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骨科穿针外固定疗法课堂教学ppt课件.ppt

73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88537939
  • 上传时间:2024-09-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80.50KB
  • / 7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骨科穿针外固定疗法治疗骨折 穿针外固定疗法治疗骨折 顺应症•骨科穿针外固定疗法治疗骨折的顺应症包括:•新颖不稳定骨干骨折——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腓骨等新颖不稳定骨干骨折•新颖复杂骨干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腓骨等骨干骨折•新颖开放性骨干骨折——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腓骨等的新颖开放性骨干骨折•部分新颖关节内骨折——股骨颈、踝关节、胫骨平台等部位的新颖关节内骨折•陈旧性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 穿针外固定疗法治疗新颖骨折 骨折诊断 骨折的诊断、是经过对患者受伤史、全身情况、部分情况的全面了解和受伤部位的X线检查等,将临床所搜集的资料进展分析、归纳、判别和推理,从而作出骨折能否存在、骨折部位和类型、移位情况、有无并发症等正确诊断结果的过程 穿针外固定疗法治疗新颖骨折 骨折诊断 1.受伤史 2.全身情况细微骨折可无全身病症普通有发热、口渴、口苦、心烦、尿赤便秘、夜寐不安、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等症如合并外伤性休克和内脏损伤等,还有相应的表现 3.部分情况包括(1)普通病症①疼痛和压痛②肿胀和瘀斑③活动功能妨碍 (2)骨折特征①畸形②骨擦音③异常活动 4.X线片证明 穿针外固定治疗骨折 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之间的骨折。

      占全身骨折的1.31%肱骨干骨折好发于骨干的中部,其次是下部,上部最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易发生不衔接 穿针外固定治疗骨折 肱骨干骨折 主要血管、神经的体表投影 1.肱动脉的投影:在腋窝顶与肱骨内外髁中点间的联线上 2.正中神经的投影:与肱动脉一样,唯其上部稍在肱动脉外侧,下部稍在肱动脉内侧 3.桡神经的投影:自腋后皱壁下,斜经臂后部至臂外侧面中下1/3交界处,再由此处至肱骨外上髁连一线 4.尺神经的投影:在上自腋窝顶,下至尺骨鹰咀与肱骨内上髁中点间的连线上 穿针外固定治疗骨折 肱骨干骨折 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上臂有明显的外伤史 2.部分疼痛、胀、压痛猛烈,或伤肢肢体有环形压痛 3.上臂出现短缩、成角畸形,触摸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4.X线检查:肱骨干骨或骨小梁的延续性有断离  穿针外固定治疗骨折 肱骨干骨折 穿针外固定器疗法治疗 ——新颖闭合肱骨干骨折合并软组织挫伤较重,或部分外固定有困难者可直接采用穿针外固定此疗法最适宜中、下1/3骨折运用此疗法,可有效地防止骨折端的分别与旋转移位,防止了切开复位对骨折端周围组织的血运破坏,故能收到良好地治疗效果——陈旧性肱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 穿针外固定治疗骨折 肱骨干骨折 1.术前预备: 麻醉选择:普通采用部分或臂丛阻滞麻醉。

      体位:仰卧位或侧卧位 穿针部位的预备:选用的克氏针不宜过粗,普通2.5mm直径即可,穿针部位常规定备皮、消毒、铺无菌巾,穿针前要调整好复位固定器针座及侧杆的位置 2.穿针部位及方法: 近端穿针部位:三角肌粗隆上4~5cm距臂内侧1.5~2cm处,自前向后穿针穿针时应留意避开臂内侧的血管神经束 远端穿针部位:肱骨内外髁间衔接线上2~3cm,肱二头肌腱外缘,穿针时留意一定贴着肱二头肌外缘,以免损伤外侧的桡神经及内侧血管束 肱骨干骨折    〔3〕复位固定:  遵照手法--器械--手法--器械的运用原那么,在穿好克氏针后,消毒敷料包扎针孔,按装上复位固定器,根据骨折断端重叠的情况进展器械牵引,然后运用手法纠正侧方及成角移位并放置好弧形压板,拧紧弧形压板的固定螺杆,C型臂X线机下透视,察看骨折断端的对位对线情况假设良好就拧紧一切旋纽,假设情况较差就应重新手法整复,并调整弧形压板的位置,直至骨折断端的位置良好待确认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后,运用三角巾悬吊前臂于中立位 肱骨干骨折 术后处置及功能锻炼:〔1〕留意针孔渗血渗液情况,并及时换药,防止针道感染〔2〕术后鼓励患者经常用力作握拳活动。

