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三章 审美形态.ppt

80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87831665
  • 上传时间:2024-09-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70MB
  • / 8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审美形态¨审美形态? 一、优美¨ ¨  1、优美的本质¨优美是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存,是人对这种和谐状态的情感肯定优美的本质就是和谐 2、优美的特征¨A、优美的审美对象在感性形式方面具有细、小、圆、柔的特点¨B、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观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存关系中¨C、优美的对象具有内外关系、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特点 ¨  3、优美的表现¨自然中的优美如岳阳楼的夜景: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人生中的优美如周恩来 ¨艺术中的优美如朱自清的散文,音乐是的小夜曲 二、崇高           崇高作为美的一种形态,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 ¨ ¨                       蹦极¨ 1、朗吉努斯首先论崇高¨ 关于《论崇高》¨文学作品崇高风格的内涵¨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2、博克论崇高¨欣赏崇高时的感受是由痛感转为快感 3、康德对崇高的分类¨数学的崇高¨力学的崇高 4、崇高的本质¨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由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获得显现 崇高感与优美感的比较¨欣赏崇高的审美对象时,内在情感有一个曲线变化,情绪感受是由痛感转向快感而欣赏优美的对象时,内在情绪没有大的起伏变化,情感呈直线运动,一直处于和谐状态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姚鼐:《复鲁絜非书》 三、悲剧(性)¨ 1、悲剧的本质¨ 审美意义上的悲剧,被称为“悲剧性”或“悲”,主要指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冲突,冲突中主人公的感性生命在遭到摧残或毁灭的同时,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2、西方悲剧性意识的历史演变 ¨(1)希腊时盛行的“命运悲剧”认为人生的悲哀和痛苦,是由神支配的,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命运 ¨ ¨(2)文艺复兴以后的“性格悲剧”认为人自身性格的缺点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 ¨(3)18、19世纪出现的社会悲剧认为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酿成悲剧的原因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4)19世纪叔本华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悲剧”认为人生就是悲剧 托尔斯泰的“床第间的悲剧” (5)20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悲剧” 3、悲剧的审美效果¨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净化说”来解释悲剧性效果他认为通过欣赏悲剧能产生怜悯和恐惧的情绪,最终使人的心境恢复平静这是通过情绪的放纵和宣泄(缓和),来达到平静这实际上起到了一种疏导作用正如人的心情很压抑,受到强烈的刺激,以求得疏通,使整个身心获得平衡 ¨ 悲剧的审美效果很复杂,请参看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 四、喜剧性¨1、喜剧性的本质¨喜剧性从本质上说,是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不协调的形式,从中肯定生活中的美的艺术、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乃至社会历史事件   2、喜剧性产生的原因 "突然荣耀说"或"鄙夷说" ¨这是英国经验主义学者霍布斯,对于喜剧性产生的原因的解释。

      他认为喜剧性的效果——笑的产生,是因为发现别人或自己过去的弱点,突然感到自己现时的某种优越时而产生的一种突然荣耀感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涵盖一切喜剧性  "乖讹说"或"预期失望说"¨源自德国的一种关于喜剧性产生的原因的解释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认为可笑的东西,是荒谬的、不伦不类的、乖讹的,常常出乎人的预料之外,让人们的心理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斯宾塞曾在此基础上,将乖讹分为"上升的乖讹"和"下降的乖讹"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但用乖讹囊括一切喜剧性也是不恰当的,而有些乖讹却是让人悲痛的 "生命的机械化" ¨法国学者柏格森在1900年出版的《笑——关于滑稽含义的一篇论文》中提出柏格森从生命哲学出发,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推动生命创造的是一种本能的生之冲动而一般物质,作为生命的反面,则显得僵硬、呆滞、机械化,阻碍生命的前进而喜剧产生的原因,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这只能解释某类喜剧性产生的原因,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有些笨拙、麻木呆滞的社会现象让人感到悲凉而有些并不机械化的机灵,也是人们所嘲笑的对象   "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 ¨弗洛依德提出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沉潜在无意识之中,喜剧性则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欣赏者通过对喜剧性欣赏发泄人的本能欲望,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虚拟的满足。

      这种满足的方式通常是通过巧智(如谐音带来的情趣)、想象、幽默等但巧智等方式,其实并不是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所以这种解释依然是以偏概全   3、喜剧性效果——笑的特征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具有社会性内容的心理现象单纯的生理意义上的笑,不属于审美意义上喜剧性的笑 “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 ¨(2)笑的感情必须与理智作出的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 ¨(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 五:丑 美学还要研究丑吗?¨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离不开对人性的研究¨人性有善恶两极 传统儒学中的“性善论”¨孔子最先提出 “仁”的概念,用来界定人的善仁者爱人”¨孟子替“仁”寻求内在的根据,发展了“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是先天的、自明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章句上》)  传统儒学中的“性恶论”¨“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 (《荀子·荣辱篇》)¨“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荀子·性恶篇》) ¨人性向上提升,形成一种不可企及的伟大和神圣境界,这时就产生了崇高;人性向低滑落,以至排斥和窒息人类生命,这时就形成丑。

