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课堂结束技能四年级组改.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24597772
  • 上传时间:2024-01-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议小学课堂结束技能的运用(四年级) “凤头猪肚豹尾”是人们用来形容一篇好文章的常用语言其实,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与一篇好文章的写作要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和高潮迭起的过程,更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课堂结尾是一堂课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课堂教学的结尾环节是教师在即将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时,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而采取的教学行为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结尾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与体现如果一堂课缺少结尾,或简化结尾,或随意结尾,这样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由瞬时记忆到短期记忆再到长期记忆,有一个渐进的转化过程,而实现这个转化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及时总结,周期性复习、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及时地、系统化地以复习形式进行巩固和运用,才能使新知识新技能有效地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获得发展 一、就小学课堂教学中结尾环节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进行分析: 课堂教学的结尾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个精彩的结尾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提炼升华、拓展延伸的功效,还会使课堂气氛活跃,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中,结尾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与体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使教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当前小学课堂中结尾环节不到位主要有以下情形: 1.缺乏结尾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把握好时间,导致来不及结尾有些老师则是没有意识要结尾,教学方案中缺乏设计,听到下课铃声后直接宣布“下课 2.简化结尾有些老师只是简单地把布置作业作为一节课的结尾,虽然较之前一种情形有所进步,不需要占用学生课堂外的时间来布置家庭作业,但它影响了教学的完整性,使结尾环节的教学功能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3.随意结尾有些老师对结尾事先未作精心设计,简单地再述教学具体内容,不与教学目标、重点相联系,使得结尾环节没有发挥独特价值 以上三种结尾情况都不符合课堂的教学要求,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仅能维持在20分钟左右,有些学生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错过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果缺少了结尾时,对关键知识的“画龙点睛”,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及时获得补救。

      他们就不得不利用课外时间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而有个别学生课后也不及时补上,从而影响第二天的听课效率,长此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拉下的知识也就越来越多,是这些学生最终沦落为“学困生” 艾宾诺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课的结尾及时回忆要比6小时后再回忆的效率高出4倍因此,结尾时要及时帮助和引导学生概括和归纳知识,分辨重点和难点,这在一节课中虽然只占几分钟,有时甚至只有几句话,却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二、浅议小学课堂教学结尾的方式 小学课堂教学结尾的方式很多,不同的方式功能侧重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教学要求选择恰当的结尾方式下面就我们四年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初步采用的一些结课方式谈出来,供大家探讨:1、总结预习式结尾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育者采用率最高、 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

      如在数学课中学习“梯形的认识”以后,我可以从下几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预习: 1. 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 2. 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 3. 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 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 积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样设计,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又巩固了新知识、强化了记忆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进入到下一节课 “梯形的面积”新课的学习之中去又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课的结尾,通过归纳总结,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水平当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解决后,教师可结合课文,用归纳结尾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所学内容作概括、总结可以归纳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明晰的了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车文平老师在讲授四年级下册第1课《桂林山水》时,在结课环节,他让学生归纳总结,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作者写桂林山水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作者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美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这样言简意赅地抓住课文的精髓进行归纳式的结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对课文思想内容和和艺术特色的归纳、总结都完成了2、 延伸拓展式结尾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如马丽娜老师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她这样设计结尾:她一边出示用纸板做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总结边提问: “我们通过学习和证明,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当学生面有难色时,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 “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采用了 “拼图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 这时学生猛然醒悟,很快顺次把这些图形分成2个、3个、4个 三角形,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2,四边形内角和是 180° ×3 五边形内角和是 180°×4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问: “照这样看,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3 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知的领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多边形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又如在《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课的结尾,张老师作了这样的延伸:请同学到超市去调查物品的价格,有条件的话可以拿自己的零用钱买一、两样物品,并作好记录,计算出任意两件物品的价格总和这一课后实践 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又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课内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设置悬念式结尾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一节课的结尾并非是知识传授的终止,而恰恰是新知识的开始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学生的好奇心理,在课的结尾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诱导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悬念,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效果如在教学“找周期现象规律”一课,课尾我这样设置悬念:“如图‘▲△△▲△△▲△△……’,我们已经能按规律知道某一个三角形的颜色,如果这里一共有20个三角形,你知道黑、白三角形各有多少个吗?”此问题的提出,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既巩固了学生对规律的运用,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埋下伏笔  又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老师都比较注意在某一节课内各环节间过渡语的应用,但对于单元与单元、课文与课文、一节课与一节课之间内容的过渡缺乏关注。

      有经验的老师不仅注意到这些问题,还特别注意在同一篇课文内不同课时之间创设结束语,巧妙设置悬念,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为下节课的开讲创造条件在讲授完四年级下册第26课《全神贯注》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收束:“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罗丹差一点儿把朋友锁在自己的工作室,但他成了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有这么一位聋哑青年,他作画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金鱼游到了纸上了这样的收束,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的心里激起悬念,诱导着学生去阅读后面的故事情节,为下一课时《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并使前后课时互相关联,形成一个整体4、趣味游戏式结尾 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我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可以设计 “找朋友,离教室”这样的结尾: 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 “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 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 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 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

      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 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 1. 教师出示卡片2,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 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然后离开了教室 2. 教师出示卡片3、5时,座位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也用 同样的方式走出了教室 3. 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 1、7、11、13、19、23、29、 31、37、41、43、47 的学生 师问:“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 4 生答:“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数的倍数 师问:“那出什么数时,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 生答:“1 教师出示卡片“1”,在欢快的下课铃声中,同学们依次做完游戏 走出教室,乘着游戏的余兴,投入了快乐的课间十分钟例如:冷雪老师在教学单词部分时,设计这样的一个小游戏作为结尾:老师首先出示本课刚学的单词卡片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然后请一个学生自告奋勇到教室前面,让他背对其他同学并闭上眼睛(此时老师边说close your eyes 边做动作,同学哈哈大笑),接着抽出其中一张卡片,在同学们朗读后把这张卡片放在其中一个学生的椅子上(老师在走下教室时哼着小曲,眼睛东张西望,笑声再次响起),最后那个同学开始寻找这张卡片。

      他是按照同伴们齐声朗读这个单词时节奏的快慢、声音的大小进行搜索的(同学们说着、笑着、拍着手、做着动作)当他找到目标后与坐在放着卡片的椅子上的同学用刚学过的句型进行对话这样的结尾让学生感到乐趣无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所学单词和句型又如在车珍连老师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一课的结尾时,设计了摸乒乓球的游戏:在黑色的布袋中放入4个黄球和2个白球,要求上来摸球的学生说说自己想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如果摸中就把这个球送给他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跃跃欲试在游戏过程中随着球不断被摸出,不同颜色的球被摸到的可能性也在改变,所以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都在积极思考这样的游戏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也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5、音乐赏析式结尾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 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如在教低年级 学生学习“小括号”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结尾: 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呢?” 生答:“小括号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儿歌接着播放录音,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听到童声演唱: “小括号,作用大,题里遇到先算它;睁大眼睛看清楚,可别马虎 忘了它;我们从小不马虎,人人顶呱呱。

      孩子们也随着音乐的节拍,快乐地跟着学唱,在愉快地歌声中明 确了小括号的作用, 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真正做到了在娱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领悟了新知识在新课结尾时,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讲述一些数学童话或科学家的故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爱祖国、爱科学的道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