      〔3〕根据肱骨肿胀衰退情况要及时调整弧形压板的压力,防止因压力的减小而出现骨折断端的再移位〔4〕术后第一周内透视1~2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5〕术后2周,可进展肘、肩 关节的功能锻炼〔6〕术后6~8周,摄X线片,确认骨折临床愈合后,可撤除复位固定器,拔除克氏针继续进展肩、肘关节的功能锻炼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关节损伤之一多发生在5岁~12岁,平均年龄7岁约占肘部损伤的30%~40%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颇多,可原发或继发血管、神经损伤处置不当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内翻、外翻畸形因此,这种损伤在治疗时必需加以注重 肱骨髁上骨折分型 1.伸直型 肘关节伸直位受伤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骨折远端向后上方移位而骨折近端向前方移位伴有侧方移位者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 2.屈曲型 肘关节在屈曲位受伤,肘尖先着地,骨折线由后下方斜向前上方,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亦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 3.粉碎型 假设肱骨下端遭到紧缩性暴力,那么发生粉碎型骨折,又称肱骨髁间骨折骨折线呈“T〞型或“Y〞型 肱骨髁上骨折 诊断 无移位骨折肘部可有肿胀、疼痛,肱骨髁上处有压痛,功能妨碍。

      骨折有移位者,肘部疼痛、肿胀较明显,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有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合并神经或血管损伤时可见相应的神经功能妨碍及循环妨碍伸直型肘部呈靴状畸形,但肘三角关系仍坚持正常,这一点可与肘关节后脱位相鉴别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 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 穿针外固定顺应症——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需求探查处置——软组织严重肿胀,出现张力性水泡,其它外固定措施无法运用——陈旧性骨折,需折骨、切骨矫形 肱骨髁上骨折 穿针外固定方法 4、操作方法〔1〕术前预备: 麻醉选择:普通采用全麻能配合的较大儿童可用部分或臂丛阻滞麻醉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肩外展70° 穿针部位的预备:选用的克氏针不宜过粗,普通1.5~2mm直径即可,穿针部位常规定备皮、消毒、铺无菌巾,穿针前要调整好复位固定器针座及侧杆的位置 肱骨髁上骨折 穿针外固定方法•〔2〕穿针部位及方法:•近端穿针——在喙突与三角肌粗隆连线中点自前向后垂直于肱骨干穿入1枚直径1.5~2.0mm克氏针穿针时应留意避开臂内侧的血管神经束•远端穿针——在尺骨鹰嘴穿入1枚直径1.5~2.0mm克氏针。

      肱骨髁上骨折 穿针外固定方法〔3〕复位固定:    遵照手法--器械--手法--器械的运用原那么,在穿好克氏针后,消毒敷料包扎针孔,按装上复位固定器,根据骨折断端重叠的情况进展器械牵引,然后运用手法纠正侧方及成角移位并放置好弧形压板,拧紧弧形压板的固定螺杆,C型臂X线机下透视,察看骨折断端的对位对线情况假设良好就拧紧一切旋纽,假设情况较差就应重新手法整复,并调整弧形压板的位置,直至骨折断端的位置良好待确认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后,运用三角巾悬吊前臂于中立位 肱骨髁上骨折 穿针外固定方法〔4〕术后处置及功能锻炼:   ①留意针孔渗血渗液情况,并及时换药,防止针道感染   ②术后鼓励患者经常用力作握拳活动   ③根据肱骨肿胀衰退情况要及时调整弧形压板的压力,防止因压力的减小而出现骨折断端的再移位   ④术后第一周内透视1~2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⑤术后2周,可进展肩关节的功能锻炼   ⑥术后4~6周,摄X线片,确认骨折临床愈合后,可撤除复位固定器,拔除克氏针进展肩、肘关节的功能锻炼 桡、尺骨干双骨折 桡、尺骨干双骨折较为常见,占全身骨折的6%,多发生在青、少年二骨完全骨折后,折端间可发生重迭、旋转、成角和侧方移位四种畸形。