      丑¨在美学研究中,如果说美是人类生命追求的充分实现,那么丑就是对人类生命追求的扭曲和压抑,是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否定与毁灭它是一种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       罗丹《欧米哀尔》 阿Q ¨  丑的历史发展¨原始时代的丑¨古典时代的丑¨现代主义时代的丑 (1)原始时代的丑¨原始时代丑以怪诞凶恶的面貌出现、美丑不分、美丑混杂如被称作“戏剧活化石”的傩戏中就有恐怖狰狞的面具,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上令人恐怖的饕餮形象,远古神话中的祖先形象 傩戏面具 朱狄论原始艺术中的“面具”         “它是一种常人没有的面孔,它要引起的是陌生感而不是亲切感,因为面具所代表的不是人的表情,而是神秘世界中某种神灵所可能有的表情正因为它要引起陌生感甚至恐惧感,因此它是不受人脸五官比例的支配的               ——朱狄《原始文化研究》 饕餮¨ 希腊神话中的狮身人面怪物 ¨原始艺术中的丑是与当时人类的认识能力相关的原始人尚不能对充满神秘的自然与社会进行充分的认识和驾驭,因此在他们看来,整个世界到处潜藏着恶意的精灵或鬼神,这种感受表现到艺术中就形成丑恶的形式特征 (2)古典时代的丑¨古典时代高唱美的赞歌,美丑分明。

      丑作为附庸、反衬和阴影,出现在美的左右 莱辛论艺术中的美与丑的表现¨在《拉奥孔》一书中莱辛认为丑可以入诗,但坚持丑不能进入绘画、雕刻等造型艺术它以古希腊时期的著名雕塑作品《拉奥孔》为例进行为分析认为雕塑家在进行创作时为了追求理想的美而将拉奥孔痛苦的哀嚎变成了微弱的叹息整座雕塑显出的是一种“静穆的光辉” 拉奥孔¨ 雨果论美与丑的关系¨1827年发表的《〈克伦威尔〉序》:“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接近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丑聋人卡利摩多丑聋人卡利摩多 神父克罗德神父克罗德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非必斯(骑兵上尉队长)非必斯(骑兵上尉队长)乞丐群众乞丐群众克罗德带领的军队克罗德带领的军队最后卡利摩多殉情最后卡利摩多殉情   (3)现代主义时代的丑¨19世纪中叶以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大唱丑赞歌,宣传丑的美学艺术家有意识地发现丑,表现丑 波德莱尔《恶之花》选段¨罪孽、吝啬、谬误以及愚蠢纷纷占据我们的灵魂,/折磨我们的肉体,/犹如乞丐养活它们身上的虱子,/我们居然哺育我们可爱的悔恨 //¨倘若凶杀、放火、投毒、强奸/还没有用它们那可笑的素描/点缀我们可怜的命运这平庸的画稿,/唉!那只是因为我们的灵魂不够胆大 // 马塞尔·杜尚《有胡须的蒙娜丽莎》 丑是近代精神的产物        “丑所引起的是一种不安甚至痛苦的感情……一种有苦味的愉快,一种肯定染上了痛苦色彩的快乐。

      它主要是近代精神的一种产物   ——[英]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述评》     为什么说丑是近代精神的产物? ¨1、近代科学的发展,消解了人外部和内部的神圣性    A、尼采用哲学向人类宣告“上帝死了!”,人类用科学杀死了上帝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研究,揭示人性之恶     ¨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显意识                           道德原则前意识                            现实原则                    性欲无意识          破坏欲         快乐原则            恋母(父)情节 ¨2、“英雄”们借助科学力量,打着文明的幌子在“拯救世界”,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灾难,人类随时面临死亡和毁灭的危险当人们感受着灾难时,不得不控诉 毕加索《格尔尼卡》 达利《内战的预感》 ¨3、进入工业和商业竞争社会以后,整个世界充满了异化和荒诞,人与人的真诚沟通越来越成为不可能 马尔库塞 著《单向度的人》 约瑟夫·海勒《第22条军规》¨讲述二次大战末,地中海美国空军基地的轰炸手约塞连上尉的故事。

      丑的美学意义 1、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        “恶是历史发展的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某一种新的进步都必须表现为对某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恩格斯 2、对丑的表现是对人性异化的抗议和批判¨“文学把你投入战斗;写作,这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一旦你开始写作,不管你愿不愿意,你已经介入了        —— [法]萨特《为何写作》 3、审丑是一种反向的生命体验¨“向丑而生”才知道美的可贵,感受丑恶,可以激活人的生命感受力         “经历对立、矛盾和矛盾的解决过程是生物的一种大特权;凡是始终都是肯定的东西,就会始终都没有生命生命是向否定以及否定的痛苦前进的,只有通过消除对立和矛盾,生命才变成对它本身是肯定的             ——黑格尔《美学》P119—120 生活丑与艺术美¨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灵心点化,往往可以转化成为艺术中的美,即“化丑为美”李白有诗云:“丹青能令丑者妍 怎么理解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1)艺术美既植根于现实生活,又体现于艺术家的独特的创造性。

      艺术的美不美,不在于生活是丑或是美¨(2)把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通过典型化的原则,揭示出丑的本质¨(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便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艺术丑是一种个性美        “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认为美的更显‘性格’,因为内在真实在愁苦的病容上,在皱蹙秽恶的瘦脸上,在各种畸形与残缺上,比在各种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来既然只有性格的力量才能造成艺术的美,所以常有这样的事,在自然中越丑的,在艺术中越美         ——《罗丹论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P23—24 六、荒诞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