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5天气学与天气分析.docx
6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天气学与天气分析》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05科H名称:天气学与天气分析第一部分H标与基木要求一、 冃标:《天气学与天气分析》主要涵盖了《天气学原理》、《中国天气》和《天气学 分析》三部分内容《天气学原理》和《中国天气》主要以天气学原理来揭示大 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并利用天气学原理论述天气系统及天气过程生、消演变规律以 及影响中国的主要天气过程《天气学分析》主要掌握天气图分析的基本知识和 基本方法,结合天气学原理初步建立以天气图为主的天气预报思路,提高对主要 天气过程演变规律的独立分析和总结能力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内容基木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便提高综合分析 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 内容与考核H标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 •了解大气运动各作用力含义、表达式及理解它的物理意义2. 了解个别变化、局地变化、平流变化含义3. 会推导连续方程,了解质量散度、速度散度含义、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4. 了解尺度分析含义、掌握在自由大气小大尺度系统运动,可以作为准地转、 准静力处理5. 理解热力学能量方程中引起固定点温度变化的因子6. 了解实际工作中高空分析等压面图而不分析等高面图(P坐标系的优越性)7. 了解位势、位势高度、位势米、几何米概念8. 理解等高而上水平气圧梯度力可以用等压而上位势梯度或等压而坡度表示9. 理解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地转偏差含义、表达式及掌握它的讨论10•了解正压大气、斜压大气概念;掌握热成风发生在斜压大气中11•了解地转风、梯度风及热成风实用意义12. 掌握低压中心附近及其边缘,还有高压边缘等压线可以分析密大风经常出 现,而高压中心附近不能有丄述现象13. 理解变压风及切向、法向地转偏差含义,要求会画图解释第二章 气团与锋1. 了解锋、锋而、锋线、锋区含义及锋倾斜原因2. 了解冷性锢囚锋、暖性锢囚锋含义,要求会画出剖而图中锋位置及等温线分 布3• 了解以密度零级不连续面模拟锋吋,锋面坡度公式物理意义4. 理解锋附近温度分布特征及锋而附近气圧、变圧分布特征5. 掌握锋面分析中,高空测风资料应用6• 了解锋生带(线)、锋生函数、锋生条件概念7. 掌握锋生、锋消公式讨论第三章气旋与反气旋1. 了解大气作水平运动、绝对涡度概念及理解含义2. 理解大尺度系统运动中,固定点相对涡度变化可以用此点位势高度变化表示3. 掌握涡度方程、位势倾向方程及3方程等式右端各项名称及画出有关图,用相 关因子进行讨论4. 掌握在温带气旋发展中,动力因子(涡度因子)及热力因子对500hpa高空槽及 温带气旋变化,要求会画图解释5. 了解气旋族含义6. 了解北方、南方气旋活动范围及包括哪些气旋7. 掌握“倒槽锋生型”、“静止锋波动型”,要求画图解释江淮气旋生成过程第四章 大气环流1 •了解控制大气环流基本因子、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2. 了解三圈径向环流、极锋锋区与副热带锋区及其对应急流概念3. 了解信风与季风概念4. 了解沃克环流含义5 •了解我国各季环流概况及主要天气天气过程特点第五章 天气形势及天气要素预报1 •理解运动学公式中字及?含义,掌握用运动学公式推导锋而移速公式并会讨 St dt论冷锋、暖锋移速情况与变压分布特征2. 掌握用运动学公式讨论非闭合系统及闭合系统移动及强度3. 高空形势预报方程中,由于各层等温线平行,因此各层热成风方向相同,这样任意层风速 忙岭+侶 注意理解A的系数确定4. 掌握相对涡度平流在口然坐标系中展开分成三项,其中曲率项及散合项在实 际天气图中会应用5. 掌握用高空形势预报方程有关项,结合等高线等温线分布解释500hpa槽、脊 变化6. 熟悉地而形势预报方程由哪几项组成,要求会讨论应用7. 掌握地形对低值系统(槽、低压)移动及强度影响8 •了解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第六章 寒潮天气过程1. 了解极涡、长波、上下游效应、阻塞高压、切断低压等概念的含义2. 了解长波波速公式的推导,会利用该公式进行讨论3. 了解寒潮、寒潮天气系统,掌握寒潮中期和短中期天气过程,并会结合天气 学原理解释“小槽发展型”、“低槽东移型”、“横槽转竖型”寒潮短中期过程的 演变过程以及三类寒潮过程的显同。