      绝大多数病例可采用中中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桡、尺骨干双骨折 诊断 伤后部分疼痛,肿胀明显,前臂活动功能丧失,动那么疼痛加剧有移位的完全骨折,多有短缩、成角和旋转畸形,但儿童青枝骨折仅有成角畸形检查部分压痛明显,有纵轴叩击痛,有移位的完全骨折有骨擦音和异常活动X线照片应包括腕关节和肘关节,正侧位前臂X线照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以及有无合并上、下桡尺关节脱位假设骨折后患肢疼痛猛烈、肿胀严重,手指麻木发凉或发绀,被动活动手指疼痛加重,应思索为前臂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 桡、尺骨干双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 1.手法复位 麻醉生效后,对前臂的上1/3骨折,采取旋后位牵引;中1/3与下1/3骨折,采取中立位牵引,并都加以分骨,使前臂骨折初步复位,并由两助手维持牵引及夹挤分骨下的位置不变 2.穿针部位:近端在尺骨鹰咀下方2cm处的内外侧,与骨干垂直;远端在桡骨茎突上1.5cm处及尺骨茎突上1cm 3.穿针要点:患者仰卧,上臂外展90°,屈肘90°,维持牵引及分骨下穿针上1/3骨折前臂旋后60°穿针;对中、下1/3前臂中立位穿针远侧针进针时要稍靠背侧,腕部轻度屈曲,防止血管神经。

      桡、尺骨干双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 针穿好后,以无菌纱布覆盖针道,助手即可放开患者肢体,安装外固定器上1/3骨折,将前臂固定在旋后60°;对中、下1/3固定于中立位 复位不全者再经过手法和器械调整加以纠正最后根据骨折的类型和平面,于掌背侧放置蝶形或弧形压板,防止掌背侧的移位,坚持骨折端的稳定,并同时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 孟氏骨折 尺尺骨骨上上1 1//3 3骨骨折折合合并并桡桡骨骨头头脱脱位位,,又又称称孟孟氏氏〔〔MonteggiaMonteggia〕〕骨骨折折它它是是指指尺尺骨骨半半月月切切迹迹以以下下的的尺尺骨骨上上l l//3 3骨骨折折,,同同时时桡桡骨骨头头自自肱肱桡桡关关节节和和上上桡桡尺尺关关节节脱脱位位,,而而肱肱尺尺关关节节无无脱脱位位尺尺骨骨上上l l//3 3骨骨折折合合并并桡桡骨骨头头脱脱位位可可发发生生于于各各种种年年龄龄,,但但多多见于儿童见于儿童 孟氏骨折分型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能引起孟氏骨折,而以间接暴力所致者为多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内收型和特殊型四种损伤类型 1.伸直型表现为尺骨上1/3斜形骨折,骨折断端向掌侧及桡侧成角移位;桡骨头向前外方脱出。

      2.屈曲型表现为尺骨上1/3横断或短斜形骨折,骨折断端向背侧、桡侧成角移位,桡骨头向后外方脱出 3.内收型 表现为尺骨冠状突下方骨折,骨折断端向桡侧成角,桡骨头向外侧脱出 4.特殊型为桡、尺骨双骨折合并桡骨头向前脱出 孟氏骨折诊断 伤后肘部和前臂疼痛、肿胀,前臂旋转功能和肘关节活动功能妨碍,移位明显者,前臂背侧可见尺骨成角畸形检查时,在肘关节前外、后外或外侧可摸到脱出的桡骨头,骨折和脱位处压痛明显,被动旋转前臂时有锐痛,可扪及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可合并桡神经损伤X线正侧位照片应包括肘、腕关节、X线片可显示骨折类型、移位情况和桡骨头的移位方向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假设不留意临床检查,常易发生桡骨头脱位的漏诊,应根据受伤史、临床病症和体征,并仔细阅读X线片,以作出正确诊断 孟氏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 先手法复位再穿针衔接外固定器,最后手法与器械结合整复剩余移位 盖氏骨折 盖氏骨折指桡骨下1/3骨折合并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多见于成人,儿童较少见桡骨下 1/3骨折极不稳定,整复固定较难,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容易漏诊,呵斥不良后果故对这种损伤应予足够注重 盖氏骨折分型 桡骨骨折合并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比较复杂,临床可分为三型: 第一型:桡骨干下1/3骨折〔普通为青枝型〕,合并尺骨下端骨骺分别,皆为儿童。

