.但是,地方官员仍然报告产量几乎 翻了一番 •这些伪造的信息致使中国继续出口粮食直至粮食日益短缺•1978 年,邓小平发起了一系列的经济自由化运动 •人民公社集中的土地被分田到户,农户可以出售多余的粮食. •放松对非国营企业的限制,建立了经济特区以鼓励外国投资,并逐步放松中央计划•1978-1998 年,国有企业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从 78%下降到了 27%同期国际贸 易占 GDP 的比例提高了 3 倍. •在此之前的 20 多年中,人均收入增长非常缓慢,而 1978-2000 年,人均收入增长 了 3 倍这是在一个占世界人口 1/6 的国度里实现的,这一经济增长的经历毫无疑 问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政府应该做什么?他们会使用经济分析工具,确定哪些政策最能够达到某个具体目 的,例如经济高速增长。
这种分析的目的是,为政府应该做什么提出建议,我们把 这种分析法称为政府政策的规范分析法( normative approach) •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意味着经济学家要解释政府的行为,而不是为政府的行为 提出建议一般假定,政府政策的制定者会按照他们的自身利益行事,恰如我们把 企业或工人看做按照他们自身的利益行事一样这种描述政府行为而不是规定政府 二、政府在经济中的恰当作用二、政府在经济中的恰当作用 •行为的方法称为政府政策的实证分析法( positive approach) (一)政府干预经济的情形(一)政府干预经济的情形 •大多数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分析都从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人手 •市场失灵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未完全自由化的市场不会产生有效率的结果 •尽管市场失灵的形式有很多,在此我们仅集中讨论其中的四种:公共物品、外部性、 垄断、信息不完全、收入分配不公、周期波动 (二)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情形(二)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情形 •几乎没有经济学家会认为政府不应该对经济进行干预不过,存在一个干预程度的 问题 •对于许多经济学家而言,政府干预的理由不充分,不足以证明他们所观察到的干预 程度是合理的。
•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过度的干预会降低经济福利 •理由:尽管恰到好处的政府政策理论上可以纠正市场失灵,但实际上却达不到它的 目的 – 对于那些作为自然垄断者而受到管制的产业而言,这类管制往往会有效地 遏制竞争 •承认政府试图干预经济会碰到这种困难,表明无论何时,只要有可能,政府的作用 都应该限定在尽可能窄的范围内 •在世界大部分地区,一些由政府所完成的职能正在被私有化,即移交给私人部门来 完成包括道路和网络系统的建设以及监狱的管理 •一个并行的趋势是,对产业的放松管翻( deregulation),即取消政府的监管例如,美国对业、航空业,以及货车运输业的放松管制使得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急剧下 跌. (四)摇摆不定的钟摆(四)摇摆不定的钟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着积极的决定性作用的观念遍及 整个世界 – 最极端的例子就是苏联,它通过一系列的五年计划,包括政府拥有工厂以 及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推动了 20 世纪 20-30 年代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增 长 – 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强力控制市场的做法,其明显的结果是,这两个国家 能够比其邻国更快地摆脱萧条带来的影响 – 罗斯福的“新政”推动了经济恢复,这代表一种史无前例的政府对经济的干 预,包括价格控制、购买剩余农产品,以及通过公共工程直接创造就业。
三、政府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三、政府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维护法制 •政府的总体规模 •计划实践 (一)法制(一)法制 •政府提供的一种最重要的公共物品是法制 •如果没有法律设施,现代经济中的许多投资都不会发生,因为投资者将无法获得投 资的合理回报 – 强制执行合同 – 保护专利 – 保护私有财产 •大部分国家并不认为法制是理所当然的东西 – 许多国家的司法体系很脆弱,法律诉讼有可能基于谁有更好的政治关系来 判决 – 道格拉斯·诺思( Douglass North) : “社会没有能力形成一套有效的、低成 本执行合同的体系,这是第三世界国家过去的经济停滞和现在的经济不发 达的最主要的根源 – 苏联随着计划经济的失败,合法经商与有组织犯罪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 清,公有的财产迅速地落入了少数几个权贵之手在这种不稳定的法律环境 中在 1991 年苏联解体之后的十几年里,俄罗斯联邦的人均收入下降了 12% •在缺乏法制的环境下,产出会下降 •印度相对于它的法制水平而言,其要素积累和生产率都偏低;意大利相对于它的法 制水平而言,其生产要素和生产率都比料想的水平高 (二)税收、效率和政府规模(二)税收、效率和政府规模 •大政府要花费很多钱,都通过向居民和商业征税的方式来提高其资金量(沙特阿拉 伯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自然资源石油) 。