第七章 大型降水天气过程1. 了解一•般降水和暴雨的形成条件2. 理解降水率(降水强度)、可降水量、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概念 及其表达式3 •了解我国东部雨带活动的主要规律及其与东亚主要环流系统季节变化的关系4. 掌握影响我国降水的三个主要天气过程(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华北和东 北雨季)的特点及其主要环流特征5. 掌握产生降水的主要天气尺度系统及其与暴雨的关系,了解行星尺度、天气 尺度系统对暴雨作用第八章 对流天气过程1. 掌握-•般雷暴和强雷暴的结构及其天气2. 了解胞、胞线、胞中系统含义以及及胞线与冷锋的区别3. 掌握对流性天气形成的条件,理解对流性不稳定与条件性不稳定概念4. 理解强雷暴发生发展有利条件第九章低纬度与高原环流系统1. 了解低纬度大气环流和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2. 熟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动与我国天气关系3. 掌握南亚高压的特征及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区别4. 了解赤道辐合带、东风波等热带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天气5. 掌握台风的含义,台风的结构特征及其移动6. 掌握台风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台风形成的机制第十章东亚季风环流1 • 了解季风的概念,了解东亚冬、夏季风环流系统的组成2. 了解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 第十一章天气图基本分析1、 了解天气图底图2、 掌握天气图填写符号释义3、 了解错误记录产生的原因、地方性记录的特点、理解判断错误记录的方法4、 理解天气分析各项H分析的H的与意义5、 理解风压关系在天气分析中的应用6、 掌握高空、地面天气图分析技术规定7、 掌握气压场的基本型式8、 应用等值线分析原则分析高空、地面天气图 第十二章 天气图的综合分析1、 了解不同层次天气图之间的联系、理解天气区与天气系统的配置2、 了解天气系统结构特征、理解天气系统的空间配置及温压场结构3、 理解天气系统演变的历史连贯性4、 掌握气压系统的垂直结构与温度分布的关系5、 掌握温度平流分析的方法6、 了解高空风资料在锋面分析中的应用7、 理解锋面的空间结构、锋区8、 能用定锋原则分析锋而、掌握锋而综合分析的方法 第十二章天气过程分析1、 了解中国典型天气(寒潮、台风、大型降水、强对流)过程的气候特征2、 了解中国典型天气过程的特点及其主要环流特征3、 能够解释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机制4、 能正确分析天气过程中的主要影响系统5、 理解中国典型天气过程中有利于天气产生的天气系统的配置6、 能够解释天气现象发生的原因7、 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过程演变规律8、 了解小国典型天气过程的预报着眼点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1. 考试FI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一般來说,对概念、原理、理论知识等,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表 述;对应用方面,可用“会”、“应用”、“掌握”等词。
2. 主要参考书略3. 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 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的,根据木大纲规 定的各种比例(每种比例规定可有3分以内的浮动幅度来组配试卷,适当 掌握试题的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2) 各部分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天气学原理(40%),中国天气(40%),天气学分析(20%)(3) 其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级,在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难易 度分数比例2: 3: 3: 2O(4)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 了解”占20%,“理解”(熟悉、能、会)占40%, “掌握”包括应用占40%.(5) 试题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综合(色括•应用题)多种题型.(6)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吋间180分钊『,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度要适当一般应使本学科、 专科本科毕业的优秀考生能取得及格以丄成绩7) 题型举例•名词解释题:信风与季风•填空题:在自由大气中,大尺度系统运动可采用 、 处理•综合题:以密度零级不连续面模拟锋吋,用锋面坡度公式画图解释锋面附近气丿禾分布 特征。
天气学分析按照天气图分析规范,完成以下分析:1) 补充完成500天气图;2) 补充完成850百帕天气图;3) 分析地血系统中心位置、地血锋血及降水区;4) 讨论东北附近降水区产生的原因500百帕(虚线为等温线)850 n帕(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等温线)地而天气图(实线为等压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