      第二型:桡骨干下1/3横断、螺旋或斜形骨折,骨折移位较多,桡尺远侧关节明显脱位,多属传达暴力呵斥此型最常见 第三型:桡骨干下骨折,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或弯曲畸形,多为机器绞伤 盖氏骨折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 伤后前臂肿胀,疼痛,桡骨下部向掌侧或背侧成角畸形腕部亦有肿胀,压痛,下桡尺关节松弛并有挤压痛当检查桡骨有明显假关节活动而尺骨尚完好时,即应想到本病拍摄 线片时,必需包括腕关节,以察看下桡尺关节的分别程度,能否伴有尺骨茎突骨折 盖氏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 按照手法—器械—手法—器械程序复位固定 新颖盖氏骨折麻醉生效后,先行手法复位纠正桡骨短缩和成角畸形,使尺骨小头还纳然后骨针自桡骨茎突上1.5cm处穿入至尺骨茎突上1cm穿出,使盖氏骨折的几种移位,均得到理处理;近端在尺骨鹰嘴下2cm处穿针,衔接外固定器进展牵引,纠正桡骨的剩余重叠和成角畸形,再以手法剩余移位最后,根据骨折的分型,在掌背侧放置蝶形或弧形压板,防止掌背侧的移位,维持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下端骨折是指桡骨远侧端3cm范围内的骨折桡骨下端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多见于老年人和青壮年20岁以前的患者,多为桡骨远端骨骺分别。

      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伸直型又称科雷斯〔Co1les)骨折;伸直型骨折脱位,又称巴尔通(Barton)骨折屈曲型又称史密斯(Smith)骨折;屈曲型骨折脱位,又称反巴尔通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诊断 伤后腕部有明显疼痛、肿胀,桡骨下端处压痛明显,有纵轴叩击痛,腕关节活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手指作握拳时疼痛加重,有移位骨折常有典型畸形伸直型呈“餐叉样〞畸形,屈曲型呈“锅铲状〞畸形;远端向桡侧移位时呈“枪刺状〞畸形腕关节正侧位X线照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 桡骨远端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顺应证顺应证:〔1〕新颖开放性骨折;〔2〕软组织挫伤肿胀严重的骨折;〔3〕关节面粉碎必需依托牵引维持其稳定和关节面平整的骨折;〔4〕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后再度移位者; 桡骨远端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 对于严重的桡骨远端骨折,常产生桡骨远端松质骨的紧缩性骨折,导致松质骨的骨缺损,当骨折整复后,这种骨缺损致使桡骨丧失其支撑构造,在接遭到轴向压力时,难以防止发生短缩畸形,导致再度移位因此,采用穿针外固定治疗能有效纠正骨折的短缩畸形,恢复腕及手部的正常功能 桡骨远端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麻醉下,先用手法整复骨折。