•这些税收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率 •瓦格纳(Adolph Wagner). 1883 年建立的理论认为,随着国家变得更加富裕,政府的 规模不可避免地会增大,因为一个更加发达的经济需要更复杂的管制,而且许多政 府提供的公共物品都是费用比收入提高得更快的物品 •瓦格纳定律(Wagner‘s law) 20 世纪已经得到证实,下图显示的是世界上五个最富裕国家的政府支出占 GDP 的百分比 •与发达国家处在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相比,现在的发展中国家政府的规模则大得多•1997 年这组国家的人均 GDP 为 4 580 美元 •美国在 20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人均 GDP 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到 1929 年(有数 据的最早年份) ,美国政府雇用的人数占总雇用人数的比例只有 6.5% •中东和北非国家中政府雇用的人数占总雇用人数的比例平均为 17.5% •交易发生的数量将越少 •无效率的规模会随着税收的规模增大而增大 (三)计划和其他产业政策(三)计划和其他产业政策 •通行的几个政策手段是:通行的几个政策手段是: • ●国营企业:国营企业:这是一些由政府所有,但按与私人公司类似的方式运行的公司。
政策制定者们认为,掌握经济“命脉”尤其重要,如,银行业以及重工业 • ●销售局:销售局:许多国家强迫农民把农作物卖给国营的销售企业政府计划人员认 为,销售局通过联营所有农民的农产品,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好的价格 • ●贸易限制:贸易限制:政府对进口强行征收关税及配额,以所谓的保护幼稚工业为由证 明这些行为的合理性:即地方企业需要临时性地受到保护,避免世界市场盛衰的影 响,以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竞争者 •上述政策手段几乎都失败了 •国营企业的效率低得让人伤心,企业实行的一些政策常常是为了给关系户 提供工作而制定的 •销售局的最初目的是提高农民收入,但其结果正好相反,例如,加纳农民 从可可销售局的销售额中得到的收入比例从 1948 年的 77%下降到了 1979 年的 20%2002 年,:津巴布韦粮食销售局支付给农民的价格只有黑市价 格的 1/4 不到,由此造成非法销售盛行,政府不得不设置路障,突击搜查, 以制止农民私自销售粮食 •贸易保护通常也达不到预想目的政府往往会保护那些具有政治影响力的 产业,大部分受到保护的所谓“幼稚”工业达不到成长的目的这些工业由 于没有来自国外的竞争压力,继续在维持无效率的状态。
•在国家控制的经济环境中,私人企业家发现,盈利的最简单的办法是寻求 政府官僚主义者们的特权保护而不是从事生产 (银行、煤炭、出租车、网 吧、承包工程) 四、政府为什么会做一些不利经济增长的事情四、政府为什么会做一些不利经济增长的事情 一、其它一些目标一、其它一些目标 •纳税人的钱花在国防、艺术,或者外国援助上,此举还被看做为了国家的利益 •另一个可能目标是减少污染如果没有明确污染的成本与治理成本,那么,一项降 低商品产量但也降低污染量的政府政策就不能被看做是有效率的 •公平收入:提高公平性会降低经济效率,由此降低经济增长,但这是许多政府都愿 意支付的价格 二、腐败和盗贼统治二、腐败和盗贼统治 •政府职员按照他们自身的利益行事 •政府腐败的形式有很多,从一个税务检察官接受贿赂漏掉应该征收的税收,到一个 市长用城市建设的合同来获取现金好处,直至一个总统准许他的儿子获得一种获利 性的垄断地位•如果腐败触及了政府最高层,我们就将其称做盗贼统治(kleptocracy) •1990 年以前,一些经济学家还认为,腐败可能是有益的: •许多政府政策对经济增长是有害的,所以,官员的腐败可能还会产生积极 作用。
•也有人认为,统治者希望这个国家尽可能地繁荣,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 的财富让他盗窃这样的统治者甚至可能会压制更低级别官僚的任何腐败,•在最近经济学家们越来越把腐败看做对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障碍 •腐败直接浪费纳税人的钱:一个腐败政府的实际支出要比其必要的支出多, 例如,合同授予贿赂最多的公司,而不是出价最低的公司有些税收被直 接转移进了政府官员的腰包 •政府采取一些政策的目的只是为行贿创造更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