      无菌操作下分别用直径2.0mm的克氏针在尺骨鹰嘴部和第2.3掌骨颈部由尺侧向桡侧穿针,远侧针要求与掌骨轴线的垂线呈20°夹角,桡侧偏高,以利于维持腕关节的尺偏位,以无菌敷料覆盖针孔穿针后安装复位固定器将前臂置于中立位,运用固定器牵引纠正短缩畸形后,再辅以手法纠正剩余移位,放置掌、背侧压板维持腕关节于轻度掌屈位,以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掌倾角度 桡骨远端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 术后管理 术后用三角巾悬吊前臂,抬高患肢,待麻醉恢复后即鼓励患者进展手指屈、伸活动及肩、肘关节活动术后第3天改换针孔敷料1次,以后每隔5~7天用碘酒、酒精擦拭针道周围皮肤,以无菌干纱布改换敷料,坚持针道皮肤清洁、枯燥,如针孔有渗出或感染表现应及时换药,必要时用适当抗菌素治疗,普通能很快控制术后根据X线片调整外固定器及压板的位置,新颖骨折普通需固定6~7周 股骨颈骨折分型    按骨折部位分型1.头下型  骨折面完全在股骨头下,整个股骨颈都在骨折远段这类骨折对股言头血运的损伤较严重 2.头颈型  骨折面的一部分经过股骨头下,另一部分那么经过股骨颈内下方多带有三角形鸟嘴状颈部骨折片对股骨头血运的损伤仅次于头下型 3.经颈型  全部骨折面均经过股骨颈,多发生于青壮年患者。

       4.基底型  骨折面位于股骨颈基底,前部在关节囊内,后部在关节囊外,故又称囊外骨折前三型骨折面在关节囊内,因此又称囊内骨折 股骨颈骨折分型    按骨折段之间的关系分型1.外展型:两骨折段之间呈外展关系,股骨头处于相对内收位,骨折远端的外上部分嵌插于股骨头内,内侧骨皮质无错位,颈干角增大x线侧位片显示股骨头无错位和旋转又称嵌插型骨折,位置稳定,愈合率最高2.中间型  由x线正位片来看,两骨折端亦呈外展嵌插关系,但x线侧位片那么显示两骨折端在前面出现分别,向前成角骨折位置不完全稳定,为过渡到内收型的中间阶段3.内收型  两骨折端完全错位,股骨头处于外展位,远骨折端那么上移并外旋,呈内收关系,故称内收型骨折骨折位置最不稳定,愈合率最低 股骨颈骨折    按骨折移位的程度分型(Garden分型) Garden于1961年提出,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分型方法 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    Garden  I型:为不完全性骨折,即“外展型〞或“嵌插型〞骨折骨折线未及整个股骨颈,部分骨小梁仍坚持延续 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Garden  Ⅱ型:为无移位骨折股骨颈完全骨折而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股骨头无倾斜。

      如不予维护,远折端可继续外旋而移位股骨颈完全骨折,骨小梁的延续性全部中断,但骨折没有移位 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    Garden  Ⅲ型:为轻度移位骨折股骨颈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远折端外旋和上移较轻,股骨头部内旋并外展可由股骨头内侧骨小梁的方向来判别如未予维护,移位可继续加重 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    Garden Ⅳ型:为完全移位骨折股骨颈完全骨折完全移位可因外力本身作用,亦可因Ⅲ型骨折未及时复位,远折瑞继续上移并外旋,使后下支持带自近折端剥离股骨头回复至中立位如暴力较大,股骨颈后缘可出现粉碎骨块或骨质紧缩而缺损  股骨颈骨折诊断    一.外伤史:中老年患者普通多由细微暴力所致;青壮年或儿重患者那么常是强大暴力致伤;一些高龄患者能够没有明显外伤史    二.病症体征:伤后患髋疼痛、功能妨碍、不能站立行走但有些不完全骨折、嵌插骨折者,可继续勉强行走或骑自行车患肢呈外旋、短缩畸形腹股沟略丰满;腹股沟中点压痛,患肢纵轴叩击痛,可触及大粗隆上移    三.X线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以及程度 股骨颈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 穿针外固定疗法治疗:穿针外固定疗法治疗: 一.顺应证一.顺应证 〔〔1〕新颖股骨颈囊外骨折;〕新颖股骨颈囊外骨折; 〔〔2〕新颖囊内骨折属〕新颖囊内骨折属GardenⅠⅠ、、ⅡⅡ型者;型者; 〔〔3〕新颖颈中骨折属〕新颖颈中骨折属GardenⅢⅢ型者;型者; 〔〔4〕以上患者伤前应具备行走才干,除〕以上患者伤前应具备行走才干,除外严重的全身器质性疾病。

      外严重的全身器质性疾病 股骨颈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    复位:    1.复位时间:住院后应立刻进展复位;如移位严重可用牵引慢性复位    2.复位方式:采用牵引或手法复位 股骨颈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    固定:    骨折复位后,经X线检查到达复位规范,即可行穿针固定术    1.固定术时机的选择:伤后8小时以内者,应立刻行穿针外固定术;伤后超越24小时可先行牵引复位,1周后再行穿针固定术    2.麻醉:可选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 股骨颈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    定点画线:    复位后应由两助手维持患肢体位腹股沟中点股动脉博动处外下1cm处定第1点;在大腿外侧大粗隆顶点下3cm定第2点;大粗隆顶点下5~6cm定第3点;股骨外侧髁上8~10cm阔筋膜张肌后缘定第4点取第1枚克氏针放在第1、2点的皮肤连线上,第2枚针放在第1、3点的皮肤连线上,并丈量1至2、3点的间隔,加以记录第3枚针放在第4点上,使该针与大腿纵轴相垂直拍髋关节正位X线片或透视察看,调整针的投影位置,使第1枚针投影紧贴股骨颈外侧骨皮质之下;第2枚针投影紧贴颈内侧骨皮质之上,并经过股骨距 股骨颈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    穿针固定:    在严厉的无菌条件下进展穿针。

      按所画1、2点的连线穿第1枚克氏针;在1、3连线穿入第2枚克氏针;在大腿下端外侧第4点处垂直于股骨干轴线穿入第3枚针透视确认穿针位置正确后,用敷料覆盖针道,即可安装力臂式固定器再次活动患髋关节,证明固定良好,可将针尾剪短,橡皮膏粘贴,以免划伤它处皮肤 股骨颈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    术后护理:    1.体位:术后取平卧位,将患肢放在中立或略外展位,髋关节旋中位,膝关节伸直,患侧小腿及足处置一护被架,以防毡、被等覆盖物压在足尖,呵斥外旋,使骨折端处产生过大的应力也可穿丁字鞋或皮肤牵引,防止外旋移位    2.针道护理:针道感染是本疗法主要并发症提高针道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是获得良好疗效的措施之一清洁换药是防止针道感染的重要措施应根据渗液的多少决议换药间隔时间,渗液较多者可每日换药1次,少者可2~3天换药1次 股骨颈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    功能锻炼:    普通年轻体壮患者术后3天,年老体弱者术后10天左右扶双拐下地进展患肢免负荷功能锻炼    锻炼3~4周后,可以逐渐向正常步态过度,健足可迈过患足,但患肢仍应免荷3个月后骨折初步愈合,X线检查又见骨折线模糊,骨小梁经过骨折线,并已延续。

      患者自觉患肢有力部分压痛不明显,患肢可部分负荷锻炼,但负分量勿过大 股骨颈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    力臂式固定器的撤除:    普通固定术后3~4个月后,骨折已根本愈合,即可撤除力臂式固定器,撤除之前应详细进展检查,并参考X线片,确证愈合后方可撤除    可先拔掉股骨下端的克氏针骨折完全愈合后,那么可拔除3枚克氏针 股骨粗隆间骨折 病因病理: 受伤缘由及机制与股骨颈骨折一样因转子部骨质松脆,故多为粉碎性骨折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和位置,临床上可分为三型;顺转子间型、反转子间型、转子下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  分型 (一)顺转子间型骨折 骨折线自大转子顶点开场,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转子本型骨折普通髋内翻不严重,移位较少,骨折远端外旋移位粉碎型那么髋内翻严重,远端明显上移、外旋 股骨粗隆间骨折  分型 (二)反转子间型骨折 骨折线自大转子下方斜向内上行走,达小转子的上方骨折近端外展、外旋,远端向内、向上移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分型 (三)转子下型骨折 骨折线经过大小转子的下方 诊断要点:伤后部分疼痛、肿胀明显患者不能站立,患肢明显缩短内收、外旋畸形,部分压痛,纵向叩击痛,可闻及骨擦音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的受伤姿态、临床表现、全身并发症大致相仿。

      但股骨转子部血运丰富,肿胀明显,有广泛的瘀斑,压痛点多在大转子处,预后良好;而股骨颈骨折瘀肿较轻,压痛点在腹股沟中点,囊内骨折愈合较难X线照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 股骨粗隆间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 手法——器械——手法——器械 穿针方式: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下2~5cm至股骨髁上2~4cm之间的股骨骨折股骨干骨折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多于女 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引起者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引起者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均属不稳性骨折儿童那么能够为不完全骨折或青枝骨折,均类属稳定性骨折成人一侧股骨干骨折后,内出血亦可多达500~1500m1,早期能够出现休克,假设同时有多处骨折者更应留意大腿挤压伤又可引起挤压综合征 股骨干骨折 诊断要点: 伤后部分肿胀、疼痛、压痛、功能丧失,出现缩短、成角和旋转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异常活动早期可合并创伤性休克严重损伤者,可并发脂肪栓塞严重移位的股骨下1/3骨折,在腘窝部有宏大血肿,小腿觉得和运动妨碍,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逝,末梢血循环妨碍,应思索为血管、神经受压损伤X线正侧位照片可以显示骨折的类型及移位的方向。

      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 股骨干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穿针方式 股骨干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穿针方式 胫腓骨骨折 胫骨干中上段横截面呈三角形,由前、内、外三 胫骨干中上段横截面呈三角形,由前、内、外三嵴将胫骨干分成内、外、后三面,胫骨嵴前突并嵴将胫骨干分成内、外、后三面,胫骨嵴前突并向外弯曲,构成胫骨的生理弧度,其上端为胫骨向外弯曲,构成胫骨的生理弧度,其上端为胫骨结节胫骨干下结节胫骨干下1//3处,横截面变成四方形该处,横截面变成四方形该中下中下1//3交界处比较细弱,为骨折的好发部位交界处比较细弱,为骨折的好发部位 胫腓骨干骨折很常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尤以 胫腓骨干骨折很常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尤以l0岁以下儿童或青壮年为多,儿童为青枝骨折或岁以下儿童或青壮年为多,儿童为青枝骨折或无移位骨折儿童的骨折以胫骨干骨折最多,胫无移位骨折儿童的骨折以胫骨干骨折最多,胫腓骨干双骨折次之,腓骨干骨折少见成人的骨腓骨干双骨折次之,腓骨干骨折少见成人的骨折以胫腓骨干双骨折为多见折以胫腓骨干双骨折为多见 胫腓骨骨折 诊断要点: 伤后患肢肿胀、疼痛和功能丧失,可有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可有肢体缩短、成角及足外旋畸形。

      损伤严重者,小腿极度肿胀,扪之硬实,肌肉压痛和被动牵拉痛,胫后或腓总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觉得丧失,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表现严重挤压伤或开放性骨折早期应留意创伤性休克胫骨上1/3骨折应留意腘动脉损伤腓骨上端骨折应留意腓总神经损伤小儿不完全骨折,临床病症能够很轻,但患儿回绝站立或行走,部分有细微肿胀及压痛小腿正侧位X线照片可以明确骨折类型、部位及移位方向因胫骨和腓骨骨折处可以不在同一平面,故X线照片应包括胫腓骨全长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 胫腓骨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 膝内、外翻畸形膝内、外翻畸形 膝内、外翻为全身最常见的畸形之一,也是膝关节的多发病变不仅影响患肢外观,而且随着病程的延伸而继发膝关节、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既影响入学就业、恋爱婚姻,也妨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劳动膝内翻畸形普通是指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踝部能接触,两膝不能靠拢的畸形,在两腿间构成一个近似字母“O〞形的空隙膝外翻畸形是指小腿自膝关节以下向外偏斜,两足内踝异相分别而不能靠拢的畸形,如字母“X〞状所以,又俗称膝内、外翻畸形为“O〞、“X〞形腿 膝内、外翻畸形膝内、外翻畸形 膝内翻畸形截骨部位膝内翻畸形截骨部位 膝内翻畸形截骨部位膝内翻畸形截骨部位 膝内翻畸形截骨部位膝内翻畸形截骨部位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